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为秦桧辩护?_秦桧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1:49:51
  贴出此文不是有意唱反调。只是此文观点十分奇特有趣,喜欢历史者不妨把玩一下,看是否有点道理。 
  前面我已贴过了他对夏禹的考证,见[夏禹是杀人夺国,毁灭古代文物的第一大罪魁!]一文,现再编辑一下他对秦桧和岳飞的看法,此老是千百年来为秦桧辩护的第一人,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可能大家难以接受,奇文共欣赏是也。全文翻译如下: 

  秦桧之恶名远播中外,妇孺皆知,千余年来中国人从来不当他是人,说他没有人格、汉奸、卖国贼、是个坏到不能再坏,恶到无法再恶的大恶人。且遗恶时间最久,至今仍令人咬牙切齿地痛恨不已。甚至秦桧的子孙也不敢姓秦,即非同宗也纷纷改姓,唯恐受到连累,把食品中的油炸糕也叫做油炸桧。 
  秦桧之墓在建康,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因当时的士大夫鄙其为人,兼畏物议故不敢作神道碑。孟琪灭金回,屯军桧墓,令军士粪溺其上,人谓之秽冢。他所遗世的文字,文物也理所当然地为国人所鄙视,这是必然的了。 
  秦桧之卖国固然可恨,而千余年之唾骂也足以抵矣。作者既不姓秦,似不便作秦姓的孝子贤孙而为秦桧昭雪,唯公道自在人心,同情生自天性,过份毁誉也有伤雅道。因人累物,对古玩界也是一大损失,兹将个人所感略志于下是非固非所及,若能因此而将古人之真迹减少毁灭於愿足矣。 
  夫秦桧之失在于择主不明,他的过失和岳飞是一样的,但世上论及二人竟有天壤之别,即秦桧之恶已至极,岳飞之美已至巅,其实二公所为又何尝不同也?盖人臣事君,在择主,如遇无道君,不忠固属不当,即忠又何尝不是助桀为虐?其实在无道的君主之下,忠否都是不能有好结果的,然岳、秦同事昏庸的康王,其所得的批评也太不公允了点。 
  试想康王之时的宋室的江山已危如垒卵,徽、钦蒙尘,国已无主,康王赵构坐视不救,逃到南京做他的皇帝去了,还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鬼话来,其实是个预谋,按理,无论怎样论序排辈也轮不到他做皇帝。其实是早有预谋,捷足先登。既是预谋,他那里还想把徽、钦两宗接回来?在康王之意,只要金宋并峙,能常保其帝位,于愿足矣。所以当臣子的当揣明帝皇的心意,明了其居心,能导则导,不能导则挂冠以去,如韩世忠之游西湖是也。 
  可惜二公之智均不及此。秦桧不能导帝于善,却奉君之恶,固属非妥。但武穆不明康王之心,任性为之,亦未尽是。岂不知此时的天下是赵氏的天下,主人想把天下送人,当臣仆的却以天下为己物,竟以自己所见者为是。要知道,天下的事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道理,岳飞违背主人意见而擅自行之,不蓄人言,不服指挥,成见太深,亦非一代完人应有之态度。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秦桧和岳飞的主张到底谁对谁错,也应有全面的考虑,再下定论。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当时金人国势之强,兵力之盛,足以灭宋而有余,其所以未南逼,是因为金人不惯在南方居住,心不欲灭宋,并非宋之兵力尚足以支持。当时的南宋朝庭,皇帝昏庸,文官爱钱,武官怕死,士兵胆怯,粮饷不足,将帅拔扈,诸将领各自割据,久已不知朝庭为何物,从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名目,可见中央早就失去了编制的能力,此时若无秦桧之振作,即使金人不南侵,也没有后来元朝兴起,宋室也必定要自行消亡了。且秦桧之于宋室并没有不忠的行为,他不过是一宰辅之臣,一切秉康王的意志行事,与金议和是康王的政策,康王欲杀岳飞不过是假助了秦桧之手,如康王不欲杀,桧何敢杀之? 
  一个国家的实力系素养所成,不是放大炮说大话可以吓走敌人的。如果岳飞能将宋君的爱国心、爱民心、爱父母心爱祖宗心劝导发现,将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心理革除尽净,从而统一军令,强大军库,武器优裕,粮饷充足,有可胜金人的实力,此时若为秦桧杀之,这是真可惜了,秦桧也是该获此千古骂名。但岳飞没有一点可以依凭,他不过乘金主新立,军队换防之时,稍有小胜,竟大吹大擂谓是可痛饮黄龙,任何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是快人快语罢了,武穆幸而被杀,遂得享此大名,否则必为金人所败,此语徒遗笑柄罢了。 
  秦桧当时的意思是以能战而后能和,乘岳飞小胜之时正可求和,然后整理内部以图恢复,此时如无秦桧,宋室必亡,岳飞岂只是杀身而已?宋室尚能偏安,秦桧之助也,岳飞未为金人所虏,亦秦桧之力也。 
  试看岳飞死后之数十年,宋宁宗时韩侂胄为相,请议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夺秦桧之王爵,改谥谬丑,此时完全照岳飞的主张办理,定议大举伐金,且倾全国之力,远胜于岳家军部份之兵力,而实力尤倍之,此时的韩侂胄也就是岳武穆的化身了,应该能痛饮黄龙府了吧?结果非但没能恢复片土,反而淮西之地尽失,连求和都不能够了,不得已只好把韩侂胄的头胪送上金庭,称臣纳币而后已。 
  岳飞幸而死,不然只有丢人,绝不能成名,君不见,韩侂胄之名天下有几人知道的?我们论人宜据理,不凭运,尤其不宜人云亦云,应有自己的主见,如是如此,则古代的遗物均有保藏的价值,不可因一时之憎爱而改毁其作品,是好古者应有之态度也。 
 

  • 2005-12-19 19:51
  • 回复
218.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