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亨的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7:36:58
财富中文网

百万大亨的银行
作者: Carol J. Loomis    时间: 2010年08月31日    来源:财富中文网
一群美林退休人员和同事与另一批大人物共同创建了一家私人银行,他们希望以此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赚取利润。
好友兼投资者[自左至右]:投资银行家肯·兰格恩,前美林高管丹·塔利和唐纳休(后者现任费尔德旁特银行首席执行官)(摄影:Brian Finke)
 
1784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创办了纽约银行;1895年,J.P.摩根(J.P. Morgan)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J.P.摩根银行;2008年,31位著名商人设立了费尔德旁特私人银行及信托公司(Fieldpoint Private Bank & Trust)。
最后这件事不大可能成为银行学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但它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这家名为“费尔德旁特”的全新私人银行实在太不同寻常了。当然,它的不同寻常之处并不在于规模。它只有30名雇员,在全美8,000家银行中根本不入流。就地理位置而言,它也很不起眼,唯一的办事处低调坐落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市费尔德旁特路。没错,格林尼治对于银行界而言可谓风水宝地,2009年房屋售价中值达160万美元。但令费尔德旁特与众不同的绝不是其周遭的环境,而在于它高贵的出身——它的31位创建人。
这些创建人全为男性,可称得上是一部商业界的名人录。其中许多已经退休,2/3有供职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的经历。美林系的创建人包括三位首席执行官威廉·施莱尔(William Schreyer)、丹尼尔·塔利(Daniel Tully)和郭铭基(David Komansky),三人担任美林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加起来有17年之久。非美林系的创建人也是名人聚集,如吉列公司(Gillette)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基尔茨(James Kilts)、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先锋杰罗姆·科尔博格(Jerome Kohlberg)和快言快语的投资银行家肯尼思·兰格恩(Kenneth Langone)。
在费尔德旁特起步之时,这些创建人——即使是其中那些名字不太为公众熟知者——也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他们无可置疑都是百万富翁,每人向该行出资100万美元或200万美元,共为其筹集了3,500万美元资本金。他们还向其他私人筹集了1,000万美元投资。因此,费尔德旁特银行2008年4月正式开张时资本金达4,500万美元。
这帮并不缺钱的家伙为何要开办一家银行呢?最根本的理由是,他们相信了少数人——其中包括牵头人塔利——的说法,这些人鼓吹说世界需要一家新的私人银行服务他们这样的富人:拥有巨额财产,并希望得到优质服务,但现有服务提供商却未必总能胜任。这家银行的诞生过程还生动地再现了商业联系的力量以及迅速动用这种联系的可能性(关于费尔德旁特创建人之间的联系网络,参见图表)。事实上,本案中出现的情况正是,每一个加入其中的人都“认识某个人”,结果自己也成了创建人。
 以Invemed投资银行现任首席执行官兰格恩为例。2006年底,他在位于曼哈顿的Il Postino餐厅跟塔利、郭铭基及另两位前美林雇员乔·格拉诺(Joe Grano)和马丁·卡普兰(Martin Kaplan)共进晚餐。席间,他第一次听说了费尔德旁特的创建计划。“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兰格恩说,“当晚我问他们,‘有什么能让我参加的发财机会吗?’”格拉诺和卡普兰也这么问。很快,兰格恩又拉来了多年好友、家得宝(Home Depot)前首席执行官伯尼·马库斯(Bernie Marcus)。就这样,创建人很快形成一个团伙,他们共同发起了费尔德旁特银行。
费尔德旁特的经营相当成功。资产增长到3.45亿美元,2009年和2010年确实称得上增长迅速。目前,它吸收存款2.92亿美元,发放贷款1.85亿美元,大部分是1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抵押贷款。它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理财部门,目前正在极力推动该部门的扩张。总体而言,费尔德旁特目前已实现现金流正增长,预计未来几个月就将实现赢利。
与此同时,随着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许多其他新创立的银行陆续倒闭,这表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近期对新创银行强化实施资本金和监管规则的做法成效不大。不过,这些牺牲品多半是“社区银行”,它们设立的目的通常是服务需要这种银行业务的小片地区,并且往往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费尔德旁特都不存在,除非“社区”指代的是其创建人所属的哪一类富人。
协助费尔德旁特落实创建计划的是新泽西州一家银行顾问公司FinPro,其总裁唐·穆索(Don Musso)认为,组建“富人银行”确实是件不同寻常的事,因为FDIC对为富人提供存款保险兴趣不大。正因为如此,费尔德旁特在取得银行特许状之后,似乎找不到可资比较的竞争对手。至少,没有任何一家银行的创建人能像费尔德旁特那样都是声望卓著的商人。
就其提供的服务而言,设立在大型商业银行之下的私人银行当然与费尔德旁特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中一位远亲是私人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其目前资产规模为60亿美元,经营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至于在服务方面最为接近费尔德旁特的私人银行,穆索认为是波士顿私人银行及信托有限公司(Boston Private Bank & Trust Co.),它拥有30亿美元资产,母公司波士顿私人金融控股公司(Boston Private Financial Holdings)是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因另一家联属公司经营的房地产贷款业务而遭受重挫)。
现年71岁的丹尼尔·唐纳休(Daniel Donahue)是费尔德旁特的创建人之一,目前担任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纳休声称自己的银行不同于任何一家银行。他一直都这么说。唐纳休人高马大,腰杆笔直,是西点军校的伞兵毕业生,20世纪60年代初曾服役于第101空降师。之后,他在美林工作长达36年,离任前担任地区经理,负责的大区覆盖康涅狄格州全境、纽约州威彻斯特县和马萨诸塞州西部地区。2000年,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 O'Neal)成为美林的首席执行官内定继承人,唐纳休无法忍受。于是他辞职而去,回到位于格林尼治的老家,开始热衷于高尔夫球。
但是,在此期间,唐纳休也一直在跟多年好友、现年78岁的美林前首席执行官丹·塔利(Dan Tully)商讨各种商业创意。2006年,他们形成了创建费尔德旁特的想法。于是,他们拉拢了另外六个人(大多是美林系的人)担任发起人,八人准备各投100万美元,但刚开始只有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走完首批监管审批手续之后,这八人开始联系有可能拿出100万美元闲钱并愿意交由费尔德旁特打理的熟人——唐纳休称他们是“超级富人”。最为特别的是,据唐纳休称,他们接触的都是有资助慈善事业记录(也许这是证明是“好人”的证据)的“好人”。爱好交际的塔利及其家人曾经把一整栋楼房捐赠给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医院。他认识很多这样的“好人”典范,于是开始了募集工作。
塔利在向别人兜售费尔德旁特时总是说,它的发展机会在于许多现有银行的倒闭。他和唐纳休听说一些富人朋友得到的建议和服务非常糟糕,在一些极端的(也许是杜撰的)事例中,客户拨打自己理财银行的电话时甚至无人接听。(费尔德旁特的私人银行家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客户,并保证随时接听。)
另一种兜售费尔德旁特的说法是纯商业性的思维:该银行实现投资成功的几率很高。人称“朗尼”的约翰·斯蒂芬斯(John L. “Launny” Steffens)2001年前一直担任美林高管(他也跟奥尼尔合不来),是费尔德旁特的八位发起人之一。据他回忆,在2002~2007年间,他们曾仔细筹划了一套成立一家新银行的方案,几乎可以肯定会大获成功。他说,按照计划,这家银行预计用几年时间完成监管审批手续,最终以相当于所筹启动资本的账面价值开始营业,经过几年的成功经营和成长,将能以账面价值2.5倍的价格出售或上市。
不幸的是,经济危机来袭时这套方案戛然而止。银行交易终止,即便进行,也是以很低的价格成交。斯蒂芬斯——他现在是理财公司Spring Mountain Capital的总裁——承认市场状况今非昔比。但他认为价格还是会恢复的,并且费尔德旁特还可以选择走扩张经营的道路。它设立时选择的法律形式是联邦储蓄银行,因此可以相对容易地在其他州设立分支,无需向打算进入的州申请全新的特许状。事实上,费尔德旁特计划今年秋天就开始扩张,在纽约市设立分支。
费尔德旁特选在在危机期间开业,这一时机还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唐纳休说,费尔德旁特赢得了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银行的一些储户,因为他们认为费尔德旁特是个安全港。另一方面,投资者撤回了投资,似乎一点也不认为费尔德旁特的理财服务跟其他的银行有什么不同。
费尔德旁特并不亲自进行理财操作,而是把钱外包给自己挑选的理财师管理,如人称“查克”的查尔斯·克拉夫(Charles “Chuck” Clough)。克拉夫曾任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目前经营一家位于波士顿的资产管理基金。通过费尔德旁特理财的投资者,要向它支付不超过所管理资产1%的费用,同时还要向外包理财师支付一笔费用,不过费尔德旁特有时能向这些理财师争取到一定的折扣。
正因为它采用这样一种经营模式需要建立一份外包理财师名单,在成立后的最初几个月不可避免地有人曾推荐庞氏骗局的实施者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其中一个推荐人来自Fairfield Greenwich——麦道夫的一个巨大的资金来源。2008年10月(麦道夫被查出欺诈前两个月),这位推销员向唐纳休寄发了一份文件,详细解释麦道夫的“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split-strike conversion)以及自己收到的连贯的月度回报。唐纳休认为,麦道夫的策略行不通,于是中断了跟这位推销员的洽谈。然而,创建人朗尼·斯蒂芬斯就没那么幸运了,他通过中间人埃斯拉·默金(Ezra Merkin)把4,000万美元Spring Mountain Capital管理的资金投向了麦道夫。这笔投资当然几乎是血本无归,尽管它只占公司资产总额的4%。
如今,费尔德旁特成立已过两年。唐纳休说,该行业务量的30%左右——他抱怨说“太少”——来自创建人,70%左右来自公众投资者。不过,在创建人之中,唐纳休指出了一个样板:他的多年好友、格林尼治的雷金纳德·布雷克(Reginald Brack)。布雷克曾任时代公司(《财富》的母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现已退休。布雷克从唐纳休口中听说创建费尔德旁特的计划时,立即想到了自己的私人银行家有时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1997年离开时代公司之后,”他说,“我发现自己受到了盘剥——支付了大笔费用,但回报却不怎么样。”被指责盘剥他的私人银行家来自高盛和瑞银(UBS),他现在跟这两家银行均断绝了业务关系。
现在,布雷克是费尔德旁特的董事,他极力赞美费尔德旁特的服务。该行帮助他修订了过时的遗产计划,为女儿的寓所进行再融资,帮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外包理财师,并为他管理大量资产。跟许多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一样,费尔德旁特有时也把超过25万美元的存款(FDIC当前的保险上限)交存定存单账户注册服务联盟(CDARS),由后者通过旗下的银行网络分散大额风险。由于CDARS系统有助于吸收存款,布雷克称之为费尔德旁特的“电烤箱”。
当然,布雷克并不认为开办费尔德旁特只是为了找个乐子,《财富》访谈的另外20位创建人也不这么认为。不过,对于该行的性质,还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丹·塔利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开办费尔德旁特,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乐趣。我们全都是朋友。我们享受一起做事的过程。即便不成功,我们每人也只损失100万美元。”如果费尔德旁特需要更多资金——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塔利认为肯定能筹集到:“即便是把出资额从100万美元提高到200万美元,也不会对任何人有太大的影响。”这样描述一个可能向已知财富滋味的人创造多一点财富的事业,真的好轻松。
译者: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