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应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6:47:57
2006-1-25 15:37:01
近日,南街、华西成为强坛的热门话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人民已经在自觉地寻找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小岗村、南街和华西村成为人民热议的话题,主要因为他们是农村改革中代表两种不同道路的典型代表。首先我们必须强调,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同样南街和华西也是农村改革的先锋,只不过是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有差别,是改革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问题。改革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降低改革的成本,减少损失,我们必须在摸石头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以便找到一条捷径,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对改革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评价,为以后的行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如果大家曾经在农村待过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农村,你也偶尔去农村走走的话,你一定会对现在的绝大部分农村的现状感到担忧,我是农民的子弟,也长期待在农村,对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看的还是比较清楚。我们这儿分田到户大概是1981年左右,应该说改革后农民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这种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是有限的,问题在改革后马上就出来了,我们这田地不多,分田到户后,人均地不到一亩。并且优、劣地要搭配分,所以把一块整地分割成许多小块,耕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再比如说灌溉用水的管理,分田到户后的几年,天公不作美,连年干旱,双抢季节是用水的高峰期,那种人与人之间为抢水而造成的紧张关系,现在想起来仍让人后怕,村与村之间为抢水斗殴,村子内农民之间为抢水斗殴都是常事。每到此时,村民之间就会协商选出几位管理灌溉的人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多的水,灌溉的面积却要多得多,既节约了用水,又节省了劳动力。
小岗和华西,都是集体所有制,只是经营方式不一样,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到底那种经营方式好,大家只要比较一下就能看明白,当然,有人肯定会提出小岗和华西有许多地方不具有可比性,比如说地理位置不同,那么,大家可将华西跟其邻近的包干到户的村子进行比较。
包干到户是因为看到改革前集体经营调动不了农民的积极性,磨洋工的现象太普遍了,于是一分了之,这样个人的积极性是调动起来了,但集体的力量也就相应的消失了。有没有既能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又能发挥集体作用的方法,华西和南街也许解决了这一问题,将个人的积极性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发挥出来了。现在农村的情况就是需要一种能将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发挥出来的经营模式。
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华西和南街就要找他们的不是,这很好,华西和南街绝对没有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吴仁宝自己也承认华西还存在许多不足,大家能帮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很有利。但不能因为他们还存在不足,就要全盘否定他们,毕竟他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决农村问题的可行道路。
提起集体经营,人们就会想到吃大锅饭,就会想到磨洋工,想到出工不出力,问题是,集体经营跟出工不出力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会不会有一种采用集体经营,却能保证大家不磨洋工,并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的管理方法,华西和南街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
这说明过去搞集体经营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善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提高管理的水平,就可以克服过去在集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记得以前曾经读到过一个三个和尚怎样才能有水喝的故事,事实上我们是能够想出很多方法让三个和尚都喝上水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干,但我们绝对可以想出比这更好的一些方法,通过技术创新或者管理创新,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既提高效率,又可以喝到更多的水。
三农问题已经提了很多年,解决方法却一直没有找到,这是为什么呢?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绝大部分坐在书房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坐在书房里是出不来的,研究出来的方法肯定也不适用。农村如何改革的方法需要农民自己去寻找,政府只是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允许他们自己探索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