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13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00:48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3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缪瑞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实现“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的一年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工业突破主题,狠抓关键措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亿元,增长15.3%,创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全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民经济发展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增长16.1%;完成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50%,外商直接投资4865万美元,增长62.1%,完成外经营业额3900万美元,增长85%;实现财政总收入38.1亿元,增长4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45.6%,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第一;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2.6亿元和48.3亿元,新增贷款总量、贷款增长速度均创建市以来最高记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42元,分别增长13.4%和10.5%。

 

过去的一年,我们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第一抓手、第一政绩,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双月竞赛”、项目竣工“百日会战”等活动,全力打造最优投资品牌,荣获了“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进一步形成了浙商集聚效应。一是大项目招商成效明显。全市工业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增长67%,增速列全省首位。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440个,比上年增加117个,计划总投资19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6个;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219个,比上年增加101个,其中亿元以上竣工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个。竣工项目总投资额50.2亿元,增长69.7%。娃哈哈饮料、三鼎织造、天能电池、千仞岗服饰、华威纺织、邦源纺织、腾达非织造、中节能电厂等一批超亿元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大诚纺织、柳青纺织、波司登羽绒服、东威木业、广润源纺织、实信织带、鲜一保险箱等一批投资额大、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二是园区工业成长较快。到去年底,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0户,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34.7%。园区规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5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各类园区基础设施通达范围达141.4平方公里,投产企业达1300多家,实现就业17.5万人,业务总收入150亿元,财政收入9.1亿元。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正式成立,首批项目已经启动。三是质量和效益成绩喜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6项工业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799家增加到1002家。全市新创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3个,市名牌产品43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8件,市知名商标18件。洋河、双沟、箭鹿三大国企改革进展顺利,企业效益实现历史性增长。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近13亿元,成为我市首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三化”化“三农”,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5.7%。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达317.6万吨,增长10.8%。深入推进“八大创建”活动,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3万亩,总面积达到129.7万亩,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6家,总数达到116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3个,通过认证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2个,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4家。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6%。“杨树产业年”活动成效显著,共完成植树3811万株,成片造林5万亩,全市杨树成片林达到230万亩。

 

 

畜禽防疫工作扎实开展,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农村公路建成通车里程1622公里,完成计划的1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6%。建成沼气生态村50个、户用沼气池5612个。新沂河、奎濉河、前蔷薇河治理进展顺利,村庄河塘整治、河道疏浚完成土方3271万方,防汛防旱工作进一步加强。小城镇“1+4”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新增新型农贸市场42.3万平方米,商业街区25.3万平方米,居住小区65.3万平方米。全市2566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布点规划全面完成,104个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荣获“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中心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等三个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工作顺利完成。宿邳一级公路,省道325线宿迁南二环改造,皂河、泗阳、刘老涧三个三线船闸,运河宿迁港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按计划实施。泗阳、宿豫、洋河镇、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及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气东输”宿迁段实现苏北地区第一个供气。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全面投入运营,已有4830间商铺正常经营。国泰广场、淮海装饰建材城、江山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宿城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海关报关、商检报检大厅正式启用。新开工房地产面积658万平方米。精品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9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8%。沭阳县被评为“国家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泗阳、宿豫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洪泽湖湿地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庙行宫御道、御码头升格为国家级保护文物,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先后当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关注民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两后双百”、“三就三百”、“四全”工程。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4.4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7.2万人,总数超过100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22059户、私营企业3363家,总数分别达71493户和14004家,从业人员达4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1万人,894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扩面净增10405人、6329人和37038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月和70元/月,共为49920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9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2488.8万元,为4.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和11.8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分别发放低保金2153.3万元和3909.5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三是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春蕾计划”,新办“春蕾班”45个,全市“春蕾班”总数达337个。财政拨专款1275万元资助8345名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光明工程”,资助2358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共向402户农村特困家庭发放83.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深入实施“关爱工程”,第一批70家农村敬老院改扩建任务全面完成,2252名五保老人搬进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31%。向全市14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了轮椅。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40个,到位资金2500万元;下拨救灾救济资金1195万元,帮助恢复重建倒塌民房2815间,购买救济粮2911吨,实际救助22.8万人,较好地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00万元,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400元/月提高到520元/月。成立市慈善总会并接受各类慈善捐款达4680余万元,市社会福利中心对外正式营业。全国民营企业家公益论坛在宿迁成功举办。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新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3项,授权专利99件。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农村初中“四项配套”工程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初中阶段升学率达92.98%,比上年提高4.4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苏北第一;农村教育“两免一补”累计免收学杂费9600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3.4万套,发放义务教育证2.1万张,帮扶贫困寄宿生5万多人,补助生活费1000多万元;高校录取人数突破2万人,高中阶段普职比达4.8:5.2。军星科技学院、宿迁中学新校区、泗阳中学新校区正式招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宿迁因此荣获2006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计划生育率达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市图书馆建成开馆,27个乡镇文化站如期建成,有线电视村通率达23.5%。宿迁籍运动员刘欢缘、吴崇魁在多哈亚运会上荣获两枚金牌。朱柱、裴昌彩分别当选2006年度“中国骄傲”和“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成功举办建市十周年庆典、首届创业文化节、“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社会稳定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平安宿迁”创建取得新的进展。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法治宿迁”建设进展顺利。设立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畅通人民群众诉求渠道。市政府6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64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1件议案和建议、141件提案全部办理答复完毕。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国土、环保、气象、食品药品安全、质监、统计、审计、档案、侨务、对台、人防、物价、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工青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2006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宿机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宿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宿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仍很薄弱,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有限,如期如实全面达小康面临巨大压力。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消费拉动、外向带动仍然是短腿,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支出的需要,金融瓶颈制约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社会保障标准还不高,就业再就业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仍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五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以“实现更大突破”为目标引领跨越发展

 

今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综观当前形势,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持续实施偏紧宏观调控政策,必将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对宿迁的扶持力度,把“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扶持工作上升到新的阶段;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南北挂钩合作进入了新的层次;“三创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创业热潮正在蓬勃兴起;建市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环境得到质的跃升,宿迁的发展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在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强力推进工业突破,全面激发创业活力,倍加关注民计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全社会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始终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实现更大突破的第一要务。目前宿迁与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就落后在工业,宿迁突破的根本在于工业突破。加快工业化进程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始终把工业突破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第一支撑,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要事。集聚一切有效资源,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全面聚焦大项目,全神贯注大项目,全力突破大项目,在招引投资大、产出高、富民快以及利用外资额度大、现代高效农业龙头企业等大项目上求突破。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以工业的快速崛起促进宿迁的快速崛起,以工业的更大突破推进宿迁的更大突破。

 

二是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实现更大突破的动力源泉。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业是财富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全力塑造创新能力强大、创新氛围浓厚的城市形象,继续当好全省“率先改革探索区”。大力开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活动,弘扬创业文化,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提高创业素质,尽快在宿迁大地上形成全民创业的燎原之势,全力打造“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三是始终坚持把社会和谐作为实现更大突破的不懈追求。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富民优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使宿迁财政有更多的投入用于公益性、公共性的项目建设,使宿迁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宽裕的生活,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强化就业保障,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协调推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把实现更大突破的要求落到实处,体现在发展的具体成果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上。

 

三、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主旋律,狠抓发展不放松,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做好工业突破大文章。

 

招商引资是工业突破的主抓手,规模企业是工业突破的主力军,园区建设是工业突破的主战场。必须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规模企业培育,打一场工业突破的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确保今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工业竣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22.5%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全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深入开展“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推进重大项目上来,着力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甚至5亿元、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做到招商力量向重大项目集中、园区资源向重大项目汇聚、考核奖惩向重大项目倾斜,更大规模地积累工业发展要素,确保全市开工建设新引进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00个以上。提高项目供地标准,今年进园区单独供地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3000万元以上,并且亩均投资强度要达到100万元以上,或亩均年上缴税收10万元以上,或亩均用工不低于15人。全面加强专业招商,努力培育一支熟悉国际经贸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较强公关协调能力的专业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方法,在突出以商引商,全面实施驻点招商、协作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各种方式的同时,对市直单位根据市党政领导班子分工情况划分考核组,整体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实行捆绑式招商,形成合力主攻重大项目的局面。

 

全面提升开发区竞争力。加快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着力抓好园区规划、征地拆迁和招商项目储备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3年内完成2平方公里以上启动区开发,10年内完成整个10平方公里建设。加快各县(区)南北共建开发区步伐,力争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进一步加快各级开发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帮办服务措施,积极帮助进区企业解决好项目报批、用地、融资、用工等各类难题。今后,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进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半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在3000-5000万元的单独供地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18个月。进一步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开发水平,对开而不发、圈而未用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加强市、县(区)开发区招商优惠政策和执行标准的衔接。今年各开发区财政收入增速确保超过70%,各县(区)开发区综合指标力争进入全省新批准省级开发区20强。

 

加快实现规模企业扩量提质。坚持把发展大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对洋河、双沟、宿迁娃哈哈、箭鹿集团等全市利税前15名和泗绢集团、宿迁晨风、流星工业园等用工前15名企业实行全方位挂钩服务制度。大力实施“4080”工程,重点推进江苏三鼎织造等40项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天能电池等80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今年全市确保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有2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8户企业超5亿元、50户企业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0户。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全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促成30个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战略,年内全市新培育注册商标500件、“三名”商标20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2个。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工业化“化”农业、城市化“化”农村、市场化“化”农民,进一步实施好新农村建设五年跨越计划,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1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八大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把林业、花卉、蚕桑、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做大、品牌做响、产业链做长。确保全市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30万亩、高效渔业养殖面积10万亩。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全市确保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2个。强化畜禽免疫和畜禽产品流通检疫,确保防疫密度常年达标,严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可靠。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全力帮助其做大做强。今年全市确保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8家,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利税、利润增长15%以上,全市农产品出口增幅达到50%以上。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建设现代高效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大力推广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做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三来一加”模式,确保全市“三来一加”项目经纪人达到1000名、企业达到2000个、专业村达到550个、从业户数10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农民来自“三来一加”的收入占现金收入的15%以上。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进“三来一加”项目,进一步创新机关帮扶机制,实行每个财政供养人口结对帮扶一个有“三来一加”项目的农户。

 

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农村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惠及千家万户的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确保这些民心工程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15公里,建设大中桥梁58座;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8000人、致福工程培训2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镇低保人员住院统筹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认真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和绿化造林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绿”工程,全年疏浚河道256条1016公里,整村推进341个行政村村庄河塘整治;积极推广“三位一体”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确保新建沼气生态村50个,“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5000个,农村卫生无害化厕所5.5万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乡镇联网率达100%,村通率达50%,完成21个乡镇无房文化站和面积不达标文化站站房建设。巩固和完善小城镇“1+4”工程建设成果,加快小城镇镇区规划建设用地控详规、2566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500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抓好已经确定的104个康居示范村创建试点村的建设和整治工作。搞好流域治理、区域治理、洼地圩区治理以及防汛岁修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改造中低产田16.5万亩,机械化育秧面积达35万亩。进一步扩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试点范围。

 

(三)以增强城市功能为核心,着力提升中心城市人气商气。

 

目前,我市城市功能的提升滞后于城市规模的扩张。要进一步挖掘城市内涵,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全面彰显宿迁中心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全力推进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五大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实行规划批前公示制、批后公布制、公开查阅制和听证制,把规划红线、绿线等刚性规定公之于众,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规划透明度。深入开展精品城市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精品街区、精品社区、精品庭院、精品小区、精品广场、精品绿化等六项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实施城市“洁美亮绿工程”和“畅通工程”。进一步健全亮化体系,提高重点区域和线路亮化档次,提升城市夜景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抓好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棋盘式”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成效。

 

加快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交通工程建设,宿邳一级公路、皂河船闸确保年内通车、通航,泗阳、刘老涧船闸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尽快展开省道245沭阳至泗洪段、省道325宿迁段、省道330宿迁段、京杭运河洋河大桥及连接线、新沂河特大桥及连接线等五大重点工程作业面,宿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省道249改线、宿洪路延伸改造等工程确保年底前开工。宿豫新区11条道路、老城区2条道路、市府新区6条道路、宿城新区8路4桥、宿迁经济开发区3条道路、湖滨新城3条道路、苏州宿迁工业园启动区道路以及洋河滩闸改建工程确保在年底前全部建成。抓好中心城市范围内供电、供热线路的铺设改造,全力推进国电集团宿迁发电厂二期工程、燃料乙醇等重大产业项目的报批、环保审批、用地点供等基础性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年内全面完成中心城市210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通信扩容工程、基站工程、管线工程。加快城中变电所、35千伏府苑变电所升压改造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发电厂、宿城区垃圾发电厂、宿迁市风力发电厂项目实施。加快实施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工程,确保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市区全年新开工面积确保达到200万平方米。加强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设施配套,加快功能提升,全年分别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00万、80万和80万平方米。宿豫区商务中心、宿迁经济开发区商务中心、湖滨新城商务大厦、石油大厦、“月亮城”休闲购物中心确保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浙江商务大厦确保上半年完成桩基工程,国土大厦确保年内开工。加大城市河道疏浚治理力度,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马陵河清淤整治、清水河上游疏浚、西民便河整治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古黄河清淤截污、民便河护岸、中运河综合整治配套完善工程,继续做好改线外运河开挖前期工作。

 

全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物流枢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宿迁国际物流中心确保5月底前竣工,运河国际港在年底前基本完工。加大“55210”工程实施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黄浦江路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建设,淮海装饰建材城、粮食物流中心、项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润发超市项目年内投入运营,中央商城确保年内启动建设。充分挖掘生态、历史、文化和红色等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重点加大对湖滨新城、骆马湖、洪泽湖、嶂山森林公园、乾隆行宫、项王故里、花乡沭阳等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和创建力度。湖滨新城建设在搞好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环湖内河开挖、湖内人工岛填造以及会展中心、红宝石酒庄、周庄渔港、中德汉堡、中国世界村、亿兆房产、中国健康城等项目推进速度,尽快启动骆马湖旅游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编制省级风景名胜区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的总体规划,并积极申创国家级旅游景区。年内全面完成项王故里二期改扩建、雪枫公园续建工程,并启动东大街复建工程。充分发挥洪泽湖湿地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加快推进湿地旅游项目开发。今年全市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9家,新增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0家以上、国际旅行社1家,申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力争通过省级验收。

 

(四)以改革开放为抓手,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宿迁建市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率先改革,大胆创新,开放搞活。宿迁要实现更大突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取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宿迁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完善提高社会事业改革。在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履行政府投入和监管职能的同时,继续借助社会力量加快扩充优质社会事业资源总量。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卫生、科技、文化等项目,以及落户市职教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学校项目,视同工业项目考核。进一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实施资金、教师、学生“三引进”工程,确保年内新增民间教育资本投入3亿元,引进市外紧缺型学科本科以上教师200人以上,引进市外学生1万人以上。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上规模的民营医院,推动宿迁民办医疗事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服务、做响品牌。继续通过“以奖代投”的办法鼓励各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发展。认真落实城乡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资金,确保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管理,督促民营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群众安全就医、放心就医、廉价就医。

 

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总结宿豫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全市面上的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建立责权一致、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结合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积极研究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置换问题,探索村庄建设中宅基地跨村组调换的操作办法。

 

认真抓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做好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扎实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部门收入分配秩序。切实搞好金融改革试点,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全力争取各金融机构到宿迁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泗阳、宿豫两个信用联社早日改组成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全年组织银企洽谈会3次以上,达成融资额不低于20亿元。大力争取各商业银行上级行扩大对宿迁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大力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到“十一五”末,市本级、宿迁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区)都要建成一个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

 

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继续抓好洋河、箭鹿两大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资本规范有序退出。对全市50强企业组织调查摸底,排出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进行股份公司改造,年内每县(区)至少新设立1户股份有限公司,全市股份有限公司确保新增5户以上。对设立的股份公司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在技改贴息、新增长点补贴、制度创新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推进企业上市进程,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加大境外招商力度,努力在利用外资方面打破“坚冰”,年内全市组织境外招商和投资项目洽谈活动10次以上,确保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0户以上,实际到账外资7200万美元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注重培育主导出口产品,积极打造纺织服装、玻璃制品、木材加工、机电产品、农副产品五大出口板块。坚持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通过扩大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外贸出口增量和参加境外品牌认证、商标注册、产品展览给予政策扶持。继续抓好海关、商检机构争取工作,海关大楼、商检大楼确保年内启动建设。全市新增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以上企业5家、1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家,新增获出口权企业15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20家。

 

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利益的和谐与公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满足公共需求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全面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救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和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加强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层次产业工人。确保今年全市在校职教生达13.5万人,普职比进一步调整到4.6:5.4。加快市职教园区建设,确保市电大、宿迁师范新校区一期工程分别在7月底和8月底前全面完工,军星科技学院二期工程确保年内建成,市体育学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宿迁学院三期艺术楼和学生公寓以及宿迁经贸学院新校区等重点教育工程确保年底前完成。二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稳步推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及时足额安排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年底前确保全市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乙等乡镇卫生院标准,52个乡镇建成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确保年内投入运行,市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和市中医院一期工程确保年内建成,市卫校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宿迁”建设,紧紧抓住宿迁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的契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分步实施“千村体育健身”工程,年内确保实现355个村每村拥有一个篮球场和两张乒乓球桌。加快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儿童乐园、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及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确保159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努力使宿迁人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一个质的飞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依法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启动实施计划生育“世代服务”工程,今年确保完成1/3的建设任务;确保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5%。

 

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不断激发广大干群的创业热情。设立创业发展基金,支持成绩突出的各类创业者。确保年底前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5万户、私营企业3500家。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城镇社区居民和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净增就业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其中“4050”人员1500人,确保双下岗、双失业、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再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年为经济开发区企业输送经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1.5万名以上。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经济开发区企业职工延伸,确保全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扩面净增人数分别达到5000人、5000人和1万人,基金征缴率达95%以上。全面加强社保资金管理,实行“五险合一”征收,确保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保值增值。

 

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薄弱乡村的挂钩帮扶力度,深入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认真抓好254个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工作,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加快“整村推进”步伐。积极策应扶持,切实搞好泗洪西南岗等贫困落后地区的扶贫综合开发。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鼓励贫困农户发展家庭副业,拓宽致富门路,促进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二是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孤弃儿童和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困难群体。扩大廉租房试点保障范围,保证被征地拆迁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抓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救灾物资公开、公平、公正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继续实施“关爱工程”,年内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0家,新增床位3700张以上,确保全市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0%以上。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业。实施援助残疾人“双千工程”,向全市1000名贫困的下肢重度残疾人捐赠轮椅,帮助1000名贫困的白内障致盲残疾人实施复明手术。开展“春蕾计划”行动,新创办“职业技术春蕾班”20个,帮助1000名家庭贫困的初高中毕业女生免费培训职业技能。三是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市慈善总会的组织协调作用,确保三县两区慈善分会上半年全部成立。多渠道筹措慈善基金,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努力使宿迁大地上的每一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每一户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不因贫困失学,每一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创建最适宜人居的优良环境。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实施河滨公园改造提升、古黄河风光带景观提升、运河观景台、洪泽湖路和人民大道绿化完善、湖滨新城环湖绿化景观带和“三路一园”绿化亮化以及宿迁经济开发区道路绿化等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消费模式。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形成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强水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宿豫、洋河污水处理厂确保上半年投入运行,宿迁经济开发区河西污水处理厂确保年内建成。继续做好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运河沿岸企业搬迁步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确保全年栽植杨树1000万株以上,全面构筑吸收污染、净化环境、抗御自然灾害的绿色生态屏障。

 

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整改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年内建成骆马湖水上搜救中心主体工程、避风港和气象信息监测传输系统。完善公共突发性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大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无到省集访、无进京非正常重复上访、无信访老户的“三无”示范县(区)和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重复上访、无信访积案的“四无”乡镇创建活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打造一个全覆盖、最安全的“平安宿迁”金字招牌。加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建立覆盖城乡的科技防控网,确保通过国家验收。扎实开展“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加快建设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宿迁。

 

五、全面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宿迁更大突破,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以强大的执行力和权威的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严格依法行政,以规范诚信的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各级政府要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正确行使和运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专题考察、视察,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按照“三个最灵活”的要求,对现有的审批和收费项目全面地回头看,该下放的权力坚决下放,能取消的环节彻底取消。全力推动审批职能成建制进中心工作,协调处理好市、区间的关系,确保市权范围内的一般许可事项在中心按时办结。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表率、企业为重点、个人为基础的全社会信用体系,真正让守信者得到激励、失信者受到惩罚。

 

(二)强化政务公开,以阳光透明的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从今年起,定期发行《宿迁市人民政府公报》,免费赠阅到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政务信息公开与网上互动力度,及时公开我市政策规章和重大事项。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平台,开辟在线问答、举报投诉、市民论坛等互动式栏目,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加快“一站式”网上办事审批系统建设,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缴费、办证、年检、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建立健全政务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审核、公示、听证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的考核评议,把政务公开纳入政风行风评议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之中。

 

(三)坚持从严治政,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切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深入开展向李文明、刘继军同志学习活动,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不断加强政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追究制。切实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宿迁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十条禁令》,定期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严肃查处有禁不止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依法、独立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

 

(四)求实务实落实,以尽责有为的形象赢得公众信任。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的实质是抓落实的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一盘棋”思想,切实强化抓落实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把“办事快捷、运作有力”作为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目标,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制作程序规范、执行有序、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规范办文办会,压缩会议和发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依靠服务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切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确保今年承诺的10个方面6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按期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表面文章,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靡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宿迁更大突破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13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1月20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1月12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10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在政协宿迁市二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07-01-13 22:43:13) 许立全市长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马凯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全文)-2007年8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0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在河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
温家宝11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温家宝11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总理温家宝6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人民网: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7月13日) 北京市燃气集团第二届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 温家宝总理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总理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总理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