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教师"走红:不看艳照怎么知道不能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9:00:42

"流氓教师"走红:不看艳照怎么知道不能看

出处:青梅煮酒 作者:菜鸟窝窝 时间:2009-06-19 11:22:43


◎憨态可掬的娃娃脸是陈丽天的一大特色

  “麻辣”教师的得意与失意

  近期,一个题为《上海政法学院陈丽天教师爆笑语录》的帖子在各大论坛流窜,这个陈丽天被网友称为“流氓教师”,但他的学生们喊他“天哥”。

  并非真流氓,而是够麻辣,但陈丽天也不在乎“流氓教师”的冠名,他觉得流氓不过是另类、有个性的说法。为了听他幽默的刑法课,有人提前两个小时去占座。为了给他正名,学生们自发去网上跟质疑他的人辩驳。

  在这个70后的大学讲师看来,听课从来都不是强迫来的,而老师要有学科外的功夫,才能驾驭课堂。他不回避自己对副高职称的渴望,但是看到乌泱泱被他激起的求知欲,保留着粉他的学生们写给他的肉麻小条,身为老师的陈丽天倒也坦然而享受。

  陈丽天的“麻辣语录”

  ◎陈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许看,但是,我不看我怎么知道不能看啊?

  ◎所谓的犯罪,就是你搞别人,或者你被别人搞了!

  ◎冬天之所以性犯罪少,那是因为人们穿得衣服多,强奸犯操作起来不方便。

  ◎有些东西每个人都有的,没有就不是地球人了!是奥特曼了。

  ◎这个人长得一表人才,太像我了!

  ◎如果一个人自称自己天生是善良,那么他这个人不是至愚就是至奸!

  ◎我把手伸到你口袋里,当然是要偷你钱咯!难道是想伸进来捂捂手啊?

  ◎老公啊~听说你要去抢银行啊?我好崇拜你哦~是男人就要抢银行啊!

  ◎在坐的各位错过了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啊!早知如此,当初就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啊!唉~曾经有个多么好的犯罪机会摆在我面前……



◎网络上流传的陈丽天生活照 ◎图片由本人提供

  -占座之争

  “不提前占座,你压根别指望坐到好位置。”

  5月29日,上午8:15,是上海政法学院教师陈丽天本学期的倒数第二堂刑法课。

  偌大的主教学楼蜿蜒着,乃至记者一开始闯到了401B教室,讲台上的老师开始“发音”,讲话的语气一板一眼,表情很严肃。

  内心纳闷,回头问后面的女同学:“这是那个搞笑的陈丽天老师吗?”

  她高兴地做起了提示:“啊,你是想听陈老师的课吧?他在401A上课呢。”仿佛她本人已经掌握了陈丽天上课地点的第一手信息。

  所以,很不幸,因为找教室蹉跎了时间,到达陈丽天的授课教室时,只能挤到最后一排。

  一个小型教室,大概可以坐下五六十人,前排已经被人占得满满的。后排也不过剩下稀疏一两个座位,按坐在记者旁边来旁听的大二学生小沈的话说:“不提前占座,你压根别指望坐到好位置。”

  小沈的占座史是:曾经一个人拿好几本书,砰砰砰替朋友们占了一大排,立刻犯了众怒,你一个人怎么占这么多!用他的话说:“如果一个老师肚子里有墨水,你就不用怕他讲课会喷口水。”

  陈丽天的另外一个学生,在博客里写:“总有人说我疯了,因为我会在6:50就冲到教室里去抢8:15才开始的陈丽天刑法课的位置,只为了能坐得靠前一点,听得更清楚一点。”

  失去了坐在第一排听得更清楚的机会,只能在遥远的最后一排“眺望”那个在讲台上的陈丽天,他是这个样子:白衬衣、西裤,留得齐整的寸头,微胖的中等身材,当你觉得这一切都稀松平常之后,你会发现他那张颇有喜感的娃娃脸和总是随时保持笑姿的上扬嘴角。

  他的学生们用很多形容词来形容他的娃娃脸:憨态可掬、可爱……单看他的娃娃脸,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似乎出口就能成笑话的人。

  这个已经跟陈丽天共事了十来年的翟老师自称是陈丽天的“战友”。——“比耐心,我真比不过他。”

  “每天都有这么多学生来问问题吗?”

  “嗯,差不多,每天中午一到饭口学生们就跑过来了。现在期末了,来问问题的学生更多了。”翟老师回答。

  不知道讲到什么,偶尔能听到陈丽天跟他的学生开着玩笑,“我老婆说了,不能跟陌生女人单独相处。”

  “那什么人算是陌生女人?”

  “我老婆之外的女人。”

  ……一个孩子问完了,又一个孩子“扑”上来,甚至他觉得自己准备的问题太少了:“你看看,我就这么点问题,这一次这么容易就算放过你了。”

  1点多了,孩子们才慢慢散去。被各色问题“折磨”到饥肠辘辘的陈丽天其实有点小高兴:“我会让我的学生下去后做题,做相关的题目,学会思考分析。不管什么问题我都回答,提问题是说明学生有求知欲望,现在怕的就是学生没有求知欲望。”他对等待许久的记者歉意地解释。

  -郭德纲和周立波

  “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干嘛把学习搞得这么苦啊。我十几年来都是这样教学的,不是突然之间灵感爆发了。”

  饭后2点多,又一拨孩子出现,把陈丽天围在办公室里狂轰滥炸。4点左右,他才彻底消停了。于是,记者有了跟他的短暂对话。

  一个在学生眼里趣味横生的陈丽天是如何炼成的?一聊起来,记者面前的陈丽天,其实一点都不油嘴滑舌。

  青年周末:我发现,你的学生有上课睡觉的。你会生气吗?

  陈丽天:我也做过学生,我也睡过觉。既然我都睡过觉,我干嘛还说学生呢。你哪怕上课上到一半,你觉得没意思,拍拍屁股走人,也没关系。上课这个东西从来不是靠强迫来的。

  青年周末:你上课时段子很多啊。你一直都是这样讲课的吗?

  陈丽天:不能说是段子啊,这个说法容易让人想到“荤段子”。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干嘛把学习搞得这么苦啊。我十几年来都是这样教学的,不是突然之间灵感爆发了。我知道很多人教学是拿本书来念,让大家翻到第几页,只要学生识字就能自己读,要老师干什么?

  青年周末:好吧,我们换个词,你怎么能有那么多故事讲?

  陈丽天:作为老师,如果我的这个涉及面仅仅在《刑法》范围内的话,肯定不行的,一定要有除这门学科之外的功夫,才能驾驭这门课。我读的书比较多,最近在看《二十四史》。

  法律也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有新问题出现,我现在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法律的,比如《今日说法》,几乎每天都看。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是与非这么简单,我现在都认为许霆案不是犯罪,仅仅是不道德。

  青年周末:其实你的教学说话是很大胆的。比如说陈冠希那一段。(陈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许看,但是,我不看我怎么知道不能看啊?)

  陈丽天:这是讲到公权利和私权利的界限,比如有人在家下载黄色录像,《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互联网管理规定》是有冲突的,只要我不去传播,这个是我的私权利。所以讲到陈冠希那一句。

  大学课堂本身就是个需要思想碰撞的地方,如果说一个大学课堂都没有思想自由,把所有的东西都限定在框框里,这还教育什么?大学教育培养一种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青年周末:现在上海周立波挺火的,你看过他的表演吗?会借鉴吗?

  陈丽天:喜欢啊,周立波和郭德纲,这一南一北我都喜欢!我下了大概有好几个G的郭德纲的相声。周立波的表演挺逗。他们这种抖包袱的方法,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借鉴吧。-“流氓语录”惹来的争议

  “有些人误解你是不了解你,比如你怎么能看了点片花就来评价一部电影呢?”

  陈丽天的语录并非没有争议。有人拍手叫好,就有人抬手丢砖。

  法律博客上,一篇博文《“流氓教师”:请你不要再“耍流氓”了》,现在已经拥有了近1700的点击量。

  这位博主的意思是:学生的思路应当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不是课堂上案例的发展情况和各种幽默故事的可爱结局。否则会本末倒置。

  博主举了个例子,来说明陈丽天语录表达的不严密。比如对“陈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许看,但是,我不看我怎么知道不能看啊?”他对这句语录的质疑是,“这里的政府,是指什么?是立法结构,还是行政机构,有什么权力不允许看艳照?他并没有解释清楚。是否是禁止传播的淫秽物品?如果我看了再传播是否定罪?”

  这篇博客下面跟着长长的回复尾巴,多是陈丽天的学生在为他们的老师打抱不平。

  其中一个学生一口气在博客上写下了近千字的留言。

  “语录是上过课的学生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便把它记了下来,最后收集了起来。但是你怎么能从这只言片语而‘推测’出整堂课的内容,这样的断章取义您觉得适合吗?”

  这孩子恨不得成为陈丽天的代言人,“我来为你解释一二吧,比如他有段语录是这样的,‘老公啊~听说你要去抢银行啊?我好崇拜你哦~是男人就要抢银行啊!’您一定觉得很可笑吧,怎么会这样教学生?其实,这个是老师在讲共同犯罪的认定的时候提到的,他问我们,鼓励犯罪的话算不算共同犯罪,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但是如此截取后,就变成了‘流氓’。”

  另有学生从其他角度回应这篇博文:“大学期间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什么?要塑造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我们要学的是如何做人,我们要塑造的是我们的‘人性’。中国学生被填鸭的还不够吗?从小学到高中,难道到了大学我们还要如‘鸭毛被’那样被塞进那几根‘毛’?”

  当记者提起网络上的这段争议时,陈丽天咧开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我知道这事啊,有人跟我提过。我就想说,有些人误解你是不了解你,比如你怎么能看了点片花就来评价一部电影呢?”

  说到网络言论,他的调侃劲头又上来了,“我认为‘流氓教师’在这里是有个性、另类的说法,如果你真的从这些话里看出流氓意味,那你个人的流氓指数真的不低了。”

  面对课堂上讲如此夸张的话是把为人师表这回事丢到爪哇岛的批评,他眯着他那双小眼睛说:“干嘛要摆老师的架子呢?我一直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他觉得他的学生对他是一种“没有距离感的尊重”。将讲师进行到底

  “一个教师的能力不是在教学上得到认可,这才是一个体制的悲哀。”

  70年生人,已经任教近17年的陈丽天,不是教授、副教授,至今仍是讲师。

  而按照讲师5年后可以评定副教授的规则,陈丽天也的确到了当副教授的年龄。只是,他卡在了论文上。

  有好事者搜索出他发表过的论文,“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作者陈丽天,仅有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在《商场现代化》上,一篇在《集团经济研究》上。学术确实不怎么样。”

  “没错,我的确就发表了三篇。”但他对学术水平由论文数量来评定的标准相当不忿:“可学术水平怎么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价呢?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复旦大学的优秀论文,90多分,100分的满分。而且说实话,中国的学术制造了大量垃圾,如果你自己已经在制造垃圾的话,你凭什么让别人跟你一起制作垃圾呢?凭什么要以制造垃圾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呢。”

  此时,诟病教育制度的陈丽天,出语相当麻辣,听起来就像个年轻的愤青。

  “一个教师的能力不是在教学上得到认可,教学环节却没有硬指标,这才是一个体制的悲哀。”

  据悉,上海政法学院以前参评副教授规定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现在提高到了六篇。因为他只发表过三篇论文,而与副教授职称失之交臂。

  教育体制内的他,压根不把发论文当回事,在他看来,能不能把论文写出来和能不能发出来简直是两码事,他不愿花心思往那个方向去钻研,“毕竟发论文需要有门路。”

  相比较论文,他更在乎学生。“作为老师来说,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同行对我的评价也不错。”

  同行的评价来自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的教评督导,也就是学校聘请外校的退休教授、专家组成的“督导团”,会不定期的听教师讲课课,并且给教师课堂教学打分,如果几次都情况不妙的话,就会让教师的课暂时停掉,重新备课。

  陈丽天说,“他们对我上课的评价,包括对我上课时所表现出来的学术能力的评价并不差。不是说学术能力一定要你发表的论文,而是你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把它表达出来。这就可以了。”

  督导团显然给了他很高的分值,再加上学生们在评师系统中打的高分,让他得过N个跟教学相关的奖励,听起来轻松得有点像囊中取物: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的示范岗,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尽管这些教学成果不是评职称的核心指标,但至少是对他教学成绩的肯定。“说一点都不在乎肯定是假的。说不着急也着急,这算是在学校里的身份符号。”

  陈丽天教学上的顺利和职称上的失利,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期观察教育问题的熊丙奇看来是现行高校教师评定体制必定要出现的症结。

  “大学教师的职称考评只从数量上去评定,完全没有质量的把关。比如论文、课题、经费、专利、教学,都是从数量上去考评。而且对教学的考评仅仅是完成课时即可的最低标准。”

  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下,陈丽天这样重视教学质量的人显然会成为体制的牺牲品,熊丙奇说:“在这样的体系导向下,你在教学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会在指标体系中体现。教师肯定是希望自己的论文发表更多,科研做得更好,因为上课成了基本条件啊,因为科研、论文跟你的职称和利益直接挂钩啊。而论文也因为重数量,导致出现大量学术垃圾。”

  而这样就造成了大学教育的本末倒置,“国外大学核心职能是教学,论文是服务于教学的,国内恰恰相反了。如果说,大学教师考评不强调你的论文篇数,而更加重视质量,比如给老师更长的周期去完成一篇论文,甚至说我不规定你的文章是否发表,只要写出来是有水平的,那也承认,这样就不存在教学和研究矛盾的问题。”

  陈丽天也正纠结于此。

  “学校会刻意要求你论文每年发多少吗?”记者问。

  “这倒没有,我不发论文倒霉的是我自己啊,职称评不上。”

  “那看到同龄人甚至比你年龄小的人职称比你高呢?”

  “老实说一点都不在乎肯定是假的。说不着急也着急,这是一个符号吧,算是在学校里的身份符号。”他顿了顿,“努力总是要努力的,有机会有条件就往这方面奔呗,不够条件也没有办法,顺其自然吧。”

  末了,他把一个烟斗状的烟灰缸推到记者面前,“你看,这烟灰缸是学生们送给我的礼物,里面的小纸条都是他们写给我的话。”

  “天天,你真是太可爱了”、“天哥,祝你越来越帅哦”,小小纸条上这些肉麻的话,是对他简单却又最有力量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