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看待公司应抛弃所有制成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7:03:55

沈洪溥:看待公司应抛弃所有制成见

2010年09月08日07:32南方网沈洪溥我要评论(1) 字号:T|T

沈洪溥 经济学博士

在中国做一个广受认同的好公司很难。当然,媒体年度排名什么“最卓越”、“最有责任”之类的头衔和营销宣传挂钩,有广告费跟着做帮手,想来并非难事。真正困难的是受到一致认同和好评,就是不仅挣钱还有美名。最新的例子是中国石化和工商银行,挣了很多很多的钱,还被人指着脊梁骨说是垄断收益,貌似因为国有的身份,挨了不少骂。此时,我才明白,“原罪”这帽子原来是人人都能戴的。

过去,我们说民企有“原罪”,大抵是指改革之初,不少民营老板靠制假售假、掺杂使假起家,从国有经济母体上吸取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资源,得以发家致富。因此,到了陡然而富的时候,仍然遭人白眼。这是出身问题,算是案底,虽然比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羊吃人之类的相对温和,但也可以算作“原罪”。不过随着这几年世风渐渐和国际接轨,发财成了生活目标,致富不受谴责,民营企业的老板成了时尚、创新的身份,“原罪”云者便不大有人提起。当然,在某些富豪出事的时候,“原罪”之类还常被人拿来骗稿费,但总体上看,在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方面,我们整个社会已经基本摘下了有色眼镜,这是在进步,而不是在退步。

但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社会声望变迁确实诡异得厉害。十多年前,国企群体还是改制脱困的关照重点,千夫所指的“阿斗”。经过政策性破产和债转股等几轮折腾,国企们才终于等来了上升周期。但就在这当口,却出现了社会公众不买账的情形。“垄断”一词被反复提起,国有身份成了“政策保护”的代名词。这其中,其实并不全是天然正确的认识。确切地说,舆论看待企业也该逐步抛弃所有制成见。

首先,无论中国石化还是工商银行,目前都已经根据《公司法》进行了现代企业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工商银行为例,现在不仅是股份有限公司,而且还已经通过利润、税收、股权溢价等途径,解决了政策性损失等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了一家资产干净、管理透明、股权可流通的公众上市公司。虽仍是财政部持有大比例股权的金融企业,但已经具备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其上市以来表现出的较强盈利能力也说明,公司制改造是成功的,1999年及2005年对不良资产的剥离是发挥了实质作用的。此时,沿用看待老国企的眼光看待这些新生代的国有控股公司,横挑鼻子竖挑眼,实在有失公允。

其次,公司所在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性,从垄断到竞争,从市场封闭到市场开放有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石化在成品油市场领域的垄断,工商银行的网点优势,都是历史形成的,并不是政策赐予的。从这个角度看,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优势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政策性因素,而更应该视作是个历史过程,不能心急火燎地强求所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公司,或者对消费者让利,或者自行切分。毕竟,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既要实现公司化运作,又要实现股东利益,还要保障社会福利,需要制度完善、环境配合、公司努力、股东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公司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不是成长为满足各方期许的完美摆设。现在提倡媒体监督、公众治理当然是重要的进步,但这并不等于说,任何消息都可以被随意解读。一个公司挣了大钱,然后看客们蜂拥而上,竞相贬低公司业绩含金量,并纷纷指出自己心中完美公司的样子,这是非常荒唐的情境。笔者不会相信,对公司演进抱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论客们,依靠“兴私灭公”的简单思维,靠说和写,就从无到有地培养出一批世界级公司。

一言以蔽之,我们一直期待伟大的公司能在中国出现,但首要的是有一个适合伟大公司生长的环境。垄断是个筐,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往里面装。国有控股公司中,同样也有杰出代表,未来也会有世界级企业。这需要我们抛弃对所有制的固有看法,在商言商,不能搞包含血统、能力、规模、成长性等多重标准,给优秀公司创造适合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