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沪演讲"文学帮助我们直面灵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45:55

龙应台在沪演讲"文学帮助我们直面灵魂"

日期:2010-11-23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作家龙应台早报记者 刘行喆 图

  龙应台是一位不太喜欢演讲的作家,用她自己的话讲,所谓演讲就是短时间内表达复杂的东西,这让她自己很“心虚”,她不多的几次演讲也确实多悲情少激情。日前,龙应台来到上海,为港大-复旦IMBA学员做专题演讲,面对这些商界精英,她拿出的演讲题目是“文学有‘用’吗?”

  谈文学:

  文学促使你思和辨

  不太擅长演讲的龙应台其实也是有备而来的,对着这群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的IMBA学员,对着这样一个空泛的演讲题目,很容易让演讲变成抽象商业伦理说教。龙应台最后让学员参与到了演讲之中,一起朗读和理解那些文学篇章。他们一起读杜甫的《石壕吏》,接着读龙应台自己的作品《大江大海》中诗人管管“被当兵”的片段,两段相隔1000多年的历史片段,在战争与苦难面前,普通百姓的遭遇没有任何差别。历史作为文学再现。他们一起读海涅的诗歌,感受作为诗人的海涅用诗句——始于焚书,结于焚人——如何精准地预言了之后的“第三帝国”,“文学的心灵是独立的,他不随波逐流,所以他能透视现实。”龙应台说,“他(海涅)为什么会预言?并不因为他是多么了不起的历史学家,而是他有深刻的文学心灵。文学最深的本质就是促使你思,而且促使你去辨。当你用思、辨能力的时候,才能透视历史。颠覆原来的成见。”所谓“文学是否有用”,正如龙应台所举的米兰·昆德拉见解,“他说小说家永远在人生实验室里面,永远在观察,永远在看,永远在思索,永远大胆假设,永远设法推翻原来的假设,永远不断追问人的存在是什么意思。”从工具理性角度讲,文学是没用的,理解人性是没用的。

  但另一方面,龙应台把文学对人性的理解,跟台下几百精英的工作联系起来。“你今天如果跟我说,‘龙老师,我们是商学院的,跟人和生命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如果你对于爱和恨没有认识,你甚至从来没有思索过——当正义跟不正义放在一起,你如何做细微的辨别——这一类问题你从来没有思索过,这个人将来做律师、法官、政治领导人是很可怕的。”在龙应台这样一个作家那里,选择任何一种志业都离不开对于人性的认识,“如此,才可能让自己事情做到最好,才知道自己存在的位置在哪里。”而文学“帮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新找到跟自己的灵魂素面相对的能力”。

  谈政治:

  期待中国文明的崛起

  龙应台是作家,更是政论作家;她要谈的是文学,但免不了“被迫”谈政治。在这个关于文学的演讲上也不例外。比如两岸关系,“对两岸的关系,先要找《大江大海》看,你就会知道我对于战争的看法,你会知道我对于历史的态度。我认为和平的价值超过所有任何其他价值。世界上也许有一些战争,有些人认为值得打,但我认为,没有任何内战值得打。”

  比如谈“中国崛起”,“所以现在大家谈中国崛起,我比较愿意提中国的文明崛起。文明的崛起,我对它抱以期待和希望,我觉得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把期待放在政治人物身上,期待要放在每一个个人身上。”龙应台说,“中国梦核心的东西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用文明作为核心,即对于人的尊重、法制的落实等。”“一个社会要进步不太可能从西方切一块出来说,这是我们做的事情,它是从自己的土地上一步一步过来的。你如果不继续努力,不抱有希望去努力,你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