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敏著作【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论 一】-罗崇敏著作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6:06
罗崇敏著作【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论 一】 中广教育    04月29日 15:49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全面把握科学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发展,要紧紧把握科学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促进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推动科学发展。

  2、国家安全原则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重视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安全”的基本含义是使人、社会乃至国家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免受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危险的威胁。国家安全是一种“状态”,国家能够凭藉自身的力量和权力,维护和捍卫自己的完整性、独立性和稳定性,使其免受任何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国家安全是一种“价值”,是整个国家的安全,既要捍卫国家利益,又要确保整个社会及其各部分的有效运转。国家安全是一种“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家生存力、发展力和综合力的体现,是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源、经济力量、国民凝聚力、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发展能力、国际发展能力、外交活动能力的整合优化。

  3、提升综合国力原则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必须有利于新的国家安全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国家综国力的提升,将综合国力融合于、整合于以下8方面的安全:政治安全,要维护国体、政体和政局的稳定,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包括经济领域本身的安全,要把经济利益、经济安全作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科技安全,科技安全是一种动态的、比较的状态,体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在科技领域或通过科学技术的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既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充分体现与保证的,也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文化安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突出,并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的焦点之一,其影响具有跨地域、跨国界的影响,必须将确保健康的环境质量和充足的自然资源纳入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提升综合国力的范畴而严肃对待,生态环境退化,如果同人口种族等因素相结合,就有可能造成暴力冲突,既可能影响一国内部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也可能导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社会安全,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的稳定,协调与保障制度,以及组成的人群自身的健康状况及其就业与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社会安全还包括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及医疗卫生保障与安全等内容,社会安全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引起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重视,特别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是21世纪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否则,将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国民安全,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目的和核心,国家安全是国民安全的根本保障,以人为本,提升综合国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目的与核心,也在于国民安全。

  以上8大安全既构成国家安全体系,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8大要素与根本体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军事安全为保障、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科技安全为关键、以国民安全为目标、以生态安全为依托、以文化安全为核心、以社会安全为前提的有机的综合国家安全体系、综合国力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充分体现提升综合国力原则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原则 。

  1、 五面向原则

  不仅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要面向宇宙(面向太空)、面向海洋。五面向原则的面向世界,要求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可以保持,但世界仍处于大变动、大调整之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充满变数,总体有利的形势在进一步发展,机遇在大大增加,而不利因素,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挑战更加严峻;3种趋势明显,即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相促进,既给世界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上升趋势。正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为此,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面向宇宙(太空),就要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面向海洋,就要发展海洋产业;面向未来,就要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面向未来就要引领未来,着眼长远,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坚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面向未来就要引领未来,着眼长远,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对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

  四、发展现代产业意义

  1、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辅相成,是一种“双赢”关系。实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工业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在发展现代体系中自主创新,有利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有利于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增长”到“发展”的调整,是一个飞跃,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食品、纺织、汽车及房地产业等,有利于鼓励合理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发展与开拓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特别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家电产业、汽车、造船等产业,有利于扩大出口,有利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巩固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点就在于提升第二产业,以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性,提高其比重、质量和水平,既有利于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并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看,不言而喻,发展现代企业体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也有利于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3、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并协同协调发展的进程,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在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材料新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加快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产业步伐,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十分有益的。

  4、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提升强大的物质基础,不仅有利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有利于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大大增强国民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

  一、发展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

  中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体系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6要素,其中战略思想是灵魂,战略环境是基础,战略目标是目的,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是措施,彼此各有其特征而又相互依存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

  中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中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产业体系各个方面。

  战略环境指发展中国现代产业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环境下提出的,要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两个前所未有”,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加深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必须更加深入地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更加准确的把握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更加自觉地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

  战略目标是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下,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战略重点是指那些事关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而又薄弱的项目和部门,是战略中的关键部位,是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战略阶段指的是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一般包括准备、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战略对策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一套重要方略和措施。这将在以后章节论述。

  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布局

  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布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而进行的。主要涉及第二篇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第10-15章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优化发展能源工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纺织工业水平和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发展服务业,包括第16-18章的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第22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27章)的内容,相关的战略部署及产业发展布局将在以后章节分别论述。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按《纲要》要求,首先应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奠定基础。开发信息资源要加快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促进基础信息共享。优化信息资源结构,加强生产流通、科技、人口、资源、生存环境等领域的信息采集;加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及时处理、传播共享和有效利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定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播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等。其次,要加快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活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变革;提高机械装备信息化水平,实现精确、高效生产;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敏捷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再次,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四、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国际化水平

  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国际化水平是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下,充分考虑市场国际化与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国际化等战略问题。

  经济全球化主要特征是生产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竞争力是在开放环境下一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实力,通常表现为政府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市场国际化,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一方面,要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2005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9902份,合同总额190.5亿美元,技术费达到118.3亿美元,且技术引进方式多样化,从传统的以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为主的技术引进方式向技术许可或转让、技术咨询和服务发展,在合同总金额中外资企业技术引进金额达到82.7亿美元,占43.4%,表明外资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之一。另一方面,市场力量推动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开始向我国扩散,外商投资的独立研发机构总数已经超过700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研究,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有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首选,美国以41.2%位列第二,印度以29.4%位列第三。

  要充分考虑市场国际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把握贸易结构高度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商品结构的高度化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既要狠抓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又要狠抓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及战略物资、关键产品与技术的进口并提升其比重。同时,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 。

  五、促进现代产业技术创新

  促进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必须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促进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重点跨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把培养和凝聚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的若干重要目标是:要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并使其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要使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首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要使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要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要使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代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活动理想模式,它倡导“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恪守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废弃物再循环(Reycle)的3R原则,循环经济兼顾了企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更加合理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进一步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代产业发展,要重视循环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循环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各个产业、产业内部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紧密联系的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环节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要求对产品的研发、设计、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在这些环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要求改变生产方式,用更高层次的生产方式代替原有的线性生产方式,以达到生产领域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看,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专门从事废旧物回收利用的两类产业,一种是为企业实施“3R”原则提供专用设备、技术服务的产业,一种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在一定意义上,环保产业也属于循环经济产业。因为,狭义的环保产业是指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广义的环保产业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又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要重视循环经济对于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排降污,保护环境,产成品的品质必须有利于“3R”原则的实现。

  七、发展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市场统一化,是跨国公司推动全球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过程。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主要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经营战略,加快全球经济市场化和市场一体化,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跨国公司通过跨国投资,实现生产国际化、一体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形成全球化产业组织,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实施全球贸易战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和一体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国际市场竞争的剧烈化与国际市场垄断的进一步强化,许多行业正逐步显现出一种全球化寡头垄断市场形态。目前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十大化学公司均垄断了自行业90%以上的国际市场,十大轮胎企业一直占据着世界轮胎市场80%以上的份额。汽车领域仅通用、福特及大众、丰田、载勒姆—克莱斯勒几家厂商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生产与销售,航空制造业仅有波音及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移动通信领域仅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松下、西门子和飞利浦手机占据了绝大部分国际份额,计算机软件仅微软一家就拥有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90%、运用软件市场80%的份额等等 。针对我国企业规模小,规模经济效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低,结构组织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国内名牌竞争实力软弱,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相比,还没有真正拥有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必须认真学习跨国公司调整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对策,突出核心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外包,使经营资源“外部化”,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和体系,灵活应对市场竞争;实施全球战略并购,获取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实施本土化战略,获得当地优势资源,提高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推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全球战略,形成全球技术垄断,提高竞争力。

  我国实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必须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融入全球,发展跨国集团公司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推行大企业和大集团战略,培育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从规模经济上提升竞争力;积极切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条,通过模仿和学习效应,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学习跨国公司的长处增强国际竞争力;实施名牌战略和名牌营销战略,提高民族品牌价值;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国际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7。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悦,李平主编。产业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林兆木。展望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后的中国,载于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5)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胡建绩。产业发展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何继达,宋胜洲。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划[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8)邓伟根,王贵明。产业生态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王昌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云南日报。2006.3.17。

  (12)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07中国产业发展报告~国际化与产业竞争[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载欧新黔,刘江主编中国产业发展与政策(2006)[M]新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