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2:56:29


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

——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系,上海,200234)
Email: jiahou@shnu.edu.cn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电化教育的英文译名从Audio-Visual Education更新为e-Education的时代背景,论述了e-Education的定义: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e-Education、电化教育、定义。

人类历史掀开了2000年的日历,这对中国教育意味着什么?
中国教育面临e-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
100年前,发端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冲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自然界绝对不变性为核心的机械论自然观的桎梏,揭开了20世纪人类科技革命的序幕。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为标志,20世纪前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为高能物理、结构化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生物等一大批新兴科学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期,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号角,牵动了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而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的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为核心,包括微电子、通信、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光导、光电子等一系列高科技的大发展。而因特网的出现与奇迹般的发展则破天荒地将全世界连结在一起,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明时代。
如果再过200年来看20世纪,可以认为,人类21世纪以前的历史只不过是“史前时期”,今天我们正处于人类进化到数字化新文明期的门槛上。
人类21世纪生活的一项重大变化是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基本的生活环境。在世纪之交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中,人们开始用“e-”构词法来描述和交流未来生活的情景。两三年前,e-mail是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一件新鲜事,如今,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已离不开“伊妹儿”,而书信却越来越少。曾几何时,信息家电、自由软件、网易、上海热线、亚马逊书店等等成为人们注意力聚焦的中心,都市里,满街涌动的公共汽车背上是大幅跳动的网站广告,猛回首,才知人间正在变为e-化的世界!
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最大的破旧立新,它将对现存社会产生最大的震动,这场大震动正从改变现有的一切商业模式开始(包括传统产业和传统IT业),这就是飞速发展的e-Business(电子商务),而教育则是这场大革命最后冲击的阵地!
电子商务的积极倡导者IBM将电子商务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电子交易(e-trade),主要指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技术进行商业交易。在这里,e-的含义不仅仅是电子(electronic),而是指利用网络(包括Intranet内部网、Extranet外部网、Internet因特网)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如电子邮件(e-mail)、电子数据交换(EDI),文件传输(FTP)等进行商务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亦称电子商业(e-Business或e-Commerce),是指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全部商业活动,包括企业内部的全部活动,如生产、管理、营销、财务、人事等等。这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企业的生存发展、管理、商务应用等各方面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美国政府在“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中提出,电子商务是通过Internet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全球电子商务将涉及世界各国。
  众所周知,商品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商业行为是人类联系行为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商业模式的e-化,意味着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进而改变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所有面貌。
在当代,新兴的IT业成为新的生产力和新概念的火车头,继IBM公司之后,Intel公司提出了e-Home的概念(All home will become e-home),意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人们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这个以研制生产CPU芯片、发现并实现了摩尔定律而享誉全球的世界IT业巨头,目前正以巨大的投资和热情进入e-Business和e-Education两大战略领域。IT业的另一个巨头HP公司提出e-Consumer(电子消费)、e-Service(电子化服务)和e-World(电化世界)的概念,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娱乐、学习、工作、购物、服务等,整个世界生活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些e-化的概念中,e-成为新时代的符号和标记,代表着整个世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
去年出版的《英汉大词典补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7月版,陆谷孙主编)在“e” 条目下收录了8条e-化新词汇,如电子现金e-cash ,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邮件e-mail等。实际上,全世界每天都在涌现e-新词,如e-learning电子学习,e-speak电子讲演,e-marketing电子市场 ,e-research电子调研, e-management电子管理,e-school电化学校, e-classroom电化教室,e-library电子图书馆,e-government电子化政府,e-community电子化社区等。
在IT业界,Intel、IBM等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早已使用e-Education来表述基于网络、多媒体、数字化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如果我们在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网站上键入“e-education” ,如InfoSeek、AltaVista 、Yahoo!等几个著名搜索引擎会立即报告有许多web页与e-Education有关。
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其带动了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使信息的收集、获取、处理、传递极其便利,将人类知识和信息传递的空间和时间的四维尺度几乎缩小为零,它带来的已不仅仅再是20世纪初那样的物理学革命,而是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e-化的生存方式,它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推行新的e-化文明,一句话,它按照e-化的面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今天人们广泛使用的e-化概念已不仅仅是指某种媒体,或一种新技术革命,而是继青铜器、铁器、蒸汽机、发电机之后,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尺度,代表着一种新型社会革命。
这场革命势必要影响到教育。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对e-化的世界,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快e-Education的步伐。正如何克抗和黄荣怀二位教授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处在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如果我们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大胆的探索与试验,然后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用全新的观点,全新的视野加以审视,努力从理论上作出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阐释,我们就完全可能较快地实现由传统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向新型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对我国教育的重大革新,从而满足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反之,如果我们不抓住当前全人类正向信息化社会过渡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继续保持原来教育领域的传统体制与模式,不愿革旧除弊,不想励精图治,我们将坐失良机。那样的话,当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完成信息化社会中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时,我们仍将处于原来的落后状态。”(何克抗,黄荣怀,1999)
历史再一次把科教兴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赋予给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回想上一个世纪初,中国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当时一批志在改革教育、振兴中华的有识之士学习国外的视听教育,在国内运用幻灯、电影进行民众教育,兴起了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运动,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要奋起振兴教育,中国教育界的前辈们选择了以现代媒体为核心发展电化教育,跳过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较长道路,争取赶上西方国家同期的发展水平。中华民族的这个愿望和努力一直持续到今天。从二、三十年代推广电影、播音教育,到1978年后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幻灯、投影、闭路电视、录象、语言实验室,举办广播电视大学,卫星电视教育,90年代后发展多媒体,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等,逐步形成了我国的特色,其主要标志是:在教育现代化中积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将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以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化教育研究》和国内电化教育机构采用的是二、三十年代“视听教育”的英文译名(Audio-Visual Education)。历史已过去近一个世纪,21世纪的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不再是当年视听教育的技术环境、理念和社会实践。我们的民族要在以e-化为标志的新世纪生存和发展,e-Education 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建议《电化教育研究》的英译改为“e-Education Research”才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当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e-Education作为一个新的词汇,是人们用来描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革新,不同的人们会从各自不同的见解来定义这个词汇。我们的理解是:
“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所表达的意思是:首先,e-Education所描述的范围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这里将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等视为人类生存的e-化环境,而不是强调某一种媒体、工具和技术。
其次,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从而否定了过去一些电化教育活动中片面强调现代教学媒体的误区,认为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高科技媒体以及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其他要素在内的各种要素是一个系统和整体。这些要素包括了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如教育者、学习者、教学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并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此外,还包括了目前和今后人们可能进行研究的一切与学习行为有关的要素,如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哲学理念等等。
e-Education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它既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体系,也是人们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如各级电教机构的业务、学校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日常学习活动等。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e-Education所指的“人类学习行为”,否定了目前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潜意识存在的唯技术、唯媒体观,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e-Education 的定义总结了过去大家关于教育技术是重教育还是重技术的讨论,强调了e-Education 的核心是人、是教育、而非理化技术。e-Education表明了21世纪终身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学校正规教育,还包括了一切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行为,如社会教育、绩效技术、远程学习、非正规教育、个体学习等。因此,这个定义不仅仅面向电教界和教育界,而且面向整个社会和全民的现代生存方式。
大家知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化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电化教育的定义也在不断的发展,如:
1984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局组织领导的“全国电化教育课教材编写组”编写的《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提出的电化教育1985年定义: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13年后,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的“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委员会”根据90年代卫星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全国电化教育实践的新情况,全面修订了《电化教育学》,于1998年4月推出了《电化教育学》(第二版)(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提出了电化教育1998年定义: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上述的定义的演化,是总结了我国十多年来电教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我国电化教育的新发展。
e-Education 新定义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迈向21世纪新时代的时候,在20世纪国内外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提高到更新的发展阶段的产物。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萧镜如,王铀,美国的科教兴国之路,www.k12.com.cn
[2] 关于e-Business, e-World 等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参见《计算机世界》网址: www.computerworld.com.cn
[3] 方美琪主编,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4] 郭笑一主编,电子商务入门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5] 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补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7月版
[6] 何克抗,黄荣怀,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3月22日,www.computerworld.com.cn
[7] 田慧生主编,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8] 香港第五次Web论坛的主题:e-Educ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电化教育:挑战和机遇)http://www.ssrc.hku.hk/sym/99/
[9] 尹俊华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10] [美]罗伯特·M·加涅主编,张杰夫主译,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
[11] 谢新观主编,教育技术�迈向21世纪教育的选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2] 包国庆,童培君,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电教地位及其建设,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1期
[13] 李运林,论电化教育发展与电化教育专业建设,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1期
[14] 刘成新,对我国电化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2期
[15] 干炳文,李艺,若干电教概念的定义漂移问题,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2期
[16] 安宝生,《中国教育如何面对世界范围的社会信息化热潮》,教育研究,1996年3期
[17] 顾明远,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5期
[18] 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2期
[19] 王树恩等,社会的技术需求推动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2期
[20]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3期
[21] 南国农,世纪之交,电教者的使命,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1期
[22] 桑新民,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上海教育,1999年4期
[23] 刘晖,学校电化教育发展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8期
[24] 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计算机与教育�迎接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挑战,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5] 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版
[26]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7] 李运林,李克东编著,电化教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28] 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版
[29] [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邬美娜,刘雍潜等译,《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0]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1期
[31] 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12期
[32] 乔立恭,人文学科还是理化技术�关于教育技术哲学基础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4期
[33] 马成杰,电化教育专论,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4] 吴在杨,中国电化教育的首次兴落,电化教育研究,1990年3期
[35] 戴公亮,我参加电化教育创业的回顾及其影响,电化教育研究,1990年1期
[36] 舒新域,电化教育讲话,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版
[37]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56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原文发表在《电化教育研究》(兰州),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