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拳拳慈心 ——评新书《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1:12:23
杨昂岳

描写共和国开国将帅生平的传记文学(或称纪实文学)作品是新中国文坛上一枝久开不衰的奇花异卉,多年来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仅就我军第一次授衔的十大元帅来说,早在十余年前,在中央有关权威部门的组织下,当代中国出版社就陆续出齐了除了林彪以外的九位老帅的正式传书。至于各种将帅文史著作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这其中关于彭德怀元帅的传记文学(包括多种纪念文集)可能是将帅文艺作品中数量最多的,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从上个世纪50 年代那部畅销全国的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算起,迄今约有几十种相关图书面世。作为深受全国人民景仰的老一代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彭德怀元帅,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坎坷多舛的命运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他的高尚品格和坚贞气节也教育了几代中国人。
综观当前各种将帅传记文学作品,可以说大多是描写他们的丰功伟绩,尤以南征北战、戎马生涯为贯穿作品的基调。至于细说他们的家庭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灵冷暖,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作品,却十分罕见。
开国将帅也是人,他们除了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质外,还应该具有平常人的五情六欲。如果把来自人民的将帅描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会使读者有仰视高山、敬而远之的感觉,必然缺乏贴近人性和现实生活的亲切情怀。
然而,笔者惊喜地获悉老友滕叙兖先生刚出版的一本关于彭德怀元帅的新书,恰好回答了上述问题。
这本新书名叫《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月第一版,定价35/本)
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和描写彭德怀的一生,书中没有重复彭总赴汤蹈火、征战沙场的大场面,也没有追述庐山会议上蒙冤受屈的复杂情节,而是把彭总当成平常人,沿着他的历史足迹,寻觅他与两任妻子及八位侄儿侄女之间的血脉亲情,在彭家人家庭生活的细微处用笔,写出他们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一桩桩感人的故事里,读者自然地走进彭德怀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里。
国人熟知彭德怀对中国革命事业铮铮铁骨的一面,但较少知道他是个感情丰富、极重亲情的人。翻开这本书,催人泪下的场景接踵而至。对自己前后两任妻子,彭德怀是个绝对忠诚于爱情的伟丈夫。平江起义后,他和妻子刘坤模被迫离散,在中央苏区,他孑然一身,回绝了向他表示爱慕之情的女红军,苦等了刘坤模十年,在妻子生活无着、委身于他人并生了孩子后,他才不得已与刘坤模分手,但他仍把刘坤模当成亲妹妹那样关爱照护,双方始终保持着真挚的兄妹友情。庐山会议后,在政治高压下,相濡以沫20余年的妻子浦安修与彭德怀离婚,内心非常痛苦的彭德怀用分梨这种温柔体贴的特殊仪式送别了妻子,到西南大三线时还不忘给浦安修留下一笔钱;文革中,在北师大的批斗会上,他拼命挣扎,愤怒呼喊,要保护被造反派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浦安修……
彭德怀一生没有亲生的孩子,书中以生动的笔墨写出彭总对两个烈士弟弟留下的8个侄子侄女以及老战友黄公略烈士和左权烈士的遗孤的严格教育和舐犊之情。
1950
6月,彭总与侄子、侄女们首次在北京饭店相会时,他和孩子们一起打地铺共眠于地板上;在挂帅出征的前夜,他抱定战死在朝鲜战场的决心,临行前为每一个孩子开了一个户头,各存了100元钱;他关心侄儿侄女们的婚事,亲自为找不到对象的农民侄子彭康志做媒人;在谪居吴家花园时又象慈母一样关心照顾后辈,还为产后的侄女彭梅魁和黄岁新(黄公略烈士的女儿)侍侯月子,为婴儿热牛奶、洗尿布……人世间有几个这样热血柔肠的慈父啊!
彭总从来不准侄子、侄女在生活上搞特殊化,他压低侄子彭起超一级军衔使人感到他的严格要求甚至有点过分,他对黄岁新不愿去河南平原农学院的批评,等等,我们又看到了一位铁面无私的严父形象。
有一件小事最为感人:侄女彭爱兰医专毕业参加工作,大姑娘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彭总出钱为她买了一块呢子衣料,爱兰做了一件上衣,试穿后高兴得不得了,让伯伯伯母看看,彭总看了说:好看,好看!”他在屋里踱了二圈,突然说:黄岁新的个子跟你差不多吧?”“爱兰啊,伯伯想,你能不能把新衣服让给黄岁新……”“岁新是黄公略烈士的独苗,我们应该更好地关心她。当然,你也是烈士的后代,但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好说话。叫你伯母把旧呢子衣服翻个边不也和新的一样吗?” ……这一段文字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书中还写到了彭总在195812月、196111月两次回到湘潭故乡时和乡亲们欢聚的情景,他发现农村日益恶化的经济问题,痛心疾首,可以说彭德怀是最早关心中国三农问题的中央领导人,为了帮助故乡人民摆脱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困难,他殚精竭虑,身体力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在谪居吴家花园的困境中,彭总仍千方百计地关心当地人民,为挂甲屯的农民解决井水问题,让村民每月看一次电影,帮困难户装电灯修房子……村民们念叨:这老头子真是个好人啊!”
书中详细记叙了彭总在文革中精神上、肉体上受到的非人的摧残:押解回京后,批斗关押,被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打断两根肋骨,肺部淤血,被少将李某殴打在地,病痛得不到治疗,身心受尽惨绝人寰的折磨。在此期间,他在与侄子、侄女有限的交往中,还叮嘱他们代他去看望众多的老战友,向肖克同志道歉,在非人的境遇中,他以老迈病躯,不屈不挠,拒绝专案人员要他揭发刘少奇和林彪,他坚持真理,大义凛然,在特殊的战场上,用生命做了最后的抗争。
作者滕叙兖先生早年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20余年,奉调深圳后又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努力奋斗了10多年,作为毕业于理工科大学、本来和文学艺术不搭界的高级工程师,55岁的时候竟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爬格子,他辞掉工作,吃尽辛苦,以科技工作者的执著认真的精神奔波于全国各地,先后采访了400余人,耗时五年撰写出上中下三大卷的长篇文史巨著《哈军工传》(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7月出版),这部162万字的国防科技教育史中就包含了陈赓大将等众多开国老将军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写作《哈军工传》的过程中,作者曾采访过彭总的两位侄子,他第一次听说彭家两代人的风雨人生故事,深为彭总的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所感动,他决定以彭德怀家风家事作为他新的写作选题。
2004年秋初起,作者专程到湖南湘潭县乌石寨彭总故乡采访。之后他分别多次采访了在全国各地的彭总的七家侄子、侄女,还采访了彭总的养女黄岁新和左太北(烈士左权将军之女)以及了解彭总的老将军和老教授。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翔实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潜心伏案写作,终于完成了40万字的《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书稿,并配了60余幅宝贵的历史照片。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坚持严谨的治史态度,注重调查取证,做到去伪存真,言必有据,实事求是。全书格调高昂,文笔流畅,生动感人,其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及许多第一次披露于世的史实有很强的可读性。该书为我们还原出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铮铮铁骨和对亲朋晚辈拳拳慈心的真实可亲的彭老总,再现他为真理为人民不惜毁灭自己的富有人格魅力的英雄形象。正如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党史专家所评价的:《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一书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读完之后,使人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