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工厂化养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37:06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一吨鲜活鲍鱼出口的价值,相当于6吨无头对虾。十多年前的人工养殖鲍鱼,那还是日本和欧美几个国家的专利。
十多年过去,斗转星移。如今,在世界人工养殖鲍鱼的领地,中国已占有大半壁江山,连续几年的年产量保持在2500吨左右,产值已达十多亿元。而大连的人工养殖鲍鱼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
在国外惊呼中国正在成为人工养殖鲍鱼“世界工厂”的同时,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一个人的名字:被誉为“鲍鱼王”的大连水产研究所所长赵洪恩。
作为国家级专家的赵洪恩,在水产养殖科研第一线工作了四十多年。在他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共取得24项科研成果,其中鲍鱼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鲍的两项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金奖。高密度、大规模的鲍鱼人工育苗,使科研从瓶瓶罐罐中走了出来,变为可用的技术成果;工厂化养鲍的成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直接的高效经济效益。由此,知识创造了科技成果,也创造了财富,拉起了中国向人工养殖鲍鱼“世界工厂”大步迈进的手。
赵洪恩常说的一句话是:养鲍要有疯狂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百倍的信心。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养鲍论”,之一
信奉一个信念:上下求索
赵洪恩说,农业讲求高效农业,不断改良品种,改换种植品种,水产养殖业也同样,要眼睛盯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养殖品种,形成产业化。为此,我很早就考虑了一个当时看来有点儿像天方夜谭的计划:在大连地区人工养殖鲍鱼,代替多年来单一的养殖品种海带。皱纹盘鲍是我国黄海北部特有的珍贵经济品种,在香港和日本市场很畅销,而且价格昂贵。大连地区水清流大,海藻丰富,是著名的皱纹盘鲍产地。但仅靠天然资源,产量很低,每年不过几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而要开展人工养殖,首先要解决的是需要大量的苗种。
鲍鱼育苗是世界先进技术。号称“鲍鱼王国”的日本在世界上研究鲍鱼人工养殖最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他们的单位水体出苗量一般才2000头。我们即使达到这个水平也不行,因为每个苗平均成本为0.15元,一平方米所赚的钱还不够成本费,非得考虑大规模、高密度的育苗工艺才行。要达到每平方米至少育出5000头苗,这是前人从来没有搞过的。我下了决心:越是世界上没有过的,我们越要搞!
我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第一批受益者。1983年3月,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选派的出国研修人员,我到日本北海道仙台市的青森县水产增殖中心研修了十个月。回国后,我就不间断地进行小规模的鲍鱼人工育苗试验,历经四年先后在六大关键技术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我一直盼望和等待的就是抓住时机发展中国的养鲍产业。
在作出了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开发研究这一高科技目标的决定后,我们雇来推土机一夜间把原有的育虾池推成了平地。在一些人吃惊或疑惑的目光下,我把科研攻关组先成立起来,自己编教材,搞培训,担任组长。没有资金,我就东奔西走四处游说,终于争取到了上级支持的80万元贷款。当时一无设备,二无资料,我就自己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工艺流程和规范。4个多月里,吃住都在研究所,科研上的事确实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天道酬勤。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忙碌,共采苗9批,出幼鲍2.7亿头,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开发研究成功了。1986年10月6日,大连市水产局邀请国内20多位水产专家对成果进行技术鉴定。经专家实测:单位水体出苗量7750头,超出日本最高纪录三倍多。鉴定书上写着:此项成果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消息传到日本,日本水产养殖界的专家不肯轻信这一听到的“神话”,当即组成考察团来到大连。我在日本研修时的老师伊藤进博士也来了,一下飞机就轻声问我:“赵君,关于你的新闻是不是误传?”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从机场把他们迎到育苗室。这位来自“鲍鱼王国”的养鲍技术权威手持千分尺、放大镜,左量右测,最后对我说了一句重复的话:“真是奇迹,真是奇迹!”我很自豪,不仅仅是为我个人。在采访中,我感受了他的“养鲍论”,之二
推崇一种精神:敢担风险
赵洪恩说,不思进取、无所用心的“太平官”,比起有棱有角、落地有声的“事业官”保险系数?螅埠没臁Q芯砍龅目萍汲晒畎踩⒂行У陌旆ň褪侨盟涝妒恰俺晒保灰僮呦氯チ恕C眨伪卦俚7缦?
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忧国忧民忧集体,为国为民为集体。我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同样想给国家干点儿事业,宁可风险自己担着,成果大家共享。我唯一的追求就是给我一方天地,让我施展抱负,把知识还给人民。
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开发研究成功后,科研所靠卖鲍鱼苗就过得挺好了。当年出售鲍鱼苗获利润92万元,加上其他各项收入总利润达130万元,这在水产研究所是第一次。职工奖金比过去多了,鲍鱼苗成生财之道了,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了,我的名声也比过去大了。有些人就劝我,见好就收,该是享受成果的时候了。
听到这样的议论,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只解决了苗的问题,怎样才能大规模地养殖,怎样在大连、辽宁、全国推广开,怎样使水产养殖业通过养鲍形成产业规模,进而发展成为高效益的养殖产业。这些,才是这项科研成果应完成的全过程,也是我科研攻关的最终目的。
把育好的鲍鱼放到大海增养殖,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像赤潮、台风、冰冻、野生杂藻等,都会对鲍鱼产生较大伤害。因此,鲍鱼苗的成活率很低,成活率不到一半。怎样使鲍鱼养殖的成活率高,我琢磨着给它们在陆地安个“家”。在日本进修的时候我就观察到,有的零售商贩当天的活鲍鱼卖不了,就把鲍鱼放在池子中喂养、有的养了些日子发现鲍鱼在继续生长。我在日本报纸上也看到过关于陆地养鲍的信息。当时我就意识到,陆地养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它能加速鲍鱼生长,缩短养殖周期;能避免海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有计划的大规模上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实现鲍鱼养殖的陆地工厂化生产,形成现代化的鲍鱼生产产业。当时,我国还没有一座陆地养鲍厂,日本也不过有几家小规模的试验厂。而且,我们对其内部设备、养殖工艺都一无所知,又没有多少资料可以借鉴参考。陆地工厂化养鲍,还有许多技术难题要面对。特别是开发研究这一新课题,需要一大笔资金。当时即使把所内资金全部集中起来还差得很远,就算是能争取到贷款把厂建起来,万一养不出鲍鱼,经济上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研究所为此可能要倾家荡产,我也会因此而身败名裂。一方面是个人的荣辱,另一方面是国家水产养殖事业的兴衰。我想,中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而鲍鱼的年产量才二十几吨,是日本产量的二百分之一。作为一个新中国水产科技人员,怎么能心安呢?我生性好强,要为国家、民族争这口气。我觉得自己周身的血管中奔涌着一种壮志豪情,决心下定,搞工厂化养鲍,再拼一次。
经过艰辛的科研攻关,陆地工厂化养鲍终于取得成功。
陆地工厂化养鲍取得成功后,这一科研成果迅速就在全国一些地方形成了产业。当时大连形成了10万平方米的养殖规模,山东省达到养殖面积14万平方米。一时间,养鲍鱼像当年的养对虾一样,财源滚滚,购销两旺。但好景不长,从1993年开始,各地养鲍厂的鲍鱼苗开始大面积死亡,最多时,鲍鱼苗死亡率达90%。大把大把投入的钱没有回报,人们的心开始凉了,巨额亏损使一些养殖厂走到了崩溃倒闭的边缘。这给我提出了一个严肃紧迫的新课题。
那段日子里,我寝食不安,满脑子装的都是鲍鱼苗。经过反复研究,我找到了鲍鱼苗死亡的病因,简单地说就是近亲结婚造成的生物的性态发生了变异。我从动植物的杂交优势当中得到启发:鲍鱼杂交能否体现出品质的优势呢?最终,我从日本的17个鲍鱼品种中,筛选出一种品质优良的无病害鲍鱼作为亲本,与本地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经过反复试验,杂交后代的遗传优势终于全面表现出来。对比表明,当“赤潮”来临时,老品种受病而新品种未受影响。为了提高苗种抵抗能力,我应用RHD新工艺取得了重大进展,鲍鱼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生长速度提高了3倍,单位面积产量也高出了3倍。在1995、1996年鲍鱼生产的最困难时期,全国陆地养鲍的总产量降到最低时的200吨,1998年,又恢复到2500吨。我们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现在,我们用生物工程的办法,延长了鲍鱼苗种吃“母乳”的时间,使苗种个个身强力壮,身体素质好。我们可以控制雌鲍和雄鲍的排卵和射精时间,前后时间在一分钟之内,大大提高了苗种的育成数量。可以说,现在的鲍鱼养殖已完全进入到工厂化生产时代。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养鲍论”,之三
坚定一个原则:甘于奉献
赵洪恩说,要干成一项事业,就要进入到忘我的状态。把自己看得太重,把金钱看得太重,不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和特点。
搞大规模、高密度人工育苗开发研究和工厂化养鲍研究,从每个研究环节到操作,都要耗费大量心血。而为此要担负的风险,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比体能上的付出更要累得多。
1986年4月,好不容易完成了育苗准备工作,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我病倒了。经大连铁路医院检查,我患有7种疾病,严重的糖?虿。够加懈哐共 ⒐谛牟 ⒎谓岷丝斩创笸卵⑻悄虿⌒陨窬芪Р”洹⒀鄣酌秆芰龅龋笱劢咏鳎逯厝窦?20多公斤。门诊部主任向我发出通牒:“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立即住院治疗!”在育苗的关键时刻,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我收拾了办公文件,又向所党总支书记做了必要的交待。但住不住院呢?不住院吧,面对的是随时有被疾病夺去生命的危险;住院吧,鲍鱼苗计划就会因其他同志还不全掌握育鲍技术而落空,80万元贷款要白赔,刚刚从亏损泥坑里爬出来的研究所,从此又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职工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刚刚起步的研究就要半途而废。我实在别无选择。医院根据我的请求破例把病房设在育苗室。于是,我把行李搬到潮湿简陋的育苗室内,开始了艰辛而又担着很大风险的育苗工作。
鲍鱼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一切活动都在夜间进行。每天晚上,我检查130个育苗池,要用3个多小时,在池边两眼盯着那米粒一样小的鲍鱼,仔细观察它们活动范围和变化。如生活规律发生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因为稍有疏忽,就会带来损失。每次全部看完后,都站不起来,要靠别人扶起。我忍着各种病痛与工人同操作,有时咳嗽吐出大口鲜血,胸疼、头晕、全身无力。由于视力不好,夜晚走在狭窄的池埂上,我经常掉在水池里,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还时常出血。六七月,天气炎热,伤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合。有几次我高烧39℃,昏倒在池边,被工人们扶到床上,就躺着指挥育苗。
在鲍鱼育苗的70多天里,我没有回家休息过一天。育苗室既是我的工作间、试验室、指挥部,又是我的病房。在取得成功的日子里,我感到精神特别振奋,和大家一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职工们说:“要是育不出苗,所长也就‘交待’了。现在育苗成功,所长的病也见好了。”
由于上下共同奋斗,1989年5月,设备齐全、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大型养鲍厂提前落成了!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养鲍厂。当年就移入壳长2.8厘米的幼鲍50万头进行试养。在一年多时间里,我就像走钢丝的演员一样,提心吊胆,不敢懈怠,和工人们及时调整密度,控制水温,合理投饵,使幼鲍在良好环境中迅速生长,取得了工厂化养鲍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艺。1990年的11月,国家农业部委托水产局对“工厂化养鲍技术”进行部级鉴定。实测显示:库存成鲍48.9万头,成活率90.6%,壳长大的7厘米,产量16.4吨,产值50多万美元(实际收获商品鲍22吨,产值68.2万美元)。
在取得了科研的成功后,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也随之而来。山东的几个地方以高薪许诺,有的甚至把别墅都建好了,要我辞去所里的工作到他们那儿去。日本、韩国等一些大水产养殖公司有的以年薪几十万美元聘我。挪威的水产专家出价要买鲍鱼育苗技术的专利。这些,我都没有答应。我知道,自己要多挣一些钱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我是共和国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是党和人民用血汗抚育的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外汇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政府还抽出宝贵资金送我出国深造,这养育之恩我永远也报答不完。我搞工厂化养鲍,图的是振兴祖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而不是图个人的名利。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养鲍论”,之四
赞赏一个观点:勇于创新
赵洪恩说,通过鲍鱼的工厂化养殖,我觉得我们不要夜郎自大,山东人敢作敢为、敢挑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工厂化养鲍开始阶段,我们大连在徘徊观望的时候,山东就率先大面积推广,仅靠养鲍,就富了烟台、威海的一方乡镇。差别在哪?我很赞同市委关于“大大连”建设首要的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的观点,这是抓到了根本。不创新,新的科研搞不成;不创新,守着现成的科技成果也推不开。
“大大连”建设必须要发展好大农业。建“海上大连”作为“大大连”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连的经济发展上占有很大的分量。大连海岸线长,水温水质都特别适于鲍鱼生长。为此,我建议市里能够加大水产品养殖品种的调整力度。对传统养殖的经济效益好的海珍品,像虾夷扇贝、麦红螺、文蛤、欧洲大扇贝等,要坚持养殖好,适当扩大养殖新品种和养殖面积。对低附加值的海带、裙带菜的养殖,要调整到作为高附加值的鲍鱼养殖等的饵料上来。有一笔账可以算一下:一吨鲍鱼出口可挣4万美元;而100吨海带才能赚4万元人民币。搞高效水产养殖业,是世界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把这一成功经验拿来为我所用。
山东省在陆地养殖鲍鱼每年1000吨的产量中,工厂化生产的仅占20%,其余的全来自农民个体养殖。建个水泥池,扣个大棚,引来海水,买来苗种,按技术规划操作,许多农民靠这个发家致富。如果在大连得到推广,这不也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途径吗?观念创新,才想做,才敢做,也才能够使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很好应用。
在发展工厂化鲍鱼养殖中,还有技术人才问题。长海县獐子岛前几年投资4000多万元搞工厂化鲍鱼养殖,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技术跟不上,开始几年连年亏损。后来我们所派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很快就扭亏为盈,连续几年利润都很可观。大连在发展工厂化养鲍中,需要十分注意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该看到,我们有的部门“左”的东西还比较多,招来高才生给人家技术员待遇,怎么能留住人?这几年我去福建、广西搞陆地工厂鲍鱼养殖的推广和技术指导,看到人家发展很快,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员。看来,发展经济,搞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
赵洪恩不满足科研所内世界上最大的养殖鲍鱼工厂,他着急把这一成果更大规模地在大连、辽宁、全国推广。
赵洪恩不满足自己被国内外冠之的“鲍鱼王”头衔,科研所已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开发国际市场,为中国争“鲍鱼王国”的桂冠。
赵洪恩说,靠着我们的信念,靠着我们的精神,靠着我们的原则,靠着我们创新的观念,我们会成功。
“养鲍大王”的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2001年08月13日 浏览人数:104
鲍鱼,国际市场上的“宠儿”,被誉为汪洋大海里的“软黄金”。   时光倒流回20年前,作为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国的鲍鱼年产量只有二十几吨,仅为日本的二百分之一。大连水产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有感于此,肩负重任,上下求索,不断突破创新,4次扬眉吐气地摘取了世界级养鲍桂冠,为振兴中国的养鲍事业奏响了一支昂扬的进行曲。  水产界的权威人士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养鲍业的今天。他,就是大连水产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赵洪恩。   创新的路充满了艰辛,但赵洪恩坚信,创新一定会让知识升值   今年64岁的赵洪恩,1955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校,在20多年的海带养殖研究历程中,在全国首次进行了海带人工养殖的施肥实验,又大胆提出“把密采改为稀采”的办法,结束了大连地区连续3年海带育苗绝收的困境。1981年,赵洪恩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选派出国的研修人员,东渡日本研修学习。日本养鲍业与我国养鲍业的巨大反差刺激了赵洪恩,鲍鱼当时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1吨鲜活鲍鱼出口的价值,相当于7吨无头对虾,我国有着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鲍鱼的人工养殖几乎是一张白纸。赵洪恩在日本研修近一年后,将近50公斤重的养鲍资料带回国,也带回了在中国进行人工养殖鲍鱼的巨大决心。1984年1月,赵洪恩奉命组建了大连水产研究所,担任所长。   1986年,赵洪恩作出了惊人之举,毅然铲平研究所的育虾室,通过贷款等多方面筹资,开始了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的实验。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探险之路,不小心,水产研究所就要“倾家荡产”。但赵洪恩明白,中国的养鲍业要在短时间内有突破,非得走新路不可。就在赵洪恩组织完成了人工培育鲍鱼苗准备工作的关键时刻,他病倒了。经医生检查,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伴有其他多种病变,不长时间,他的体重锐减了20多公斤,医生警告他,不住院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赵洪恩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却在请家人吃了一顿他视之为“最后的”团圆饭之后,把行李卷搬到了育苗室。在育苗的70多天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晚上用3个多小时检查130个育苗池,全部看完后,要靠别人搀扶才能站起,由于视力不好,走在狭窄的池埂上,经常掉到水池里,磕碰的伤痕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愈合。“背水一战”获得了全胜,1986年10月,经过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赵洪恩的创新成果进行实测,单位水体出苗量超出日本最高记录二倍多,总产量相当于日本全国产量的一半。赵洪恩的成果震惊了国内外水产界的专家,日本也很快组织考察团来到大连,赵洪恩在日本研修时的导师伊藤进先生亲赴大连。当这位日本的养鲍权威进到育苗室,经过实地考察后,只能连连说道,这是奇迹。   赵洪恩没有就此止步,接连创造了“工厂化养鲍技术”和“当年培育大规模苗种”两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1988年,赵洪恩筹集资金450万元,建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一个5400平方米的陆地养鲍工厂。1993年,又与中信集团合资填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总建筑面积已达8.8万平方米。谁都不能否认,赵洪恩改写了中国养鲍业的历史。3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赵洪恩的努力下,实现了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大连水产研究所因为培育鲍鱼苗,实现了陆地工厂化养鲍,产值、利润翻了好几番,短短几年,大连的鲍鱼产量从过去的二十几吨增加到400余吨。赵洪恩获得了省市、国家的多项荣誉,也有了“养鲍大王”的美誉。   当个人的名誉与科技创新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我国的养鲍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凶猛的病害,鲍鱼育苗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我国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大连水产研究所也不例外,一夜过去,死去的小鲍鱼苗能装满两大洗衣盆。赵洪恩在水池边痛苦万分,难道自己创立的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方法真的不适用了?赵洪恩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去拼搏,激流勇退不失为保全个人声望的途径,但是赵洪恩眼前挥之不去的是鲍鱼养殖户们辛辛苦苦育出的鲍鱼苗顷刻化为乌有的惨状。赵洪恩把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为了中国的养鲍业,再拼一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赵洪恩决定利用最新的生物工程基因重组的高科技手段,采用新工艺,进行新的探索。经过无数次调查研究,赵洪恩和同事们认为鲍鱼大规模死亡,水质污染、近亲交配种质退化、工艺陈旧是三个主要原因。于是,赵洪恩从日本引进了无病害海区的盘鲍作为种鲍与中国的皱纹盘鲍杂交,使鲍鱼苗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显示出了杂交品种的优势组合。赵洪恩还组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间育成厂”,使鲍鱼的越冬成活率又大大提高,而且形成了规模产量,鲍鱼的生长周期也从过去的三年半缩短为两年半。为了RHD新工艺,赵洪恩多次因为心衰住进医院,多次病倒在异国他乡。但他的艰辛劳动却使大连、山东等地的养鲍业重现生机。大连水产研究所用新工艺育出的第一批鲍鱼苗及其长成的成品鲍鱼投放市场后,就获得6000万元的收入。长海县的獐子岛4年没有育出鲍鱼苗,亏损将近2000万元,采用水产研究所的RHD技术以后,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每年育苗800多万头,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去年,大连水产研究所出售了1000多万头鲍鱼苗,山东的渔民闻风而至,背着装满钱的编织袋来抢购。这些鲍鱼苗至少可形成700多吨的产量,我国的鲍鱼产量会因此大幅攀升。 赵洪恩让知识值钱了,但他没有享受,想的更多的是再创新   赵洪恩总在追求,现在他考虑的是如何将先进的生物技术推而广之,并应用到扇贝、对虾、海参、牡蛎等其他水产养殖领域中。   作为大连水产研究所的所长、党委书记,赵洪恩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做了周密的安排,他深知人才对于大连水产研究所甚至大连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不断改变研究所的知识结构。他从人才市场上聘请了担任过万人大厂厂长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担任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以1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一位退休教授组织扇贝的杂交实验。赵洪恩时常对年轻的大学生言传身教,使他们在科研、生产的重要岗位上迅速成长。赵洪恩还通过引智工程提高全所职工的整体素质,每年选派一批职工到国外研修。到目前,全所的正式职工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参加过国外研修,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研究所的经营管理状况。   生命没有止步,科技创新也没有尽头,赵洪恩为了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开始了又一次远征。通过RHD鲍鱼育苗新工艺的成功运作,赵洪恩认识到,栉孔扇贝连续几年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种质上,连续十几年不换亲种,导致黄渤海的扇贝们都是“表兄、表妹”“结亲”,使后一代完全丧失了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此,在赵洪恩的主持下,该所开始了扇贝的杂交育种,目前也获得了初步成功。这项成果若是成功推广,受益的将是千家万户。去年经过努力,大连水产研究所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原种实验室”,制定了皱纹盘鲍的国家标准,3年后,将为全国鲍鱼养殖提供一个科学、先进、稳定的模式。为深入开展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生物实验室”在研究所也初具规模,即将实行的所内电脑联网管理和一系列产品结构的调整,又会把该所的建设推向新阶段。   最近,赵洪恩率领班子成员到海南进行了考察,要将大连的杂交鲍鱼移到海南去养殖,北鲍南移又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只要赵洪恩一息尚存,他的创新之路便永远不会停止!
海参养殖主要模式及要点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2008年04月03日 17:16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十分丰富,被誉为"海中人参"。据统计,全世界有海参1100种,仅我国海域便有100多种,其中可供食用的20多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全世界海参缺口近 1万吨。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养殖海参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其主要养殖方式及要点简介如下。
一、虾池养殖要点
1.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石头、瓦片、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3.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
4.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5.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二、海上筏式养殖要点
1.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养殖时一般采用扇贝笼、鲍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 4米。
3.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4.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5.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三、海底沉笼养殖要点
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2.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一次,也可一周一次。
3.日常注意网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密。
四、潮间带垒石养殖要点
1.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利用钢筋、石块、水泥筑坝,坝内垒石养参。
2.坝高应依历年最高潮位确定,坝底须留进排水孔,可自然进排水。
3.放养密度为1厘米~2厘米参苗20000头/亩,5厘米左右参苗8000头~ 10000头/亩。
4.饵料可以为人工配合饵料,也可为海带、底栖硅藻、鼠尾藻等。
5.注意雨季应提前纳高水位,并严禁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的污染,以防参体自溶。定期清除海星等敌害生物。
五、工厂化鲍参混养要点
1.利用工厂化养鲍车间已有的设施混养海参。
2.混养密度为4厘米鲍100头/平方米,3厘米~4厘米海参6头~8头/平方米。
3.养殖期间,夏季应利用深海水井降温,冬季可利用锅炉提高水温,使海参不出现夏眠现象,缩短生长周期。
陆地工厂化养鲍
2005-10-28 18:56  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
项目名称:陆地工厂化养鲍
所属行业 农牧渔业项目类型新建产业政策 鼓励项目区域芝罘
项目单位资料
项目单位名称 烟台市崆峒岛养殖捕捞总公司
地址 烟台市芝罘区崆峒岛村
企业性质集体资产总额(万元人民币)961 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178
股东构成及股本比例-
雇员人数 1096成立日期1990
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销售收入(万元人民币)1455/1566/1927税后利润(万元人民币)156/269/296
经营范围育苗、养殖、加工、捕捞、冷冻、运输、拖运
产品种类及生产规模育苗、养殖、加工、捕捞年产量进行鲍、海参、扇贝的育苗10亿粒 鲍、海参、扇贝、海带及各种鱼类的养殖12000吨 捕捞300吨 加工1000吨。
产品技术水平及质量认证情况(国内外水平比较)-
产品市场现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覆盖区域,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畅销国内外 市场供不应求
其他情况-
项目资料
产品名称及描述 拟引进外资进行陆地工厂化养殖鲍鱼以满足市场需求。
立项原因 陆
投资总额(万美元)-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经营年限20年或更长 中外方可面谈。
投资方式中方:  -
外方:  -
国内外市场预测分析国内外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
销售收入分析190
生产成本分析120
税金分析10
利润分析60
投资收益率分析25%
投资回收期分析5
项目选址-
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
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情况可满足生产需要
通讯及交通便捷情况(海、陆、空)除强风天气海上交通受限外 其他的条件非常便捷。
其他要说明情况-
技术配套能力公司拥有一大批技术成果和技术水平较高的科技人员。
劳动力资源配套情况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当地优惠政策海珍品养殖业只征收8%的农业特产税。
备注材料本项目建设地点环境优良 水温适宜 比较适合鲍的育种、养殖及加工。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