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娃娃能验出毒蘑菇监管部门还不脸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4:11:09
许晓明
 
2010年12月01日10:27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北京六年级学生张皓调查实验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不具科学性”(11月30日《新京报》)。
九成鲜蘑菇都含有致癌物质!这样一个令消费者不安的食品安全消息,居然是一个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令人钦佩后生可畏,也令人莫名地纳闷——监管部门呢?
更令人纳闷的是,老百姓在菜市场买毒蘑菇的时候,没有见到有关部门前来友情提醒;商贩兜售毒蘑菇的时候,没有见到工商部门前来查封、没收。为什么,小孩子说了一句实话,北京工商局就及时站出来否认其“科学性”?
从张皓检测程序上来看,其检测手段和方法是科学的。从统计调查的角度来看,其抽样调查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科学的。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检测程序的专业性,足以证明这是一项严肃的、专业的食品安全调查,不是小孩子家玩游戏,不会因为调查者是小学生的特殊身份,而导致其检测的“不具科学性”。这就让人纠结:每次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职能部门总能找出“监管困难”的借口,还有“检测手段跟不上”的“苦衷”,可这一次,六年级娃娃验出来“毒蘑菇”,简直是一记结结实实的耳光嘛。
一个孩子都能发现并解决的食品检测任务,职能部门却不予重视,还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跳出来说“不科学”,这句话刺破了工商部门的脸面,更刺痛了无数消费者的神经:食品安全,真的是如同相关部门一贯宣传的那样,是一个“高技术性、难以监管”的问题吗?
(安徽 许晓明)
附:
北京六年级学生张皓根据《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进行实验,查出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
(2010-12-01 22:14:38)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时事新闻
近日该中心从新京报获悉,西城区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在农大农学院高卫芳博士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常规实验:在暗室中通过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结果发现如今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长期吃这样的蘑菇将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我只是把实验结果如实反馈出来”
做调查学生张皓称系根据四川地方标准《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进行实验
新京报: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做这个调查的?
张皓:是受妈妈的启发。有一天在餐馆吃饭,妈妈说不让我吃蘑菇,说是在网上看到“成都食用菌添加荧光增白剂被销毁”,我就产生了想调查的想法。
新京报:做这个调查用了多长时间?
张皓:我从今年2月份开始进行,大概用了半年时间。先是查资料,然后与辅导老师确定研究方向。
新京报:这个调查的实验是你自己动手做的吗?
张皓: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博士指导我如何使用相关专业仪器,我自己动手操作的。
新京报:实验大概花费了多少资金?
张皓:一共下来400多元,其中200多元去超市、市场买了做实验的各种菌类,另外100多元买了1公斤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在北京买不到,还是我爸爸去南京出差时帮我买的。
新京报: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张皓:一是为了验证妈妈说的话对不对,看看蘑菇里是否真的有荧光增白剂,二是想提醒市民对这件事有个警惕性。
新京报:工商觉得你就是一个小学生,认为你的实验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张皓: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什么科研机构,这只是我作为学生的一个科学探索。我做这个调查参照了四川省公布的地方标准DB51/T907-2009《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是按照规定步骤一步步完成的,我只是把实验结果如实反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