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空不是没有,色无关女人(作者:释戒悲) - 日志 - david_gal...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3:23

让我们荡起双桨——空不是没有,色无关女人(作者:释戒悲)

1已有 3 次阅读  7小时前   标签:  双桨  荡起 


  “舍利子”。请注意,这个不是如来佛祖的化石,而是个活人(虽然现在已经死了)。他的名字叫舍利子。这个名字就是个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如果纯音译的话应该叫舍利弗多。弗多是儿子的意思。她妈叫舍利,他叫舍利子。舍利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鸟,眼睛很锐利。所以这位舍利子应该叫做Son of Mrs. Eagle Eye。够狠吧?
  这个舍利弗是如来佛祖的心爱弟子。在众多弟子当中智慧第一。《心经》属于般若经类,最讲智慧,所以就把他请出来了。他出现在经里就是起到一个捧哏的作用。佛经有单口的,有对口的,有群口的。心经就是个对口的。不过这部经太短了,以至于很奇怪,就是这个捧哏的一直没说话。观自在观老爷叫了舍利子两回,但他没搭茬,还是观老爷自说自话。舍利子起道具作用。
  下面进入经典时刻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果有人只听过一句佛经八成他听过的就是这句。确实非常的著名。但是听明白的话具体什么意思明白的人却不多。可能只觉得是个韩国电影的名字。或者是给自己的贪财好色找个好借口。
  其实这个色和好色、女色、男色没什么关系。前面提到了,基本上物质上的东西都叫做色。这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接着前面的“五蕴皆空”的。从五蕴里面单提出一个“色”来具体解释一下。
  所谓“空”不是空无一物的意思。不能简单的用主观唯心主义来套,说佛教否定一切客观存在,是彻底的虚无主义。这里的“空”要和佛教的最基本的观点“缘起”联系在一起。空掉的是万物的“自性”。准确的讲应该是世间一切“依缘起,而自性空”。在西藏版本的《心经》里说的是“照见五蕴自性皆空”。这对于“空”的意义表现的更明白一点。
  先说说缘起。这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而且很多人认为可以把“之一”两个字去掉。所谓缘起,标准的说法叫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一切生、住、灭都是由因缘而起,待它而起,而不是自性恒住,自己决定自己。比如一个瓷杯子,并不是先有了“杯子的自性”然后产生了一个杯子。而是由泥土、火、工匠等因缘假合而生起。而杯子也会在因缘假合中灭掉。比如股市暴跌的那天我手里刚好拿着这只杯子……
  但即使说万物在因缘中生灭这种说法仍然不是处女座沙加在树下悟到的最终奥义。因为这其中的生灭仍然是性空幻有的假名。实际上万物应于缘起中不生不灭。因为即使是万物这个说法本身也是自性空而假名有。所谓杯子的“生”是不是真的实有一个叫做“杯子”的东西出现呢?于因缘假合流转中间,其实杯子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就是所谓的相。如果心住于相,就会认为实有杯子的生和杯子的灭。但那实际上只是因缘假合的一个过程而已。因为人用它喝水它才称之为杯子。而从因缘流转的角度讲,杯子与泥土也是平等无碍的。
  何为“自性”呢?翻译方法很多,比如“自相、自体、本性、我、物”等等。它的意义就是自己决定自己,而不依缘起,不依靠他物而存在,有恒久不变的本质的意思。听起来好像不错哈,很多人追求的就是这种永恒的独立存在。不过你要是追求了,你就执着了,你就迷了,你就属于颠倒众生了。
  对于“空”的解释大乘和小乘佛教也不太一样。小乘佛教,尤其是“说一切有部”属于破析空。认为“有”分为“假有”和“实有”。一切万物,包括“我”都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霎那生灭,所以不实,是“假有”。但是如果把一切万物不停的分解啊,分解啊,分解到了“至小无内”的地步(在中国,“至小无内”的说法是由那个在河边上和庄子讨论“水产品心理学”的惠施发明的)就是类似于原子的世间最小物质。这个物质就是实有的了。这种说法有点原子论的意思。也就是说你的世间万物不过是由极微的物质拼凑而成的,并不是实在的有。而那些拼凑成万物的极微物质才是真正的实有。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考虑到夸克呀,量子力学呀,超弦理论,11维卡-丘空间什么的。
  以上说的是对于“色”的拆分。同样的方法对于意识层面也进行不停的拆分,分到最微小的单元,就找到了“自性”。这种自性如前所述,是三世恒有的,不待他起的,永恒不变的。自性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降解难度超过泡沫塑料餐盒和超薄塑料袋。
  但依般若的观点来看应该是“五蕴自性皆空”的。因为自性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完全不依其他条件的存在。这就显然与缘起的说法矛盾了。根据缘起法一起事物都是依靠各方面的条件联系而成的。这就和佛教的基本教义产生了矛盾。(缘起法为基本教义是佛教各宗所公认的而不是般若观所独有的。)而世间各物均有自性则万物均不由它起。那就不会再起相互作用了。如说在世上没有杯子的时候就已经先有了杯子的自性。无论世界上有没有人类、人类会不会用火、人类生存的地方有没有泥,瓷杯子的自性都是三世恒有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妄想而已。(我很负责人的说:这种说法不是我编的,而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
  “色即是空”的“空”也是指“缘起而无自性”。就是所谓的“自性空”。无自性可以用拳头来做比喻。世界上真的有一种实在的东西叫做拳头吗?其实没有。只不过是当我们把手指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称它为拳头。这就是自性空。它不是说你伸出来的拳头本身是不存在的。而是说拳头只是一种“相”,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没有实在的“自性”。不存在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拳头,所以是“假名有”;但由于依五蕴和合而生,又是“自性空”。
  同样的可以说海浪。我们如果说“空”就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海浪,那就是执着于实空,是“恶趣空”,是不正确的观点。如果认为有一个实有自性的海浪存在,那就是执着于实有,也是不正确的观点。离开实有和实空两边的偏见,认识到浪是由水的形态幻化而出,既非实有也非实无而是“性空而假名有”才是中道实相。
  同理,刚才我们说的那个瓷杯子,你把它当成“杯具”还是当成“洗具”也都是你的自生分辨而已了。
  回到《心经》原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指出空与色的统一性。这个说法是很透彻的。很多人认为佛法是出世法。要离开色而寻找空。离开尘世而寻找净土。这都是不对的。实际上就像《维摩诘经》里说的“直心是净土”。并不是你念了几年佛,西天就给你寄来一张通往佛国净土的飞机票。佛教终归还是自证自悟的。如果不能看透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就算天天住在如来佛旁边,您最大的成就也就是能在佛身上写个XXX到此一游之类的。如果您真解了佛所说意,如佛教界的超级大款维摩诘居士经常在扫黄打非风声不太紧的时候出入风月场所,一样是去教化度人。人家在哪都是佛国净土。(这个故事和圣经里的宽恕妓女是不是很像呢?)
  很多人认为空就是没有色。比如说杯子里有水就是色,没水了就是空。其实这不是佛法的意思。不但没水是空,有水也是空,连那个杯子都是空,而且是一切皆空。但虽说一切皆空却不妨碍假名有的存在。相反,正是因为肯定了水、杯子作为假有、幻有的存在才能说一切皆空。因为这里的空是指随缘起而自性空。不是空无一物的恶趣空。由于一切皆空,就有了后面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通过证明“色蕴”为空说明“五蕴皆空”。这段有点复杂,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