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32:10

石楼县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1736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灵泉镇。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                                 • 产业资源

[显示全部]

石楼县-基本概况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现辖4镇10乡,人口9.91万。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天然气等。由于受自然、历史、交通等环境制约,该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修配、采煤、砖瓦等。

石楼县

地势东高西低,郡山连绵,地表复盖有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境可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地石楼山,古称通天山,南北走向,由许多山峰构成,姿态雄伟,因山上石叠如楼,故于唐时改名为石楼山。主峰期盘山海拔2000米,为县境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团圆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西部和北部及城关一带均为黄土丘陵区,较大垣面有薛家垣、曹家垣、西山垣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

主要河流有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山西麓,从东南向西北流入黄河,两侧支流遍布县境。东南部西部还有小蒜河、义牒河及和合河等。石楼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9.2℃,一月零下7℃,七月22.7℃,年降雨量5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至190天。全县现有耕地42.1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土豆、麻类、葵花等。石楼县地下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铁、铝、天然气。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煤、砖瓦等行业。石楼县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以县城为中心通往霍县的干线公路,是石楼县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另外通往义牒、车家坡、裴沟、龙交、介板沟等地的简易公路,连接着个乡镇。

土特产有红枣、菜羊、甘草等。石楼红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能久藏而闻名,年产达3000万斤。菜羊又称“百叶籽羊”,个小体壮,毛细多绒,为石楼一方特产。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粱山脉以西、属于黄土高原一部分。地势东高西低,郡山连绵,地表复盖有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境可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地石楼山,古称通天山,南北走向,由许多山峰构成,姿态雄伟,因山上石叠如楼,故于唐时改名为石楼山。主峰期盘山海拔2000米,为县境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团圆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

石楼县-行政区划

 

石楼县辖4个镇、5个乡:灵泉镇、罗村镇、义牒镇、小蒜镇、龙交乡、和合乡、前山乡、曹家垣乡、裴沟乡。
罗村镇 罗村、曹村、沙窑、泊河、楼家庄、下田庄、霍阳庄、潘家沟、东石羊、前圪垛、李家沟、吴家山、马家庄、贺家沟、温家沟、圪连。

石楼县


前山前山、刘家庄、陈家腰、贺家洼、张家坡、砚瓦、霍家村、柏卜湾、张家河。
义牒镇 张家塔、石家坪、褚家峪、留村、西峪、义牒、圪堵坪、南峪、下河、韦家湾、闫家庄、高家山、坪泉、法寺、下洼。
小蒜镇 小蒜、晋家岔、田家岔、高家岔、桐塌上、徐家峪、王家畔、兰家沟、蓬门、孙家庄、冯家岭、田家峪、前坡、大庄、梁家庄、下山、辛庄、风头、转角。
灵泉镇 城关、塌底、王村、板桥、二郎坡、东庄、岔沟、胡家峪、贾家沟、殿底峪、关头、薛家垣、龙台、谭庄、宋家沟、车家坡、营房、南沟、肖家塌、西卫、东卫、塔子上、马家坪、马村、庄里、刘家塌、高家坡、马门庄、孟家塌、郭村、韦子沟、木那。
龙交乡 龙交、阳崖、麻庄、甘河、寨则上、下庄河、德义河、君庄、上庄、王家沟、王家江、渠家沟、田家山、黑龙沟、兴东垣。
裴沟乡 坪底、郭家河、薛家峪、乔子头、裴沟、穆家洼、刘家洼、马家山、永由、金元山、曹家峪、后土门、前土门、金家沟。
曹家垣乡 曹家垣、牛王店、王家垣、李家庄、下庄、曹家坡、君子、道堡、麦场焉。
和合乡 任家庄、新社、土社、南陀腰、张家山、和合、豆坪、铁头、西山、呼延山、南割毡、杨家沟。

石楼县-历史沿革

 

石楼县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

石楼县-地理气候

 

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地区。东依吕梁山脉,西靠黄河急流。地形东高西低,起伏显著。东部凤尾

石楼县

山海拔最高,2051米;西部黄河滩海拔最低,567米;相对高差1484米。全县总的地貌特征是沟壑纵横,梁峁成群,支离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侵蚀严重。境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出露地层比较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新生界土层遍覆全县,第四系黄土分布广泛,约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沟谷中出露有中生界砂岩、泥岩。东部有古生界的煤系地层、碳酸盐岩地层等。边缘局部有元古界、太古界变质岩系。地层分布自东而西,由上而下,由老而新。

由于受到形势地形的影响,县内有明显的气温差异,等温线向同等高线的走向大体一致,由东向西气温超高。东部石楼山比西部黄河滩年平均温度低5°~7°。按农事季节衡量,东部比西部气温相差几乎一个节令。

石楼县-产业资源

 

石楼县

西部和北部及城关一带均为黄土丘陵区,较大垣面有薛家垣、曹家垣、西山垣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主要河流有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山西麓,从东南向西北流入黄河,两侧支流遍布县境。东南部西部还有小蒜河、义牒河及和合河等。石楼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 9.2℃,一月零下7℃,七月22.7℃,年降雨量5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至190天。全县现有耕地 42.15 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土豆、麻类、葵花等。石楼县地下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铁、铝、天然气。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煤、砖瓦等行业。石楼县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以县城为中心通往霍县的干线公路,是石楼县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另外通往义牒、车家坡、裴沟、龙交、介板沟等地的简易公路,连接着个乡镇。土特产有红枣、菜羊、甘草等。石楼红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能久藏而闻名,年产达3000万斤。菜羊又称“百叶籽羊”,个小体壮,毛细多绒,为石楼一方特产。

石楼县-旅游发展

 

东部,古老秀美的石楼山原始森林,苍茫叠翠,精华蕴籍,汇聚着山河的神韵与奇绝。

石楼县


中部,十几万亩的团圆山人工林带,松柏翠绿,连绵不断,讲述着伟人的故事与情怀。
西部,迂回神奇的天下黄河第一湾,古朴凝重,意象苍古,显示着历史的曲折与遥远。

石楼有“天下黄河第一湾”奇观。该湾位于石楼辛关渡口以南6公里的马家畔一带,即李自成六月黄河结冰的传说之地。由北而南的黄河在这里陡然东折西拐,几乎画了一个360°的圆之后,又直转南下,这个圆湾长达8公里,入湾与出湾的直线距离仅有700米,登高远眺,大湾首尾相连,留给游人无限的遐想。大湾东岸,壁立千仞,异常险峻,大湾之内,水流酷似圆圈,迂回不愿离去,恋恋不舍,山体极象神龟,浮游浊水之上,悠然自得。

这幅壮美的景象,蕴涵了太多的美学元素,在这里,圆与缺、曲与直、急与缓、动与静、雄与秀、朴与奇、明与暗、光与色、实与虚、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令人陶醉、令人沉思、令人神往、令人叹为观止。

原国家主席华国锋同志题词“黄河奇湾”。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认证为“天下黄河第一湾”。2007年8月3日,“天下黄河第一湾”新闻发布会在省城太原召开,50余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投资商的十分兴趣,被列为山西省对外展示的八大景点之一。

石楼县

石楼是姜太公的故里。姜太公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故里却众说不一,令人欣喜的是,考古专家白礼昌先生,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挖掘,在石楼找到了各种遗迹、文物证据和史书记载,得出了姜太公故里在石楼的惊世之说。2007年11月25日,于希贤、高松凡、王尚义、李书吉等7位国内著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这一论述进行了科学论证,一致认为“姜太公故里在石楼”事实充分,有理有据,并签字认证。在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大公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中国黄河台等50余家新闻媒体,首席专家于希贤先生说,姜太公是殷商青铜文化的奠基人,石楼是全国三个殷商出土方国之一,出土文物、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十分相符,我完全赞同姜太公故里在石楼的观点。这实在是值得世人自豪的盛事,也是绝好的古色旅游资源。

石楼是《沁园春·雪》的创作地。1936年2月21日晨,为抗日救国,毛泽东率红军总部,在石楼辛关渡口登岸,首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75天的红军东征,毛泽东三次来到石楼,在辛关、留村、张家塔、西卫、马家庄、泗江、罗村7个地方居住19天之多,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胡耀邦、杨尚昆等在石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彭德怀五位元帅谱写了十分动人的战斗故事。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同志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救国救民的万丈豪情,在石楼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聂春玉同志撰写的《红军东征孕育的千古绝唱》对此予以了详尽的论述。该论文先后刊登于《山西日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征史实》一书予以了充分印证。石楼县委、县政府完全修复和科学陈展了《沁园春·雪》创作地,已对外开放,接待宾客500余人次,并计划在辛关渡口搞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沁园春·雪》大型铜雕,建一个沁园亭,以再现伟人吟咏千古绝唱的豪迈情景,这些是绝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石楼是山西退耕还林第一大县。森林覆盖率达41.6%,春夏秋季,山花浪漫,蜂蝶飞舞,流水潺潺,枣林深深,黄的山杏,红的帅枣,青的核桃,是绝好的绿色旅游资源。

基于上述实情,县十二届三次党代会,对旅游开发为重点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抓住机遇,积极构建“四大旅游板块”。即:“太公故里游”、“红色经典游”、“自然奇观游”、“田园风光游”。

石楼县

石楼是现代都市找不到的净土,是一幅绝好的黄河旅游风景图,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胜境,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和旅游“圣地”。看不尽的风光景色,令人陶醉;讲不完的历史文明,令人起敬,听不厌的神奇故事,令人神往。

可以说,石楼“古、红、黄、绿”四色旅游概念依然升腾,石楼黄河风情旅游的雏形基本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姜太公道教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千古绝唱,造就了石楼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独具魅力的特色和优势。县委、县政府认为,越是贫困,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要注意转变增长方式,越要保护生态环境,越要走绿色经济的路子。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将会成为石楼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必将对提升石楼整体形象、国民素质、综合竞争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