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避免早衰之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7:00
邵奇惠:中国汽车企业避免早衰之思考http://auto.QQ.com  2007年11月18日16:53   腾讯汽车   评论0条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邵奇惠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使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汽车行业的神圣任务,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保持汽车产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前进的重要时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来研究和改进行业的深层发展问题。中国汽车人不乏奋斗的勇气与热情,却比较欠缺冷静、深刻的思考;对胜利的获取有强烈的企盼与信心,却几乎没有直面失败的忧虑与准备;中国汽车产业总体上是春光明媚、前程似锦,但一些企业已出现早衰的征兆。这些问题并非无足轻重,也不是危言耸听,它决定企业的兴衰,并直接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今天的讲话,目的就在于直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汽车企业的忧患意识,避免早衰。

新陈代谢、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命运的规律。纵观世界企业界,能够称得上长寿的公司屈指可数,数不尽的企业难逃过早衰败直至消亡的命运。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以上。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到12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日本企业寿命略长,平均为30年。对1994年到1997年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只有16%的公司能保持发展速度10年以上。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的500强企业,到90年代已有近1/2消失,今天只剩下1/3了。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今也只有一半左右了。

中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我国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到8年。据统计,1988年已达到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至今只有9.2%仍然存活。我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从1999年到2006年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全国高科技企业在近20年里,有90%已被淘汰。90年代的大陆富豪,如今仅有少数还留在排行榜上了。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行业和许多企业都在不同时期有过辉煌,但如今不少像流星一样陨落了。如家电行业,1995年兴旺之时有品牌200多个,到2000年就只剩下20多个,90%的品牌消失了。其它如日化等行业也基本如此。许多曾是国人骄傲的企业如太阳神、三株、巨人、飞龙、亚细亚、爱多、秦池等,已化为历史的悲歌随风而逝。2005年刘福广先生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新大败局》。该书的封面未加任何装饰,却赫然写着:

德 隆:资本大鳄 铁本:钢铁狂人 旭日升:第一茶饮

轰然倒下 兵败如山 今日折戟

王麻子:百年老店 大午:草根金融

风雨飘摇   悲歌无限 ••• •••

最后冠以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该书文笔生动,事例具体,值得企业家一读。这些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关于成功企业和人士的报导,都较虚浮,若隐若现,充满溢美之辞。只有当失败来临时,我们才能窥见庐山真面目,可惜为时已晚。

我并不是想说,企业和企业家只有死路一条。恰恰相反,我想指出尽管市场竞争如此严酷,如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和企业家中总能有一些常青树。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经过与风浪的拼搏,为适应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否定自我,兴利除弊、及时调整,重塑自身,甚至进行全方位改革,因而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经百年而不衰。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百家以上的寿命超过100年,其中44家企业超过150年,8家企业超过200年,最老的公司是瑞典的木浆和纸业公司STORA公司,它已存在700多年了。

失败的企业都有以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成功的企业则各有艰辛拼搏摸索出的成功之道。事实上我们比较注重产品寿命周期的观察和研究,而极少考虑企业的生老病死规律。作为后来者,我们要珍惜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尽量避免重蹈早衰的覆辙。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二十来年里,由于市场需求的闸门被果断开启,改革开放的政策既引导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的洪流滚滚而入,又解开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各种羁绊,加之各级政府破格倾力相助,因此汽车产业井喷般地发展壮大,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现在国际和国内的残酷竞争程度已经白热化,市场充满太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当初来之不难的成功,也许正从理念上麻痹我们,在战略上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一些企业领导无法准确判别自己的梦想、实力和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难以做出明智的但却是痛苦的抉择,以至一些企业逐渐出现早衰的先兆,值得高度重视。下面,我对汽车企业早衰的原因作一粗略分析。

(说明:我这次讲话中引用了一些实例,但讲一般企业的多,讲汽车行业的少;讲国外的多,讲国内的少。这是因为虽然国内汽车企业的成功与挫折是引起我思考的根据,但我仍不想用汽车行业的特殊条件去掩盖一般规律,也觉得对一个新兴的产业和企业,作具体结论还为时过早。)

一、 浮躁之风仍然是汽车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敌,并必将导致企业早衰

汽车行业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确实让汽车人扬眉吐气。但这种快速毕竟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实现的。这种特殊性还能维持多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有我们的功劳,但成功的主观和客观作用究竟各占多少?天时、地利与人和各有几许?有些企业成功的偶然因素太大,企业领导人甚至来不及冷静分析成功的原因和潜在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大谈成功的经验,心安理得地接受媒体的吹捧(有些是花钱买的),豪言壮语无遮掩地脱口而出。搞一个新产品,就敢吹嘘具有划时代意义。获得了第一份国外订单,甚至仅仅是几辆样车的订单,就声称已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占领国际市场。当然,成功的业绩可以形成豪言壮语,但豪言壮语未必就能拼凑出未来的业绩;一时的成功,未必一生诸事顺遂。我们汽车行业中朴素的语言太少了,许多场合充斥着吹嘘的广告语,令人担忧。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深切地告诫我们,尽管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既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这完全符合汽车产业的现状。尽管我们已是汽车大国,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看,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汽车产业总体看,尽管我们行业充满活力,却仍缺乏足够的实力。这就是行业最大的实际,我们的一切思考和行为都不能忽略这个基本状况。香港有个企业叫德昌电机集团,在微电机和驱动子系统领域居全球领导地位,年产量超过10亿台,是恒生指数唯一的工业成份股。公司的信条是“不敢为天下先”。它的CEO汪穗中先生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争当第一,但我们永远不说自己是第一,否则便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

追求更高目标是革命热情与事业心的表现,浮躁情绪在表面上与之有某些相似之处。区别在于革命事业的目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切实可行的,而浮躁之风鼓吹的目标却是信口雌黄,毫无根据,不是为了骗别人,就是为了骗自己。现在一些汽车企业不讲做强,只讲做大;不在品质上下功夫,一个劲在量上做文章;不认真对待经济效益问题,却盲目引资圈钱,扩大规模,大有不惜饮鸩止渴之势。在产品开发上浮躁之风的主要特点是急于求成,不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也不爱惜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老老实实做实验,不积累数据,照搬照抄,甚至把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让用户品尝苦果。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继续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迈向国际市场。国际化这一步十分重要也很艰巨,需要科学而理性的、有规划有准备地协调展开。目前一些企业不潜心研究国际汽车市场的运行规则,不分析各地区的法规、标准和知识产权要求,不注意把握时机,以“冲出去再说”的思维进行国际贸易,这是极不妥当的。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中国企业,现在让我最看不惯的是什么呢?心浮气躁,只想做大。我觉得企业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先把企业做强了然后再做大,这才是正途。企业虚大十分危险。企业家应搞些“不可行性研究报告”,学会放弃某些机遇,保守一点,注重现金流,注重控制成本,才是稳操胜券的企业家。事实上,曾轰动一时自称创造某种奇迹的少数汽车企业现在已面临尴尬的局面。业内有识之士指出,一些庞然大物若不尽快回归科学发展之路,轰然倒下之日并不遥远。此语绝非危言耸听。

最近两年企业界有一些发人深思的事件,其中之一就是华润集团先后对华源集团和三九集团进行了重组、兼控。回顾华润、华源和三九的历史,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老牌国企,都是大肆扩张,都走多元化道路,都曾红极一时。但人同命不同,对“度”的分寸把握不同,使华润如今成了后两者的“救命人”。华源和三九都曾经“以大为荣”,靠贸易起家的华源曾经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做不成中国最大,我们就失败了”。华源在10年的高速扩张后,正立志追赶世界500强时,才“突然”发现自己战线过长、投资失控、债务包袱巨大、收购企业造血困难,集团现金流长期入不敷出并最终枯竭,华源帝国顷刻崩塌。三九集团以500万起家,十几年间通过数百次的并购,成为号称拥有200亿资产、3家上市公司和400家子公司的医药帝国。三九胃泰更是创造了中国医药界的销售奇迹。但正当不可一世之时,才“突然”发现集团已成为一个深陷个人控制、裙带关系、债台高筑、经营失控、资不抵债的衰败境地。后发制人的华润相比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路走得稳稳当当,始终把为股东创造价值放在重要位置,既避免了三九的人治,又在扩张上比华源有所节制,最终取得成功。历史就是这样,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说实话,我们看过去往往比较清醒,而看未来常常容易不着边际。

汽车企业的浮躁之风虽然与企业领导人有关,但从全行业看,浮躁之风是在某些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鼓噪和怂恿下形成的。许多汽车企业未能真正解决政企不分,企业的行事具有非常明显的行政色彩,某些重大决策几乎主要受控于政府主管。追逐GDP政绩使某些官员并不在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地方保护严重,淘汰机制没能形成。盲目追求高指标的某些行为,不但未因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受到批评与制止,反而被吹捧为敢想敢干。一个只有20万辆汽车产能的城市(图库 论坛)就敢说10年后成为中国的底特律。有些政府部门不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有时滥用职权发布一些不科学和不实际的规定和指导性意见,企业经常不得不面对一些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标准”,不仅使基层处境尴尬,而且严重影响务实负责政府的形象。一些政策导向,让业外人士雾里看花,业内人士无言以对、无所适从。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强调“健康状态”下的增长。浮躁之风的实质是不遵循科学发展观。浮躁是人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缺陷所致:在认识论方面,漠视事物进步的客观规律,用主观目标取代客观可能,表现为浮躁;在方法论方面,不遵循事物发展的科学程序,用行政手段强行办理,喜好大轰大嗡,不愿意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亦表现为浮躁。浮躁有百害而无一益,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浮躁会贻误经过努力可能出现的转机。当一时取得若干成就时,浮躁则危害更大,可能使我们前功尽弃,走向反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