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记者“家庭日记体”报道何以出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9:24:23
 

最牛记者“家庭日记体”报道何以出笼

 长平 媒体人

2010-12-16

东方网

       新华社记者颜秉光是最近的网络红人,她一系列采访自己家里人的报道被网友罗列了出来,其本人也被视作“最牛记者”被“膜拜”,当然,这里是反义。

  新华社记者颜秉光多次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近日她被停止了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颜秉光的行为由网民揭露,经由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核查确认。记者造假时有所闻,不过像颜秉光这样,一再把家人甚至自己当作陌生人写进新闻作品,被网民排列在一起,呈现出特别的喜剧效果,十分耐人寻味。

  按照新华社和很多网民的解释,颜秉光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她本人缺乏新闻职业道德,没有维护媒体公信力的自觉性。的确如此,一个记者把新闻当作虚构作品,违反了基本的职业伦理,其专业态度和诚信品格大可疑问。记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良心活。对民众知情权和社会公正不感兴趣的人,最好不要加入到这个行业。但是,众所周知,这个行业又充斥着不少蝇营狗苟之辈,只不过很多人比颜秉光手段高明或者运气更好而已。

  不可否认,网民对颜秉光报道的不满,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一些新闻报道长期不满的基础上的。曾记得,2008年,神舟七号宇宙飞船仍高高地耸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待最后点火时刻的到来,就有记者发出了细节生动的着陆现场报道。也曾经有记者因为敲诈勒索而触犯刑律,锒铛入狱。

  颜秉光被揭露出来的虚假报道,并非重大的政治新闻,而是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信息,比如儿童如何度假,哈尔滨的天气变化,年夜饭如何吃等等。她为什么造假呢?当然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真正的问题在于,她何以能够造假?造假之后,为什么没有得到采编系统的自动甄别?从网民揭露的情况看,颜秉光的造假明目张胆,极易暴露,简直就是为了测试一个系统而设计的试题。在这个测试中,系统没有及格。

  事实上,颜秉光的报道并非都是谎言,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真实。正因为她的报道中反复出现家人的真实姓名,才被网民发现抓住了把柄。她的报道放在一起,像一本家庭生活日记。正如网民所嘲笑的那样,她的先生虽然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却成为媒体宠儿,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记者的眼球,一言一行都会被写进报道。

  这种滑稽效果,恰好是因为颜秉光报道中保存了相当多的真实性。假如她把先生的名字,换成“王先生”、“李小姐”、“赵大娘”,这些报道有什么不同吗?我想并没有多大差别。问题在于,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记录,为什么会反复成为新闻?记者当然应该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在并无重大的背景的前提下,可以经常性地成为新闻报道,这样的新闻眼光就值得审视。简而言之,颜秉光的家庭生活日记之所以频频报道,未在系统内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甄别,也是因为报道所关注的这类题材实在是无足轻重。

  这到底是哪一类题材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无聊的报道?细读颜秉光的报道,再联想到一些电视台的很多画面,我们就会知道,这多半是一些应景报道。过年了要说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下雪了要说瑞雪兆丰年;或者改头换面假装关怀民生发现问题,其实早就预设了答案。这些报道几乎年年如此,岁岁重复,并不需要记者去当真采访,采访了也未必有用。为了应付这类场面,找熟人出镜的记者不在少数。只要这类报道继续存在,颜秉光是否离开记者岗位,并不那么重要。

  来源:http://hlj.rednet.cn/c/2010/12/16/2137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