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6:54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8-07/05/content_508222.htm
托夫勒。1980年在中国行销量达一千万本的《第三次浪潮》,向人们预言了继前工业社会和大工业社会之后,将会有一个信息时代的来临。
1973年,丹尼尔贝尔就在他的书《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明确提出和界定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也就是说,
相对于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言,当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知识竞争将取代前两个社会人同自然界竞争或人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的内含,科技精英将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他们的权利来自于所受的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此时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而是信息。那种为追求效率而把人密集地集中在一个空间(如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将会逐步被边缘化。用个别中国学者的话说就是,“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正在被“个性化服务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所替代。
不过预言家们似乎疏忽了一点:较之于前工业社会和大工业社会的人而言,后工业时代的人将会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之中?或者说,是更幸福了,还是更不幸了?相信这是一个更让人关切的问题。
与治学严谨的学者不同,艺术预言家们更愿意用特殊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在俄罗斯艺术家眼里,后工业时代的人将异化为与机器同质的构件,失去了作为独立人格的形态。这其实是一种颇为普遍的预测,特别是当资本借助特殊力量而强大得足以摧毁人性的时候。
不过,在重庆出生继而移居台湾并在美国留学定居的李小镜先生似乎有另一个答案:一个半人半兽的时代正在来临!
“科学让我们能够延长自己的生命,但却无法满足人类无止境的欲望。以健康的器官来替代已经生病或老化的器官,将会成为长生不死的关键。干细胞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将有可能让动物成为人类替代器官的提供者……在这种半人兽动物的世界里,我观察到人类般的情绪像是喜悦和哀愁。在科学研究突破与成功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又再次引发了新的问题与争议。”
这就是李小镜先生面对后工业时代的预测。他曾根据佛学轮回的理念创作出奇特的十二生肖组照,并进而猜想未来人类为了延年益寿从动物身上取器官,使得动物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动物。于是,他开始在作品中表现未来人类的模样,如《成果》中半人半兽的审判官和法官形象,很可能就是他对后工业时代法庭人物的预测。此外,他的《夜生活》也多少透露出他对另类人群的看法:那些在酒吧玩乐的年轻人,隐约显示着潜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兽性,如肉食动物的侵略性、食草动物的软弱性和逆来顺受等等,各有差异,却都有一个后工业时代的背景。
不管李小镜的预测是否真实,他的创作首先得益于后工业时代的科技进步,即数码相机和电脑软件的运用。据李小镜介绍,他并不使用人与动物嫁接的方式创造半人半兽肖像,因为很难保证头部与身体其他部位光影的统一。他要先拍摄好人像,再放到PHOTOSHOP中,对人物相貌进行整理、扭曲、放大或缩小,以达到特殊效果。且不论这些作品的价值如何,起码堪称为后工业时代的狂想。
□文/章晓 本版摄制/李小镜(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