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请官员学会与公民平等对话(东方早报 2009-1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20:31:40
请官员学会与公民平等对话
2009-11-13 1:57:35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地处南国的广州向来是民主政治的实验场。就在前天,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10名人大代表到广州市环保局调研。与会代表就LPG公交车等热点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疑问。广州市人大代表邓成明与环保局长丁红都因话不投机发生争执,导致邓成明中途离席而去。
当时,邓成明正在发言:“外界公布广州的环境改善了很多,但一些老百姓不相信,说明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汽车尾气问题,我就听一些群众反映……”,丁红都打断邓的话说,“我举个例子,70%的受访者对环境表示认同,30%表示不认同,我承认,广州的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以这30%的意见作为对政府工作的否定。”
于是,原本寻常的民主监督(质询)实践即刻被放大为一宗可供舆论多角度剖析、质疑和评判的公共事件。
争执始于LPG(编注:LPG即液化石油气)是否属于清洁能源?答案很明确,国外不必说,单说与广州为邻的香港,其公交车几乎全烧LPG,却从未闹腾出是否“更污染”的争执来。丁局长回应邓代表质疑本可娓娓道来,但其稍显生硬的说话方式显然有点儿问题。其实LPG的确没问题,而是公交投入体制有问题。烧LPG的公交车须加装三元催化装置方可有效降低尾气排放污染,问题是每辆车都得增加营运成本,这个成本财政不出而让公交企业自行消化,这才导致了是否“更污染”的问题。
邓代表中途“出走”,对于利害关系,环保局并不糊涂,补救工作紧随而至……环保局“亡羊补牢”做得还不算太被动。但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机构及主事官员,当透过“出走”事件本身作更深入的思考:怎样与人大代表平等对话?怎样与民众平等对话?再进一步,则是怎样与社会平等对话?话说到此份上,所有政府机构和所有主事官员,都得逐步学会与公民社会作平等对话的本领。在这个意义上,邓代表与丁局长的“争执”,是一个值得大小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们认真解剖并引以为鉴的案例。
如此要求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与圆滑无关,而与尊重和敬畏民权有关。这是一种理念更新,更系习惯养成。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近些年来,政府出台初衷不错的民生政策,每每先遭致舆论的一顿质疑。这样的“不信任”通常与决策程序不当、决策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欠缺有关,甚至还与决策挟带着或隐或显的部门利益有关。可人们也须看到,许多时候好政策不受欢迎甚至遭致莫名的质疑,往往还与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不会说话”大有干系。
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若能养成官民平等(坦诚)对话的习惯,以往公共决策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操作、刻意回避“敏感问题”等诸多浸淫着传统官场文化的种种劣习才有可能逐步消解。仍以广州为例,公交车烧LPG从尝试到普及已历时10年整,三元催化装置缺失的问题由来已久,人大代表和民众的质疑也多次发生,客观地说,这的确不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而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背后涉及的是公共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乃至残缺。可是,受传统官场文化制约,环保部门若一开始就把话儿挑开说,几乎会触犯传统官场文化的大忌。
公民社会民权为大,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养成尊重和敬畏民权的理念和习惯,不能靠说教(运动式的机关作风整治疗效也有限)。以个案呈现并演变为公共事件的具体冲突与摩擦,才是理念更新、习惯养成的最好催化剂。仍以广州为例,从上个月延续至今,交通拥堵之困,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之争,公交车烧LPG是否“更污染”之辩,部门预算养了公务员还养公务员子女之义愤、最牛“官腔”风波……一系列关乎民生、事涉政府决策是否得当的热点焦点话题,引发持续的“舆论风暴”,一次次令涉事政府机构和主事官员陷入尴尬、被动与难堪。显而易见,这是“公民参与性和干预性民主”的有益实践,是社会各界推进民主政治的可贵操练。参与加干预,身份各异的市民、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着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法人和自然人纷纷登台亮相,争相介入发声,共同影响着、制衡着政府决策或决策的更改与完善。话到此转个弯,要求官员学会与民众平等对话并非目的,目的是在事关公共决策及决策执行监督和执行效果反馈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官与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及相应互动机制的形成。
以上愿景乃传统形态的管制社会向对话形态的公民社会转身的起步路径,沿着此路径拾阶攀行,从官员学会与民众平行对话做起,路途也许并不遥远。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2/userobject1ai197772.shtml
发言被局长打断 人大代表愤然走人(南方都市报 2009-11-12)  09-11-12
鲁宁:请官员学会与公民平等对话(东方早报 2009-11-13) 邓聿文:官员更需要学会群众的话语体系(东方早报 2008-11-23) 杨耕身:别再让公民神奇地死去(东方早报 2009-11-11) 夏佑至:从市民到公民的距离该有多长(东方早报 2009-12-13) 王建勋:不可通过投票褫夺公民基本权利(东方早报 2009-11-9) 五岳散人:官员待遇就像保温箱与蹦床(东方早报 2009-5-6) 鲁宁:官员财产申报终现“制度化”曙光(东方早报 2009-3-10) 官员要“学会对话” 长平:也说中国式的官员道歉(东方早报 2009-11-29) 欧洲公民社会与广场文化(东方早报 2005-10-26) 熊培云:手机实名制与公民通信自由(东方早报 2005-12-22) 杨涛:下载淫秽视频被罚与公民自由的边界(东方早报 2008-9-20) 欧洲公民社会与广场文化(东方早报 2005-10-26) 羽戈:含泪劝告私藏黄片的公民(东方早报 2008-10-13) 童大焕:公民社会从告别主奴心态开始(东方早报 2009-1-20) 宋桂芳:这样的“习惯”公民不习惯(东方早报 2009-7-3) 贾葭:证件大国如何建成公民社会(东方早报 2009-8-17) 李记:愿公民意识成长倒逼公权力告别“蛮横”(东方早报 2009-12-1) 陈一舟:官员出国考察不归的流言与失语(东方早报 2008-10-22) 鲁宁:监督把党和人民对立的官员正是媒体责任(东方早报 2009-6-18) 河西:矿难的数字化生存与死亡(东方早报 2009-11-26) 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东方早报 2005-11-4) 陶短房:要是官员不如实申报财产,怎么办?(东方早报 2009-1-12) 长平:官员拒绝接受采访又如何(东方早报 20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