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达元:一个基因能繁荣一个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44:18

生物资源的流失正在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

“以前没这个概念。”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薛达元接受采访时说,在199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结之前,生物资源被认为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在这种“没有概念”的状态下,中国生物资源以各种方式流失。有专家表示,时至今日,我国仍存在生物资源流失加剧的隐患。

中国是重点掠夺地区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生物资源被如此定义: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种群、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但在广义概念下,遗传资源实际上包含了地球上所有有价值(实际的和潜在的价值)生物种类所有拥有的基因资源,也包括物种本身。因而,生物资源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指遗传资源的流失。

“也就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薛达元说。

他主编的《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一书显示,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其他种类更为繁多,目前尚难作出确切统计。

但是,多年来,西方国家打着“生物遗传资源是人类共同遗产”的旗号到其他国家无偿收集遗传资源,有时甚至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搜集、掠夺。中国是发达国家掠夺生物遗传资源的重点地区。

流失途径与隐患

薛达元对记者分析了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主要途径。

一是,近两百年来,外国的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到中国作科学研究,采集标本、鉴定物种,并将实物运回本国。

二是,外国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到我们国家来收集资源。例如,美国专家1991年在中国采集大豆根瘤及根际土壤130份。1992年采集扁(宿)豆根瘤及根际土壤80份,后来被农业部发现并制止出境。

三是,与国外进行合作研究中,我们的意识不强,把好多资源带走。“拿人家一个奖学金,人家要你把东西都带过去,那他就带过去了。把好多资源都带去了”。

四是,国家间的交换。在交换时并不知道这个资源潜在的重大经济价值。

此外作为官方访问礼品赠送、非官方贸易、走私、出入境携带等渠道也导致了一些生物遗传资源的流失。

“这几种流失途径中,比重最大的是别人有意地搜集并带走。”薛达元说。

比较有趣的是,外国人搜集手段层出不穷。例如前苏联从黑龙江捕捉黑龙江野鲤,利用抗寒的黑龙江野鲤和欧洲镜鲤杂交,再与黑龙江野鲤回交,并对回交系统选育到F6、F7,育成了一个生长快、抗寒能力强的全鳞型鲤鱼,养鲤业因此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

截至目前,中国并没有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状况的确切统计数据。

薛达元主编的《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提供了一些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被国外引种或流失的森林植物遗传资源达168科392属3364种之多。其中1101种被批量引出。中国特有的、珍稀的或濒危的物种,几乎都被国外引种。

据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网(GRIN)公布:截至2002年6月30日,从中国引进植物资源932个种20140份。其中大豆就有4452份,包括野生大豆168份,经审查,经我国审批同意提供的大豆资源只有2177份,而野生大豆原则上是不允许对外交流的。这表明,大量的资源通过其他神秘途径流落国外。

更有甚者,由于从未进行过微生物资源引出系统调查和统计,微生物资源流失的数据基本空白。

种种迹象足以让人担忧。

资源使用国不愿承诺

在国际上,“生物遗传资源是人类共同遗传”的观点已经受到挑战。1992年缔结并于1993年底生效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首次公开承认国家对生物遗传资源拥有主权。

“第15条就讲清了要取得这个资源,需要资源提供国家的政府、法律同意,获取资源时需要共同商定惠益如何分享。”薛达元说。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几天,薛达元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家参加了在加拿大进行的政府间谈判,谈判要求在生物多样性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完成。

“但是目前很困难,因为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这些遗传资源的使用国家不是很愿意作这样的承诺。”薛达元说。

数据显示,美国引进植物资源占国家遗传资源总量的81%,巴西和俄罗斯从国外收集的遗传资源数量也占到本国拥有遗传资源总量的76%和60%。

面对这一状况,薛达元说,最紧要的是国内应加强法规管理。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生物产业发展。生物资源对于生物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薛达元说,许多实例表明,一个物种、一个品种乃至一个基因能繁荣一个产业、繁荣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