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的集体抗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5:56

中国民众的集体抗争

  在中共建政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整个80年代应该是中国农民最为扬眉吐气的时期之一。在邓小平首先推动农业改革之后,农民不仅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而且还通过勤劳致富相对地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城市改革启动之前,广大的农村地区确实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的农村改革开始出现瓶颈状态,直到最后基本上停摆。在过去20多年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虽然农民的处境也有相当大的改善,但整体而言,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差距急剧扩大,农村居民再次回到弱势处境。
  外界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已经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只要深入了解一下中国社会的现状就会很容易发现,比政治改革更为紧迫的其实是农村改革。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也就是所谓“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可谓首屈一指,但受到重视的程度、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却不成比例。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问题太复杂,一般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的官员知道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政绩,因而避难就易,避重就轻,做到无过便是功;二是农民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其结果是,各种问题不断累积,一有时机就爆发出来,并且动辄就是数万人,甚至是数十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抗争行动。
  这样的抗争行动最近在中国的一些省份连续发生,其中还出现了官民对峙、警民对抗的局面。很明显,所有抗争行动都是因为具体的利益争执所引起,而很多都涉及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后,没有获得合理的赔偿。
  本来,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但最后却都闹到暴力对抗的地步。这就再次说明,由于中国农民在各类政治机制中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利益代表,所以当他们受到欺压、受到盘剥、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就不得不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共同面对强势的政府、跋扈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利益集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不断向农村地区扩展,中国农民利益受损害的事件还将层出不穷。虽然这样的纠纷看上去错综复杂,但解决起来其实并不十分困难,关键是各级当局是否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是否舍得让社会底层的民众也能分享到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好处。
  中国农民是一个守本分,明哲保身,甚至是逆来顺受的群体。自古以来,只有官逼民反,而没有蓄意地犯上作乱。从这个角度看,合理和正当的抗争行动,不会像某些国际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将对政治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但关键要看中国各级政府本身如何面对。假若把这种抗争行动看作是敌意行为,或者无限上纲,以“稳定压倒一切”的借口予以强力压制,那只会激化民愤,从而给社会稳定真的带来威胁。(《联合早报》2004年11月13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