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扩张政策对盈利拉动不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16:48
财政扩张政策对盈利拉动不大 (2008-12-29 23:07:09) 标签:全球经济 财政刺激方案 财经  分类:看中国 专访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救市”措施影响有限实体经济恶化刚刚开始记者 谢少萍 发自深圳尽管离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一年多,各国政府一轮又一轮的“救市”措施也没有停止,但我们看到,无论是美国、香港还是内地的很多投资者,对各自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判断。作为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对2009年全球经济判断显然比许多投资者悲观。日前陶冬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描绘了2009年全球经济的“寒冬”:全球经济进入零增长、全球货币政策进入零利率时代、中国经济面临“保7”的压力,并称实体经济的恶化才刚刚开始,地方政府财政拉动的GDP增长难以持久。不过,作为一位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作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的经济学家,陶冬的观点仍然值得投资者重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两大超级因素不复存在《第一财经日报》:在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你对明年全球经济的判断如何?陶冬:我认为明年全球经济进入零增长。其中美国、西欧、日本进入负增长;新兴国家中,一半左右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急跌而陷入负增长,甚至发生经济危机,而另一半由于出口需求消失而产生经济急剧下滑。总体来看,我们预测09年全球经济可以实现1.3%的增长。同时全球进入零利率时代。美联储刚刚宣布将目标利率调整到0-0.25%,其他国家央行也将迅速展开一场降息比赛,最终导致全球市场零利率出现。中国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真正的意义是保七。中国上一轮经济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出口、投资、消费、地产以及经济结构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五驾马车,现在只剩下财政扩张一匹马,即使力量很强大,也难以和五匹马匹敌。中国经济过去五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这种高增长是依靠两个超级因素拉动,第一个是WTO,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度上升;第二个是城镇化房地产热,带动了50多个产业飞跃性的发展。目前,这两个超级因素不复存在,在新的超级因素出现之前,中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也难有大作为。《第一财经日报》:在你看来,资本市场比中国开放得更早也更多的香港,对金融海啸的反应会不会更强烈一些?陶冬:香港会受到金融海啸非常严重的打击,而且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从香港基本面来讲是不错的,香港银行并没有买太多与次贷相关的资产,因此他们的资本金是稳健的,但是香港是一个小的开放型经济,又以金融业为支柱产业,全球经济衰退,一定会给香港带来重大的影响,香港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香港会出现经济衰退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金融海啸之后带来的信贷全面收缩,银行明显惜贷,二是全球金融海啸对出口、旅游业的影响很大,对于依赖外向型经济的香港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冲击,三是中国经济本身也面临非常严重的下滑,目前香港实体经济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连度越来越强,中国实体经济不景会给香港带来进一步影响。此外,房地产调整、失业率大幅上升会令内需急剧收缩,外部环境的恶化将会演变成内外交困的情况。我们估计明年年底失业率会达到6%。地方财政拉动难以持久《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短期经济增长打了一剂强心针,但能不能起到“救市”的效果?陶冬: 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有重大作用,但有没有能力把中国经济拉回到上升轨道则未必。4万亿的重要在于政府对中国经济政策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带来一系列地方政府基建的开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中,地方财政仍将发挥作用,但之后难以持久,因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相对来说,中央政府将从明年中开始成为投资主力,在西气东送、高速铁路、大电网、通讯网络建设方面可以刺激经济,GDP有望达到7%-8%。但财政扩张对民间投资的刺激作用不会太大,单靠财政政策要回到过去的高增长似乎不现实。《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瞄准的是宏观经济,但是它是否也会对中国资本市场有影响?陶冬:财政扩张对GDP有影响,但它的乘数效应并不高,除了给个别企业带来增长动力之外,对其他企业的盈利拉动其实十分有限。今后两三年,中国的GDP也许可以稳住,但盈利前景还是向下看。《第一财经日报》:这个月初人民币遭遇罕见的连续“跌停”的情况,使得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焦点,而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集中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认为,政府应当推进本币贬值,以此拯救出口,保住经济增长;另一种认为,人民币短期走低体现市场规律,长期而言则升值趋势难改,更反对通过人为贬值“保增长”。对此,你怎么看?陶冬:人民币贬值是茶杯里的风波,与其它货币币值的波动相比,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未来三个月,人民币还会进一步对美元贬值,我们看1:7,。但这是短暂的趋势。人民币贬值并不会真正拉动中国经济,因为中国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海外市场需求的消失,而非竞争力问题,贬值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贬值还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政治上的压力,因此短期小贬之后,相信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国内利率下降的幅度也将超过大家的想象,随着美联储再降息0.75个百分点,其他国家央行也将迅速展开一场降息比赛,最终将导致全球零利率的出现。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下滑、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未来6个月内中国将出现另一轮大幅降息。预计到明年夏天,中国储蓄利率可能到1%。实体经济调整刚刚开始《第一财经日报》:现在一谈到经济,不得不谈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是什么?陶冬:信贷过度扩张和金融创新失控,带来了次贷危机。保尔森的判断失误将一场经济调整变成罕见的金融海啸。保尔森是华尔街的王子,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带领整个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但恰恰是这个人,将一场十年一遇的信贷风波、经济调整变成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保尔森的失误在于对雷曼破产问题的重大误判。保尔森认为,雷曼兄弟破产后,CDO市场会震,但不会倒,他对CDO市场的判断很对,他把风险的大门关掉了,但风险的窗户却没有关。雷曼兄弟倒闭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不清楚交易对手手中握有多少金融资产和资产质量,为规避交易对手风险而严重惜贷,导致资本市场资金链骤然收紧,全球金融市场在雷曼兄弟倒闭后的六个星期里损失了十万亿美元。《第一财经日报》: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能奏效吗?陶冬:随着7000亿美元的运作,金融业的最坏时候已经过去,全球银行资金紧张得到暂缓。但这只是一个危机的解除,新的可能更大的危机才刚刚开始。目前全球银行对信贷的收缩是战后市场不曾有过的,地产、汽车、信用卡等消费领域的贷款都在收紧。由于债市融资困难,底特律三大汽车商被迫将贷款标准大大提高,这样做将潜在客户中的46%排除在外,无疑对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经营雪上加霜。从就业市场看,美国经济数据统计显示,每一次大的经济下滑后,就业市场下滑约2.1%,而目前美国失业数据增加仅为1.1%。我想最坏的时期还没有到来。随着失业的增加,大量现在的“优贷”都会变为坏账,这带来实体经济的调整才刚刚开始。《第一财经日报》:在接下来解决金融危机的过程之中,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完成?陶冬:现在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信心,但信心很难量化,时机的判断上面也很难通过模型或历史经验来判断。这恰恰是本轮经济危机与过去的经济下调不同的地方,为此要在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特殊的政策。目前各国政府普遍祭出了快招和重招来重塑信心,货币政策出得比较快,财政政策出了但还没真正地启动,相信2009年下半年许多国家的财政政策会在经济增长中显示出来。至于还需要什么政策,要见招拆招,中国目前出了财政扩张、货币扩张、再加上房地产政策和汇率政策,还有一块没动的是减税。农村消费可能是下个超级因素《第一财经日报》:未来是否有新的超级因素可以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陶冬:我认为2009年开始国内经济将进入通缩期。一旦进入通缩周期,企业的投资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会改变。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性改变,出口的黄金十五年已经过去,广东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但这些未必都是不利因素,这是经济转型的契机,同时工资上涨对工人和消费都有好处。综合来看,国内经济将面临的只是一个周期性下滑,从10年的大周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上涨。下一个超级因素可能是农村消费。中央这一次的土民改革等于给了农民筹码,农民可以到银行抵押借钱,也可以把土地卖掉去消费,这有利于激发农村消费市场,但要注意防止农民土地流失带来的严重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这次危机能否成为中国确立世界强国地位的契机?陶冬:中国今天最重要的问题不要想自己是不是赢家,而是尽量想办法不使自己成为输家。金融海啸已经传导到美国的实体和中国实体经济,将来有可能再波及到中国的金融,我们处于传导链上的末端,所以现在的震荡还不是太强,首要的工作是确定实体经济、就业、社会安定、金融稳定不要出现太大的冲击。我相信今后十年全球经济的格局一定会改变,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后面的事情水到渠成。《第一财经日报》:我们看到,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消费市场有萎缩的趋势,刚刚公布的11月CPI同比增幅也下滑至2.4%,对此你怎么看?陶冬:无论是从物价、、经济还是从消费来看,我相信中国都在向通缩迈进,农民工在大量失业,应届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目前的严峻挑战。明年就业压力将向城市人口蔓延,一部份人会失业,一部分收入会出现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从这方面讲,指望消费短期大幅增长不太现实。但从长远来看,我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看好的,收入的增长也是看好的,因此国内消费还是值得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