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博;教育要改革就要重新认识范美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40:48
教育要改革就要重新认识范美忠 刁博 刊发时间:2010-05-27 23:15:38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 ]

  本月初,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时间围绕新纲要的改革措施不断见诸媒体。新的教育改革已箭在弦上。此时此刻,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两年前的5月份,一位在大地震中成名的老师——范美忠。

  人们都知道“范跑跑”,可鲜有人认识到他是一位真正出色、优秀的教师。地震时的 先跑本应是一次教育大反思的好机会,但却成了一次道德大论战。范美忠非常凄惨地被这场论战打入地狱。“被”离开了自己非常热爱的教育事业,没有哪个学校能聘用他。他所希望的教育反思不但没有展开,自己优秀的教育理念反而被所谓的“师德”一起拉下马,教育部门也浑水摸鱼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的更加彻底。

  教育的目的是要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塑造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学校里早已充斥着一股浮躁的气氛。中小学校里追捧的是分数和升学率,一切与之无关的事宜都要靠后。生命教育、人文教育、性教育等等教育的缺失,学生阅读面的狭窄、社会责任感的淡薄等都是由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引发的。

  在分数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关于“好老师”的认识早已异化成了是所带班级升学率高的老师。教师职称、收入都与学生的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好老师”的追求就应是让班里的学生个个都考上大学,自己再逐步迈入学校的中层、高层。没有几个教师能够放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那些真正有教育使命感,能用正确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教师反倒成了无用之辈。范美忠老师就是这种是非颠倒、黑白不明的教育大环境的牺牲品。

  出生于农村,在普通中学就读的范美忠意识到,要想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拼死拼活的苦读终于使他以状元的身份进入了北大。可迈进北大后才发现,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在很多方面很无知,很无能。而让人骄傲的那个状元分数只能表明他会背诵死板僵化的教科书上的教条,能够做一些低层次且并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他被应试教育教傻了。

  为备战考试而被应试教育教傻,这绝不止是范美忠一人的遭遇。更可怕的是,应试教育这台机器还在继续颠倒是非的标准,继续把人教傻。为改变教育的现状,范美忠北大毕业后,做出了在别人看来是最没出息的选择,毅然到了中学去教书。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不再像他刚进入北大时那样白痴。他不关心学生的分数,不追求升学率,放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没有几位老师站的比他高,看的比他远。他在课堂中总能给学生打开一片广阔的人文视野。

  可他对教育现状的估计严重不足,他的教育理念在分数至上的学校里没有立足之地。此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圆滑处世,融入应试教育中。凭借自己的学识,他能够很快高升。另一种选择就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鼠目寸光的学校不会容你。对范美忠而言,他根本就不会看到有第一条路,因此他不得不不停地从这个学校换到另外一个学校。不为自己的名利,只为教育真正的象教育。这是很多所谓的“名师”根本做不到的。可叹的是,很多人、很多媒体被多年来错误的“好老师”概念所误导,把范的不停跳槽视作其心理闭塞、不擅人际交往的表现。

  教师是站在学术一线、教育一线上的,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理所应当地要探讨。而目前的很多学校成了官场,教师要对领导或权威保持一种附和的姿态。“不懂规矩”的范美忠跟另一位老师讨论了一下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却被全校教师当做他和谁大吵了一架。至今都有人猜测,范之所以能够一跑成名,之所以没有学校再聘任他,就是因为他在一杂志社作编辑时批判过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和范美忠比起来,对那些或搞一言堂、或溜须拍马的教师,有什么理由说他们优秀?

  对范的谩骂一切都是缘于地震时他的逃跑。在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时,做出逃跑的举动应是一种天生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此时的范美忠不同于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战斗的士兵,因为追求高分数的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中不会包括危难到来时该怎么办。让没有形成条件反射的范美忠替教育部门挨骂,既是帽子扣错了地方,同时也是教育部门的极不负责任。

  论学识、论教育理念、论教育使命感,范美忠都是一位杰出的教师。他评价自己为“中国最优秀的文科教师之一”,他当之无愧!范美忠说过,“我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绝不是让我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我的成就感应该在20年以后”。20年以后看到成就,这才是教育是远期工程的体现。可我们不能在20年之后才认识到我们今天错怪了范美忠。

  新的教育改革即将拉开帷幕,不重新认识范美忠,改革还会像范美忠那样继续倒下。“范美忠风波”也已两周年。在此谨以此文呼唤社会重新认识范美忠,认真反思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