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力推贷款五级分类 全面排查农信社风险家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0:37:19
南方周末    2006-03-09 16:14:03
□本报记者  舒眉
银监会下决心在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是为了摸清农信社的风险家底,为下一步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做准备
“如果真的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我估计全国农信社贷款不良率整体上要提高20个百分点,”研究完培训教材《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一位基层农信社主任对记者说道,“但从长远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近日,在首期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给出了命题作文:“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贷款五级分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唐双宁本人亲自挂帅银监会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
对于全国34909家农村信用社来说,这意味着银监会开始动真格了。
对贷款按风险进行五级分类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即把贷款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后三类被归为不良贷款。2002年前,我国普遍推行的是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即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者被归为不良贷款,即常说的“一逾两呆”。四级分类制度对不良资产的界定更多地依据于还款期限,这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从2002年开始,我国在各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陆续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在农信社是最后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
对农信社的这一改革之所以迟迟未能推行,一是改革有先后次序,二是农信社系统底子相对较薄。2005年末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255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不良贷款没有进账。尽管不良贷款率较2003年农信社系统全面推行改革后有很大改善,但是仍高达14.79%,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差距很大。银监会内部认为,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通过专项票据置换出农信社的一些不良贷款,另外是贷款余额的增加,使分母变大,不良贷款率相应变小了。
“近两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扩张很快,其中确有市场有效需求增加的因素,以及存款增加和增资扩股使农村合作金融可用资金规模扩大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地方存在省联社刚刚成立,想通过加大贷款投放体现政绩的倾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监会工作人员说,“这类贷款的风险已经开始有所体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农信社系统引入新的更加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成为急需推进的事情。监管层认为,有必要通过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全面摸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状况。
实际上,监管层差不多10年前就开始为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做准备。据银监会合作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最早的试点开始于1997年,央行选定了广州,但是当时并没有农信社试点五级分类。“推行下来效果还不错。”这位工作人员回忆说。于是1998年10月,余姚市农村信用社与四川省安县农村信用社开始试点五级分类。此后,在2003年8月,国家又在吉林等8个省(市)开展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
今年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尽管有之前多年的试运行,但是在各项条件相对较差的农信社系统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依然困难重重。“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不少农信社看来,这项工作还不具备条件,不应该现在去做。”上述合作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全面推广没有必要,我们这里的资产质量很差,如果推行下来,全部都是不良了,我们的账面很难看。另外这对信用社的赢利能力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黑龙江的一位农信社主任说。
这是因为五级分类法比四级分类更为严格,被划归不良的贷款在推行初期可能增多,另外,五级分类也要求计提更多的风险准备金,这样账面呈现的盈利自然比四级分类时要少。
其他的难题则体现在实际操作中。
“信贷档案是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农信社普遍的信贷档案不全,”上述那位来自黑龙江的人士说道,“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推行五级分类。”
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不同的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人主要是农户,贷款特点是额度小、笔数多,难以掌握农户的收入状况,因此,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所需的资料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农信社工作人员的素质在短期之内还很难达到五级分类的要求。
“‘一逾两呆’主要以期限为判断标准,但五级分类要求信贷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财务知识,目前农信社的信贷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余姚市信用联社办公室曹世明谈到。
对此,银监会的对策是,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亲自挂帅,第二是提出“一二三”工程。
所谓“一二三”工程:“一”是指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借调100名左右业务骨干指导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参与分类方案制定、培训授课、巡查和现场指导;“二”是指从农村信用社选派2000名左右管理人员到商业银行进行五级分类学习;“三”是指在4月底前完成对农村信用社3万名员工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平均每个法人机构有一名以上专业人员接受培训。这样,在提高了农信社系统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为农信社的下一步发展储备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上述银监会合作部人士说,“摸清农信社家底后,下一步才能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着手推进对农信社系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这是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