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进行国家战略性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2:37:41
中国需进行国家战略性调整
王泽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表现令世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带来了世界范围对于中国的极大关注。发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容置疑,必将无意中影响世界格局的现实变化。原因已清楚表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不仅使得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更多让世界从中受益,以至于对世界范围产生影响。更不可忽视的是,世界迎接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本身攸关未来世界命运所能发生地积极变化。试图接纳中国的融入,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呼吁,遏制或孤立中国无异于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当前的现状,中国已处于“关键抉择的十字路口”,到底选择哪一个方向,既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又影响着地区乃至国际的地缘政治格局。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假若要改变世界,就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排头兵”或世界前沿发展的缔造者,如当初引领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如果中国只懂得适应和跟进世界发展潮流,最多只影响世界,而非能足以改变世界。今日的中国处于严峻形势且面临挑战的时代,虽然中国在按照符合国情的既定方针前进,并造就“中国奇迹”和“中国梦”的出现,可中国如能在必要时进行国家战略性调整,相信将来的今天,绝非是如今的成就所能相比。
第一,发展到如今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急需解决,正由于这样,调整发展战略正合时宜。实际证明,中国已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本身就体现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不过,在强调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推行“融合式”的发展战略,同样对中国未来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承认中国正加快发展,并不足以掩盖中国内部发展的失衡状况的严重性,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未必能保证中国整体发展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融合式”的发展战略,就是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导致发展局面混乱的显现,而提出的旨在防止这种局面更深入发展下去。
例如,在关于地区发展方面,面对地区发展失衡的状况,首先要改变各地区的发展各不相干的局面,挖掘地区发展的互动潜力,使得各地区能从异地的发展当中受益,形成互相扶持、协同并进、共赢发展、共享机遇的地区发展格局。即使是生态的治理,也不应只关注于环境的保护,理应着眼于环境保护同所产生的积极效应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让环境变得适宜生存,又能促进社会矛盾的缓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增加等一系列面貌的好转。如同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样,除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工夫以外,良好创新环境的营造、原创性创新产品及技术的保护、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运用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诸如人才的高效管理与使用、教育的强势发展、科技的大力研发和应用、体制机制的完善、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一连串影响因素的跟进,同样离不开。就解决贫困问题而言,不单单是通过扶持贫困的政策倾斜,更多需要“多管齐下”, 如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社会保障等相关因素的推行,或者,让贫困人员掌握知识本领去改变他们的现状和命运。不应忽视的是,全体国民参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之中,他们所应得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受到尊重和承认,而是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成果中得到好处,即共享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成果。实际不容否定的是,中国近三十年的加速发展,离不开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样离不开在此基础上,借鉴和吸取国外的有益发展经验,进而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需要指出的是,设法推动国家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各地区发展的协同性与并重化,最终才是践行“融合式”的发展战略的正确方向。
第二,由于现实的世界难料,加之时代在变化,外交战略应随着中国国际处境及外交理念的变化,顺之相应作出必要调整。就目前而言,中国频繁活跃于国际舞台,实际让中国的国际视野更开阔,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随之国际影响力也就扩展开了。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外交不仅是服务于内政那么简单,更多是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担当,显示的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努力,体现捍卫延伸至疆土之外的国家利益的能力和意志。对于不断变化中的国际局势,适应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应对或降低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或许能有助于达到置身于变化之外而不受影响的效果。当然,越来越深入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不可能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出口本身就是很好的例证。自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的构想以来,中国的外交就已进入调整阶段,“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不再是中国外交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发挥应有的国际作用将是中国崛起的必然趋势,即便韬光养晦给中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妙着陆”的外交战略的推行,不仅是中国外交展现更自信、负责任且灵活稳重的新方式,也是中国适应时代变化和处境转变的抉择,因为现实已经与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和变化。过去,中国仍较为落后,而且,由于专注于国内的建设,在国际舞台上不是十分活跃,所能发挥的国际作用有限,更多是以“软着陆”的外交表现服务于内政。可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从前以“韬光养晦”著称的中国,不应在外交上单一表现为“软着陆”或“硬着陆”,而应表现为“妙着陆”,也就是软硬结合以及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因此,当介入国际事务时,一方面,践行“寻求普惠、传播友谊、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带有理想色彩的外交理念很重要,另一方面,以务实的姿态处理外交事务,同样必不可少。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助与互惠关系,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开创国际间和平与共赢的局面。但对于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的举动,作出有利、有理、有节地反应,为的是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即使是以断交、武力等强硬方式相威胁,不屈服于任何形式的威胁和压力也是彰显民族气魄的表现。
第三,面对各种潜在安全威胁的存在,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国民的安全诉求日益提高的趋势,倘若不适时调整安全战略,无疑很难应对国内外充满许多变数的安全局势。纵观全球可以看出,危险无时无不存在,诸如病毒的流行传播、气候的变化莫测、冲突的此起彼伏等众多危险与挑战的存在,不容我们因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而不警惕和想到潜在的危险,也没有理由和借口放松对危险作出迅速反应。更进一步讲,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依然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何况随着中国的崛起现实的不可逆转,外界也许视这一现实为加强对中国防范的借口,或视中国日趋扩大的影响力为加大军事投入的驱动因素。不论如何,中国所能做的是,说明崛起的目的是和平的,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安全威胁和挑战,用充分的理由解释外界几乎难听的不可置信的疑问,出发点是消除外界对中国崛起意图的战略误判和疑虑。
另外,对于一心一意谋求发展的中国来说,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需求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迫切。相比之下,在面对日益难料的安全挑战方面,对包括如何致力于进行安全威胁的跟踪、应对安全威胁的举措怎样开展或运作等问题,将考验着中国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是难以最大限度提高国民的安全感,也无法降低或消除诸多安全威胁。实际上,中国内部保卫国家安全的机构繁杂,有时职责交叉明显,在保卫国家安全的协作方面有待加强。为此,发挥“密切跟踪、科学运作、注重协作、沉着应对”的国家安全运作体系的作用,不仅对应对各种潜在安全威胁有所帮助,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从而表明国家有满足国民安全需求的能力。重要的是,凸现“同步走”安全战略的优势,即经济建设与军事建设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海上安全与陆地安全、空中安全与太空安全等有关安全课题的同步进行。可现状是,经济建设与军事建设不协调,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不并重,对领土安全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海上安全的重视程度,领空安全的建设进展快于太空安全建设进展(在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协议没有达成以前,应对来自太空的安全威胁且有所防范准备十分必要),这仍与“同步走”安全战略的优势想违背。而只有积极推行“同步走”安全战略,中国的安全战略才能得到实质地调整,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国国民的安全感。
从现在看来,中国在专心于国内的建设的同时,不得不对全球的发展动向给予很大关注,哪怕全球的现状离中国设想的“和谐世界”十分遥远,可并没有为此放弃追求的努力。展望中国的表现,可看出,积极发挥国际作用无疑是中国外交中的亮点之一,而频繁发出中国的声音,那是展示一种自信的体现。中国的转变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倾于自身国际地位的改变,加上世界的命运越来越同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全球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尽力所能及予以承担责任,已是中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如同美国在新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也就是说,自奥巴马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开始,美国的转变注定是一件令人关注的事情。反观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通过在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的过程中,展现新的表现、新的形象、新的转变的中国崛起,足以标志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起点,但这才刚刚开始。相信未来的征程或许存在诸多艰难,却令人振奋,因为奇迹正等待着我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