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方舟子如何造谣污蔑贬低钱学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0:49:01
方舟子说“钱学森为粮食亩产万斤提供“科学”证明”,这纯属造谣!
在很多人看来,“亩产万斤”是钱老唯一的错误,也是某些人用以攻击钱老的“把柄”。
方舟子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若干可商榷之处》中写道:
“钱回国后,除了领导导弹和火箭项目,很著名的一件事是在大跃进期间创建“农业力学”,在1958~1959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知识就是力量》发表三篇文章,为粮食亩产万斤提供“科学”证明。该书对这一震惊世界的著名事件提都不提,也无任何解释。”
本网友认为,方舟子先生既然把钱老的这三篇文章的出处写得这么清楚,那么一定亲自阅读过这三篇文章。
没有亲自读过这三篇文章的人说“钱学森论证了亩产万斤”,可以解释为“道听途说”。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的人读了这三篇文章,也可能并不理解钱老“创建农业力学”的苦心。
但是,既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又亲自读过这三篇文章的方舟子先生,居然也不理解钱老“创建农业力学”的苦心,也将这三篇文章歪曲成“为粮食亩产万斤提供“科学”证明”,本网友认为,除了“奉命行事”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解释了。
经过搜索,本网友找到了钱老当年论“亩产万斤”的这三篇文章的原文。
第一篇于1958年4月29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标题是《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
在此文中,钱老首先介绍自己为何会从力学想到农业:“我们现在应该想想,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内容统统实现以后,下一步又要干什么?要干的事,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作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就能 跟得上去。在这一点上,我是外行。作为一个 搞力学的人来说,不免总是从能量方面来考虑。最近我算过这么一个粗浅的账,就是地球上一个单位面积上,受太阳的能有多少。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 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 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
那么,钱老是否就此认为“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是现实可行的呢?
并非如此。钱老紧接着就指出,要达到这个目标,里面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当然这里面有许多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但我们可以向这个方向去考虑。关于农业生产方面 还有许多问题,如人工气象的控制等。当水利方面已经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的时候,就可以基本上免除不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台风, 是不是就不能控制呢?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再说我们的农业动力问题,在这方面看来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是所谓生物能的利用,也就是使粪便和杂草醱酵产 生沼气。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炭水化合物的分解,分解后产生的东西差不多一半是沼气,一半是二氧化碳。如用这种混合气体当然不太好烧,沼气虽然是很好的燃料, 而二氧化碳不是很好的动力燃料,它夹杂在里面只会减低燃烧速度。因此,就要想出办法把沼气和二氧化碳分离,用纯沼气作为内燃机的动力,这就可以解决我们缺乏石油资源的困难。同时,二氧化碳也有用处。二氧化碳对植物来说是一种肥料,是不是能考虑在暖房里把空气中充上二氧化碳,使植物的生长可以更好一些。同时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培养小球藻,而小球藻又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至少是很好的饲料,可以喂猪。”
这段话实际上是论证了:目前还不可能实现“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钱老要提“农业的动力问题”?因为此文发表于1958年,那时候李四光还没有找到石油,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确实存在着“动力问题”。因此,钱老在这篇文章中才专门讨论了“用纯沼气作为内燃机的动力,这就可以解决我们缺乏石油资源的困难”。
他接着提出:“像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不仅是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问题,而是把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知识怎样应用到农业上去,使农业生产也成为一个工厂似的,在控 制的条件上来生产。这也可叫作农业的工业化。这个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是高度综合性的,其中有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各个研究部门都同它有关。”
钱老还批评有些同志思想落后、想得不够远:“也许有的同志会这么想:这些新技术,今天我们来谈是不是太远一点?今天在全国水楼的形势下,我们的思想很容易落在现实的后面。我们国家里的事情总是走得很快,而科学研究不应该是生产的尾巴,应该走在生产的前面。所以讨论科学规划的时候,应当从长计较。”
他并且提出和学科渗透和交叉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最宜于发展学科之间的新科学,譬如说物理就应该渗透到各个部门中去。现在提出的生物物理,就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怎样使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渗透到社会科学部门。例如:能不能让近代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技术为工程经济和工业经济服务?在以前因为计算太多,分析有困难而不去做的问 题,有了新方法就能做了。自然,数学只是一个工具,用了它不是去改变社会科学而是去帮助社会科学的发展。”
很显然,这篇文章的主旨,根本不是“论证亩产万斤的可行性”,而是讨论如何整合各学科的力量,为提高粮食产量作出共同的努力。
第二篇文章于1958年6月16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第四版上,标题为《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这篇文章也就是广泛流传的所谓“论证亩产万斤”,文章并不长,电子扫描版如下:

在这篇文章中,钱老首先指出:“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 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 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然后举了实例:“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钱老在这里举的这个例子,是“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的例子,并不是一般性的例子。这种“特别丰产”的“试验田”,实际上是采用了很多手段来实现钱老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要求的。当时,关于这些试验田的报道,都比较详细地列出了试验的各项特殊条件。
最后,他提出:“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需要注意的是,钱老在这里作了两个假设:“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和“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这相当于认为太阳光照射能量的30%的五分之一,也就是6%,能够变成粮食。在第一篇文章里,钱老直接用1%来估算太阳光能量变成粮食的比例的,而这里分成了两步计算。
当然,这里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他又指出实现高产的条件:“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篇是1959年9月25日在《知识与力量》杂志上发表的,标题为《农业中的力学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钱老首先问:“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 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 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紧接着,钱老马上指出,这种计算是有很大问题的:“自然, 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 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 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 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钱老也用同样的方法对木材产量的极限值进行了估算:“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 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 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
但是,他也立刻指出,上面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有很大问题的:“前面所计算的单位面积年产量,无论是粮食或是木材都是理想的极限量。要接近这个指标,必须通过密植,套种等措施,使地面终年充满了足够的绿叶,充分利用太阳光能量。其他如水,肥,土种,保等一切条件都得配合得十分理想。也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在目前的农业实践中,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额丰产。”
那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呢?钱老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指出:有许多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在这篇文章里,他具体地指出了通风的问题:“要实现超高额丰产,必须推行高度密植,而高度密植却带来了通风的困难。如果二氧化碳,空气都不流通,植物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太阳光。农民科学研究员,陕西省乾县烽火人民公社社长王宝京搞的田间设计 学,研究如何排列田间作物群体来解决通风透光问题,道理也就在这里。通风也就是气体的流动和传输。这正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好题目。虽然流体力学在近50多年 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那都是着重在高速气流一方面的。上面所说的,在茎叶间的气流速度却非常慢。。。。。。”
很显然,只要认真读了钱老的上述文章,都会明白:钱老论述的主旨并不是“论证亩产万斤”,而是在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农业产量,为提高农业产量提出具体的建议。
那么,为什么当时很多人会认为“钱学森论证了亩产万斤是可行的”呢?
本网友认为,这多半是扭曲的宣传造成的,责任主要在负责宣传工作的人。
有人可能会问:第一篇文章和第二篇文章都是公开发表在报纸上的,而且分别是《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全国人民都能直接看到钱老的原文啊。
本网友原先也是这么认为的:钱老那两篇文章可能写得太“学术”了,人民群众看了也不懂。
但是,本网友在今年的《北京日报》上看到了这篇标题为“扫除文盲”
的文章之后,就改变了观点。这篇文章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扫除文盲方面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到:“1964年,全国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196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仍然高达52%!1958年肯定就更高了。
而且,由于扫盲的标准并不高,达到扫盲标准但仍然不能看懂报上的文章的人,所占的比例肯定也不少。
这样算下来,当年能看明白钱老发表在报纸上的那两篇文章是啥意思的人民群众,比例应该是很低的。
因此,人民群众要得知钱老那两篇文章说的是啥意思,恐怕主要还得从宣传部门的语音宣传里得到。
本网友还要指出的是:钱老的上述观点和思想是一贯的。
寒江春梦网友在钱学森较不为人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与农业科学技术》中给出的资料显示,1984年12月23日,钱老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发表题为《第六次产业革命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学术论述时,仍然是持上述观点,认为农业亩产量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篇论述中,钱老认为:“农业型的产业是指像传统农业一样,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光合作用为基础,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太阳光是一个强大的能源,在我国的地面上,每年有120~200大卡/厘米2的能量,也就是每亩每年接受太阳的能量相当于114~190吨标准煤。这是农业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须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转化能力,上述太阳光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化为植物产品。这个比例不到1%,有的只有1%”。而且,“就是变成植物产品了,人也不能全部直接利用。就以粮食作物为例,子实在干物质中还占不到一半,其他百分之六十都是秸杆。现在农村缺燃料,往往把作物秸秆当柴烧,有机质不能还田,这是个大损失。”
由此,钱老在这里特别提出了“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的新概念,继续主张整合各学科的优势,共同为农业发展做贡献:“要提高农业效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以及一切可以运用的现代知识,还有新的技术革命,都用上去。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它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了,而是一种生产体系,一种产业,其特点就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
因此,本网友认为,所谓“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其实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论述被变成忽悠人民群众的工具的一个例子。
坏蛋先生崇拜的方舟子先生,既然亲自阅读过这三篇文章,为什么还要造谣说钱老这三篇文章是在“论证亩产万斤”呢?本网友认为,除了“奉命行事”之外,再没有别的解释了。
请问方舟子: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是否超过了冯-卡门?
在方舟子《《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若干可商榷之处》这篇文章里,除了“论证亩产万斤”的污蔑之外,还以断章取义的手法攻击钱学森的学术成就。
方舟子写道:“十、
“在他1955年回国前夕,他的老师、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对他的评价是:‘你现在学术上已超过我了’。为此,他激动得彻夜难眠。”(p.146)
冯-卡门对钱学森无疑是非常欣赏的,钱当时被认为是其学术继承人。但是这个评价不见于冯-卡门的回忆录或文字材料,从上下文看大概是钱本人转述的。对这种空口无凭的私下交谈,当事人激动可以,别人最好还是不要太当回事,毕竟,在国际上,没有人会认为钱的学术成就超过了冯-卡门。如果钱学森像国内某位化学院士评价的那样是全世界每十年才出一个的科学家,那么冯-卡门这样的科学家岂不是百年才出一个?其他领域像冯-卡门这种级别的科学家还有的是,这一百年来恐怕就出了上百个百年一遇,上千个十年一遇的科学家了。”
在这里,他已经做了断章取义。对钱老的学术成就有所了解的网友们都知道:钱学森学术成就的顶峰之作是《工程控制论》。
关于冯-卡门“你现在学术上已超过我了”这句评价,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都是这样说的:
“他在论文中提出的“热障”理论和与导师共同命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得当年波音公司推翻了B-47飞机的原设计方案。
冯·卡门和钱学森的发现使他们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了几十年,直到战后计算机大量应用之前,他们的发明都是超音速飞机制造设计的基本指导理论。
1954年,他的名作《工程控制论》出版。1955年8月,回国前夕,钱学森带着全家来看望恩师冯·卡门,送上了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论》。冯·卡门翻阅后欣慰地说道:“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很显然,冯-卡门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是言之有据的:
1)“冯·卡门和钱学森的发现使他们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了几十年”标志着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达到了冯-卡门的水平;
2)《工程控制论》则标志着钱学森“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冯-卡门对《工程控制论》的评价,是不是言过其实呢?
百度百科《工程控制论》:“1954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英文版问世,第一次用这一名词称呼在工程设计和实验中能够直接应用的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概念及方法。随着该书的迅速传播(俄文版1956年,德文版1957年,中文版1958年),该书中给这一学科所赋予的含义和研究的范围很快为世界科学技术界所接受。工程控制论的目的是把工程实践中所经常运用的设计原则和试验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取其共性,提高成科学理论,使科学技术人员获得更广阔的眼界,用更系统的方法去观察技术问题,去指导千差万别的工程实践。”
维基百科《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 Cybernetics),是中国科学家钱学森(Tsien, H. S.)于1954年所著的英文著作,由美国麦格劳-希尔集团(McGraw-Hill)出版;后来被翻译成简体中文版,科学出版社出版。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中首创把控制论推广到工程技术领域,是控制论的一部经典著作,有德文、俄文译本。本书曾荣获中国科学院1956年一等科学奖。”
可见,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实际上开创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冯-卡门是世界著名的力学家,但是,他开创过一门新学科么?并没有的。
因此,本网友认为,无论在国际上有没有人“认为钱的学术成就超过了冯-卡门”,冯-卡门是完全会说出“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这句话的。
此外,我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那就是总认为:至少在师傅还活着的时候,徒弟是不应该比师傅还强的。
在理工科方面,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要小一些,毕竟,理工科的成就是可以直接比拟的。在文科方面,这种传统的影响就要大得多了。
本网友认为,方舟子先生质疑冯-卡门说过此话,应该是潜意识里的这种“学徒思想”在作怪。
实际上,真正以科学发现为奋斗目标的大科学家,都是希望并且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术成就上超过自己的。
最后顺便说一下:冯-卡门是力学家,严格说来,他更接近于数学家。
在物理里,力学的基本规律早已解决,剩下的问题基本上就是数学了。
冯-卡门是匈牙利的数学天才,所以他才可能成为力学大师。
匈牙利是出数学天才的国度,上世纪早些时候一共出了不下十位数学天才。
冯-诺依曼,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也是匈牙利人。
只不过,匈牙利国家太小太弱,所以这些牛人就都被方舟子这样的崇美人士当作“美国培养”的了。
实际上,冯-卡门是在匈牙利的皇家约瑟夫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冯诺依曼则是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获得数学博士。
严格说来,这两位都是匈牙利培养的,只不过奥匈帝国瓦解之后,匈牙利毫无实力,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罢了。
关键字:方舟子钱学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文章录入:MarkTwin    责任编辑:heji
上一篇文章:何新:美国韩战纪念碑前的一幕--平生所闻奇谈怪论与所历奇闻轶事(之二)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 楼【谢立勋】 于 2010-9-30 8:28:12 评论说
方舟子,是科学领域中的“王明”,机械、教条,否认不符合自己知识限度的知识和客观现实。但中国人的不爱学习,只打牌玩乐,因此也就只能跟在其后面凑热闹了。
2 楼【bscndsc】 于 2010-9-30 8:58:29 评论说
如果我们力挺的东西被证明是一堆狗屎时,我们就一口将其吞下,嚼得津津有味地说“真香”“真香”!从而标明狗屎也是真理!!
3 楼【meikai】 于 2010-9-30 9:25:26 评论说
此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他有什么成就为什么不说说呢?就会贬低别人吧?
4 楼【lilywang】 于 2010-9-30 10:14:25 评论说
看来方舟子还想踩着全国人民都尊敬的钱老上位呢
5 楼【MarkTwin】 于 2010-9-30 10:39:27 评论说
1 楼【谢立勋】 于 2010-9-30 8:28:12 评论说
方舟子,是科学领域中的“王明”,机械、教条,否认不符合自己知识限度的知识和客观现实。但中国人的不爱学习,只打牌玩乐,因此也就只能跟在其后面凑热闹了。
——————————————
呵呵,所谓“中国人不爱学习,只打牌玩乐”,恐怕也是跟在类似于方舟子的某些宣传后面凑热闹吧?
6 楼【刀片】 于 2010-9-30 11:01:17 评论说
钱学森确实为“亩产万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理论终归是理论。
7 楼【MarkTwin】 于 2010-9-30 11:09:31 评论说
2 楼【bscndsc】 于 2010-9-30 8:58:29 评论说
如果我们力挺的东西被证明是一堆狗屎时,我们就一口将其吞下,嚼得津津有味地说“真香”“真香”!从而标明狗屎也是真理!!
————————————————————————————
有话就明说,不用这样拐弯抹角。
8 楼【左之中】 于 2010-9-30 12:25:18 评论说
谁最恨钱老,应该是霉国人,方肘子跟着霉国人污蔑钱老,可以看出这小子的险恶用心.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