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游慈溪(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7:45:23
带你游慈溪(二)  第二站——印象五磊寺
      一幅上乘的水墨画,虽只寥寥数笔,实则笔锋苍遒,看似色调单一,实则浓淡多变。五磊寺就是这样一座看似淡泊却蕴含宏伟的千年灵刹。
      五磊古刹历史悠久。相传2000多年前,印度高僧那罗延飘洋过海来到五磊山牛角峰山洞,叠石作墙,面壁参禅。到了三国赤乌年间,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坐船经过五磊山脚,发现山上火光隐约,便差人察看,这才发现高僧行踪。孙太后被他的传道精神感动,就下令筑建了一座小小寺院,这就是五磊寺的开始。之后的1700多年,朝代更替,寺庙屡有兴废,到了文革,几无遗迹,但所幸香火未灭,1985年,在真如法师的主持和政府的支持下,开始重建,终于梵光复现,规模空前。
      大凡佛教寺庙,都不喜喧嚣尘世,隐于深壑幽林,汇集山水灵气,五磊寺也不乏其外,它落于五磊山和白洋湖、杜湖之间。五磊山素有“小桃源”之美称,有诗为证:“分明身到桃源境,隔断人间项洞尘。”内外五峰,层叠竞秀,云雾缭绕,仿佛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仙境之中。佛教有云:“一花一世界”,此花便指莲花,当年佛祖释迦摩尼立于莲花之上顿悟成道,从此莲花成为佛教的教花。而这座形如莲花的五磊山,也似在冥冥之中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莲植于泥而孕于水,同样,五磊寺虽立于山顶,却因山下杜、白二湖烟雾氤氲,更显空灵神气。车子驶在那段迂回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我在欣赏湖光山色之余,也豁然顿悟,若不是这等秀山美水又哪能环绕出如此风水宝地,引得本意云游四海的那罗延甘愿从此留驻此地,结庐传道呢?
      站在寺门前,清新的空气蕴着古朴的禅意扑面袭来,顿感虔诚,遂整理心情跨槛入寺。一进寺门,便有一个水池横卧正前,取名真明池,碧水荡漾,常年不枯。据说这是那罗延亲率众弟子日夜开凿成的,其间曾与山中妖魔斗法,死伤多人,故又名“万工池”。寺内多为石板铺路,每隔几步就有一块石板雕刻莲花图形,沿青石板蹋莲而上,两边古木参天,许多树龄已逾千年。与绿叶青松遥相辉映的是错落有致的殿堂楼阁,金瓦黄墙披衬上傍晚的霞光愈发显得金碧辉煌,难怪有人形容青山之巅的五磊古寺恰似那朵出水莲花的花蕊。青石板,碧水池,古树苍健,殿宇错落,香客轻言缓行,僧人诵经敲钟,这一切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祥和气。一行人来到大雄宝殿,手拈三柱清香,立于佛像跟前,四周清净,惟禅语萦绕耳际,却拂不去内心欲望,贪婪的想要多许下几个心愿。
      在大殿左边的一间小屋里,悬挂着一位高僧画像,清癯瘦长的脸上浮现着慈蔼睿智,画像前的桌案上摆放着黄卷红烛,这里是寺内的僧人为纪念弘一法师李叔同而专门设置的厢房。民国二十年左右,弘一法师往返于金仙寺、五磊寺和宁波白衣寺之间,与各主持切磋佛学,后来共商在五磊寺创办南山律学院,后因意见不洽,学院惜别五磊。但这位德高望重的佛学禅师依然在五磊寺的历史中留下了浓浓的笔墨,看着院内法师亲笔手书的《唯识十三颂》经文石刻,耳边也仿佛回荡起那首朗朗上口的《送别歌》,敬仰之情盈溢心胸。法师才华横溢,一生治学严谨,他举教育之大纛,创艺术之先河,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因为他,五磊寺得以凸显文化底蕴,进而闻名浙东。突然想起先前在寺门牌匾上看到的赵朴初先生的题词——“五磊讲寺”,似乎有些明白为何要将五磊寺更名为五磊讲寺了,因为寺庙本就是高僧传道授业解惑的学习场所,怎料不知几时起,俗人俗事扰了这片清幽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