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美元特权酿成美国巨额逆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44:35
当我们思考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时候,不能不回头审视这么多年美国与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71年以前,美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保持着经常账户盈余。在197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之后,除1973年、1975年出现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并且逆差额在不断扩大。
美国是二战的最大赢家,胜利后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及市场,成了超级大国。二战后拥有人才、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的美国综合实力空前提高,产品风靡全世界。
为了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的军费开支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韩战、越战及美苏争霸更加大了美国军费开支的负担。20世纪50年代军费占GDP的比重平均超过10%,60年代平均超过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以上,占了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大半。巨额的军费开支必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冷战的军备竞赛以苏联解体告终。美国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深受内伤,这一点以美国消费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节节败退来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二战后被解除了武装的日本、德国等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专心发展经济。它们摆脱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得以把资源、人才、技术等集中于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快速增长。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中低端产品已在世界上广受好评;到了70年代,德国与日本的产品已在中高端市场占据领先位置。至此美国产品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已开始一点一点被别国蚕食。标志性事件就是1971年美国首度出现贸易逆差。
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表明这个国家的竞争力相对下降了,说明这个国家的消费大于产出。应对的办法是提高本国竞争力,或者是相对降低本国消费水平,对于美国来说也本该如此。假如美国真的如此调整了,现在我们将面对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但是美国人发现了别的窍门:印美元换商品。
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特殊地位。1971年该体系的崩溃虽然打击了美元的信用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这种地位,因为国际贸易仍需要一个统一的货币。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让许多国家自愿将本国货币盯住美元,以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本位。
脱离了金本位的美元其发行量已不受任何控制,美元的价值完全靠美国政府的信用。当产品的竞争力不如别国时其他国家只能辛辛苦苦提高本国竞争力或降低国民的生活水平,而美国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印制美元就能买回产品,就可以保持或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这远比提高竞争力来得轻松。
美国长期逆差致大量美元流入顺差国。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将这些美元回收,这保持了市场上流通的美元与商品数量的平衡。表面上美元购买力没有变化,但由于美国所欠的巨额债务最终也只能通过加印美元来偿付,所以美元的实际价值是远没有现在市场价格高。美元在完成一圈“从美国到国外再回到美国”后,美国市场上就多了大量商品,而美国的负债表上就增加了一些数字。
由于有美元变商品的特权,美国人不需要象德国、日本等国的民众一样努力,不用过多经历产业转型的痛苦。美国人似乎专为消费别国产品而生,美国成了十足的消费型社会。在不断进行美元变商品的游戏过程中,美国的工业也在慢慢地沦陷。刚开始是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业,如纺织、服装、普通轻工产品等;接着是电子、半导体、机械等;后来曾经是美国支柱产业的汽车、钢铁、家电等也相继被转移出去。当今的美国除了高科技和军工外,本土基本已经没有工业了。
随着本国工业的不断衰落,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美国工业的衰落使美国消费者就越来越依赖于印美元换商品;而对这一模式依赖越深,美国工业受打击就越大、越衰落;美国工业越衰落美国消费者就更加依赖印美元换商品。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整个美国深陷其中无法自拨。
到了后来,美元换商品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有机部分。在这一模式下,贸易逆差越大美国经济就越活跃,经济增长反而越快。美国经济从2000年以来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它工业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年至2006年美国GDP年均增长2.4%,同期日本为1.4%,德国为0.9%,法国为1.7%,英国为2.5%。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000年的3798亿增长到2006年破纪录的7600亿。
由于美国越来越依赖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基础工业日渐衰落,今日的美国被称为完成了去工业化。今天的美国除了军工产品、高科技产品、金融服务业及拥有土地资源优势的农业外,实在拿不出太多能吸引别人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美元汇率下降反而会增加美国贸易赤字。因为美国能与别国构成直接竞争的产品越来越少,美元贬值并不能为美国产品争取到更多市场。相反,一方面由于美国所进口的主要产品都是美国消费者必不可少且国内不生产的常用消费品,必须要进口,美元的贬值只能让美国花费更多美元用于进口;另一方面美国主要出口产品如军工等大多缺乏消费弹性,产品即使便宜也不会增加太多销售量。所以出现了美元贬值反而可能增加美国贸易逆差的怪事。
事实也正是如此,“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也仅仅是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的出口,没有改变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一点从美国与日本、德国的贸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今日的中美经贸也不例外,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而扩大。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0%,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从2004年的80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700亿美元(中方统计)。
不是教科书错误,而是由于美元实在高估太多、美元汇率过度扭曲,美国的贸易逆差早已与汇率无关。由于美国早已不生产大量日常消费商品,即使因人民币升值而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美国也只有花更大成本从墨西哥、东南亚、印度等国进口。显然,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提高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普通消费品贸易占世界总贸易额的绝大部分,美国不生产此类产品却想达到贸易平衡这几乎是不可能。人类社会不管怎么变,创造财富永远是核心,靠消费立国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美国要达到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重新启动普通产品生产线必不可少。从这一点来说,美元汇率低到让美国企业家觉得重新在国内启动普通产品生产线是合算的才是美元的真实价值。而要达到这一步则意味着美元的暴跌及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印美元换商品给美国人换来了一时的痛快,却掏空了美国的实体产业。多年后重新审视美国的去工业化,那将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某位美国前财长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不知今天他是否还这样认为。
印钱消费正在让美国经济一步步走向深渊,而停止这一模式则将是美元的暴跌。美元的暴跌不但严重影响美国人的生活,也深深伤害拥有巨额美元货币资产的东亚各国及地区;更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害,全球贸易可能将因此倒退十年。但这一模式不管对美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存在越久,危害越大。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下一篇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