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日志作品-09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浙江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6:50:50
09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浙江卷)
2010-01-01 15:33:02  洪培欣- 阅读:244 关键词:高考作文 浙江卷 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浙江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考题解读  2009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今年浙江卷的作文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其主要特点在于“合三为一”——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命意作文)的形式,延续了话题作文的要求,还规定了标题作文的中心。因而并非真正意义的新材料作文,自然也不是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将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和限制性、明确性、指向性等有机融合,有利于广大考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面对这样的命题模式,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把握两大要素:一是“主旨”怎么确定,一是“情意”怎么表达。先看“主旨”。命题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立意,而歌词的主旨就是卒章显志的结尾句“绿叶对根的情意”。即使对这首流行歌曲的背景没有多少了解,也不难领悟歌词中的“绿叶”和“根”至少表现为两方面的“情意”,即显性的与隐性的。从歌词内容分析,“绿叶对根的情意”是显性的,而“根”对“绿叶”的情意则为隐性的。两种“情意”之间存在着“哺育”和“回报”、“前提(原因)”和“生成(结果)”等内质关系。或许这种内质关系不一定就是非常确定的整体和局部、源泉和涓流、本质和现象、施恩和报恩、施与和接受、上位和下位等,但也不是某些同位、并列或平行关系,更不是一般的相互交往关系。由此可知,尽管“绿叶”、“根”都属于比喻性和象征性意象,可以联想、拓展到不少相关事物,如祖国和人民、故乡与游子、文化与民族(群体、个体)、长辈(祖辈、父辈、师长等)与晚辈等之间的多种“情意”,然而并不是一切“情意”均可以纳入歌词主旨的范畴,如友情(谊)、爱情、交情等。就此而言,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审题)要求很不一样。  再说“情意”。主旨明确之后,中心就是“情意”。切合题意的“情意”有哪些呢?其实也简单,粗粗浏览命题材料(歌词),便能意识到诸如“感恩”、“思念”、“依恋”、“珍惜”、“惦记”、“牵挂”、“回忆”、“祝福”、“希望”、“欣慰”、“感激”、“感受”、“理解”、“报答”、“向往”,等等,都应该是符合命题要求的。这些“情意”体现了“绿叶”与“根”彼此交融互相通连的紧密关系。  当然,还得提醒一句,那些能够表现出“绿叶”和“根”双向关系的,才是最切合命题要求的。  满分赏读问候故土浙江考生  也许花落无香,席散茶凉。纵使是旷世的丹青妙笔之作也难经岁月的洗礼。那方故土——故土的风,故土的云彩,却镌刻成一种记忆,日久弥香。  故乡是简单的一幅中国山水画。没有霓虹灯下的纷繁复杂,灯红酒绿,有的只是简单的如一圈淡绿的湖,宁静而深远。  记忆中的故乡总是这样迷人。故乡的夜晚到处都是虫唱,故乡是青蛙、蟋蟀的乐土,虽没有百草园的热闹,却足以让我珍藏。词人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以前很难懂得个中滋味。一个雨后初晴的夜晚,独自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一阵蛙声汹涌而至,抬望眼,远方的天际零星散落着几粒星斗。我深记得故乡留给我的这种诗意。有些情愫,没有故乡的依托永远无法领悟。因为故乡那片黄土地下,有我们的根。一个人离开了根,就如同失去了根的浮萍,随水飘零没有远方。“故乡的月亮总是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有人这样说。天天在家看那轮月亮的时候,我没有这样的感受。离开家久了——那一天抬头的时候,我感动得想要落泪。人往往这样,在后悔与珍惜中矛盾着,成长着。那一天,我仔细地看着学校里的这轮圆月,回忆在泛滥。月亮说:“孩子,不管你到哪里,我的心依着你,我的心牵着你。”我点头对自己说了句:“对,无论我将来走向何方,停在哪片云彩边,我的月亮总在那里。”  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村里的老人常说,故乡是一切事物生长的地方,也是一切事物消亡的地方。叶落归根,游子走得再远,身后的故乡永远是他停歇的心灵乐土。走累的时候,回首想想故乡的祝福,多一份尘世的阅历,完成人性中一次浮躁向深沉平和的“蜕变”。  故乡是一个人回归自我的地方。一个人只有投入土地的怀抱才能听见自己完整的心跳,那是灵魂的私语和唱和。在这喧闹的花海中,我真想俯身亲吻故乡的那片土地。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生活的旅途中走久了,困了,倦了,累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从繁忙中挣脱出来,轻轻地拍拍自己的心,问一问:“故乡,你还好吗?”学会享受故土的宁静带给人心的归属感。  我愿在故乡的怀抱中终老,无憾。  启程的时候,道一声“珍重”,带着故乡的那抔黄土,那轮明月,走向远方。【阅卷感言】  在作者眼里,“故乡”是“简单的一幅中国山水画”。这里出现两个重要的修饰语——“简单”和“山水画”。“简单”是由于“没有霓虹灯下的纷繁复杂”,显得自然而纯朴;“山水画”是因为美丽而“迷人”,充满“滋味”和“诗意”。定性了“故土”,“问候”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这里的“问候”就是对故乡的“情意”表达。无论是思念、牵挂还是回归、感恩等,都是在“问候故土”。当然,“问候”只是一种通俗的形式,文章并没有只停留在简单的“问候”之层面,而是深入到心灵、人性甚至生命等内质,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有个性也有深度。还有就是作者的“问候”之中又紧紧扣住“故乡”是“根”,“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等命题材料的另一层重要内涵——根对绿叶的滋养。这也是能否判为满分的必备要素。此外,一些引文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满分理由】  主题突出,层次清晰,感情真挚,文笔老到。  一类文解析叶落归根浙江考生  回忆是温暖的对白,写在泛黄的纸页上。                                                   ——题记  有一首歌,回荡心里,久久不去。  再回顾老歌已是十年后的今天,十年,我从幼稚中蜕变,踏着纷纷清明时节雨,撑一把雨伞,看柳下打马徐行的过客还有布满青苔的台阶,这才是我的小镇,我的根。  我记得沿着这条小阶拾级而上,有一座没入如画风景中的小寺庙。我仿佛听见往昔的钟声,一声一声,突然让我想到大卫·洛契弗特说的话: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而我却感觉未曾离开。拾级而上,妈妈说花开得真好。是的,花开得真好,像是山水画中浸开的墨点,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可能十年前的我不会想过我会再回来,也没想过十年后我痴迷于这里的一花一木。常听奶奶说起她的梦,平凡又遥远的梦,奶奶说总会梦到自己的老家,低矮的青砖房,布满青苔的羊肠小道及那些美丽的花。多么平凡却每每忆起令她泪流满面。  我看到那棵树,唯一刻有我童年的见证。我想起我的童年,在这如画故乡里我的童年像一只笨重的木球在铺着羊毛毯的地上滚过,平静而又舒适。儿童嬉闹的笑声让我想起那些陪伴在记忆中儿时的朋友,那些在角落里默默为我盛开的花。但再十年,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但好在也拥有你们的秋春和冬夏。这是我的小镇,我的根。  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终会化作尘土,只有家乡,却依旧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我对寺中老树许了个愿,不是希望将来飞黄腾达,也不是一生平安,只是回来养老,如一个歌手所唱:“我只在这儿,我哪儿也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只想融进这如画的小镇,因为这才是我的小镇,我的根。  突然想到“家家争唱饮水集,纳兰心事无人知”的纳兰性德,喜欢他只是因为他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仅此一句,让过去一切温暖的,关于那个蓝天白云的故乡的往昔回转。  汽车渐渐驶出了小镇,我转头过去,望见没入山水画里的小镇的一切,若骤雨的芭蕉,若铜绿的门环从墨色深处被隐去。我说,我会回来的。因为这是我的小镇,我的根。  有一首歌,回荡心里,久久难以忘怀,叫落叶归根。【阅卷感言】  依据笔者的阅卷体验,这篇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并非偶然。首先是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落叶归根”的“根”既是故乡那个小镇,也扣住了歌词的主旨。全文的每个段落几乎均直接或间接描写“小镇”,而且段末明确点题。其次是构思巧妙,脉络清晰。作者着重以回忆的方式编织故事,表达“情意”。把自己对故乡(小镇)的留恋之情,以及奶奶关于老家的思念(梦),巧妙地融入“拾级而上”的过程之中,内容丰富集中,行文自然清晰。再次是情感朴实,想象合理。作者的情感就显得非常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于故乡的深情厚谊,关于“再十年”和“回来养老”等想象也很合理,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和平凡心愿。【档次评分】  一类上。内容25分+表达24分+发展9分=58分。【提升点】本文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语言表达(尤其是书写)方面,要杜绝出现错别字和笔误,作为考场作文,这些因素实在太关键了。二是“情意”的表达似乎皆是显性的“绿叶对根”的留恋、难舍等,还可以有意识地将隐性的“根”哺育和滋养“绿叶”的情意点明一下,以便更充分地彰显主旨。  二类文解析向母亲鞠躬浙江考生  望着眼前低矮的山头,我的心轻轻颤抖。  那草绿得精神,如果说那种绿具有生命,我柔弱的身躯是无法承受的。因为我能看见母亲的影子。我知道我无法带你回去……  你,母亲!你是一个普通的人。  记得去年,那时你还很健康,这是你说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你为了多挣一些钱,常兼一些零件拼装的工作,起先我不以为意,可是当你的手指甲变形时,我呆了。我常劝你少做一些活,我愿意每礼拜少拿一些钱,愿意吃坏点,但是你却因此老爱发脾气。母亲,你知道吗?多少个在学校的夜晚,我都想你是否睡觉了,是否还在做那一堆零件的组装?我怕,母亲,真的怕失去你。  我常想:那种零件活摧残你的手指,而我是不是那个摧残你心力的人呢?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你带我去过另一座山?那里有野菜,好多好多。你常笑着对我说:“找多点,回家煮给你吃。”那座山后来再也没去过,我知道你想去,可是你不能。  每当在学校里吃饭,我总是禁不住想起你,母亲。尽管你很平凡,但是在我心中,你很伟大,你靠着一己之力将我养大。即使曾经的我无法感受到那浓浓的爱,现在的我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母亲,你还记得吗?去年你给我买的营养品。我跟你说过,我不累。可你不肯,硬是给我买了五盒三勒浆。那三勒浆我没喝,如果被你知道,你肯定会说:“高考没考好,这肯定是你没喝它的缘故。”  但是,母亲啊,我去年没考好,那是我自己的缘故。我一直不敢告诉你,那“三勒浆”竟是“三力浆”。我不怪你,母亲。你的爱永远比那药来得有用。我只是厌恶那些制假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昧着良心做坏事!尽管我就站在你面前,可是,母亲不知道。  风儿吹得那树叶不断摇动。哦,母亲,你知道我来了,是吗?  母亲,我不能遵守你的约定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准哭。  望着眼前低矮的山头,那逼人的绿,我的心醉了,微微躬身。那泪禁不住流了下来。【阅卷感言】  感恩于父母的养育和关爱,在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考生自身生活“经历”的重要体现。尽管这篇作文不如一些佳作那么出色和亮丽,但整体而言,也算得上较为优秀的作品。或许作者讲述的故事未必全部真实,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应该是由衷的,真实的,表现出广大儿女对伟大母爱的深深感恩。作者对母亲(亡母)的定位也非常恰当——“普通”而“平凡”,这也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母亲们的本质共性。由此,我们认为本文撷取的几个生活片段,即努力多挣点钱、带“我”挖野菜和给“我”买“三勒浆”等,即使可能有模仿的痕迹,但这些情节并无生搬硬套之嫌,跟主题、内容、情感等都是吻合的,不但有助于真切地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而且还正面表达了母亲对“我”的情意。而这种双向关系的准确把握和清晰表达,正是很多作文所欠缺的。这也许就是阅卷老师予以本文较好评价的重要因素。当然,本文的标题、构思、景物描写、情感渲染等方面也有优点。【档次评分】  二类中。内容21分+表达20分+发展8分=49分。【提升点】此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有些情节似曾相识,如买假“三勒浆”,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第二,母亲的死亡原因缺乏必要交代,云里雾里,因为母亲为何离开与表达对母亲(根)感恩之情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第三,多少还有一些唐突之处,如“我是不是那个摧残你心力的人呢”一句就令人纳闷和费解,“我”究竟怎样“摧残”了母亲的“心力”,既没有点明也缺少暗示。克服了上述缺憾,自然也就会提升本文的档次。  三类文解析归家浙江考生  晚风拂起了异地的酒香,月光下总能见到随兴地围成一团而“对影成三人”。也许异地的酒更香更醇,一口下肚却毫无家乡的感觉。想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重阳那天的登高远望,想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远在异地的游人们又是何等愁苦啊。  花花世界的灯红酒绿,又怎么比得上家乡宁静夜晚的迷人景色。花花世界的万分妖娆又怎么比得上妻子在苦苦守候的那份情意。  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成就多大,那颗想家的心却是永恒不变的。爱国人士钱学森虽然也不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他在国外打拼多年最终回到了祖国,为祖国作贡献。  只有少数人能像李白那么洒脱,失意之后却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爽之情,又有多少人能像陶潜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甘心隐居深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都说诗人的境界是超越凡人的,但是众多诗人对于家乡的热爱和对于祖国的热爱都是相同的。辛弃疾在年迈时还能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还期望着“沙场秋点兵”,为国家效力。临终之前却还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愿。  就连动物也有十分强烈的归家之情。狗能够利用自己的嗅感,不管离家多远,傍晚时总能回到主人家中。鸽子更是利用了地磁场来辨别归家之路。  归家,有时又是那样的无奈。即使心中系家,却又会因种种原因不能归家。归家,有时又是那么地愤慨,当一位位华裔科学家捧起诺贝尔奖时,他们可知中国国籍的人至今还未拿到一项诺贝尔奖项。  中华儿女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古人的教导为人们指明了一条路。希望所有的华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希望华人们的归家之情能感动着下一代。  鸟儿的感动来源于母鸟在小鸟幼时用嘴对其的喂养,所以鸟儿不管飞得多高、多远都忘不了自己的巢。人类,更不能忘记: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晚风在此拂过脸颊,把思念吹回家乡。【阅卷感言】  多年的阅卷经验告诉我,不管命题模式和写作要求怎样变化,每年最后的分值分布都是相似的,即40分左右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如何让这些徘徊在基准分上下的作文再上一个档次,应该是写作备考的重中之重。“家”这个习以为常的普通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为判别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是否离题的重要依据。继续阅读全文,发现文中“家”亦小亦大,有通常意义的家室,也有神圣意义的国家。通过“归家”来叙述和抒发“绿叶对根的情意”,整体的审题立意是正确的。其中有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的感受,也有像钱学森等坚定归国的事例,还有一些古代名人的诗句,甚至还点到动物“十分强烈的归家之情”,材料运用还是比较丰富的。末尾几段也试图进一步升华或开掘,这种写作意识和努力都是很不错的。带有诗意的结尾,不但照应文首,而且令人回味,也是优点。【档次评分】  三类上。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7分=43分。【提升点】本文可以重点在四个方面作改进:首先是突出重点。这篇文章既写“小家”又写“大家”,没有一个明确重点,导致头绪纷繁。其次是恰当选材。本文材料是不少的,但运用太牵强,一些材料根本不恰当,如李白、陶渊明、辛弃疾、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等。再次是清晰思路。全文思路有些混乱,尤其是倒数第四段和第二段的位置明显失当,可以把倒数第四段删掉(此段影响了全文主旨),倒数第二段跟上一段换位。  三类文解析感恩自然,善待自然浙江考生  绿叶与根不可分离,因此,绿叶对根表达深深情意;人类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但人类不知何时才会去报答为人类付出血的代价的自然。                                         ——谨以此作为本文题记  树是有思想的,我一直这样认为。  当看到楼下那棵即将枯萎的大树时,越发坚定了我的想法。这棵树很大,要两个人张开双臂才能抱住,树冠原来应该也很大,但被人截了去。去年快入冬时,五花大绑地从大山里运来,现在树上还留着几道很深的勒痕。冬天里,幸存在树上的几片叶子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可它们居然还捱过了严冬。然而,春风吹醒,大地开始复苏之时,它却要枯萎了……  这么大的树,该有上百岁了吧!它的故乡应该在大山里。既然选择了与大山为伍,它应该有很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会枯萎呢,而且是在生意盎然的春天?我想,它一定是想念大山了,想念伴旭日而醒,邀明月共眠的生活,想念大山里的每一份清新,每一份自然。然而有一天,一向标榜主宰大自然的人们却把它连根拔起,运到了只有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城市里。这儿只有玻璃幕强烈的反光,只有喇叭尖声的怪叫,只有空气中令人窒息的尘土,它怎能不怀念过去呢?春风吹醒了万物,却再也唤不醒它对生命的渴望。但春天温暖的阳光却唤起了它的愁绪,“白头搔更短”,它开始落叶了。一片片叶子掉入花丛中,以生命来呼号。  前几天,有几个人在它身上绑了几根稻草绳,想要救救它。我对他们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已经没有用了,还不如让它静静地死去,这对它或许是一种解脱。”他们呵斥我:“你懂个屁,这棵树要1万多元,再不救这些钱全部要泡汤了。”我无言以对。  风吹过,又吹落几片叶子。大树好像一位裹着棉衣的老人,愁绪充满了整个身体。那一片片落叶便是一声声无语的哭泣。树有思想,也有情感,可是有人能读懂吗?  我不禁陷入悲哀之中,我也不禁沉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看似遥远,实则相近。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自然,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在此,我呼吁大家:请感恩自然,善待自然,让和谐之花尽情开放!【阅卷感言】  本来完全有实力获得高分的作者,结果阴差阳错地得了个“温饱分”。“感恩自然,善待自然”八个字很吸引读者眼球,其实它已经告诉我们文章的“情意”定位在何处了。作者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并不新奇的故事,一棵曾经茁壮的大树被强行移植到花坛后,出现了“即将枯萎”的征兆。面对这种现象,作者展开联想、想象和思考,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演绎命题规定的“绿叶对根的情意”。从全文看,入题很快,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也自然、恰当。尤其是作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文笔细腻,语言鲜活、优美,句式灵活多变。记叙、描写、抒情都恰当、到位,具有较高文学性,给人以审美享受。【档次评分】三类上。内容15分+表达20分+发展6分=41分。【提升点】这篇文章的提升点就是纠正“审题”,转化“立意”。未能正确把握题旨,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立意,明显不符合命题要求。假如能够将“感恩自然,善待自然”这个主题转化为“感恩故乡(家园),善待家园(故乡)”,以此切入从正面表现“绿叶对根的情意”,凭借作者具备的写作实力,打造出一篇非同寻常的考场佳作也许轻而易举。更多资源请访问洪培欣语文网。转帖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 hongpx.upweb.net 原文链接:http://www2.upwebflash.cn/index230-img/pereditview.php?id=78742&partname=作文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