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回望30年的文学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06:52
回望30年的文学历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05发表评论>>
我们力图翻阅这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呈现给读者一份作品的图谱;我们也寻访作家、出版人,请他们叙述这三十年中的创作和创作的变革。从最初的破冰之作,到“80后”,梳理一个脉络,或者说简单地回望一下这不短的30年的文学历程。我们发现青春、理想、沉思、光荣等等诸多的令人怦然心动的时刻都沉浸其中。
●1978年:徐迟《歌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艾青《红旗》(诗),卢新华《伤痕》(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短篇小说),宗福先《于无声处》(话剧)。《文学评论》复刊,《钟山》在南京创刊,《文艺报》复刊,《十月》创刊,《新文学史料》创刊。
●1979年:陈白尘《大风歌》(历史剧),郑义《枫》(小说),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篇小说),方之《内奸》(小说),黄安思《向前看呵!文艺》,王蒙等《重放的鲜花》(合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短篇小说),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中篇小说)。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短篇小说),张扬《第二次握手》(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第二部〈下卷〉),刘克《飞天》(小说),王蒙《夜的眼》(短篇小说),王靖《在社会的档案里》(电影剧本),李建彤《刘志丹》(长篇小说),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小说),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长篇小说)。《收获》复刊,《剧本》复刊,《花城》创刊,《文艺研究》创刊,《读书》创刊,《当代》创刊,《清明》创刊,《外国文学评论》创刊,《星星》诗刊复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
●1980年:谌容《人到中年》(中篇小说),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中篇小说),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篇小说),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篇小说),靳凡《公开的情书》(中篇小说),高晓声《陈奂生上城》(短篇小说),李国文《月食》(短篇小说),顾城《抒情诗十首》,王蒙《春之声》(短篇小说),刘心武《如意》(中篇小说),宗璞《三生石》(中篇小说),刘绍棠《蒲柳人家》(中篇小说),老舍《正红旗下》(长篇小说),张辛欣《我在哪里错过了你?》(短篇小说),张贤亮《灵与肉》(短篇小说),汪曾祺《受戒》(短篇小说),戴厚英《人啊,人!》(长篇小说),艾青《归来的歌》(诗集)。《小说月报》在天津创刊,《散文》创刊,《芙蓉》创刊,《文艺理论研究》创刊。
●1981年:赵振开《波动》(中篇小说),古华《芙蓉镇》(长篇小说),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姚雪垠《李自成》(长篇历史小说),张洁《沉重的翅膀》(长篇小说),杨绛《干校六记》(散文集),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短篇小说),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小说)。《文学报》创刊,《小说界》创刊。
●1982年: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韦君宜《洗礼》(中篇小说),张洁《方舟》(中篇小说),路遥《人生》(中篇小说),铁凝《哦,香雪》(小说),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短篇小说),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中篇小说),舒婷《双桅船》(诗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诗集),蔡其矫《流沙河诗集》(诗集)。《青年文学》创刊,《当代文艺思潮》创刊,《特区文学》创刊。
●1983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短篇小说),陆文夫《美食家》(中篇小说),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篇小说),杨炼《诺日朗》(长诗),李杭育《沙灶遗风》(短篇小说),贾平凹《商州初录》(散文)。
●1984年:从维熙《雪落黄河静无声》(中篇小说),邓友梅《烟壶》(中篇小说),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篇小说),张贤亮《绿化树》(中篇小说),张洁《祖母绿》(中篇小说),阿城《棋王》(中篇小说),孔捷生《大林莽》(中篇小说),刘心武《钟鼓楼》(长篇小说)。
●1985年:阿城《孩子王》(中篇小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小说),史铁生《命若琴弦》(短篇小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篇小说),王安忆《小鲍庄》(中篇小说),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小说),韩少功《爸爸爸》(中篇小说)、《归去来》(小说),刘索拉《蓝天绿海》(小说),残雪《山上的小屋》(小说),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韩少功《文学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万隆《我的根》,刘心武《5·19长镜头》(纪实小说),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篇小说)。
●1986年:王蒙《活动变人形》(长篇小说),莫言《红高粱》(中篇小说),冯骥才《三寸金莲》(中篇小说),残雪《苍老的浮云》(小说),王安忆《荒山之恋》(小说)、《小城之恋》(中篇小说),李晓《继续操练》(小说),张洁《他有什么病》(小说),北岛《白日梦》(长诗),张炜《古船》(长篇小说),陈村《死》(小说),史铁生《毒药》(小说),铁凝《麦秸垛》(小说),刘恒《狗日的粮食》(小说),欧阳江河《悬棺》(长诗),北岛《北岛诗选》(诗集),路遥《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牛汉《沉默的悬岩》(诗集)、《蚯蚓与羽毛》(诗集),杨炼《荒魂》(诗集),顾城《黑眼睛》(诗集),江河《从这里开始》(诗集),巴金《随想录》(散文,五卷)。
●1987年: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小说),王蒙《来劲》(短篇小说),贾平凹《浮躁》(长篇小说),王安忆《锦绣谷之恋》(小说),张承志《金牧场》(长篇小说),洪峰《瀚海》(小说),余华《一九八六年》(小说),池莉《烦恼人生》(小说),孙甘露《信使之函》(小说),苏童《1934年的逃亡》(小说),王朔《顽主》(小说),格非《迷舟》(小说),老鬼《血色黄昏》(长篇小说),莫言《红高粱家族》(长篇小说),杨绛《将饮茶》(散文集)。
●1988年:余华《现实一种》(小说),刘恒《白涡》(小说),史铁生《原罪》(小说),刘恒《伏羲伏羲》(中篇小说),格非《褐色鸟群》(小说),叶兆言《枣树的故事》(小说),铁凝《玫瑰门》(长篇小说),苏童《罂粟之家》(小说),孙甘露《请女人猜谜》(小说),马原《死亡的诗意》(小说),杨绛《洗澡》(长篇小说)、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长篇小说)、俞天白《大上海的沉没》(长篇小说),王朔《玩的就是心跳》(长篇小说)。
●1989年:于坚《感谢父亲》(诗),王安忆《岗上的世纪》(小说),铁凝《棉花垛》(小说),叶兆言《艳歌》(小说),王蒙《坚硬的稀粥》(小说),王安忆《神圣祭坛》(小说)、《弟兄们》(中篇小说),苏童《妻妾成群》(中篇小说)。
●1990年:叶兆言《半边营》(“夜泊秦淮”系列之一),王安忆《叔叔的故事》(中篇小说)。
●1991年:刘震云《一地鸡毛》(中篇小说),苏童《红粉》(小说),王安忆《乌托邦诗篇》(中篇小说),张欣《绝非偶然》(小说),王朔《动物凶猛》(中篇小说),郑敏《心象》(诗集)。
●1992年:余秋雨《文化苦旅》(散文集),唐浩明《曾国藩》(长篇历史小说),刘心武《风过耳》(长篇小说),格非《边缘》(长篇小说),余华《活着》(中篇小说),苏童《园艺》(中篇小说),孙甘露《忆秦娥》(中篇小说)、韩东《母狗》(短篇小说),张承志《心灵史》(长篇小说)。
●1993年:王安忆《纪实与虚构——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长篇小说),王蒙《恋爱的季节》(长篇小说),贾平凹《废都》(长篇小说),陈忠实《白鹿原》(长篇小说),先锋小说: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苏童《我的帝王生涯》、格非《敌人》、孙甘露《呼吸》、吕新《抚摸》、北村《施洗的河》,刘恒《苍河白日梦》(长篇小说),顾城《英儿》(小说),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长篇小说)、《故乡相处流传》(长篇小说),莫言《金发婴儿》(小说集),吕新《夜晚的秩序》(小说集),孙甘露《访问梦境》(小说集),张承志《黑骏马》(小说集),杨争光《黑风景》(小说集),苏童《刺青时代》(小说集),王安忆《荒山之恋》(小说集),马原《虚构》(小说集),洪峰《重返家园》(小说集)。
●1994年:郑敏《诗人之死》(长诗),于坚《0档案》(长诗),张贤亮《烦恼就是智慧》(长篇小说,后改名为《我的菩提树》),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长篇小说),王蒙《失恋的季节》(长篇小说),杨绛《杂忆与杂写》(散文集),汪曾祺《蒲桥集》(散文集)、贾平凹《抱散集》(散文集)、张承志《绿风土》(散文集)、余秋雨《文明的碎片》(散文集)。《大家》创刊。
●1995年:何申《年前年后》(短篇小说),莫言《丰乳肥臀》(长篇小说),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小说)。
●1996年:谈歌《大厂》(小说),刘醒龙《分享艰难》(小说),史铁生《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王晓明编选《人文精神寻思录》(论文集),陈染《私人生活》(长篇小说),关仁山《大雪无乡》(小说),韩少功《马桥词典》(长篇小说),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长篇小说),周梅森《人间正道》(长篇小说)。
●1997年:毕淑敏《红处方》(长篇小说)。李锐《万里无云》(长篇小说),何顿《喜马拉雅山》(长篇小说),王蒙《踌躇的季节》(长篇小说),林白《说吧,房间》(长篇小说),鲁彦周《双凤楼纪事》(长篇小说),苏童《菩萨蛮》(长篇小说),刘醒龙《爱到永远》(长篇小说),叶兆言《故事:关于教授》(中篇小说),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纪实)。
●1998年: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长篇小说),阿来《尘埃落定》(长篇小说),阎连科《日光流年》(长篇小说)。
●1999年:叶兆言《别人的爱情》(长篇小说)、阎连科《金莲,你好》(中篇小说),刘心武《树与林同在》(长篇小说),周梅森《中国制造》(长篇小说),莫言《红树林》(长篇小说),铁凝《永远有多远》(中篇小说),李佩甫《羊的门》(长篇小说),李昂《杀夫》(中篇小说),余秋雨《霜冷长河》,王世襄《锦灰堆》。
●2000年: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凌志军《追随智慧》,刘韧、李戎《中国.COM》,何建明《中国高考报告》,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韩寒《三重门》(“80后”作家)。王朔《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
●2001年:黄仁宇《黄河青山》,张五常《学术上的老人与海》,庄周《齐人物论》,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鲍尔吉·原野《掌心化雪》。
●2002年: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仲大军《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姚国华《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张洁《无字》,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2003年:郭敬明《幻城》(“80后”、“青春写作”),张悦然《葵花走失在1890》、春树《北京娃娃》、李傻傻《红X》。杨绛《我们仨》,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沈昌文《阁楼人语》,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2004年:余秋雨《借我一生》(传记),毕飞宇《玉米》(中篇小说),王祥夫《上边》(短篇小说),王光明、姜良纲《中国有座鲁西监狱》(报告文学),贾平凹《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散文集),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胡平《国家的事》,乔云华《地域门前》,海默《中国城市批判》,李昌平《我向百姓说实话》,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北岛《失败之书》,聂华苓《三生三世》,姜戎《狼图腾》,范用《水乳大地》。
●2005年:毕飞宇《平原》,北岛《时间的玫瑰》,格非《人面桃花》,余华《兄弟》,陈希我《抓痒》,陈丹青《退步集》,王安忆《遍地枭雄》,东西《后悔录》,阿来《空山》,范小青《女同志》,贾平凹《秦腔》,韩东《我和你》,蒋韵《隐秘盛开》,余世存《非常道》。
●2006年: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章诒和《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李锐《太平风物》,张中行《顺生论》,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王宏甲《洗冤记》,莫言《生死疲劳》,严歌苓《第九个寡妇》,黄裳《来燕榭集外文钞》,阎连科《丁庄梦》,杨少衡《海峡之痛》。
●2007年:李佩甫《等等灵魂》,陈建功、周国平、肖复兴、叶兆言等《我的1977》,谭振山《谭振山故事精选》,婴子《曼哈顿的中国村》,余英时《未尽的才情》,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冯象《摩西五经》,冯象《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冯象《木腿正义》,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林行止《说来话儿长》,陈丹青《笑谈大先生》,吴飞《自杀与美好生活》,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杨奎松《开卷有疑》,王朔《我的千岁寒》、《致女儿书》。
(据洪子诚所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目录》 文苑英华网)
文章来源: 深圳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