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学翻译院《List》中文版创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3:54:25

韩国文学翻译院《List》中文版创刊

(2008-09-21 08:49:27)转载 标签:

杂谈

  韩国文学翻译院的朴卿希博士来信,说文学院的刊物《List》要出中文版,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单人房》在中国的出版情况。可能是处于职业敏感,我这个平时懒于动笔的人,居然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是由于忙着发稿,抽不出大块时间,只好草草写就了一篇,也算是交差吧。文章的名字叫《参花飘香——简述申京淑长篇小说《单人房》在中国出版 》。可能是刊物版面所限,文章发表时去掉了后半部分,改为《长篇小说<单人房>中国出版记》。现把文章全稿发于博客,以飨众博友。

 

参花飘香

——简述申京淑长篇小说《单人房》在中国出版

 

在中国,人们一提起文学作品,必定会想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建社几十年来,我社的出版物已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人文版”系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是国家级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本社以繁荣文学出版事业,加强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注重图书出版的系统性和多层次结构,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古今中外优秀文学成果。五十多年来,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古典名著和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中译本(其中部分图书以外国文学出版社副牌出版),以及文学理论、高校文科教材、人文科学著作等图书8000多种,发行7亿多册。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一直在人文社出版物中占突出地位。人文社着眼于借鉴各国优秀的文学成果,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文学事业服务,并通过忠实可靠、高质量的译本使读者尽可能多地熟识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中得到借鉴,汲取有益的营养。迄今,人文社已翻译介绍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作家的作品3000余种,拥有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绝大部分精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文社也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文学领域,以求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人文社就将目光移向了这个邻邦。前些年,忽然间“韩流” 滚滚,波涛汹涌,韩国的流行小说、电影、动漫、电视剧铺天盖地,充满了中国市场。作为中国文学出版界的“龙头老大”,对此现象,人文社当然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但是,要想参与其中,必须寻找一个适当的切入口,因为要出书,人文社决不能降低自己的品位,随大流,出版那些不符合自己形象品牌形象的作品。

正在此时,青年诗人、著名韩语翻译家薛舟向我推荐了韩国当红女作家申京淑的长篇代表作《单人房》。该小说描写一个心怀作家梦的农村少女为了摆脱陈旧的生活,与表哥、学姐一起来到首都汉城,租住在偏僻的单人房,成了一家电气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人。在繁重紧张的工作之余,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渴望通过高等夜校的学习将来能够走进大学校园。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劳动组合、工人运动的发生发展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气氛,工作环境变得恶劣。同来的学姐展转变换了好几个工作岗位,却最终没有钱与心爱的男子结婚,有一天,她嘱托“我”帮她把门从外面门关上,然后孤独地自杀而死。学姐的死给她的心灵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周围人们为反抗军事独裁奋不顾身的精神加速了她的成长。许多年后,当她站在岁月的此岸回望彼岸,以深情而哀婉的文字勾画出巨幅的风俗画,重新复活了那个年代、那些人,不仅为自己留下了泣血的回忆录,也为民族和时代留下了富于生命质地的鲜活记忆。

通过薛舟的介绍,凭借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我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立即给社里打了选题报告。很快,该选题就获准通过了。人文社之所以拿这本书作为出版韩国文学作品的突破口,理由无非有这么几条:一、申京淑是韩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她已经发表了数以十计的文学作品,几乎获得过所有的韩国文学奖项,且《单人房》是她的代表作,被誉为韩国九十年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二、该书写作手法独特、新颖,虽为小说,但作者“坚定不移地以散文化风格统御全篇,甚至敢于将散文化落实到每个句子。她的句子透着朴素之美,仿佛生命的呼吸,以其至诚打动和感染读者。”三、该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韩国经济腾飞的七十年代,与时下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时代背景正好契合,应有借鉴作用。

选题确定之后,我立即向韩方购买了作品版权。作者申京淑听说其作品将在中国出版,感到非常“兴奋和欢喜”,欣然提笔,为该书作了《致中国读者》,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2006年12月该书出版后,中国有关媒体和互联网纷纷刊登书讯,《东南西北·大学生》、《外国文学动态》、《出版广角》、《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在中国图书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著名作家、金牌编剧王丽萍还专门推荐此书,她说:“申京淑是韩国当代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她的这本《单人房》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其技巧上的创新与突破。申京淑大胆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剪贴’和‘拼凑’记忆的材料,‘杂糅’而成心灵的自述传,并且排除了所有‘大’的因素,全心全意深入‘小’的细节。申京淑对于细节的眷恋无与伦比,当她将这样的精神和耐心应用于过往的时代,应用于那个青春激荡的年代,她就在档案和卷宗之外为历史保留了呼吸的通道,历史也因为有了人迹而变得生动可感,变得细腻可亲。”

2007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也是中韩建交十五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份,韩国文学翻译院又向我社推荐了两本韩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希望能在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前出版。这两本书,一本是朴婉绪的《那个男孩的家》,一本是殷熙耕的《鸟的礼物》。经过紧张运作,社里决定加上先前出版的《单人房》,将三本书合在一起,组成一套“韩国文学丛书”。为了配合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人文社携手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大使馆文化院,于 8月30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之际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三本书的作者朴婉绪、殷熙耕、申京淑女士全部亲莅现场。9月1日,人文社、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驻华使馆文化院共同举办了韩中作家座谈会,三位韩国作者和三位著名中国作家徐坤、徐小斌、张悦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这是中韩两国作家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韩国文学丛书”的出版,在中国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反响。

《单人房》出版一年多来,受到越来越多中国读者的喜爱,这株来自韩国的小小的“参花”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散发出了特有的芬芳,但愿有更多的“参花”来到中国,也希望中国的“牡丹”能在韩国的土地上竞放。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仝保民

                                          200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