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20:23
2010年10月17日 15:20:24  来源: 《求是》杂志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和国家公共物品,保障持续稳定的粮食供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持续发生,国内外粮食市场和粮价波动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粮食国际战略。
一、不稳定的粮食产量导致国际粮价持续波动
1.绿色革命的双重效应。以高产谷物品种、化肥、农药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绿色革命发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单产不断提高。农业专家们曾一度乐观地认为,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粮食产量将随着生物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经营而不断增加,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全球分工与自由贸易的推进,更可以使粮食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调剂,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些专家似乎认为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得到永久性解决。
然而,绿色革命的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过量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造成对化肥、农药和灌溉的过度依赖,污染了土壤、水系,带来了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壤盐碱化、农作物品种单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如此,让绿色革命引以自豪的粮食产量也出现瓶颈,世界人均谷物产量从1980—1985年间的每年335公斤下降到2000—2005年的310公斤。中国、印度、印尼等11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谷物产量占世界的40%;而至1991—2004年,11国的谷物产量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1%,远远低于每年将近2%的人口增长率。
2.粮价波动导致世界粮食危机持续爆发。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世界粮价波动危机如“沉默的海啸”常常不期而至。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价格指数显示,全球粮食价格在2006年上涨12%,2007年上涨24%,2008年前8个月涨幅超过50%。一些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更是涨幅惊人,2007年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了47%、大豆上涨了75%,而从2008年1月到4月中旬,大米价格就飙升了141%。粮食危机因为这次“食品通胀”而引起了全球关注,世界谷物储备也降到最低点,一个高粮价时代正在到来。然而,2008年8月后,形势急转直下,全球主要粮食价格在连续猛涨后大幅下挫。2009年1—11月,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与2008年同期相比低29%,粮食均价与2008年4月粮价最高时期相比下降了近40%。人们似乎又开始忘记粮价高涨和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0年1—5月全球粮价继续下滑的情况下也作出预测,2010年全球粮价可能继续下滑。可事与愿违,伴随6月开始的俄罗斯干旱、大火和粮食出口禁令,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预计产量下降等因素,小麦价格自6月起又大幅上扬,6—8月上涨幅度超过了50%。这种价格快速增长趋势,引发了人们对2006—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再现的担忧。
很明显,高粮价危及了国家安全。联合国报告指出,到2008年年底,“最不发达国家的年粮食进口成本比2000年增加了3倍多,这并不是因为粮食进口量的增加,而是粮食价格上涨的结果”。这些迅猛攀升的发展态势使饥饿人数增加了7500万,使发展中国家大约1.25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到2009年,世界饥饿人口增长超过10亿人。2007—2008年,有37个国家发生了民众暴动以抗议粮食价格的上涨,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反对那些由于本国生产不足而不得不进口的生存必需品价格的无节制上涨。
搜索更多粮食价格 粮食危机 的新闻
饥饿的盛宴——法国纪念世界粮食日侧记
粮食日里收种忙
中国粮食丰产从科技进步中获得源源动力
首届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部长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