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听到蓝青官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8:16:56
个人资料 百岁学人周有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75
  • 博客访问:606,698
  • 关注人气:2,208
到处听到蓝青官话 (2010-12-13 20:22:00)

到处听到蓝青官话    

     

 

 

   1980年代,一位北京语言学院的教师对我说,他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已经能够自由谈话,并且每天看中文报纸,但是在假期中从北京到外地去旅游,听不懂外地的方言普通话,要求补习方言普通话。这位教师把我的谈话录了音,作为“吴语普通话”的听力教材。我自己听了自己的录音,浓重的常州土腔,实在难听!

    我的老伴张允和是合肥人,她的普通话是“半精(北京)半肥(合肥)”,我的普通话是“南腔北调”。我们结婚至今六十七年,各说各的方言普通话

     

    “方言普通话”从前叫做“蓝青官话”。这不是一种语言,实际是多种语言,各地不同,各人不同,有的难懂,有的比较容易懂,“可懂性”差异很大。

     

    “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政协的小组会上,竺可桢先生用他的浙江普通话发言,土音浓重,大家听不懂,叫我当翻译。

    竺先生慨叹说:“我说英语能走遍世界,我说中国话走不出家乡,我年轻时候没有受到国语训练,下一代青年必须学习英语那样学好普通话!”

     

    香港姚德怀先生说,梁启超先生说一口广东官话。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梁先生把“考”说成“好”,把“高”说成“古”,光绪皇帝侧耳倾听,还是听不懂。后来梁先生长期住在北京,可是乡音难改;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王桐龄去听讲,逢课必到,总是听不到二三成。

     

    沈从文先生的湖南普通话也难懂。他长期在北京,但是乡音未改 。他到美国讲学,他的连襟傅汉思教授(Hans Frankel)当翻译,遇到听不懂沈的说话,只好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说,代替翻译。有一次,我对沈从文夫人张兆和说,“从文的话我有两成听不懂”;张兆和说:“我只有一成听不懂!”

     

    1955年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时候,黎锦熙先生曾对我说:“我一生提倡国语,可是我怎么也丢不掉湖南土音!”其实,黎锦熙先生的湖南普通话大家都能勉强听得懂。

     

    叶圣陶先生的方言普通话有鲜明的苏州特色,但是大家都听得懂;可见带有方言特色也不一定妨碍交际。

     

    1956年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主任由陈毅副总理担任,他一口四川话,但是大家都听得懂;委员们多数乡音未改,只有不多几位老北京能说“京音普通话”。有人讥笑说:“自己说不好,还来推广呢!”委员们说:正是由于我们一辈说不好普通话,所以提倡下一辈要学好普通话。

     

    大城市有大方言普通话,小城市有小方言普通话。

 

    “蓝青官话”不是少数地方少数人的习惯,而是全国多数城市和地区的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