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吴佩孚,李大钊一年三赴洛--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23:03
争取吴佩孚,李大钊一年三赴洛
这两个身份迥异的人为什么要在洛阳见面?他们的谈话对时局有什么影响?


李大钊

吴佩孚

吴佩孚司令部旧址。 (资料图片)
李大钊(1889年—1927年),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受人崇敬的革命先驱。
吴佩孚(1874年—1939年),直系军阀首领之一,曾一度操纵中国政局,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有实力的人)。
1922年7月、9月和10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短短几个月内与军阀吴佩孚在洛阳有三次会面,这是古都洛阳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两个身份迥异的人为什么会面?为什么要在洛阳见面?他们谈了些什么?对时局有什么影响?翻阅了众多文史档案,我们渐渐拼起了80多年前这段渐被忽略的史实。
1
共产国际的打算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此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民生凋敝,内有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操控着北京政府,外有列强虎视眈眈,而孙中山则在南方闹革命,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在事实上形成了南北两个政府对峙的局面。
一片乱局中,中国共产党立志要救中国。
然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军队,怎么救国?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共产国际获取援助。
从一些解密的档案资料中可以看到:对于如何救中国,当时共产国际有一个颇为“奇特”的想法,就是要促使吴佩孚和孙中山这两个彼此怀有甚深敌意的人携手合作。
这是一个看似不错的“捷径”:孙中山是当时中国的思想领袖,吴佩孚是军事领袖,两人联合后将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
共产国际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孙吴联合”的亲俄政府,以延续沙俄时期在中国取得的利益。这一观点在中共内部也颇有市场。
蔡和森在1926年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曾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对“孙吴合作”的态度:“英美竭力要吴佩孚统治中国,但关系未固定;而日本与段祺瑞、张作霖关系比较巩固,同时吴佩孚对群众和国民党的态度都比张作霖好……所以这时竭力破坏国民党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赞成国民党与吴佩孚联合。”
这大体上反映了当时提出“孙吴合作”策略的原因。
2
为什么是吴佩孚?
此时中国大大小小的军阀多如牛毛,为什么共产国际独独相中了吴佩孚?
这是因为,吴佩孚刚刚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吴佩孚是“中国的最强者”、“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吴佩孚另一个被相中的原因是:在“五四运动”中,吴佩孚是为数不多的支持学生的军阀,表现得非常进步。当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大肆逮捕时,吴佩孚认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正在任人宰割,这些学生不顾自己的生命,为国家、民族前赴后继,“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主张北洋政府释放学生。
因为这些言论,人们认为吴佩孚是一个富有胆略的爱国军人。而吴佩孚提出的裁减军队和废除督军制的主张,也引起了进步人士的共鸣。
就其个人性格来说,吴佩孚在军阀中算是个有骨气的“硬汉”:他非常崇拜关羽、岳飞。在失势被人追杀时,他宁可死,也不愿意出国或进入租界避难;此外,他为官几十年,统治过几省地盘,率领过数十万军队,但没有积蓄,也不置办田产,实在难能可贵。
共产国际认为“吴佩孚好过张作霖”、“是一个较进步的军阀”,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李大钊曾在文章中说:“……在中央必须备有强大的兵力,然后依靠这种力量削弱各省督军的武装……”他认为,吴佩孚在军事上的优势可以让中共借力。
3
会面地点为什么是洛阳?
吴佩孚既然这么厉害,怎么不在北京呢?这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虽然吴佩孚是直系军阀的领军人物,但他并非没有竞争者。在直系军阀内部,“大佬”曹锟与他存在分歧;在东北,战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实力仍然很强大,是他的死敌。
吴佩孚自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就将洛阳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除参战外很少离开洛阳。但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他为了辖控北京政局,曾想进驻北京,但是在同曹锟闹翻后,他不得不回到洛阳。
虎踞洛阳的吴佩孚拥兵数十万,仅其直属部队就有五个师和一个混成旅,直接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
虽然中央政府在北京,但当时全国有18个省的督军、总督的代表机构设在洛阳,洛阳成为各方所仰望的中心,被时人称为“西宫”,洛阳实际上成为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
吴佩孚五十寿辰时,从全国各地来洛阳向他祝寿的达官显贵、文化名人及各国驻华使节就有六七百人之多。就连在北京的“总统”曹锟也感叹:“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就这样,吴佩孚人在洛阳,操控着北京政坛——谁让他有实力呢?
4
作为纽带的白坚武
方针已定,但摆在共产国际领导人面前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怎么跟吴佩孚取得联系?
要知道,吴佩孚是雄霸一方的军阀,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这种军国大事,又不能找人传话:“老吴,你和孙中山合作,一起把其他军阀搞下台。”
就在共产国际绞尽脑汁的时候,李大钊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他跟吴佩孚的心腹幕僚白坚武是同学。
于是,白坚武,这个民国史上的小人物,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白坚武和李大钊一样,是河北人,于1907年和李大钊一起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李大钊赴日本留学,随后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白坚武则进入北洋政府,当了“公务员”,随后又到吴佩孚处做顾问,深得吴佩孚信任。
虽然离校后各奔东西,但白坚武和李大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常有书信来往。
他们之所以这么要好,是因为他们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都怀着报国的理想,虽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5
电召李大钊会面
有了白坚武居中说项,吴佩孚对共产国际的主张渐渐产生兴趣,虽然他一再表示“不干政”,但说不出口的原因是:政敌太多了,干政不容易啊,要是真能一统江山……
于是,他放出信号,声称对孙中山十分敬慕,搞得共产国际欣喜不已,连忙派人跟孙中山联系,同时也加紧了争取吴佩孚的工作。
时机也适时出现:从当时的北京局势看,徐世昌被赶下总统宝座,黎元洪即将复职,要组新内阁。
新内阁中,教育总长的位置一直空缺着。吴佩孚一直不断地在新内阁里安插自己人。教育总长虽然没有实权,但很有影响力,他也想在这个位置安排自己人。
而当时教育界的名人不少,包括蔡元培、胡适、汤尔和、李大钊等,都是教育总长的人选之一。
吴佩孚虽然中过秀才,但跟这些文化大腕没有太多交集,他也有顾虑:万一安排的人不听话怎么办?
李大钊的主动联系让吴佩孚眼前一亮:这个人影响力大,且跟自己的心腹幕僚关系密切,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于是,1922年6月底,吴佩孚以“询问教育趋势”的名义,电召李大钊来洛会面。
争取吴佩孚,李大钊一年三赴洛--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李大钊三次赴洛争取吴佩孚(中)2--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李大钊三次赴洛争取吴佩孚(下)--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吴佩孚弄兵洛阳--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数字看伊战--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挂冠”道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曹操墓绝无造假可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打假斗士”怎会被打--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相亲经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别了,南关竹匠铺--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邙 山--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市今明两年建近万套经适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抗战记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老吃太饱就会折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杀手门多萨--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我们结婚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新石器时代与龙山文化--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蜂蜜烤梨片治好咳嗽--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高层建筑逃生手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渐行渐远的蒸汽机车--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时速486.1公里!--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赵氏孤儿--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布拉泽维奇简历--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