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決策民主化應成行政常態 華夏經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8:18:57

城市公共決策民主化應成行政常態

2010-12-14 13:00:06         華夏經緯網

  北京是“首堵”,但亦能成為就公共政策徵求民意的首善之區。經歷了波折,這一事實尤為珍貴,也尤為值得探尋。

  12日晚9時許,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對外公佈,明確今後北京將合理調控小客車增長、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等措施。北京市政府表示,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將於13日起徵求民意。(新京報)

  新京報分析稱,這份被寄望為北京市治堵的“重拳”,全文長達5000余字,其中,對限行、擁堵費和控制機動車增長等著墨並不多。

  儘管如此,與那種傳言甚囂塵上時卻遲遲不見政府資訊公開相比,情況已有改善。

  須知,措施公佈前一週,多個版本的北京治堵方案在媒體和網路上傳播,包括三環內限單雙號、京籍居民每人憑車位只能購買一輛車、非京籍有房有車位方能購車等。而進入11月以來,北京的汽車市場異常火爆,一個星期北京新增機動車1.8萬輛,創造了歷史最高水準。這是因為,在“限車”傳言亂飛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將買車計劃提前。

  本是為了控制車,卻被車“反控”,這真是滑稽異常。

  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的公佈,令傳言消停。不管綜合措施是否存有缺陷,能邁出公開徵求民意這一步,就值得肯定。

  當然,徵求民意斷不能拖泥帶水。當下,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常常面臨複雜的利益博弈局面,徵求民意越快越好,越主動越好,越真誠越好。

  徵求民意是實現城市公共政策民主化的應有之義,體現的是人民城市人民愛的理念。公認的常識是,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必然包括了公共政策公示、諮詢、聽證、監督等內容。民意的探討越完備,民眾的參與越深入,聽證和監督制度落實得越嚴格,一項公共政策就越能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可。

  兩年前,北京出臺“私家車每週停駛一天”的規定,沒有走民主程式,招致一片斥責聲,這樣的教訓顯然是今天北京在相關語境中推進公共政策民主化的注腳。

  可以說,北京此次就治堵舉措徵求民意,公共政策民主化的端倪初現:徵求意見的大門一開,對話、商討的大門即開,群策群力才不會成為空話。此次北京“新政”,“十二五”期間不增公務用車指標是一大亮點,而限車先限公車,正是多次博弈和商討後形成的共識。

  北京的“首堵”在諸多大城市的擁堵困局中具有代表性。在北京公佈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並徵求民意後,輿論自然期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與民眾進行深度合作,共克難關,也更期待公共政策民主化在更大的範圍內成為常態。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要求,“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

  我們的城市,應從治理擁堵徵求民意開始,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上開拓民主參與渠道,坦誠相對,共渡難關。

  不久前,南京擬推行“年次票制”,引發不小的爭議。收費一度箭在弦上,如今歸於冷靜,不能不說是受到社會和媒體監督的結果。在幾經修改收費標準之後,最終方案的合理性明顯提高。是否徵求民意,結果大不一樣。試想,如果當初“年次票制”在幾乎一邊倒的情勢中逆勢而為,結果又是一番什麼樣的局面?

  然而,並非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意識到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性。上個月,湖南郴州市出臺的“限摩規電”政策,引起了千人散步抗議事件。(新京報)

  輿論普遍認為,在這項政策出臺之前,徵求民意這一關鍵程式的“斷裂”正是惹起事端的根本原因。

  郴州有關方面如果最初就能傾聽民意,善待反對聲音,恐不會至此。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院長周光輝10月29日在一學術研討會上表示,“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往往與地方政府的領導單方面決策,缺乏公民和政府之間的良性合理的互動有關。”郴州的有關事件正是明證。

  對於公共政策的制定,公眾民主參與可以促使政府部門多考慮一些問題。城市是為百姓而造,政府的管理是為讓百姓生活更加舒適、方便,公眾參與決策討論對於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說,可以減少盲目性,提高滿意度,因此,推進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調整思維方式,擺正政府角色和官員心態最重要。

  當然,民主參與當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沒有民主參與那是萬萬不行的。

來源:現代快報
轉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