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克坚:民主化和秩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3:50:08
一:一些煞有介事的说法
民主化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个大题目。因为是个大题目,所以就包含了很多纬度的内容,就不会有简单的路径和理论。也因此,可以容许有猜测的空间。
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下,对于同一个问题缺乏各种不同纬度的争辩和指证,因此任何复杂的社会理论都可能向怪异的方向发展,关于政民主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很多人似乎相信政治变迁,尤其是民主化的政治变迁,将导致社会失序,甚至带来社会灾难。如有些学者宣称的,民主化将是祸国殃民的选择。
支持这种怪异演绎的有几种理论。首先最典型的,也可以说是最深入人心的就是"稳定说"。这种理论大致上认为中国传统上治乱循环,生灵涂炭,这是一个极端容易发生社会灾难的国度,只有威权政府才能提供稳定。因此任何政治变革都只能慢慢来,由权力稳定主导社会稳定必须要压倒政治变迁的诉求。
跟这种论调相反的,是所谓崩溃论。那就是经济社会危机此起彼伏,尤其是金融领域几乎病入膏痪,社会崩溃随时可能到来。这种理论以威权统治可能引发社会崩溃的可怕远景来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诉求。但是这种对崩溃的过分强调却被当局乾坤大挪移,掉进了稳定论的陷阱。
对于民主化和社会秩序的关系,很多关注中国命运的学者还通过各种比喻来描述。比如沙化社会理论,大坝僵局,雪崩理论,劫机理论。这些比喻,虽然很有打动力,但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承认社会崩溃的高度可能性。还有一些跟社会秩序相关的理论是借对所谓激进主义批判之名出现的,比如告别革命。他们批判激进主义,并且把大部分基本的政治诉求都贴上激进主义的标签,他们褒扬经济改革的渐进主义,认为这应该是未来政治变革的模式。他们认同中共对政治变迁的主导权,多年如一日的乞求中共开展政治体制改革。
在这几重论调的和奏之下,社会失序或者社会崩溃的可怕远景深入人心,而对于"稳定"则形成了一种异常刚强的需求,执政者如此,社会精英阶层如此,异议群体中有也很大市场。而相应的,对于民主化诉求,社会大众显得三心二意,起码失去了必要的激情。因此,"保守的力量"特别刚强,而变迁的力量特别的弱小。
二:简单的反驳
那么崩溃会发生吗?民主化会导致社会失序吗?其实很多论者已经从各个角度对于上面提到的理论进行了批驳,在此不一一复述。我愿意从我自己理解的角度来反驳这种论断。
我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天不会塌下来。社会不会崩溃。政治民主化不会导致社会失序。人们脑海中的那些崩溃图景无中生有的,是自我加强的。
结合中国这些年来的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治的缩水
1978年以前的政治是典型的极权主义政治形态。政治控制了一切。社会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政治随时可以撼动社会,文革惨剧就是政治对社会的撼动。只有这种状态,才接近于社会崩溃。但是78年以后政治对经济社会的控制逐步降低,经济自由化开始启动,发展到如今,每人所拥有的经济自由已经更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政治力量虽然依旧掌握了巨大的资源,虽然依旧有撼动社会的能量,但是没有疑问的是,政治对社会的控制,从当年的绝对控股到如今的相对控股,极权主义已经大幅度缩水。
虽然形式上的政治结构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社会--政治的全局来看,这也是一种政治变迁,这事实上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重新形成,我想恐怕极少会有人会否认这种秩序变化的正当性。那些对于政治变迁感到可怕的人,恐怕也不会愿意回到原先的状态吧。---。这种新秩序的形成和威权主义的退化是不可以逆转的,而威权主义已经没有能力重新驱动整个社会走向崩溃。而社会的自主性早已经形成。
2。社会自发秩序的形成
社会自主性的形成,意味着社会自发秩序的生长。从理论上说,社会自发秩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如哈耶克所论证的那样,社会有一种自组织能力,它有自我生长的秩序。
理论也许是枯燥的,但是现实却是鲜活的。这种自发秩序在以非政治化生存,私人领域,商业共和国等形式表现出来。
今天政治冷漠大面积存在,政治其实已经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时代的开端,消费主义的流行,小资情调等鲜活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明白政治已经远离。政治冷漠一方面可以被解读为公民精神的缺失,但是另外一方面,泛政治化社会意味着社会本身被政治挟制,而非政治化生存则是正常社会的常态。当人们可以不理会政治而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时候,那么没有理由认定民主化反而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从私人领域的视角来观察,78年以来经济制度的变迁使得大多数人们拥有一个合理的经济自由度。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角度来分析,在今天,衣食基本上可以说跟公共权力没关系。大多数人们的工资收入不再来自国营企业,超级市场也不是政府所有。住房也大部分是私有产权。"行"的自由也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社会有自我运转的机制,那么社会自我形成一定的秩序也就可以预期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一个道理,认为住房改变中国。虽然他的观点有些偏颇,但是这里面的含义是清楚的,那就是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拥有一个外人无法轻易侵入的私人领地的时候,社会也许会动荡,但是无论如何不会崩溃了。
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还赋予人们必要的交往理性。市场经济的本质之一是交换,通过交换互利互惠。而不是通过争斗,通过抢夺来获取私利。因此,基于这种交往理性的社会化程度,即便政治秩序一时混乱,也没有理由认为大多数人就会诉诸于丛林法则。如果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状态下,这种状况还是可以想象的话,那么在今天,基本的物质财富存在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底。政治上虽然混乱,但是一个商业共和国的底色已经在中国具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个体对于社会秩序的需要并不是抽象的,他对秩序的需要是真实的,有限的。他的日常生活的安逸,他的衣食住行的满足就是他所需要的基本的社会秩序。对于专制体制所强调和提供的那种抽象的稳定,他没有胃口去消费,也消费不起。对他来说,超级市场,社区物管,交通信号能所提供的秩序更加真实有效。社会自发秩序就体现在无数个个体对秩序的有限需求当中。
三。民主化的真实内涵
政治缩水和社会秩序的形成作为基本事实,可以让我们摆脱社会崩溃这种图景带来的阴影。我们还可以从民主化的路径和动态过程来进一步分析。
人们对于未来的具体的政治目标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但是任何严肃的立场都指向宪政主义。要约束,规范政治权力而不是相反。没有一种严肃的政治立场会鼓励人们回到从前,回到以极权主义为特征的政治垄断。这种宪政主义的方向意味着政治权力被限制,被逐步驯服的过程。历史经验反复表明的是,极权主义导致社会崩溃,一个走向宪政主义的政治变迁路径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不会也没有能力驱使社会走向崩溃。
民主化也意味着政治权力的分割和制约,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或者机构可以垄断权力,任何权力都应该有必要的制约,地方政治,多中心政治机制开始形成。在这种状况下,毫无疑问,任何分散的政治权力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力下降,社会整体崩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当然社会的顺利的自我运转,意味着更多的公民责任。在一个自由社会,人们会很快习得必要的自治能力和社会交往理性。
民主化意味着政治参与的扩大---参与爆炸过程中也许蕴涵着一定的风险。但是上文提到的普遍的政治冷漠将起到某种缓冲作用。而以选举为主要通道的政治参与其实已经在广大的农村进行了许多年,那是"一次静悄悄的革命"。政治参与的基本实践已经不再陌生。而现代政治的基本组织政党将在适当的时候遍地开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载体。历史经验多的是遏止政治参与导致社会分崩离析的例子,开放政治参与使现代政治共同体的形成成为可能。中国面临的民族冲突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也只有这个进路才能有效化解。
民主化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就是很多人士担心的所谓政权软化问题。这个现象需要分析。首先原有机构中特定的部门,那些高度政治化的部分,必然会受到政治变迁的大力冲击,以至于出现软化。比如秘密警察部门,新闻检查部门,那些在旧体制下作恶多端的部门肯定是政治变迁的最大冲击对象,。但是这种权力软化甚至是消失是必要的,因为本来这些部门的存在就不符合现代政治秩序。
民主化是一场革命,不过这个革命是小革命,她并不以摧毁原有的政治机器为目标,而只是对政治权力的来源进行"切换",对原来黑箱里权力运行予以透明化,规则化。而大部分威权政治部件可以跟民主政治体制兼容。比如警察,公共服务,公务员体制,职业官僚,司法体系,甚至军队。完全可以乐观的认为政治变迁过程中,街头的红绿灯照样会亮,医院照样会开门。这是这些公共部门的内在逻辑。原来高度政治化的运转模式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笨重的外套。脱了外套,这些部门运转的自然会更加顺畅。这种"切换"甚至也可以包容政治人物的切换,"国王死了,国王万岁",专制体制的领导人完全可以转换成民主体制下的政治家。
这种"切换"会需要必要的磨合期,但是人心向背是最大的资源,专制体制合法性已经丧失,那种死心为威权体制陪葬的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已经非常罕见。而现代信息社会,对于新秩序的认同,新的政治权威的重新形成过程都大大缩短了。这种"切换方式"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更惶论社会崩溃了。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互动是另外一个鲜明的约束条件。政治不再是宫廷之内的争斗,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政治民主化是全球性的事件。因此在政治斗争中,国内的政治主导力量不可能不顾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一些基本的政治伦理或多或少都对政治参与方有一定的约束,而保持必要的社会秩序也是国际社会的利益所在。因此,可以合理预期的是,国际社会必定会介入,帮助协调中国的政治转型。在封闭社会里发生的那种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和危机,不可能重演。国际力量的调停可能是未来达成政治妥协的支配力量。而政治极端主义可能性被排除了。换句直白的话说,政治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更不要说社会崩溃了。
四。推进自由秩序
对于这种崩溃恐惧症的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常识和信心。可以说服社会中的保守派,增加对于民主化的投入。
回到秩序概念本身,其实人们需要的秩序从来都是保护自由的秩序,而不是压制自由的秩序。当局所宣扬的稳定是对自由的践踏,这种践踏没有带来秩序,也没有带来稳定,而是直接导致了今天中国社会的局部失序,并继续酝酿一些可怕的风险,惟有民主化的制度变革才能化解这些风险。推进民主化是热爱自由秩序的人们历史性的责任。
2006年8月14日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6-9-11   本站发布时间:20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