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中国汽车的“技术缩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57:31
中国汽车的“技术缩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之方
20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从去年以来,“技术过剩”一词就在中国汽车圈内外不断地流传,大概的意思是指由于在技术与质量上采用比较高的海外新标准,造成了汽车制造的成本居高不下,反而有损于企业与消费者。然而如今却有一些海外引进车型在暗地里“技术缩水”。
哪些技术显得“过剩”?
大量地使用高技术是否增加生产成本不是我辈局外人可以详细了解到的,但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加亲近技术上先进的车却是肯定的。这也是中国国产新车纷纷以“与国际同步”作为新车宣传口号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究竟哪些车被人指为“技术过剩”呢?似乎主要还是针对德国大众旗下的一些合资车型来说的。
“过剩”的技术包括激光焊接新技术的运用、德国标准的精密工艺、高质量的车壳钢板以及在小型轿车上使用诸如电子助力转向、电子油门、前后碟式刹车等国际汽车的主流技术。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车型一般都是售价比较贵,但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比较高,车辆转手残值高,也比较经久耐用的车。
看来,所谓“技术过剩”的出现,无非是汽车制造商为了在竞争中胜出而使出的招数而已。
技术缩水的国外车型
然而,事实没有这么简单。去年以来,在不少新推出的“年度车型”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些曾经被指为“技术过剩”的车在技术上开始“缩水”了——内饰的面料质量下降、可以多向调节的汽车座椅变成只能简单地调节、前后碟式刹车改成“古老”的前碟后鼓式刹车。看来,这些车的制造厂家也在以实际行动,认同“技术过剩”,试图在新产品中通过“降低技术”来取得更佳的“性价比”。
于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而引发的“技术过剩”,便实实在在地发展成为一道是要价格便宜还是要“国际水准”的选择题。
把国外原版车型“技术缩水”后卖给中国人,是不是有点 “侮辱”中国消费者呢?如果这个说法过于严重,那么最起码中国消费者对原汁原味的“世界经典名车”的渴望应该得到尊重吧。
中国特色的“本地化”
熟悉中国汽车产业的人大多知道,一款车从海外引进中国生产,在原型上做些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车辆的悬挂要尽量适应中国国内多变的路况,内饰风格与细节要迎合中国人口味,引擎系统要适应中国的油品等,加上中国政府有关“国产化率”的要求又迫使厂家在中国寻找零件供应商等。
所以,中国国产车与海外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人在安全上、舒适性上的需求与海外车主应该是相同的,另外由于中国国内目前汽车拥有量还比较少,不太可能如海外那样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同时拥有多辆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中国人对于舒适性的要求应该更加高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技术缩水”肯定会比高车价更伤中国消费者的心。
虽然便宜的价格与小心翼翼的掩饰或许让人一时难以直接感受到“技术”的“缩水”,但毕竟这些年来中国人对于汽车的理解已经远非几年前可比,让早已习惯了脚底轻轻一点汽车便顿时立定的司机,再回到使出吃奶的劲大力刹车还要拖行一小段路的10多年前的老时光,恐怕即使车价便宜一万、两万元也没有太多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的。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