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敫铭:曙光村暗战“山寨中石油”(南方都市报 2009-11-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41:16

曙光村暗战“山寨中石油”

迎接大陆新千年曙光的“宝地”,9年前矗立起的油库距民居仅数百米,非法占地且身份诡秘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上官敫铭 原创 浏览量:470  发布时间:2009-11-27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36 版名: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村民们说,在村庄最东边,有一处叫“钓人浜湾”的地方,就是接纳第一缕曙光的所在。那是一个海边台地,海水冲击着巨石磊磊的海岸,巨石之下的海水,盛产牡蛎、海带和紫菜。此处地势相对低洼,地形不开阔,因此2000年建成的“中国世纪曙光碑”,选址于它身后一座海拔约200米的山头。也就在这一年,镇村干部们要求村民“舍小家,为国家”,一座大型油库“中国石油浙东第三油库”遂落户钓人浜湾。

    “曙光村”流水坑村景观最佳地“钓人浜湾”被十数个巨灵般的油罐占据。

    11月15日,油库遭山体滑坡冲击。村民忧心油库爆炸会殃及村庄。

    拥有石屋群的流水坑村宜发展旅游业,村民认为油库造成阻碍。

    一旦油罐爆炸,邻近的村庄将是何种模样?

    两者之间的水体,将会把油和火带到村中“火烧连营”。

    太阳每天升起。2000年,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地方,是浙江台州市下辖温岭市石塘镇一个叫流水坑的渔村。

    村民们说,在村庄最东边,有一处叫“钓人浜湾”的地方,就是接纳第一缕曙光的所在。那是一个海边台地,海水冲击着巨石磊磊的海岸,巨石之下的海水,盛产牡蛎、海带和紫菜。

    此处地势相对低洼,地形不开阔,因此2000年建成的“中国世纪曙光碑”,选址于它身后一座海拔约200米的山头。

    也就在这一年,镇村干部们要求村民“舍小家,为国家”,一座大型油库“中国石油浙东第三油库”遂落户钓人浜湾。

    由此,更准确地说,中国大陆每天第一缕曙光,照耀的是矗立的油罐顶部,上有“中国石油”的中英文醒目标识。

    2008年,流水坑村的村民央人调查,结果让他们吃惊不小:这十几个巨灵一般的油罐,居然是个山寨版的“中国石油”。

    ——— 它们,是谁的?

    “中石油”来了

    大项目落户小渔村,虽然有担忧,但村民大多数支持“国家项目”建设。

    浙江省温岭市最东端,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渔村。流水坑村,因一条200多米长自上而下横穿半个村庄的溪坑而得名。全村300余户近千人,几百年来,男人们在渔季出海捕捞,女人们则在家操持女红家务。

    在村庄东端,是一块高出海面40多米的台地,面积近80亩。渔民们在山上种植蔬菜和山芋,台地下的海水盛产牡蛎、紫菜等海产。村里的老人说,接纳曙光的地方是块风水宝地。

    2000年,接纳了照射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之后,被誉为“曙光村”的流水坑村来了客人。在石塘镇政府及村干部的引荐下,一个油库项目将在此落地。

    据镇干部宣传,这是央企中石油公司“浙东第三油库”,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2000年9月,自称为“中国石油”下属企业的温岭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与时任流水坑村委签订协议,一次性支付35万元作为占地补偿。该块土地,正是“钓人浜湾”。

    一座座油罐拔地而起,虽然与最近的房舍相距不足千米,令居住于此的村民有些担心。但在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安抚下,渔民们说本着“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大多数人支持国有企业和国家项目建设。

    油库建成之后,温岭中油石油公司也在海岸修建了港口。此后几年间,油库的生意越做越大,先后两次在村里拿地。硕大的油罐,沿着海岸一字摆开,规模扩大数倍,与村庄最东头的人家仅隔两三百米水面。

    村民代表郑菊芳回忆,“那时村长、支书拿出一张白纸,让村民代表签字,说是签完字到镇政府拿补贴。事先不清楚,这些签字的代价是被拿走土地。”

    镇上亦有些人,对堂堂中石油不通过征地程序,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油库有疑惑,但无人能说出究竟。彼时,流水坑村民与油库之间大抵相安无事。

    新村官力揭内幕

    渔业日见衰微,但油库成了流水坑村发展旅游业的拦路虎。

    表面上的和平相处,在2008年被一次斗殴打破。

    当年7月13日,两位流水坑村的少年,在试图进入油库厂区海礁钓鱼时,与库方管理人员发生了口角。油库现任董事长吴刚解释称,库方是出于安全考虑。

    口角演变为殴斗。事件发生后,流水坑村由此沸腾。数百名村民将油库通往外界唯一的道路堵住,搭起了帐篷,日夜轮班。

    7月19日,石塘镇领导干部赶赴现场进行劝解。油库一方,则请来了几十名保安试图驱逐村民。镇干部的口径是,群众不能影响大型国企“中国石油”的正常生产经营,不久,市委下派工作组进村,在相关领导拍胸脯说年底前一定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后,8月6日,村民全部撤出油库库区及道路。

    村庄和油库的矛盾由此公开化。而当年5月上台的新村长和她的执拗态度,也让油库原本诸多秘不外宣的内幕逐渐揭开。

    新上任的村长叫林桂凤,在村长竞选中,她宣称将维护流水坑村利益及村民权益而被推选上台。

    流水坑村及村民的利益被谁侵害?村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坐落于“钓人浜湾”的“中国石油”油库。除了钓鱼、采紫菜和捞牡蛎不时被油库管理人员驱逐外,新兴的“渔家乐”,也因油库的存在而“大煞风景”。

    按一些商业开发人士判断,“钓人浜湾”价值逾亿,对于因海洋渔业日见衰微,只有在旅游业中找出路的流水坑村来说,油库成了拦路虎。

    石屋群、古石堡、石井,流水坑村的美景不仅逐渐被国人所知,在旅居英国的石塘镇籍女作家郭小橹笔下,其英文小说《Village of Stone》(“石头镇”)亦以石塘镇为原型,流水坑村是石塘最美的村落也被不少外国人知晓。

    2006年,流水坑村率先在台州创办了“渔家乐”,其渔业休闲旅游逐渐获得周边游客的青睐。但村中最好的观景区域却遍布油罐,令不少游客为之惋惜。

    林桂凤当上村长之后,开始试图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最先的质疑,是油库占用村集体土地的补偿问题。

    村民们认为,此前的占地补偿协议,由于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应视为无效。在林桂凤带领下,村委会成员开始与油库经营者进行交涉。

    “这油库有很多的传言。”林桂凤说。“我从堵路当时,一些市里的干部态度中,也觉察出味道:中石油如何能接纳老村长当股东?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更高级别政府官员的股份?”林桂凤说,“否则,政府让油库拆除违章建筑,腾退侵占的土地,他们为什么敢于抗命?”

    林桂凤开始奔波于温岭市政府、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之间,她没有得到答案。有些人开始很热情,最后却是无语。

    很多无形的手也在阻止她。流水坑的渔家乐,再也难见到来自台州温岭的高官显宦。以前,这里几乎是政府招待来宾首选之地。

    “我家的窗户,几次被人打破。有人千方百计阻止我查下去。”林说。

    这个油库不简单

    油库是私人的。多年来能在国有化浪潮中闪转腾挪,自有存身之道:一是掏空了“扶贫项目”,二是“山寨”了中石油。

    几位新村委成员,秘密前往上海和杭州,寻求懂法律的人士支持。上海的朋友让律师帮忙,在温岭、台州、宁波、上海等地调取相关企业的工商资料。

    林桂凤央人研读,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进入W T O谈判接近尾声,国家开始谋求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兼并和控制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此前各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兴办的油品企业,多需投靠两大巨头,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相关行业人士说,大约在此前后,油库和加油站价格腾贵。流水坑村油库的横空出世,也就是在油品企业价格飞涨的前夜。彼时,由于省级相关部门的审批政策趋紧,“民营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最先向主管部门提出开办油库项目的,是全为地方国资的温岭(景宁)富邦民族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5月,前述公司向浙江省有关主管部门申报开办油库项目。

    作为浙江省贫困县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在上世纪90年代,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县级市温岭有对口支援协议。油库项目不久获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能源处批准。一些外村干部曾在会议上听到油库是“山海合作”的扶贫项目。海是指温岭,山是指景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审批文件载明,建造油库的地址是距流水坑村近10公里的横屿岛,该岛在石塘镇渔港外海,至今荒无人烟。

    油库项目获得审批后,1999年6月注册登记的“温岭市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统称“流水坑油库”)股权结构随即发生改变,工商资料上当年还待业在家的工人苏晓敏,成为该公司股东并任法人代表。至此,原先申报项目时为县级国有企业的油库运营主体,悄然变身为民营企业。

    1999年5月和7月,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清理整顿成品油市场的“国办发(1999)38号”及“国经贸贸易[1999]637号”文件。

    相关通知强调了从事汽油、煤油、柴油批发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非国有性质的企业,需经两大国有石油集团参与“划转、联营、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后方可继续经营。

    据此整顿意见,“流水坑油库”增资至注册资金518万元;此外,油库也找到了宁波保税区中油油品销售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6月给温岭市石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出具的证明称,流水坑油库是其联营单位。

    “但事实上,他们与宁波中油之间的合作中并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联营。可以说,他们只是找到一张护身符。”一名知情者称,温岭市石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认可了“有问题的护身符”。

    在油库的发起人温岭(景宁)富邦民族发展有限公司让出控制权之前,又做了一件事———向温岭计委及有关部门申请异址,并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油库从交通不便的横屿岛迁徙到流水坑村。六个部门在两天内盖齐所有图章。按记者查阅有关行政法规,县级不应有相应权力,需要原审批部门渐次审批。

    2000年7月,经营油库的主体变更为台州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台州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有两名法人股东,分别是温岭市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苏晓敏;另一名是上海华东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高振怀。

    此前,向主管部门申请兴建油库项目的温岭(景宁)富邦民族发展有限公司已全部退出,其股权按注册时的原价10万元转让给了苏晓敏。

    有关法律界人士称,2000年时,这种股权价格应该翻了何止数倍,发起人廉价出让令人费解。

    工商材料显示,上海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原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华东分公司,1999年按照国家整顿成品油批发企业的要求,更变为中国石油旗下独立法人企业。但从2001年起,该公司已停止销售成品油业务,也就再无从事零售的批文。

    2001年10月,为了在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前让国企完全控制石油市场,国务院办公厅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该意见再次明确了中国境内的成品油批发,必须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经手经营。

    彼时,由于“取得”了中石油旗下企业“上海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的入股联营,流水坑油库得以在两大石油寡头对民营企业的“绞杀”中偏安流水坑村。

    它真的被“中石油”招安了吗?本报记者调阅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在上海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历年的“对外投资情况”中,并没有对“台州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的投资行为。而其在经营期间,公示投资企业达10数家之多,亦无甘为小股东的情况。

    “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工商资料应该有完整记录。”一位上海律师表示。

    根据WTO协议,国家在2006年12月完全开放了成品油市场,“中国石油”这道护身符再无必要。次年5月底,“上海华东中油石油销售公司”抽身而退,将股份以78万元的原价卖给一叫吴刚的自然人。

    此时,无论其是否真的入股,“台州华东中油石油”再与中石油无任何瓜葛。但在流水坑村油库,经营者在油罐及油站喷上了宣示其属于中石油的“中国石油”及“CNPC”标志。

    据《中国石油报》报道:2003年,由于油品经销商盗用“中国石油”标识违法行为猖獗,中石油华东销售分公司曾对华东、华南地区非法使用“中国石油”及“CNPC”标志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据行内人士分析,此前中石油经营主要在北方,中石化经营范围在南方。而南方这些打着中石油招牌的油企,多也是想借此免于被兼并,同时欺骗消费者。

    流水坑油库躲过了这次清查。闪转腾挪6年,现任石塘镇党委书记项根法至今仍向本报记者坚称,这是“中国石油”的油库。

    30名隐秘股东

    中石化地方公司的副总经理的弟弟,办了个“山寨中石油”,这种关系耦合让人充满联想。

    2007年6月初,流水坑村油库恢复原形,在工商资料上变为100%的民营企业。而油库前后两位大股东,苏晓敏与吴刚,任职董事长前都是下岗人士,似无如此大之经济实力和政治资源开办企业,并保护企业在政策的惊涛骇浪中安然存续今日。

    有温岭官员向本报记者秘告,两任董事长苏晓敏和吴刚系夫妻。他们并无此能力,在他们身后,是吴的胞兄曾晓华。

    曾晓华幼时即被当教师的父母,送与曾氏抚养。他是石油业中人,现职是中石化台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市政协委员。在任现职务前,长期担任温岭石油公司经理(属于中石化序列)和市石油行会负责人。“流水坑油库一次次躲过整顿,规避有术,很简单,曾晓华就是温岭市石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负责人”。

    中石化地方公司的副总经理的弟弟,办了个“山寨中石油”,这种关系耦合,无疑让人充满联想。

    油库现任董事长吴刚向记者证实曾晓华是他亲兄长。他称,油库现有股东实为36人,之所以工商注册登记显示仅有6名股东,是“代持股”的缘故。但对为什么人代持、为何代持,他拒绝表露。

    经记者反复求证,仅现有的6名股东,即有近亲属在温岭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和地税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而这些部门,是审批这类特种企业、执行有关整顿政策的要害部门。

    温岭是中国改革时代股份制的发源地。有关政府人士向记者称,在上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股份制发生一些异变:为得到官员保护和支持,有些企业送干股;有些是暗股;有些企业,如当年有名的“黑社会”头子张畏,居然向官员定向发行年收益达银行利息数倍的企业债券。“谁要不买,就策动那些获利官员收集资料举报。张畏案发时,当时市委常委,拒绝买他的债券的仅政协主席和政法委书记等两三人。”

    本世纪初,《南方周末》亦曾揭露石塘镇的渔霸事件。一伙流氓获得鱼市场主导权,强买强卖,镇政府为财政收入计,还与渔霸进行“政策配合”;而这个鱼市场,有很多官员的暗股在其中,几乎人人皆知。

    对流水坑油库30名隐秘股东的真实身份,外人难窥其详。但知情者称,以该企业在开办后,两次因土地问题被处罚,而政府部门在执行上踯躅难进来看,这些隐秘股东,不乏官场中人。

    “收复失地”不易

    油库提出补偿600万元占地费,村委不接受,“迟迟未解决因官僚背景”。

    由于男人们多在海里捕鱼,流水坑村的妇女担负起维护“村权”的重任,在新任村长林桂凤、村妇女主任陈云英及村民代表郑菊芳等人的带领下,流水坑村重新审视油库项目。

    而早在2007年,村民们发现建设油罐的大部分土地,其权属性质仍为集体土地,就已经开始联名上书,要求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宣布,最初在石塘镇政府见证下的土地出让协议为无效。

    对于村民上访反映的问题,2008年4月,温岭市政府土地部门向流水坑村委出具了《浙江省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调查意见告知书》(温土字2008年(29)号)。告知书称:

    温岭市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间未经批准,擅自在石塘镇流水坑村地方非法占地动土建厂房。该公司又于2003年8月间未经批准,擅自在石塘镇流水坑村地方非法占地动土建设,建至9只储油罐及场地等建筑设施。

    告知书亦显示,除了责令公司退还非法用地外,并应自行拆除土地上新建的9只油罐及其他设施,并回复土地原状及缴纳罚款。

    至今,除了上缴罚款之外,油库库区上的18个油罐及其它建筑依然如昔。

    对于流水坑村30.13亩(包括非法占地19.68亩)土地,土地主管部门则称将统一调整为建设留用地,并正在办理相关补办报批手续。

    一位陈姓村民称,原村两委与油库签订了“丧权辱村”的非法协议,新村委应该依法据理力争“收复失地”。得到了油库非法占地的铁证之后,林桂凤等人向油库提出要求,补偿近10年来的占地费用,并归还土地。

    但土地之上,已油罐密布。据台州市经济委员会文件(台经综合[2005]144号)显示,截至2005年,油库已投资12000万元。

    在这一背景之下,温岭市及石塘镇政府只得做村民工作,期望给予合理补偿以平复村民的抗议。

    除了此前支付的占地费用,油库称可再补偿450万元;流水坑村委并不同意,当村委掌握油库内情后,在镇政府的协调下,油库将价码提高到600万元。

    流水坑村委称这明显过于低廉,“我们要依法拿回土地。”林桂凤说:“把油库的事情,交给镇政府协调,我也不知道市里怎么想,他们是利益关系人,油库搬了,他们一年损失上百万的收入,你说他们能向着村民吗?”

    最先引进油库项目的石塘镇政府,镇委书记项根法觉得政府左右为难。“油库已经建在那里了,你不能说拆掉就拆了吧?现在政府做中间人协调,流水坑村却无法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你说怎么办?”项根法说,由于流水坑村“两委”不和,村民会议无法召开,“有人说补偿600万也就够了,有人说要5000万,你说听谁的?”

    对于目前的局面,油库董事长吴刚则表示出对镇政府和流水坑村的不满。“当初是谁把我们引进来的?是他们求着我们来的。石塘镇政府办事一向就是拖,当官的都想拖到自己脱身。”吴说,按照当年温岭的投资情况,企业只需向政府缴纳了相关费用,各种证件都由政府负责协作办理。

    “上一任镇书记离任时,给我发了条手机短信,他说‘我调走了,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找新任书记’。”吴刚抱怨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导致至今因为国家相关政策变动,让油库身陷漩涡。“如果让我们搬走,赔偿村民损失,我们要告镇政府。”

    吴刚说后悔在流水坑村投资了油库项目,“我们投那么多钱下去了,港口、道路都弄得好好了,就像要关门打狗了。”对于村民的要求,吴把油库形容成放在案板上的猪肉,“他们想切就切”。

    政府和油库的说法,并未动摇村长林桂凤带领村民维权的决心,她甚至认为这只是托词。油库股东的亲属都在温岭各要害部门任职,“正是这一官僚背景,我们的事才拖了两年都无法解决。”林说。

    流水坑村的油库问题,由此陷入僵局。

    11月15日,连日降雨导致山体滑坡,流水坑油库多处建筑被滚落的山石击中,一辆汽车被泥石流掩埋。村民们不禁担忧起来:一旦油罐爆炸,邻近的村庄将是何种模样?两者之间的水体,将会把油和火带到村庄中“火烧连营”———虽然油库自称“距离居民点3000余米”,“无论从消防、环保、土地、城建规划等各个方面都符合要求”,但据记者实地勘察,离居民点最近的油罐不过两三百米。

    有人建议林桂凤走法律途径,她说:“镇书记自己说,与法院院长都商量过了,我们村民有多少机会?”“我们连诉讼费都交不起,几个律师敢帮我们?”

    站在山顶,眺望“钓人浜湾”那巨灵般的油罐群和“中国石油”的标识,林桂凤戏称:“‘钓人浜湾’是流水坑村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说,真想把几个字,用油漆写在山巅的岩壁上:“还我河山”。

    “我干这一届下来,下一届我们会让他继续这么干。”林桂凤很坚定。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上官敫铭

http://gcontent.nddaily.com/a/93/a9365bd906e11324/Blog/ba8/3a05e9.html
上官敫铭:曙光村暗战“山寨中石油”(南方都市报 2009-11-27) 上官敫铭:赤峰水污染透视(南方都市报 2009-8-5) 上官敫铭 喻尘:危情灌溉:井深500米(南方都市报 2009-2-11) 上官敫铭:400三峡移民身陷“危楼”恐惧(南方都市报 2009-11-29) 上官敫铭:“小天使基金”被截留事件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9-5-22) 上官敫铭:市长“走马灯” 田奇庄挑战“邯郸现象”(南方都市报 2009-5-29) 上官敫铭: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沉默应对“全民考核”(南方都市报 2009-6-30) 上官敫铭:山东青年发帖举报镇领导被诉(南方都市报 2009-7-17) 上官敫铭:证据不足 “曹县帖案”青年获释(南方都市报 2009-7-25) 上官敫铭:宁夏库区移民安置房为何被卖(南方都市报 2009-8-23) 上官敫铭:山西白家峁血案调查(南方都市报 2009-10-22) 上官敫铭:半年前唐福珍曾自泼汽油逼退拆迁(南方都市报 2009-12-3) 上官敫铭:成都自焚拆迁户唐福珍死亡(南方都市报 2009-12-2) 上官敫铭:奉节“楼裂裂” 3人被刑拘(南方都市报 2009-12-8) 上官敫铭:燕山大学“炒地”风波(南方都市报 2009-12-16) 上官敫铭:凤翔:离开血铅污染的家园(南方都市报 2009-12-30) 上官敫铭:小龙虾生死劫(南方都市报 2010-9-30) 上官敫铭:哈尔滨“10·11”命案后的网络暗战(南方都市报 2008-11-5) 上官敫铭:“红色亿元村”河南南街村的发展真相(南方都市报 2008-2-26) 上官敫铭:“红色亿元村”河南南街村的发展真相(南方都市报 2008-2-26)a 上官敫铭:还原警察打死人事件的本来面目(南方都市报 2008-10-23) 上官敫铭:武冈副市长遗孀北京陈情遇阻(南方都市报 2010-1-7) 上官敫铭:湖南警方再证杨宽生系自杀(南方都市报 2010-1-8) 上官敫铭:百余人夜袭北京正阳艺术区(南方都市报 20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