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6:28:5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及后来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了关于“讲政治”的观点和任务。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讲政治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而要牢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就要把讲政治的任务切实落实到整个办学过程之中。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当前高等学校最大的政治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为准服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的办学方向是服务方向和育人方向的总和。在加快现子七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等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等学校唯一正确的办学方向。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是人们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社会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这一认识问题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而逐步解决好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高概括。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坚持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明确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而为我党制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经济建设的工作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础。不仅如此,邓小平通过生产力这一有力的支撑点,从现实和逻辑两方面理顺了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科学分析中,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长是弟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就是发展并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同时也明确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既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术目的所在。

    (二)新期党的基本路线育方针规定了高等校必须坚持培德智休全面展的建者和接班人。这是由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规律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我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现在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期也是党和国家制定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的依据。教育方针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教育政策的总括。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关于育人方向的规定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两个层面,构成了社会主义育人方向的两个基点。“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德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在相互促进和制约中发展的,损害其中任何一育都会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中,德育是灵魂,它为智育、体育的发展提供思想条件和动力保证,制约着智育、体育、劳动技能教育和美育的发展方向及其质量和数量。而其它各育则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指向。培养目标是指向未来、指导现实的人才培养方针,它所规定的是现实进行的活动,要培养的却是一定时期后参与社会生活的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其依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归根结底是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了正确的育人方向,就是贯彻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高等学校要把讲政治的任务落实到办学过程中

    正确的办学方向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在于坚持。而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根据高等学校办学活动的特点,要把讲政治的任务落到实处,切实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会偏离,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式装青年学生,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首先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其核心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措施,也是我们赢得未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要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利用“两课”的主渠道和党校、团校等主阵地及灵活多样的形式,让青年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政治敏锐性,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要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和发展中国,这已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不争事实。教育是上层建筑,高等学校是灌输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一定要加强,不能削弱。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高等学校党组织工作的法规。条例依据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结合高校的实际,对高校的领导体制,党组织的位置和职责,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对群众的领导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明确了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些规定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推动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学校一定要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对照条例,找出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以新的内涵,就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因此,适应性成为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特征。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办学观和育人观。具体地说,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要坚持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高等学校的办学过程中,要坚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之后,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是实现目标、保持方向正确性的关键言高等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途径,是落实讲政治任务的重要措施,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