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宁波方言 鲍洪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19:58
 《水浒传》中的宁波方言鲍洪法     《古镇慈城》第26期刊登戴松岳先生的《罗贯中生活的驿站——研究的节点》一文,勾起我对一件往事的回忆。那是1984年,因女儿准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经友人介绍我去拜访一位人大中文系的张副教授。张教授是研究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我去时,他家的写字台上正放着一本摊开着的《水浒传》。交谈中当他得悉我的原籍是浙江宁波时,话题转到《水浒传》中使用的某些方言。张教授指着第四回鲁智深到铁匠铺要打禅杖一节问我“生活”二字在南方话中的含义。我按宁波方言角度思考后告诉他:南方话中的“生活”二字主要表达“工作”、“营生”的意思,如“做生活”即为普通话中的“干活”;第二种含义就是书上这一段说的打什么“生活”是指打什么东西;第三,“生活”二字有时又含“手艺”、“技术”、“本领”的意思,如`夸某人的手艺高称“你生活蛮好”;至于上海话、宁波话中“吃生活”的“生活”二字,则更与字面毫不相干,指的是挨打,如威胁人说“再不老实,给你吃生活”。    说实在话,当时虽与张教授讨论时作了这样的回答,但我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想到《水浒传》与我家乡宁波慈城会有什么联系。    正因为有这么一段小插曲,故读戴先生的文章时就感到格外亲切。戴先生在文中列举了一部分《水浒传》中的宁波方言,如“下饭”、“拕”、“亏杀”、“邻舍家”等等,引起我重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这次读《水浒传》,兴奋点当不在故事情节上,而着重于查阅整本《水浒传》中到底出现多少处宁波方言,边读边记,共有七十多处(难保仍有遗漏)。    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生活”二字,有近20处。除上海、宁波话中意为挨打的“吃生活”外,其余几种含义书中都用着了。如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卖酒的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P38,19行)此处的做生活的就是指干活的;又如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娘子且收拾生活,吃一杯儿酒……”(P210,倒10行)此处的生活指的是正干着的营生、工作;再如同一回中西门庆夸潘金莲的活干得好,口里说道:“这位娘子,怎地传得这手好生活,神仙一般的手段”(P312,9行)显然,此处的生活系指手艺、本领了。    列第二位的,当属把菜蔬称“下饭”这一用词了,在全书中也多达十几处。    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把《水浒传》中用到的宁波方言全部罗列一遍,这里挑选一些“精彩”的土味十足的方言列后,与宁波乡亲们共享。需要提醒一句,既然是方言,那末字的读音就应用方言的发音来读,如好日(意为结婚——后详)应读作“好捏”。   家生(指工具、用具、家什)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鲁智深要铁匠铺打条禅杖,一口戒刀,问“两件家生要几两银子?”(P41,15行)显然,这两件家生指的就是禅杖与戒刀,若用普通话来理解家生二字,肯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好日(结婚) 第四回中鲁智深借宿桃花村,正赶上庄主刘太公的女儿被逼要嫁给桃花山上的强盗,原文为“……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选着今夜好日……”(P47,倒12行)这里的好日,当指结婚无疑。记得我小时候在家乡,结婚很少说结婚,几乎都说好日。现在虽结婚二字用得多了(特别是年轻人),但在家乡慈城称结婚为好日,吃喜酒叫吃好日酒者仍不在少数。   回(意为转手倒卖的交易行为)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中,林冲烘着身上湿衣服,略有些干,只见火炭边煨着一个瓮儿,里面透出酒香。林冲便道:“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烦回些酒吃。”老庄客回答自己几个吃尚且不够,“哪得回与你。休要指望。”(P90,16、18、20行)在家乡宁波,称倒手转卖这种交易叫回。林冲想从庄客处买点酒吃,他知道这几位庄客不是卖酒的,故用回字,这里顺便应指出,引文中的煨字亦属宁波方言,意指把容器或食物埋(半埋)在柴炭火灰中慢慢加热(或保温),如煨番薯,煨年糕。   面桶(洗脸盆) 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挨到五更,宋江起来,面桶里洗了脸……(P177,4行)   做羹饭(祭祀) 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中,……到天大明,王婆买了棺材,又买些香烛纸钱之类,归来与那妇人做羹饭。(P233,5行)可能是因为豆腐是供品中必不可少之物,故家乡话中也把为死人做祭祀叫做豆腐羹饭。   图书(印章) 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通判黄文炳撺掇蔡九知府写了家书,印上图书。(P345,3行)显然,印上图书就是指盖上知府的印章。至今在宁波老家,当邮递员送挂号信到门口时,还常能听到“XXX挂号信,拿图书来”的招呼声。   油皮(皮肤,更确切的含义应为表皮) 第三十九回中,说的是宋玉莲在琵琶亭上卖唱,李逵把指头撩倒了宋玉莲“……看看苏醒,扶将起来看时,额角上抹脱了一片油皮,因此那女子昏倒了。”(P338,8行)北方话中说擦破一点皮,换成家乡话就叫油皮搓起。   没样范(家乡方言中用得更多的是呒样范,从字面上说,指没有规范,泛指没规没矩的行为举止。)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中,说的是卢员外(俊义)正在解库厅前坐地,听得街上喧哄,问为何街上热闹?回答街上来了一位算命先生“……后头一个跟的道童,且是生得渗濑,走又走得没样范,小的们跟定了笑。”(P544,16行)。顺便指出,引文中的后头(指后面)当属家乡方言。   贼骨头(贼、小偷) 第六十九回《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中,说的是史进被东平府捉了,程太守审问史进只不言语。董平便道“两边公吏狱卒牢子,这等贼骨头,不打如何肯招?”(P615,18行)此外,《水浒传》中出现的“将息”(P178,13行;P245,倒5行;P261,1行、12行等)(意为休养、疗养)、“行贩”(P333,倒1)(指从事整批零销的商贩)、“撴断”(P44,8行)(意为拉断)、“盘缠”(P103,10行)(为出门准备的路上所需的费用)、“正月初头”(P306,5行)等等用词,都带有明显的宁波方言特色。戴先生的文中曾说“诸如此类的宁波方言,在《水浒传》中可以找到许多。”此文就作为这句话的印证吧!     注:本人重读的《水浒传》的版本为: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992年4月第1版。 (作者系宁波经促会北京联谊会会员、慈湖中学北京校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