布什阿扁如何扰乱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4:15:20
布什的演说策略是一种两分法:支持美国发动的战争就是爱国行为,反之就是不爱国。美国媒体也因此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陈水扁操弄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使得国民党一旦被定义成外来政权之后直到现在都翻不了身。9月4日,美国人迎来了劳工节,当天也是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这两党瞄准11月7日国会中期选举的选战开锣日。美联社3日报道说,从一开始,控制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党将依旧沿用国土安全和反恐这两张选战强牌。美国《新闻周刊》每日网络版9月12日的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爱国主义或是政治?」质疑美国总统布什在悼念「9.11」五周年之日发表的公开谈话,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选举。强制性思想的灌输该文写到白宫先前曾对外表示布什总统的演说一定是超越党派的非政治性演说,但实际上是,虽然布什在遣词用字方面技术性地避免使用共和党或是民主党的字眼,但是他在演说中表明:赢得这场反恐战役必须靠全国坚决努力团结在一起才能达到,我们必须抛开分歧且团结在一起,才能通过历史给我们的考验。这段话显示布什为自己的政治演说披上一件爱国主义的外衣,也就是民主党反对布什发动战争的意见将被视为一种不爱国的行为,这显然与布什先前强调要接受各种不同意见以及尽早结束对伊战争的论调不同。该文作者认为布什的演说修辞在语境上有两个层次,首先他阐述确定自身的立场,然后讽刺对手的意见简直是愚蠢至极!例如首先他说:我们正在训练伊拉克的士兵,以便他们可以保卫他们自己的国家,我们正在帮助伊拉克政府稳固力量来服务它的人民,直到这个任务完成之后我们才会离开;接著布什又反讽说:不论我们在伊拉克犯下什么过错,最大的错误将会是我们撤出伊拉克,恐怖分子不会放过我们,他们会跟著纠缠我们不放。事实上,布什善于在媒体前号召民众支持他的战争行为,但他的演说经常给人一种压迫感,其演说的策略就是一种两分法:支持美国发动的战争就是爱国行为,反之就是不爱国。这种强制性思想的灌输,在新闻传播学上称为是一种「皮下注射原理」或「魔弹原理」,当人们在经常接受一种强制而单一的思想灌输之后,思想便会陷入一种没有别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的境地,这种强制性思想观念的灌输会逼迫人们变得意志消沉且毫无反击的能力,最后受众只得接受这样的思想论述,人们就如同被一颗子弹射中而立刻应声倒地。美媒体陷入被动境地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之间普遍使用这种宣传手法来控制民众的意识,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这种两分法的宣传方式要产生效果的前提就是该国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或是生存环境陷入了危机当中。例如在近几年当中使用敌我泾渭分明策略而赢得总统大位的就有俄罗斯总统普京,车臣战争是俄罗斯意识形态上的芒刺,在普京的反恐战争当中,人们为了国家安全问题而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必须支持普京的车臣战争,这是与俄罗斯境内不断发生恐怖爆炸与人质绑架事件有极大的关系,恐怖事件已经被俄罗斯政府确认为车臣武装分子所为。相同地,「9.11」事件发生之后,布什已经将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教义派的基地组织划上等号,布什就是希望将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合理化,也就是美国民众必须支持美国清剿基地组织所谓的余孽才是爱国行为。这样一来,美国民众在这顶爱国主义的大帽子之下被迫牺牲了言论与思想的自由,美国媒体也因此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台「本土化」政策成紧箍咒政治人物使用两分法的目的就是要团结大多数的力量赢得选举。但是这种非黑即白、只问颜色、不问是非的选举策略是最为学界所诟病的。这种舆论压迫现象在十九世纪末倡导个人言论自由与行为思想解放的学者弥尔John Stuart Mill于1985年出版的《On Liberty》一书中就已经提到。弥尔要大家谨防的是一种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多数暴力现象,这种舆论暴力的理论在二十世纪中被传播学者再次提出,以德国学者Elisabeth Noelle-Neumann最为有名,诺利-纽曼以「沉默螺旋理论」说明,大众媒体所传播出来的优势意见会使得持少数意见者逐渐不愿意在公共场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社会舆论就会缺少一种舆论制衡的作用,对社会国家的民主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民众对政治人物操控意识感到最为反感的时刻通常是经济低迷的时刻,例如台湾从李登辉倡导本土化之后,台湾社会中已存在的本省和外省的情节就被放大到媒体前面被检视著,在媒体面前所有的台湾政治人物非常小心谨慎地避免跨越雷池一步,以免被戴上「卖台」的大帽子。李登辉本土化的紧箍咒最可怕的力量在于,从台湾社会各界到每一个个人都自己为自己的思想洗脑,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与此不同的观点,当然就算有不同的观点也会被媒体自律给排除掉。李登辉的本土化政策和「两国论」为陈水扁这名台湾之子打下非常坚固的基础,陈水扁的本土牌与悲情牌在选举中无往不利,陈水扁操弄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使得国民党一旦被定义成外来政权之后直到现在都翻不了身。但非常不幸的是台湾的民众要为此付出代价,他们长期压抑的愤怒情绪终于在陈水扁家族弊案频传之后,在前民进党党主席施明德登高一呼倒扁的那一刻宣泄出来!在施明德发起捐款100元台币的「倒扁」运动之后,一场台湾本土精英结合社会各界和民众所产生的公民运动才真正开始,甚至拥有政治光芒的马英九和宋楚瑜在一场不分党派、蓝绿橘红的公民运动中也变得相形黯淡而失色了。台媒体藉揭弊重振士气台湾民众这几年来对台湾的电视新闻普遍反感,原因是电视的声光与视觉效果最能够立即直接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台湾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经常充斥政治口水与丑闻八卦,主播喜爱妄下定论与遣词错乱,记者的报道经常错误百出。现在的媒体发展过度注重经济效益,从美国到台湾的记者心理普遍出现不满的现象,因为一方面记者要为媒体的效益讨好媒体老板,另一方面记者经常为了不能坚守新闻原则而感到痛苦不堪。自从台湾TVBS揭露高雄捷运弊案之后,部分台湾媒体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也就是在台湾经济低迷、政府贪污、政治对决的恶劣氛围之下,媒体要成为政府滥权的监督者,媒体希望成为有力的第四权机制,以摆脱自己长期沦为政党斗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