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电视直播报道回顾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57:48
期刊中国 www.qikancn.com  访问次数: 17 来源:互联网
-
发展历程
电视直播报道是技术手段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中国电视对于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58-1985年:从“初露峥嵘”到长期缺位。
在中国电视创办初期,由于国内没有电视录像及电子编辑设备,因此主要是采用演播室直播和现场实况转播的方式播出电视节目。电视录像和编辑设备出现后,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采用录播形式,之后对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长期付之阙如,处于“缺位”状态。这种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改变。
1985-1993年:从“缺位”到“复出”。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注入生机。随着新闻观念的进步以及电视技术的发展,直播的形式又回到新闻报道中。1985年,中央电视台以“现在进行时态”对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此后,中央电视台对党代会、两会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这个时期的电视直播报道,准确的说是“实况转播”从体育竞赛、文艺晚会的领域向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
1993-2003年:从“单一”到“多样”。
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由4次增至13次,实现了整点播出、新闻直播和重要新闻滚动播出,这一重大举措为直播报道搭建了全新平台,标志着重大事件直播报道进入了新阶段。
1997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直播,先后直播了日全食、彗星同现苍穹的天文奇观,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开幕式,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截流等,1997年因此被称“直播年”。此后,中央电视台大型新闻直播连年不断,涉及领域不断拓展,表现方式更加多样。
2003年以后:从“预知”到“突发”。
进入新世纪以后,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不仅成为常态,而且成为电视观众的期待。
中国电视重大事件直播报道不仅更加频繁、更加成熟,而且在“预知”事件现场直播报道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对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反思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就重大事件电视直播报道而言,至少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充分认识媒体格局,进一步加大重大事件直播报道力度。
当重大“预知”事件发生时,电视直播报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独特地位,发挥专业传播优势,达到网络直播难以企及的效果。但是当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直播的即时优势就会立刻显现出来。相比之下,电视直播操作相对复杂,不可能那么快捷。然而,考验电视媒体责任和实力的恰恰就在于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因此,电视媒体必须加大直播报道的开放力度,提高直播手段,扬长补短,迎头赶上。
第二,加强专门人才培养,提高重大事件直播报道质量。
电视直播报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保证传输技术手段的稳定、可靠、高效,另一方面需要新闻现场、演播室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尤其是身在事件现场的前方记者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和灵活应变,直接决定着直播报道的成败。因此要完成高质量的电视直播报道,就需要一个“挥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直播队伍。
第三,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提高重大事件直播报道的反应时效和报道实效。
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必须建立新的电视直播联动机制、形成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预案。一是各级电视台联手合作,充分发挥事件现场当地电视台的地缘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二是不同行业联手合作,利用事件现场所能运用的音视频手段进行直播,如交通方面的突发事件就可以运用实时监控信号;三是与网络新媒体联手合作,扩大信息来源,甚至可以将观众提供的信息引入直播系统。总之,在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中,只要是有利于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求的直播手段,就应该是率先采用的第一手段,同时要快速跟进,做好后续工作,切实提高直播实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