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6:48:22
原文来自:http://bbs.i918.cn/viewthread.php?tid=256967
美国国防部对中国军力报告要旨
今(2004)年度的美国防部有关中国军力报告,是就过去一年来,在各重要领域上,针对中过军事能力的改善、发展作广泛的记述,其要旨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周边地区,短期内可能的纠纷,做充分的因应准备,并对长期性的军备近代化积极投资。
*2004年中国公开其军事预算为250亿美元,然实际支出约500亿至700亿美元,仅次于美、苏,居世界第三。
*中国虽然公开要在‘一国两制’下,以‘和平统一’为目标来解决台湾问题,但美方对此深表疑问。
*目前中国在台海对岸布署500颗以上的短程飞弹,并每年以75颗的速度增加中,而且正积极配合卫星导航,以增加飞弹的准确性及破坏性。
*中国正积极开发C4ISR(指挥、统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的网路系统,在可预见的将来,可和大部分的国家并驾齐驱。
*为克制美国的科技武器,将开发可转为军事用途的远距离探查卫星,以及搜集电子、信号情报的间谍侦查卫星各一枚。
* 中国认识到对台湾武力的行使,其最大的障碍在美国。
中国对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使用高科技武器印象深刻,并引以为鉴,而若要
对台湾行使武力,首先必须考虑美国的介入干预,而中国的因应对策在:
1. 避免或促使美军不要接近台湾海峡
2. .搅乱美军的警戒系统
3. .避开美军情报网的耳目监侦,并设法将军事设施地下化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走向及其火车头
中国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确保领土的主张以及维持其区域大国构筑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力,人民解放军(PLA)对加速改革及现代化极为重视,而目前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完成对台湾的统一。
就武器系统的筹措、装配、现代战争原则的确立、军事机构改革、训练的改善等是达成军力现代化的目标。对中国来说,中国尚欠缺持续于境外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引导中国军力现代化的优先秩序与目的,决定在于中国当局对安全保障上的利益如何判断其内外威胁、资源是否容易入手、现代战争的性质为何,这是中国要完成其军事、技术发展方向的火车头。
◎飞弹系统
中国已确实具有导弹工业的基础,也已开发、生产各式各样配置于地上、海上的飞弹,并集中于改善液体燃料转换为移动固体燃料。
在南系军区已确定配备有为对付台湾的短程飞弹(SRBM)约有500颗,今后不只在数量上会大幅增加,其准确度、威力也会继续提升。
◎核战力
中国为强化核抑止力,就要提升核作战力的备战能力,也就是增加以对付美国的长程飞弹数量,目前中国拥有约二十颗CSS4Mod1洲际飞弹(ICBM),并正切换射程更远的CSS4Mod2。而DF31的洲际飞弹正开发中,十年后可以开始配置,另也同时在开发DF31后继飞弹JL2(固体燃料、潜艇放射的洲际飞弹),在10年内装配在潜艇上。
中国在五年内其ICBM(射程包含美国)会由目前的二十颗增加至约三十颗,十年后或可达到六十颗。
◎增购新式武器
2004年中国添购武器契约比2003年增加7?,主要是与俄国的交易,包括SU-30战斗机24架(十亿美金)、SA20地对空飞弹系统(五亿美金)。与西方国家间因天安事件而冻结武器交易,则还在商研解冻中。
中国对其国防事业追求自制国产化不遗余力,计划在五年内到十年内能达到先进工业国家的水准,不过在某些决定性的重要领域如飞机引擎则还是要依赖外国的援助。
◎卫星太空事业
C4ISR(指挥、统御、通信、情报、监视、侦查)的网路系统是军事现代化的表征,是中国国防的最优先目标,中国在发展太空事业也是以军事用途为优先考虑。2003年中国在卫星太空上有很大的突破──
首次发射有人太空船并予以回收
成功发射新型静止轨道(GEO)军事通信卫星
成功发射使用固体燃料的低轨道军事通信卫星
正积极研发追踪破坏敌方卫星的手段
电子情报搜集(ELINT)或信号情报搜集(SIGINT)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正研发各种用途的侦查卫星,尤其是小型卫星,并寻求先进国家的支援合作,开发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电子光学侦查卫星。清华大学也与英国萨里大学进行合作,建造由七个迷你卫星所累积的远距离侦查卫星,其解析度达50公尺,并继续改善中。
中国对台湾的可能军事行动
中国认为台湾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力阻止台湾走向分离、并按中国的条件实现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在安保上最优先的事项。为完成‘国家再统一’,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但台湾问题的解决却无法订定时程表。台湾具有地缘政治战略的要冲,支配了台湾,中国海军的海上防卫范围可以向外扩张,在海上运输上,北京会取得更大影响力,相反的,中国失去了台湾,其对外扩展战力会受到抑制,而美国则取得对中国沿海经济据点的‘战略踏脚石’。
中国军事现代化就是要清除阻止对台行使武力的空间、时间问题。在近20年来,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功的外交,而人民解放军的军力也确实提升,台海两岸的平衡已渐倾向于中国,2000年2月中国发表‘一个中国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即明确指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消失,而若台湾正式宣布独立、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两岸对话无限期延期、台湾保有核子武器、台湾内部不稳,中国将对台行使武力,北京对台政策是以包含军事要素的政治战略来统一台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台湾依照北京的‘一国两制’条件就范。
但近年台湾局势的发展,似愈走向分离、独立的道路,更增加中国的紧迫感,这样的结果,中国中短期的战力现代化重点置于因应台海的“有事”上,并考量美国的军事介入,因此最积极致力于解放军的飞弹筹措,期能压制台湾的防卫力,解除台湾政治上层的抵抗意志,阻止并延迟美国军事介入。
中国从伊拉克战争得到的教训
美国国防部报告书中特别指出中国可能从伊拉克战争中学到的教训:
藉由航空作战,可以维持优势,这在科索夫战争时,北约联军的空中优势作战已表现无遗,伊拉克战争更可加以确认。
无论是用何种方式与台湾作战,地面部队的前进速度以及特种部队的角色,都要考量进行远距离精密攻击及地面部队的独立性,才能有效发挥。
以攻击敌方的政治中枢,破坏敌方指挥能力、战斗意志为目标,为达到此计画目标,应认识统合心理作战、航空作战、快速反应部队联合作战的必要性。
统合联合作战部队的武器系统要能相互运用,认识到资讯技术的导入以及加速改善本身武器的的机动、火力及精密性。
多国部队先进C4ISR(指挥、统御、通信、电脑、情报、监视、侦查)体系发展及各军种间的共同作战,促使中国认识改善其共同作战能力的紧迫性。
美国国防部以前的报告书也论及中国从91年波斯湾战争‘沙漠风暴’、99科索夫战争,联军的现代化作战予中国深刻的冲击。
‘沙漠作战’是引起中国对未来战争开展议论的分水岭,乃是当时伊拉克快速败北的诸多因素状况与当时中国军队的状况有诸多共通点,中国开始了解到其不合时代、在现代化战争的脆弱点。波斯湾战争也同时引发中国国内‘军事改革’的火花源,在现代化的战争如何进行联合作战,如何将速度、机动性、精密性的必要条件予以具体化,并协力进行广泛的军事改革,加速军事现代化。亦即开展对C4ISR以及情报战、防空、精密攻击、后方支援能力等进行研议。
另,北约联军的优势空军作战,也提供观察到劣势军力如何对抗优势军力的防御力,也就是如何善用伪装、陷阱、扰乱等手段对付联军的精密攻击。中国从北约联军作战得到一重要教训,即‘新三打三防’(新三打:隐形飞机、巡弋飞弹、武装直升机;新三防:侦查监视、电子干扰、精密攻击)的防空训练体系。
对中国军方来说,确切体认到现代战争中空军及远距离攻击所扮演的角色凌驾于地面部队,也就是以优势的空军及精密攻击敌方政治、军事指挥中枢,再配合最小限度的地面部队,迅速孤立敌方并予以降服。
所以开发更多、更有效的导弹、巡弋飞弹,更多的多机能战斗机,此乃中国要发展具独立战略作战的新空军的指导方针,也是中国针对台海军事作战的构想。
在伊拉克战争中,中国也发现无人飞机对侦查及攻击作战的运用以及有优良训练的特种部队执行精密的侦查任务,也就是对于武器系统的整合、联合作战、机动作战的柔软性后方支援印象深刻。
西方的军事力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力,彼此差距一直在扩大,对中国领导阶层是一大刺激,这是2002年中共第十六届大会,江泽民军委主席提出重视火力战的‘机械化建设’以及情报化战争为目标的‘情报化建设’为中国军队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对台军事部置的可能模式
◎军事策略
解放军的攻击能力,年年都在提升进步中,其最大的目标就是当台湾问题无法按北京的愿望解决时,迅速诉诸武力,钝化台湾住民的意志,并阻止、迟化美国的介入。
为此,中国解放军会采取奇袭、威吓惩处的作战方式,清除台湾军民的抵抗力,迫使台湾领导依循中国的政策。过程中必然会先逮捕台湾的军政领导人物,扶植亲中政治人物的所谓‘整肃战略’。
◎空军策略
目前PLA空军、海军拥有防空、多目的战斗机、攻击地面战斗轰炸机、轰炸机等计约3400架。但台湾维持第四代优质战斗机为中国的三倍,而中国亦不能同时间、长时间出动战机,在飞行员的训练上,台湾的能力又优于中国,不过随着中国推动军事现代化,台湾的优势有渐崩溃之虞。
中国购入SU-27、SU30等第四代战斗机,其数量已逼近台湾,而中国在SRBM(短程飞弹)的战力,已具消弱台湾防空力并可切切断台湾空军基地作战的能力,台湾的空军机能一旦停止,军事设施更易遭受破坏。
在今后数年内中国使用SRBM、地面攻击巡弋飞弹配合特种部队,运用其他的资源(如内间、爆破、扰乱等),将全台机场损害,地上防空、相关指挥系统迅速破坏,台湾是时只有降服一途。
◎飞弹攻击
中国在面对台湾的南京军区配置有500枚以上的SRBM飞弹,每年并以75枚的速度正在增加中,不只数量的增加,在破坏力及准确性也都在提升,其若展开攻击时,大概会采取奇袭方式,针对指挥部、军事基地、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要点予以破坏,为防美军的介入,琉球的美军基地也是其攻击的可能目标。
◎海上封锁
随着PLA现代化的结果,增加中国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会对在南中国海及东中国海要驶往台湾的船只进行检查,但最有效的封锁即直接在台湾的港口外海上拦截检查,并在港口内外布雷,甚至直接攻击入港的船只或停泊在港内的船只,并破坏港湾设施。
◎情报作战
如果中国开启对台战争,必然首先向国际社会及地区内国家进行大规模‘认识管理’宣传,以降低台湾的抵抗意志,宣扬中国军事作战的正当性,抑制美国的介入。中国认为台湾住民的心防很脆弱,透过认识管理的宣传,运用中国、台湾、香港以及其他区域的媒体将相关讯息传达给台湾住民,这个策略成功性很大。为此,中国一定要确保其在C4ISR系统、民间情报技术(如网际网路)、通信设备等的优越性。
布建潜伏在台湾的秘密工作人员此时可配合中国特种部队进行各种破坏扰乱工作,尤其是通信系统、电力系统是其破坏的主要目标。并活用情报作战的各种手段(如电子战、谋略心战、官方网战的入侵等),暴露台湾防卫上的破绽,亦可达到延迟美国的介入。
◎地面部队
PLA的地面部队在量上远胜于台湾,在面对台湾的南京军区配置有三个军集团,在发动总攻击时,可以追加七个军集团(含空降部队、特战部队、海军陆战队等)支援作战。中国虽在海上运送兵力确有缺陷,但却确实在强化空中运输兵力的能量。
在执行达成小目标的重要任务,以小兵力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则有赖特种部队,其作战内容不外:
1. 侦查、监视战斗损害评估
2. 特殊人物的拘捕、暗杀
3. 查出通信资产、运输要冲、军事仓库并加以破坏
4. 港口、机场的控制或破坏
5. 对已侵入台湾的解放军部队的支援
6. 防空资产的破坏
7. 实施谋略欺敌的情报作战。
◎登陆作战
当中国各种压制台湾手段不能奏效时,只有使出最后手段,全面占领台湾。但这需要配合动用民间海空运输资产,惟成功与否难料。解放军要像诺曼第登陆台湾,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如:
1. 中台双方兵员、装备的损耗率
2. PLA部队间的相互运用
3. 后勤补给战力,也就是登陆作战的能力问题
以美国国防部的判断,这种需总动员的登陆作战,中国在2010年前能力是有所不逮。
换句话说,中国全面与台湾作战,需冒着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代价的威胁,并要能阻止外力介入,才能有作战成功的可能。
◎反击外力介入
中国已明确了解要对台湾行使武力的最大障害在美国,如果能先期压制击破台湾,并能抑止并击破外力(美国为主)的介入,是北京在战略上必须思考的必要条件。对付外力介入的方式作为有:
1. 阻止美军接近
阻止美军(海军部队)接近台海,需要投入布雷战机、潜水艇、巡航舰(备飞弹),甚至特种部队,方能予美国航空母舰威胁,并且能攻击破坏美国的C4SIR及后勤补给系统。
2. 谋略欺敌
所谓谋略欺敌就是‘要促使敌方采取能达成有利我方目标的行动’。中国的谋略欺敌目标就是推迟美国的外交军事行动。在中国的内部也会实施‘反情报’措施,如新闻管制、特定人员的孤立监侦、阻断重要情报的外流,对战场状况采取隐蔽、伪装措施,并且喂食敌方‘假情报’,以误导敌方。
3. 地下设施
中国在隐蔽其军事活动方面远胜美国,在共党统治之下,民间与军队至少有四十年间,建设军队的地下设施(所谓反帝反修备战深挖洞),在经过波斯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像在北约的科索夫之战,PLA体认到即使北约联军掌握敌军状况并使用精密武器攻击有其胜果,但相反的,低科技藉伪装、隐蔽、分散及频繁部队移动亦具有阻止北约联军的作用,对这种地下设施再予重视扩张,主要针对C3(指挥、统御、通信)中心、飞弹设施、机场等潜在性目标。
4. 核电磁波作战
藉在高高度核爆炸产生高高度电磁波(HEMP),会对大气层的电离层及磁气圈产生巨大的变化,致使通信网、雷达发讯以及所有电子光学侦测能力大幅下降,依据武器及爆炸高度,其效果可由数秒到数日的久,有效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PLA并正努力研发这种对付美国C4SIR的作战方式。
5. 外交作战
中国认识到当今世界上能提供中国贸易与技术的最大机会的国家非美国莫属,美国也是唯一可以有效对中国予真正的军事威胁、课予经济制裁的国家。中国要统一台湾的最大障害也在美国,为了完成中国对台湾的大统一任务,中国了解到,除了使用‘暗杀者的矛’(assassin’s mace),即情报战争、导弹、对舰飞弹、先进战斗机、潜水艇以及太空军事、防空系统等,另一张‘王牌’,即藉中国大陆地广人众,是世界的工厂与市场,进行总体战,外交作战必然是其中的一环,当然是围绕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工作,也就是牵涉到中?美?日、中?俄?美、中?欧盟?美等多样三角关系。其中的中?美?日三角关系是影响台海情势的一重大因素。
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长期战略部署,中国认为,从地缘政治来说,就是要阻止、封锁中国国力的伸张,尤其是1997年9月后,美日双方公布新的防卫指针,这是日本国防安全保障政策的重大改变,强调应加速相关法案的立法,该指针适用范围由‘日本有事’扩大为‘周边有事’,不强调特定的地理范围,而以周边事态性质扩大解释防卫内容,大幅增加自卫队的角色,从‘专守防卫’扩大为支援海外美军的军事活动,从军备重建到海外派兵,并进而行使集体自卫权。因此日美安保同盟可谓已从军事防卫型转变为攻击型。1998年日本国会通过‘周边事态法’、‘日美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役协定修正法案’,2003年6月又通过‘有事三法案’──武力攻击事态法、安全保障基本法、自卫法修正案,使日本能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安全保障及防卫的功能。凡此,均可视为美国这种长期战略部署的延伸。
中国的反制就是加强与俄国、欧盟的关系,纠缠中日关系,强化在联合国的活动,主导北韩核问题,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多边对话,另外亦与世界各国进行军事合作交流,2003年与北京缔结军事关系的国家即超过140国。
结 语―兵者存亡之争,可不慎乎?
七月初,日本防卫听也发表防卫白皮书,特别指出‘中国保有洲际飞弹与射程及于日本等亚洲各国的中程导弹,部署在台湾对岸的短程飞弹也每年持续增加’,‘由于中国军事力急速现代化,在短期的将来,两岸的军事平衡,台湾在质的优势地位将出现很大的变化’。
另外,200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布新的‘政治工作条例’,明文确立‘三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在打赢资讯化战争条件下的地位,并赋予新的政治工作意涵。此乃中国受美伊战争的启发和刺激所致,改变了中国对战争的传统看法,认同‘仅仅赢得战争本身并非胜利,决定胜负在于能否赢得和平’。‘三战’在统一台湾上,必将施展于战争之前,贯穿于军事打击中,持续于军事打击之后,其内容就是要取得攻台的合法性(法律战);在国际上取得攻台发言权,使台湾在国际上‘消音’(舆论战);并且藉亲中媒体、网路、手机等现代传输平台,对台进行安抚,以达其不战屈人之兵(心理战)。
中国对台湾的意图是明确且认真的,美国的报告书中提及:‘台湾有人认为,可以把大陆人口稠密的都会区域或三峡大坝作为目标,从而遏止中国以武力攻台’。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即称‘这种遏阻能力的结果,会把台湾的生存置于危险境地,增加军事冲突的风险,可能把美国拖下水’、‘最糟糕的是可能使中国有了先发制人的借口’。
就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而言,从南韩、日本到台湾、菲律宾,对中国形成一个半月型防卫的态势,如果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则这条防卫线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中国就可以自由地进出太平洋,东亚战略情势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对美、日而言,均将是一重大挫折。
台海局势因有美国的‘台湾关系法’,而美、日又有‘安保条约’作后盾,因此只要台海维持现状,则难有战事,如果中国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对台湾使用武力,美、日必会介入。如台湾民意选择‘要被中国统一’,接受‘一国两制’或台湾本身因‘国家认同’发生内乱,中国出兵台湾接收或靖平,则另当别论。
对台湾的安全保障来说,不外‘自助人助’,其中‘自助’犹重于‘人助’,从美国国防报告书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中国对台攻击的时机方式,因应之道应首重‘心防’,也就是台湾人民需有共同防御共党‘一国两制’统治的共识,然后才能强化‘民防’,巩固‘国防’,尤其是指挥中枢、基地战机的防护是防卫战的重心。
中国若对台开战后,台湾若能在短时间内能予抵御,争取时间,‘人助’即可协防台湾。在七月底,为因应亚太地区可能爆发战争冲突,美国国防部长伦斯斐已提议在太平洋海域再部署一艘航空母舰,以克服‘距离障碍’,如果部署在夏威夷珍珠港,台湾有事三天内可抵达,如果部署在关岛则时程可缩短为一天。在中国军事压力之下,台湾若能发挥‘自助’,也就是勿持敌之不来,须持我有以待的,则方能有‘人助’的驰援。
七月间美、中、台三方均在进行军事演习,据报导,18000名中国部队使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设备,在类似台湾地形和气候的东山岛进行海陆空协同攻击演习;差不多同一时间,台湾的飞行员驾驶幻象2000战机在事先封闭的高速公路上起降,演练机场遭中国飞弹攻击时的因应措施。美国海军则有七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全球各海域操兵,展示美国尽管有伊拉克战争,在全球各地仍具压倒性的军力优势。显示台海僵局是全球最危险、最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地点的一。
‘统一台湾’是当前中国的中心任务
在国际现实政治中,军事力强弱与发言分量成正比。中国这个亚洲新崛起的势力一向主张‘枪杆子出政权’,对于其军力发展比一般国家更为重视,每年国防预算都以二位数字的百分比在增加。依据美国国防部2004年报告书指出,中国的国防军事预算表面上虽只有250亿美元,但实际上其军事支出约为500~700亿美元,为中国国内总生产量(GDP)约一兆美元的5%至7%,仅次于美国、俄国,居世界第三位,却是亚洲最大的军事支出国。
冷战结束后,1985年中国即断然进行军队的全面重编,裁减100万兵员,积极展开国防战略发展的研究、讨论,另外,中国也本著「他山的石可以攻错’,亦积极研究外国,尤其是美国的军事战略、战术,从中汲取教训、知识,以因应军队的现代化及将来在战争中发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用。
19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美国柯林顿总统面对台海危机,认为‘对中国现在及将来军事技术发展包括国家战略、安全保障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组织等,每年由国防部向国会提出有关中国军力报告书’。
2004年的报告书几乎是围绕台海问题为中心的论述分析,可以说‘武力统一’台湾是当前中国的中心任务,而中国也认识到对台湾行使武力,其最大的障碍在美国。
美国国防部发表《200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以下是美国国防部最近发表的《200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导言摘要。
根据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要求向国会呈交的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2000财政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公法汇编》106-65)第1202款规定,国防部长应提交一份报告,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这份报告应说明人民解放军目前和今后可能的军事技术发展方向,说明今后20年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以及军事组织和作战原则的要旨和可能的演变"。
重要发展
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国防部(DoD)观察到中国军事能力在众多领域获得改进。中国军力的最新发展包括:
政治方面。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
─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重新思考从"盟军作战"(Operation ALLIED FORCE)战役中所借鉴的仅仅依靠空中力量就足以在冲突中制胜的理论。
─ 鉴于盟军地面部队推进速度以及特种部队在"自由伊拉克"战役中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理论家们重新思考在可能的台海战事中没有地面部队配合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作用。
─ 其他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也使人民解放军的思维发生变化,即综合利用心理战、空中和地面快速推进,集中打击敌人的指挥系统及其通讯能力和作战意志。
─ 联合武器系统一体化和兼容性使人民解放军坚定决心加速获得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其武器机动能力、火力和精密武器能力。
─ 联盟方面联合作战的成功使人民解放军决定坚持开发先进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讯、电脑、情报、侦测及侦察,即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和增强兵种协调作战能力。
防务经济。本报告对中国公布的防务预算以及估计防务相关开支做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 扩大对防务支出经济背景的评估,增加了准确解释预算细目的内容,说明了预算与领导层拟定的首要经济目标之关系;与防务相关的总支出;以及国家预算重点目标,在这方面从公布的防务预算框架内分析了公共支出趋势及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 列举本年度采购支出大幅增长的领域,这些支出项目旨在促进目前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 日益高涨的人员费用增大了预算分配的难度,一部份军方企业的出售使可用于人员费用的资金来源减少。
武器销售。与《向国会呈交的2003年年度报告》相比,另一变化是武器协议成交额增长了7%。重要协议包括与俄罗斯签署的两项合同:
─ 24架苏凯30歼击机,10亿美元
─ SA-20地对空导弹系统,5亿美元。
人民解放军的训练与演习
─ 加强与外国军队的互动与合作可能改善了政治和军事关系,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展反恐演习。
后勤。本年度致国会报告中的最重要主题是:基于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人民解放军希望继续建立联合后勤系统。
国防工业和军事现代化。2004年致国会报告比2003年的报告更详细地介绍了国防工业和生产材料及其对军事现代化的影响。大体上包括:
─ 自力更生将继续是中国国防工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计划在今后5至10年期间提高武器质量,达到接近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即使基于最乐观的估计,我们认为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上也只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 中国国防工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口外国装备、技术及技能,从事合作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制订国内研究计划,扩展设施并实现设施现代化。
─ 中国庞大而全面的弹道导弹工业基础设施继续侧重以移动性固体推进导弹取代液体推进导弹,并重视导弹的持久性、维护及可靠性,同时作为重点项目积极研制用于战区和战略性使命的陆攻巡航导弹(LACM)。
─ 在具体有关常规武器平台方面,北京:
─ 继续研制、开发和生产各种系统──包括战术飞机和特种飞机(用于空中加油、空中预警和资料收集及电子对抗等使命) ── 以及现代涡扇引擎技术。
─ 继续制造更具现代化和更具作战能力的战车、潜艇以及两栖舰艇。
─ 继续生产先进的装甲系统,改进旧模式,开发新一代系统。
太空。 北京方面正在全面提高其太空军事能力,包括侦察、导航、通讯、气象、小型卫星技术以及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取得的主要突破包括:
─ 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并使之成功返回地面。
─ 发射新型地球同步轨道(GEO)军事通讯卫星(COMSAT)。
─ 将新型胶片图像卫星送入轨道。
─ 发射低地轨道通讯卫星原型,此为中国研制微型卫星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 继续努力研究以不同方法追踪和击败未来敌人的太空系统。
导弹力量。自从递交2003年致国会的报告以来发生的变化如下:
─ 据估计短程弹道导弹(SRBM)数量由2002年的450枚增至2003年的500枚。
─ 继续发展常规中程弹道导弹(MRBM),可在不久的将来部署。
─ 继续发展陆攻巡航导弹(LACM),其陆攻巡航导弹旅可能于2010年之前建成。
─ 继续改进C3导弹(即指挥、控制及通讯导弹)、精密打击以及屏蔽和蒙蔽能力。
C4ISR系统。自从2003年致国会的报告呈交以来,中国通过发展综合指挥和控制网络、新的指挥结构以及改进的C4ISR平台等措施继续加强其联合作战的潜力。如同往年一样,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人民解放军C4ISR系统的大部份装备比西方同类系统的装备落后几代,因而鼓励新一代研究人员、工程师及军官努力适应现代战场之需要。获得先进的C4ISR技术是中国搜集情报的主要目标之一。
(完)
中国军力现代化的主要进展(译自美国国防部2004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昨天,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美国国防部2004年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指出:“这个报告充满冷战思维,重弹“中国威胁论”老调,刻意夸大中国军力和军费开支,是别有用心的”。下面贴出的,就是美国2004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中国军力现代化的主要进展,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长度约占报告全文的五分之一。
---------------------------------------------------------
IV. FORCE MODERNIZATION
四、中国军力现代化的重大进展
PLA Strategy and Doctrine Influence on China’s Investment in Military Modernization
解放军的战略和战争学说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投资的影响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s oriented on developing the capabilities to fight and win “local wars under modern high-tech conditions.” Based largely on observations of US and allied operations since Operation DESERT STORM, PLA modernization envisions seeking precision-strike munitions, modern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and state-of-the- art ISR platforms. Beijing sees its potential future adversaries, particularly the US Armed Forces, acquiring these advanced systems, and this is a driver in PLA defensive and offensive force modernization. In addition, although the PLA views these components as significant force multipliers, it also sees them as centers of gravity that, if denied, degraded, or destroyed, could greatly hinder a modern enemy’s capabilities to wage war.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是发展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主要基于对美国及其盟军自“沙漠风暴”以来列次战争的观察,解放军的现代化计划正在寻求精确打击弹药、现代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精巧级的ISR(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北京关注着它未来的潜在对手,尤其是美国军队,设法获取这些先进装备,这也是推动解放军防御和进攻力量现代化一个重要动力。此外,尽管解放军把这些东西视为重要的力量倍增器,它也将其视为战争的重心,如果这些装备没有经受住考验、性能降低或者被毁坏,就可能极大地制约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
In this context, the PLA has sought to upgrade key components of its military through purchases of foreign weapons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These efforts have focused mainly on modern aircraft, ballistic missiles, naval combatants and weapons, advanced C 4 ISR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Although Beijing has emphasized these programs, it faces modernizing a military that comprised mainly older generation weapon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against a modern adversary. In addition, China faces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the newly acquired equipment.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已经通过购买外国武器和自行研发,更新其关键的军事装备。这些努力主要集中于现代飞机、弹道导弹、海军战舰和武器、先进的C4 ISR系统以及信息战能力。尽管北京重视这些项目,但它的军事力量仍然主要由老旧一代的武器组成,与现代化的敌手相比,其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此外,中国还在整合新近获得的武器装备方面面临挑战。
PLA Weapon Acquisition Strategy
解放军获得武器的策略
Air Forces
空军
China continues its force-wide modernization program to improve overall combat capabilities in the next decade. Beijing continues to acquire advanced aircraft and weapon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the PLAAF and PLANAF to defend national airspace from attack and to interdict and strike enemy forces at greater distances from China’s land and sea borders.
中国将继续推进其整个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以在今后的十年中提高其整体作战能力。北京继续获取先进的飞机和武器,以提高其空军和海军保卫领空免遭攻击的能力,并且在更加远离中国国土和海洋边界的地方拦截和打击敌军。
China continues to upgrade its air-to-air capabilities with additional Su-27/FLANKER aircraft produced from licensed Russian kits and Su-30MKK multirole fighter aircraft purchased directly from Russia. The PLANAF is expected to acquire a naval strike version of the Su-30 by the end of 2004. China has acquired the AA-12/ADDER active-radar- guided air-to-air missile from Russia and continues to develop advanced air-to-air munitions. China flew its domestically developed FC-1 lightweight fighter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2003. Also in development is a domestic advanced fighter, the F-10, which is to become operational in the next few years. In addition, Beijing has continued to pursue domestic upgrades to its F-8II fighters. Since China received its first advanced aircraft in 1992, training, tactics, and operational concepts have progressed slowly. In the past 3 years, the pace of advanced fighter integration has quickened. Air combat tactics continue to evolve, and training is becoming more advanced, although it remains behind Western standards.
中国按照许可证生产更多的SU27“侧卫”战斗机,以及直接从俄国购买SU30MKK多用途战斗机,继续对其空对空打击能力进行升级换代。解放军海军可望在2004年底获得SU—30的海上攻击型。中国已经从俄国获得了AA—12“蝰蛇”主动雷达引导空对空导弹,并且继续研发先进的空对空武器。中国已经在2003年首次试飞了其自行研发的FC—1轻型战斗机。一种国产先进战斗机,F—10,也在研发之中,将在稍后几年进入现役。此外,北京继续对其国产的F—8II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于中国在1992年接收了其第一架先进飞机,训练、战术和作战概念已经取得了缓慢的进展。在过去的3年里,整合先进战斗机的步伐加快了。空战战术继续得到改进,训练更加先进,虽然仍然落后于西方标准。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multirole aircraft and advanced munitions, China is beginning to make significant strides toward improving its maritime and land-attack strike capabilities.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improving sensors and weapons to increase the survivability and lethality of attack airframes, allowing them to defend themselves while en route to the target and to deliver guided munitions once there. The Su-30 aircraft destined for the PLANAF will b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 launch of radar- guided air-to-surface missiles (ASMs), such as the AS-X-17b/KRYPTON antiship cruise missile. China still is developing the FB-7, an all- weather, supersonic, medium-range fighter-bomber with an antiship mission. Improvements to the FB-7 most likely will include a better radar, night-attack avionics, and more advanced weapons. With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guided munitions, land-attack capabilities are improving as well;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is area include antiradiation missiles and laser- and TV-guided ASMs and bombs the Su-30MKK can deliver.
由于获取了多用途飞机和武器,中国正在开始在提高海上和陆地攻击能力方面迈出重大步伐。主要的目标是改进传感器和武器,以增强生存能力和空中攻击的致命性,使它们在飞往目标的途中或者在发射制导武器时能够保护自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定制的SU—30战斗机能够支持发射雷达制导的空对面导弹(ASM),例如AS-X-17b/KRYPTON反舰巡航导弹。中国仍然在研发FB—7型飞机,这是一种具有反舰作战能力的全天候、超音速中距战斗轰炸机。对FB—7飞机的改进措施极可能包括一个更好的雷达、夜间攻击航电设备和更多的先进武器。通过研发和获取制导弹药,对地攻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包括SU—30能够携带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电视制导的空对面导弹和炸弹。
China has sought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its special- mission aircraft, with a focus on electronic warfare aircraft, C 4 ISR platforms, and tankers. China reportedly has developed jamming versions of several of its larger aircraft, and it may have several programs under way to deploy new standoff and escort jammers using bombers, transports, tactical aircraf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China has been pursuing an advanced airborn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aircraft since the early 1990s. In 1999, it introduced a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EW) aircraft, the Y-8 AEW. Israel’s cancellation of the more capable PHALCON program in 2001 forced Beijing to pursue other alternatives, including possible acquisition of the A-50/MAINSTAY AWACS aircraft from Russia or a domestic program. China began developing its air-to-air refueling capability in the mid-1980s using a converted B-6/BADGER bomber as an aerial tanker. PLANAF fighters and tanker aircraft appear to train only on an irregular basis. China is investing considerably in UAV development. The PLA has a number of short- and medium- range UAVs in its inventory for reconnaissance, surveillance, and electronic warfare roles. Research is under way to develop a UAV that eventually will enable continual surveillance well beyond China’s coastal waters.
中国已经在改进其特种任务飞机,主要目标是电子战飞机C4 ISR平台和空中加油机。据报道,中国已经研发出几种大型飞机携带的电子干扰装置,并且可能还正在部署几种用于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和无人飞机的独立型或护航型干扰机项目。中国已经自1990年代初开始研发一种先进的空中侦察和控制飞机。1999年,它引进了一架空中早期预警飞机(AEW),即Y—8AEW。2001年,以色列取消了性能更好的费尔康计划,迫使北京购买其他预警机,包括可能从俄国购买A—50“支柱”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WACS)飞机,或者自行研发。中国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改装的B—6“獾”式轰炸机作为空中加油机,发展其空对空加油能力。解放军海军战斗机和加油飞机看来只是在一个不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解放军的装备中有许多用于侦察、监视和电子战的短、中程无人飞机(UAV)。一种最终能够超越中国近海水域遂行连续监控任务的无人飞机正在研制之中。
UID1427 帖子10570 精华9 积分11305 威望3  魔法90  现金1999599  存款0  阅读权限70 来自Fashion Ocean 注册时间2003-5-3
2#  发表于 2004-6-2 22:46 | 只看该作者 Air Defense Systems
空中防御系统
Much of China’s more recent air defense modernization effort extends from Beijing’s observation of Western military campaigns beginning with the Gulf War in early 1991. Employment of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 stealth aircraft, and airborne C 4 I alerted Beij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its air defenses. Current Chinese air defense acquisitions are an effort to address these threats, as well as extend air defense coverage beyond point defense of major cities and other high- value assets. The design of the domestic HQ-9 surface-to-air missile (SAM) reportedly was influenced by these observations, as were plans to upgrade China’s C 4 I system. Modernization is occurring in all service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o improve China’s integrated air defense system include:
中国对其防空系统进行现代化的最新努力,来自于北京对西方军队1991年初开始的海湾战争的观察。西方国家部署的精确制导弹药、隐形飞机和机载C4I,使北京警觉到其防空体系的局限性。目前中国防空体系的收获,是指出了这些威胁,并将其防御范围扩大到了大城市和其他高价值目标的点防御之外。据报道,国产HQ—9面对空导弹(SAM)的设计受到上述观察结果的影响,并计划对中国的C4I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所有防务工作都在进行现代化。在过去几年中国综合防空体系的重大进展包括:
· Purchase of advanced Russian SAMs, such as the SA-10 and SA-20, to protect against a perceived cruise missile threat and to extend air defense coverage against conventional aircraft.
·购买先进的俄国面对空导弹,诸如 SA—10和SA—20,以抵御发现的巡航导弹威胁,并且扩大对常规飞机的防御范围。
· Development of an antiradiation SAM, most likely intended to target AWACS aircraft and standoff jamming platforms.
·研发一种反辐射面对空导弹,最有可能是针对AWACS飞机和抵销型干扰平台。
· Purchase of advanced tactical SAMs for short-range point defense and protection of ground forces, to include the SA-15 from Russia.
·购买先进的战术面对空导弹,包括向俄国购买SA—15导弹,用于短程点防御和保护地面部队。
· Development of the LY-60 tactical SAM system for ships and several shoulder-fired SAM systems, such as the QW-1, QW-2, and FN-6, to replace the domestic HN-5.
·研发舰载LY—60战术面对空导弹系统,以及几种肩扛式面对空系统,如QW—1,QW—2和FN—6,以替换国产的HN-5。
· Development of a land-based version of the long-range HQ-9, to precede a naval version, designed to be a long-range counter to high-performance aircraft, cruise missiles, ASMs, and 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s.
·先于海军型研发HQ—9远程对空导弹的陆基型,用于在远距离上打击高性能飞机、巡航导弹、空对面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The PLAN is addressing its longstanding concerns about its capability to engage enemy aircraft, cruise missiles, and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 The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pressing as the Navy strives to operate at greater distances from the protection of land-based air defenses. Currently, PLAN surface combatants have a limited, mainly self-defense, antiair warfare capability. Future PLAN air defense improvements include development of SAMs to provide area defense. This effort has led to continuing exchanges with Russia on air defense-related radars and missiles. The SA-N-7 provides the most capable system in the near term. Technology from the SA-N-7 probably could assist with development of a domestic naval SAM system. In the next decade, the PLAN could develop a naval missile roughly equivalent to the shore-based SA-10/20s or purchase them from Russia. Although China prefers domestic SAM development, whether it will be able to build its own equivalent within an acceptable period is uncertain. Purchases of additional, more advanced Russian weapons may be required.
解放军海军显示了它长期以来对打击敌方飞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关注。当海军致力于在远离陆基防空体系防护范围的情况下作战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主要由于自卫和防空作战能力,解放军海军水面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未来解放军海军防空体系的改进措施,包括研发可提供区域防空的面对空导弹。这一努力使得中国与俄罗斯继续进行防空雷达和导弹方面的交易。来源于SA—N—7的技术可能有助于研发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系统。在未来的十年,解放军海军可能研发一种大体相当于岸基SA—10/20的海军用导弹,也可从俄国购买这些导弹。尽管中国更愿意进行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研发,但它是否能够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内建造性能相当的导弹,这看来是不确定的。购买更多、更先进的俄国武器可能是必须的。
Conventional Missile Systems
常规导弹系统
China has an extensive and well-established ballistic missil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and has developed and produced a wide variety of land- and sea-based ballistic missiles. Beijing is concentrating on replacing liquid-propellant missiles with mobile solid-propellant ones, reflecting concerns about survivability, maintenance, and reliability. Development of land-attack cruise missiles for both theater and strategic missions is a high priority, and air-, ground-, and land-based versions of these weapons most likely will be operational within the next 5 to 10 years. Although China currently produces several types of land-, sea-, and air- launched cruise missiles, most are short range and for antiship operations.
中国拥有一个巨大而且得到良好建设的弹道导弹工业基础设施,并且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大量的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用机动的固体推进剂导弹更换液体推进剂导弹,这反映出它对生存能力、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关注。研发用于区域和战略任务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被置于高度优先的位置,这些武器的空基、岸基和陆基型号极可能在未来的5至10年内进入现役。尽管中国最近生产了几型陆基、海基发射的巡航导弹,但它们多数是短程和用于反舰作战的。
All of China’s known SRBM assets are believed to be based in the Nanjing Military Region opposite Taiwan. China has about 500 SRBMs in its deployed inventory. It is emphasizing SRBM systems, and the size of the force is likely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The accuracy and lethality of this force also are increasing. The PLA continues production of the CSS-7 and is developing variants of the CSS-6 that put Okinawa within range when the missiles are forward-deployed or Taiwan when they are deployed near garrison.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have the option of employing conventionally armed 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s (MRBMs), which will extend the range of its conventional missile strike force.
已知的所有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据信都是以南京军区为基地,用于瞄准台湾的。中国有大约500枚短程弹道导弹列入部署。它强调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因此其规模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出现实质性的增长。这些导弹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也在增长之中。解放军继续生产CSS—7,并且正在研发CSS—6的改进型号,后者在前置部署时能够把冲绳岛纳入打击范围,在基地部署时能够打击台湾。未来中国可以选择部署常规弹头中程弹道导弹,从而扩展其常规导弹打击力量的打击范围。
核力量的现代化
A ballistic missile modernization program is under way to upgrade all classes of missiles,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eijing intends this program to improve its nuclear deterrence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arheads that can target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gmenting the nuclear force’s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for contingencies in East Asia. China is replacing all of its roughly 20 CSS-4 Mod 1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ICBMs) with the longer range CSS-4 Mod 2. Development of the DF-31 ICBM is progressing, and deployment should begin later this decade. China also is developing two follow-on extended-range versions of the DF-31: a solid-propellant, mobile ICBM and a solid-propellant submarine- 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the JL-2, which will be deployed on a new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by decade’s end. The Second Artillery is continuing to supplement its aging inventory of liquid-propellant CSS-2 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s with the solid-propellant, road- mobile CSS-5 MRBM. China currently has about 20 ICBMs capable of targeting the United States. This number could increase to about 30 by 2005 and may reach up to 60 by 2010.
一个弹道导弹现代化的计划已经在实施之中,用以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新所有级别的导弹。北京意在通过这项计划,增加能够瞄准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增强其核力量应对东亚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加强其核威慑战略。中国正在用射程更远的CSS—4乙型导弹更换其大约20枚CSS—4甲型洲际弹道导弹。DF—31洲际导弹的研发进展顺利,并将随后在十年内部署。中国也研发了DF—31的两种增程后继型号:一种是固体推进剂、机动型的洲际导弹;另一种是固体推进剂的潜射型弹道导弹,即JL—2型,它将这个十年的末期部署在一种新型弹道导弹潜艇上。第二炮兵继续用固体推进剂、公路机动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补充其正在退出现役的CSS—2型中程弹道导弹。中国目前拥有大约20枚能够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数字可能在2005年增加到30枚,到2010年达到60枚。
Ground Forces
地面力量
The focus of Beijing’s ground force modernization is to continue force reductions begun as early as the mid-1980s. Drawdowns will continue through the next decade and could reduce PLA forces by 500,000 personnel.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tructuring is to reduce the costs of supporting a large standing army, improve professionalism, and better equip and train a smaller force. The most recent and still ongoing round of force reductions began in 2003 and most likely will be complete by 2005, resulting in a drawdown of 200,000 troops. This reduction will cut a large portion of the logistic force and transfer nonwarfighter functions to the civilian sector but leave the regular infantry relatively untouched. One goal of the reduction is to free funds for key units and equipment acquisitions; however, the size of the PLA ground forces suggests that continued modernization will remain deliberate and limited through at least 2010. During the next two decades, mechanized infantry, airborne, armored, and army aviation units will make up a much larger percentage of the force. In addition, China has recently focused on increasing the capabilities of reserve and militia units, as well as exploring ways to use civilian assets, such as ships and aircraft, to support military operations.
北京的地面部队现代化,中心任务是继续进展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裁军。裁军工作将在未来的十年中继续进行,可能减少50万名解放军员额。此项重组工作的目标是减少用于支持非战斗部队的开支,使这支军队人数更少,专业性更高,装备更好,训练更强。最近仍在进行中的这轮裁军开始于2003年,极可能削减一大部分后勤部队,并将非战斗人员的功能转移给民间机构,但是仍然相对不涉及正规的步兵部队。此次裁员的一个目标是腾出资金,用于保障核心部队和购买核心装备;然而,解放军地面部队的规模表明,至少到2010年,后续的现代化进程将是深思熟虑的和有限的。在今后的二十年,机械化步兵、空降兵、装甲兵和陆军航空兵将在解放军中占据更大的比重。此外,中国最近注重增加预备役和民兵部队,并且探索使用船只和飞机等民用设施支持军事行动的路子。
With the focus on PLA moder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the recent fielding of new equipment has been limited and, with some notable exceptions, has not appreciably improved the capabilities of China’s ground forces. Even with consolidation of ground force assets into fewer units, the army remains so large as to impede rapid equipment modernization throughout its force structure. However, new equipment, although not being deployed throughout the whole of China, is being deployed to the PLA’s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ast.
由于重点是推进解放军陆军现代化和重组,最近列装的新型装备是有限的,并且除了一些显著的例外,并没有明显地提高中国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即使是在把地面力量合并成不多的几支部队后,陆军仍然过于庞大,以至于阻碍了整个军队结构实现快速的装备现代化。然而,虽然新的装备没有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进行部署,也正在部署到解放军的重要战略区域,特别是东南地区。
Equipment modernization within the PLA is focused on deploying more advanced tanks, upgrading older models, and continuing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models. The PLA has several new or updated armor assets making their way into the ground force inventory, to include a light tank, an amphibious tank, and an amphibious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APC). Production of the Type 96 tank continues, with about 1,500 expected to be deployed by 2005. The Type 98, the PLA’s most modern tank, is likely to remain minimally fielded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probably because of production costs. China also is considering upgrading older Type 69 main battle tanks with new fire-control systems, engines, turrets, and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and designing a next-generation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IFV) incorporating the upgraded version of Russian BMP-3 turret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fire-control system). Reportedly, a prototype IFV vehicle is undergoing testing.
解放军陆军的装备现代化,着重于部署更多的先进坦克和更新较老的型号,以及继续推进下一代型号的广泛研发。解放军正在将几种新型或者升级的装甲车辆列入地面部队的装备,包括一种轻型坦克、一种两栖坦克和一种两栖装甲人员运输车。继续生产96式坦克,到2005年可望部署大约1500辆。98式坦克是解放军陆军最现代化的坦克,但可能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在今后二十年仅保持最低限度的装备。中国也在考虑用新的火控系统、发动机、炮塔和爆炸型反应装甲,升级较老式的69式主战坦克,并整合俄国BMP—3炮塔升级版本的技术(包括火控系统),设计下一代步兵战车。据报道,一辆步兵战车的原型车已经在进行测试。
Beijing also has ongoing efforts in artillery development and UAV research. The former emphasizes qualitative improvements to the PLA’s artillery forces over quantitative production. Progress continues on an advanced multiple rocket launcher and a self-propelled amphibious howitzer. Interest in UAVs, mainly reconnaissance versions for use with the ground forces, underscores the PLA’s requirements to increase reconnaissance and air defense capabilities. Among the representative models produc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re some dual- use versions, such as the W-50 UAV, which can be employed for missions such as reconnaissance, radio-relay, and electronic jamming. Another UAV starting to enter the inventory is the ASN-206. Its primary military applications reportedly are day and night reconnaissance,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target location, artillery fire correction, and 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北京也正在致力于火炮的研发无人驾驶飞机(UAV)的研究。前者着重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提高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的质量。一种先进多管火箭发射器和一种自行两栖榴弹炮继续取得进展。解放军陆军对于UAV(主要是地面部队使用的侦察型号)的兴趣,强调了提高侦察和防空能力的需要。在过去几年生产的代表型号中,一些是双重用途的型号,如W—50UAV,它能够部署用于侦察、电波中继、电子干扰任务。另一种开始列装的UAV是ASN—206。据报道,它的主要军事军用途是昼间和夜间侦察、战场监视、目标锁定、炮兵定位和战斗损害评估。
The PLA has devoted considerable resources to developing special forces, which are an integral element of China’s ground force. They are expec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objectives in which limited goals, scale of force, and time would be crucial to victory in a number of military scenarios. Special forces missions most likely include conducting surveillance and 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locating or destroying C 4 I assets, transport nodes, and logistic depots; capturing or destroying airfields and ports; supporting invasion forces; destroying air defenses; and conducting denial and deception and information operations.
解放军陆军已经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发展特种部队,它是中国地面部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可望在达到战斗目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些战斗目的中,特定目标、军队规模和时间,在许多战争场景中是制胜的关键。特种部队的任务很可能包括遂行侦察和评估战斗损害,锁定或破坏C 4 I装备、交通枢纽和后勤仓库,夺取或者破坏机场和港口,支持入侵部队,破坏防空设施,以及遂行蒙蔽、欺骗和信息战。
China’s Army Aviation forces provides only minimal support to ground or amphibious operations despite a growing inventory of helicopters, which currently number about 150-250. China has acquired a number of Russian Mi-171V5 medium helicopters in the past few years. Further helicopter deliveries could be planned for the near term. In addition, production of the Chinese Z-10 armed helicopter is progressing. China still lacks a heavy- lift and a dedicated attack helicopter. However, whether China feels the need to fill the heavy- lift gap by acquiring such helicopters remains in question
尽管列入装备的直升机不断增加,最近的数量已经大约为150—250架,但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只能对地面或者两栖作战提供最低的支持。中国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许多俄国MI—171V5中型直升机。更多的直升机计划在近期内移交。此外,中国生产Z—10武装直升机也正在取得进展。中国仍然缺乏一种起重直升机和一种专业的攻击直升机。然而,中国是否觉得有必要通过获得起重直升机以填补此项空白,这看来还值得疑问。
In addition to procuring new equipment, the PLA is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and management of materiel in its logistic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effort appears to be directed toward improving fuel management, with several different fuel storage locations being upgraded with computerize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s. The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being networked to provide total asset visibility across military regions and the country. Much has been written in the last year about fiber-optic logistic networks. Examples of some recently developed systems are the Army Oil Depot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Theater POL Supply and Management System, Storehouse Automated Operations System, Automatic Fuel Transmission System, POL Support Decisionmaking System, Ammunition Depot Network Automated Support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Video Logistics System. Other key areas being modernized are food and medical services.
除了获取新的装备外,解放军陆军还正在提高其后勤系统中物资管理的直观性和管理水平。此项努力的主要目标,看来是运用电脑化物资管理系统,对几个不同的油料仓库进行升级,以改善燃料管理。物资管理系统正在实现网络化,可以在军区和全国范围内提供直观的总资产情况。在过去的一年,已经有很多文章反映光纤后勤网络的情况。在最近研发的一些系统中,有军用油料储存信息系统平台、战区油料(POL)供应和管理系统,仓库自动化操作系统,自动油料运输系统,POL支持决策系统,弹药储存网络自动化支持管理系统,以及后勤视频系统。其他正在进行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食品和医药管理项目。
海军
In recent years, the PLAN’s maritime mission has evolved from a static coastal defense into an “active offshore defense.” This change in operations requires newer, more modern warships and submarines capable of operating at greater distances from China’s coast for longer period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its new defense strategy, China has active surface combatant, submarine, and amphibious ship construction programs, with several vessels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plans for additional units. One of the top priorities for the PLAN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is manufacturing submarines. Where Beijing believes domestic production cannot meet defense needs it has contracted, mainly with Russia and Ukraine, to purchase weapons and equipment.
最近几年,解放军海军的海上任务已经从静态的海岸防御演化为“积极离岸防御”。战斗任务的这种变化,要求使用更新的、更现代的战舰和潜艇,以便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在更加远离中国海岸的地方进行作战。为了迎接这种对其新国防战略的挑战,中国已经在积极实施水面战舰、潜艇和两栖舰船建造计划,目前已有几艘舰船处于建造中,并且计划建造更多的舰船。对于解放军海军来说,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最为优先的项目是建造潜艇。由于北京认为国内产品不能完全满足防务需要,已经向俄国和乌克兰等国签订合同,购买武器和装备。
As the PLA develops its weapon programs, its force projection capabilitie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procurement decisionmaking. The complexity of modern warfare has increased in direct relation to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weapon systems. The PLA’s strategy requires advanced weapon platforms, command and control, and high mobility. China’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lag far behind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in East Asia. An abundance of older Soviet-era equipment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PLAN’s ability to conduct naval operations and potentially jeopardizes its success. Areas key to PLAN modernization include 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 shipborne antiair warfare (AAW), and sustained naval operations. The Navy is addressing these concerns with domestic construction and purchases of state-of-the-art equipment, including Russian submarines, destroyers, and frigates.
在解放军制定其武器研发计划时,兵力投射能力在采购决策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已经随着武器系统技术的进步一道增长。解放军的战略需要先进的武器平台、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高机动性。中国的技术能力远远滞后于美国及其在东亚的盟友。一个庞大的较为陈旧的苏联时代装备,对解放军海军遂行海上作战构成了重大挑战,并潜在地威胁着它的胜利。解放军海军现代化的区域性关键环节包括反潜战,舰艇防空作战,以及连续的海上作战。海军在国内建造和对外购买精巧级的装备,包括俄国潜艇、驱逐舰和护卫舰,说明了它的关注点。
To improve the PLAN’s surface warfare capabilities, China has purchased two SOVREMENNYY Class destroyers from Russia, with two more on order. These provide an effective multipurpose ship capable of antiship, AAW, and ASW operations and are armed with 8 SS-N-22 supersonic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48 SA-N-7 SAMs, and 1 Ka-27 ASW helicopter. China is producing a new class of larger, more capable destroyers. Four units have been launched and are the first Chinese craft to incorporate vertically launched missile systems, possibly the domestic HQ-9 SAM. By late 2003, construction of the new-class frigate had accelerated, with production at two shipyards.
解放军海军为了提高水面作战能力,从俄国购买了两艘现代级驱逐舰,并且另外订购了两艘。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多用途舰只,能够进行反舰,AAW和ASW作战,并且装备了8枚SS—N—2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48枚SA—N—7面对空导弹和一架KA—27反潜战直升机。中国正在生产一种更大、性能更好的新型驱逐舰。已经有四艘下水,是中国第一种安装了垂直发身导弹(可能是国产的HQ—9面对空导弹)系统的舰只。2003年底,中国在两家船厂建造新型护卫舰,建造速度加快。
China is expanding and upgrading its submarine fleet with the purchase of four Russian KILO Class attack submarines (SSNs). The KILO is a major improvement for the PLAN over its noisy ROMEO Class submarines. In addition, the KILO may be armed with wake-homing torpedoes,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to detect. China currently produces two domestically designed diesel-electric attack submarine classes: the MING and the SONG. The MING is modeled after the ROMEO, and newer construction units reportedly have improved sonar and navigation equipment. The SONG is a blend of domestic and Western technology and has several features that point to a major shift in diesel submarine design philosophy. China has launched the lead hull of its next-generation SSN, which is expected to enter service by 2005, with additional units to follow. A new-class nuclear-powered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similar in design to the SSN, will have a missile bay to carry a new sea- 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中国正在通过购买四艘俄国基洛级攻击潜艇,扩充并且更新其潜艇舰队。与噪音很大的罗米欧级潜艇相比,基洛级是解放军海军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此外,基洛级可能装备尾迹寻的鱼雷,很难被探测到。中国目前在生产两种自行设计的柴电攻击潜艇:明级和宋级。明级以罗米欧级为蓝本,据报道,新近建造的潜艇已经对声呐和导航设备进行了改进。宋级是一种中西技术的混合体,它的几个外观体现了柴电潜艇设计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具有先进外壳的中国的新一代SSN已经下水,有望在2005年进入现役,另一艘同型艇将随后下水。一种设计类似于这种SSN的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将有能够装载新型海上发射弹道导弹的导弹仓。
两栖力量
The PLA’s amphibious lift assets are insufficient to project force much beyond China’s shores. Most of the PLA’s landing craft are small and incapable of operating on the open ocean; its larger landing ships are old and in need of replacement. Since the mid-1990s, a number of newly designed landing ships have been under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numbers currently believed to be under construction most likely are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a sizable amphibious operation in the next 5 years.
解放军两栖运送设施不足以把军力投射到中国海岸以外。解放军的多数登陆船只都很小,不能在开阔的洋面作战;较大型的登陆舰则是陈旧的,需要更新。自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建造一批新型设计的登陆舰船;然而,从目前的建造数量看,据信在五年内很可能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的两栖作战。
Although the PLA is assessed to lack lift assets for a conventional amphibious assault on Taiwan, Beijing continues to focus on modernizing and training PLA ground forces that are believed to have a potential mission against Taiwan. These forces in the Nanjing and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s have been receiving upgraded amphibious armor and other vehicles, such as tanks and APCs, and the units acquiring this equipment regularly train with it. The upgraded amphibious Type 63A tank has a welded turret and rifled 105-mm tank gun. These tanks also have an image-stabilized fire-control system,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d simple thermal imaging system. Type 63As have been fielded to PLA and marine units in southeastern China. Introduction of the WMZ551B, an upgraded wheeled amphibious APC, to units in the southeast reportedly will give these forces improved firepower, maneuve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虽然解放军被认为缺乏对台湾发动常规两栖攻击所需的运输装备,但北京继续着力推进现代化,并加强训练那些据认为可能负担着攻台任务的解放军地面部队。南京和广州军区的这些部队已经接收了新型的两栖装甲车和其他车辆,诸如坦克和APC(装甲人员输送车),这些部队还获得了使用这些装备的正规训练。改进的63A式两栖坦克有一个焊接炮塔和105毫米坦克线膛炮。这些坦克也有一个稳象式火控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简易热成系统。63A式坦克已经部署到中国东南部的解放军和海军陆战队。改进型的WMZ551B轮式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到东南部的部队,据报道将增强这些部队的火力、机动性和可靠性。
PLA military planners recognize that logistic support for an amphibious operation is a complex and difficult component in campaign planning and execution, requir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all services and civilian agencies. An amphibious operation would place great demands on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frastructure.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such an operation, the PLA has identified a need for comprehensive, focused support. Logistic support would require providing sufficient transport assets for moving equipment and supplies to the ports of embarkation, conducting the sea crossing, supplying adequate ammunition and fuel to conduct operations, and repairing damaged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解放军军事计划人员认识到,在一场两栖战役的计划和执行中,后勤保障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内容,需要所有部队和民间机构的合作。一次两栖作战需要数量巨大的军用和民用设施。为了确保这样一次作战的胜利,解放军已经确认需要得到全面的、集中的支持。后勤保障要提供足够的运输设备,从移动装备和供给,直到装卸物资的港口,以实施渡海行动,供应战斗所需的充足弹药和油料,以及修理损坏的装备和设施。
Space
太空
Acquiring modern ISR systems remains critical to Beijing'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program and supports the PLA’s local wars doctrine. It also most likely is one of the primary drivers behind Beijing’s space endeavors. Beijing’s ongoing space-based systems with potential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clude:
对于北京的军事现代化计划以及解放军局部战争学说来说,取得现代ISR系统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很可能是北京致力于太空计划的一个主要动力。北京正在进行建设的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天基系统包括:
· Two new remote-sensing satellites known as Ziyuan-1 and -2, which is the Chinese name for the 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Ziyuan-1B has a resolution of 19 meters and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2003. The two Ziyuan-2 satellites probably also are capable of collecting digital imagery and have a sun-synchronous orbit with worldwide coverage and near-real-time download of imagery of most of eastern Asia to potential ground sit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Beijing also tested a new film-based imagery satellite in late 2003.
· 两个新的名为资源1号和资源2号的遥测卫星,这是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中文名称。资源1号B于2003年10月发射,解像度为19米。两颗资源—2号卫星可能也能收集数字化图像,并且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可以覆盖全球,并能够将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准实时图像下传到中国西部和中部的某个地点。北京也在2003年底试验了一颗新型胶片图像卫星。
· China eventually can be expected to deploy advanced imagery, reconnaissance, and Earth resource systems with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next decade, Beijing most likely will field radar and ocean surveillance satellites and also may deploy an improved film-based photo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In the interim, China probably will exploit commercial SPOT, LANDSAT, RADARSAT, Ikonos, and various Russian satellite imagery systems
· 中国可望最终能够部署先进的具有军事用途的图像、侦察和地球资源系统。在今后十年,北京很可能部署雷达和海洋监视卫星,也可能部署一颗改进型胶片型图像侦察卫星。在此期间,中国可能使用商业性的SPOT、LANDSAT、RADARSAT、Ikonos和各种俄国卫星图像系统。
· China also is interested in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ELINT) or 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s. Although all of these digital data systems probably will be able to transmit directly to ground sites, China may be developing a system of data relay satellites to support global coverage. Furthermore, Beijing has acquired mobile data reception equipment that could support more rapid data transmission to deployed military forces and units.
· 中国也对电子情报或者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感兴趣。尽管所有这些数字化信息系统可能会能够直接向地面站点传递信息,但是中国可能会开发一点数据中继卫星,以保障覆盖全球。更重要的是,北京已经获得了移动数据接收设备,能够保障将数据更加快速地传送到军队和单位。
· China is conducting extensive studies and is seeking foreign assistance on small satellites and has launched a number of them, including a scientific mission satellite, SJ-5 (Practice-5), in 1999 and an oceanographic research satellite, Haiyang (HY)-1 (Ocean-1), in 2002. At least two additional satellites in this series, HY-2 and -3, are expected. Other missions for satellites of this class that Beijing eventually may field include Earth 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ion.
· 中国正在对小型卫星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且寻求外国的帮助,而且已经发射了许多这类卫星,包括1999年发射的科学研究卫星SJ—5(实践5号),2002年发射的海洋研究卫星海洋(HY)1号。此系列可望至少还会发射两颗,即HY—2和3号。北京将部署的同级别其他卫星,其任务包括地球观测、通信和导航。
· China also is developing microsatellites--weighing less than 100 kilograms--for missions that include remote sensing and networks of electro-optical and radar satellites.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China's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Great Britain’s University of Surrey is building the “Tsinghua” system, a constellation of seven minisatellites with 50- meter-resolution remote-sensing payloads. Russia launched the first satellite in June 2000. Later satellites in the series probably will have improved resolution.
· 中国也在研发重量小于100公斤的微型卫星,用于遥感和光电网络等任务,以及雷达卫星。中国清华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合资公司正在建造“清华”系统,这是一个由七颗微型卫星组成的网络,装有50米解像度的遥感设备。俄国在2000年6月发射了其中的第一颗卫星。本系列的其他卫星可能有更高的解像度。
太空战进展
China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enhance its satellite tracking and identification network. Beijing’s only current means of destroying or disabling a satellite, however, would be to launch a ballistic missile or space launch vehicle armed with a nuclear weapon. Such weapons, however, risk collateral damage to “friendly” space systems. According to press accounts, China can use probable low-energy lasers to “blind” the sensors on low-Earth- orbiting satellites, although whether this claim extends to actua l facilities is unclear.
中国可望继续改进其卫星跟踪和定位网络。无论怎样,目前北京破坏或瘫痪卫星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将一枚装有核武器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中。然而,这种武器也会有破坏“友方”空间设施的危险。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国可能能够用低能量激光,使近地轨道卫星的传感器“致盲”,虽然还不清楚这种说法是否涉及实际的设备。
A Hong Kong newspaper article in January 2001 reported that China had developed and ground-tested and would soon begin space-testing an antisatellite (ASAT) system described as a “parasitic microsatellite.” This claim is being evaluated. Nonetheless,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are developing and proliferating microsatellite (10- to 100-kilogram mass) and nanosatellite (1- to 10-kilogram mass) technologies. Moreover, China clearly is working on, and plans to field, ASATs. Additional press reports and activities at several laser institutes suggest Beijing most likely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development of ground-based laser ASAT weapons and radars. China's current level of interest in laser technology suggests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Beijing eventually could develop a weapon to destroy satellites.
2001年1月,一家香港报纸的文章报道说,中国已经研发了一种被称为“寄生星”的反卫星系统,已经进行了地面试验,并将很快开始太空试验。有关方面正在评估这种说法的可靠性。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正在研发和扩散有关微型卫星(10公斤至100公斤质量)和纳米卫星(1至10公斤质量)技术。此外,中国显然正在研究和计划部署反卫星系统。从另外一些媒体的报道以及几家激光研究所的活动来看,北京很可能将继续从事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和雷达的研发。中国目前对激光技术方面的感兴趣程度,说明关于北京最终将研发一种破坏卫星的武器的假想是合乎情理的。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s (C 4 )
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 4)
China's current leaders have consistent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izing the military's C 4 I systems. Former Minister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former CCP General Secretary, and current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Jiang Zemin has emphasized that “electronic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mmunications.” In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of the Gulf War after 1991, Jiang Zemin went further, asserting that “military electronics has a bearing o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ust be given first place.”
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一直都认识到军用C4I系统的现代化的重要性。电子工业部前任部长、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现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已经强调了“电子学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通信是至关重要的”。在1991年之后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江泽民进一步断言“军事电子学承担着国家安全的任务”,因此“必须被放在首位”。
To this end, Beijing is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a joint battl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the entire PLA will use for strategic, campaign, and tactical planning and operations. Part of this effort is upgrading a previously existing extensive network of hardened underground shelters and command and control facilities for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leaders. Fear of a possible war with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the 1960s and 1970s prompted Beijing to expend considerable resources constructing national- level command posts, civil defense facilities, and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s. These facilities are intended to ensure survival of China's leadership and provide a refuge from which it can maintain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s military forces. Renewed emphasis on improving these facilities most likely is to improve the chances of leadership survival in modern warfare.
最后,北京正在继续研发联合作战管理系统,供整个解放军用于战略、战役和战术计划和作战。这个努力的一部分,是升级既有的供军民领导人使用的加强型地下掩体和指挥控制设施的巨大网络。1960和1970年代,由于对可能与前苏联发生战争感到担心,促使北京花费相当大的资源,建设了国家级的指挥所,民防设施和相关的通信设施。这些设施意在确保中国领导层的生存,并提供一个能够控制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的掩体。对这些设施的重新强调,很可能是为了增加领导层在现代战争中生存的机会。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pport China’s n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facilities and provide communications to all levels of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leadership. The military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vides backbone support to China's national military command and data network. PLA national- level 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C 3 ) is carried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systems, to include coaxial and fiber-optic c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microwave radio-relay, and long-range high- frequency radio. China'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would b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wide range of military operations.
民用和军用通信网络支持了中国全国指挥和控制设施,并且向各个层次的军队和民间领导人提供通信服务。军用通信网络是中国全国军事指挥和数据网络的支柱。解放军国家级的指挥、控制和通信(C3)由多重传输系统承载,包括同轴和光纤电缆、卫星通讯、微波无线电中继和远程高频电波。包括民用和军用在内的中国通信网络,将能够支持一个大范围的军事行动。
The General Staff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Zong canmoubu/tongxin bu) most likely leads C 4 I modernization in the PLA. This unit is the PLA’s signal corps, responsible for building, operating, and protecting the military's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a 1999 article in Chinese Military Science, former Fourth Subdepartment Director Maj Gen Yuan Banggen identified network building,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curity as the key roles for units under his command.
总参通信部很可能领导着解放军C4I的现代化。这个单位是解放军通信部队,负责建设、操作和保护军事通信基础设施。原第四分部的主任袁邦根(音)少将在《中国军事科学》1999年的一篇文章中,把网络建设、网络操作和通信安全确定为他所指挥的部队的主要任务。
A critical element of the PLA’s C 4 I modernization effort is the China Electronic System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ESEC), the commercial arm of the General Staff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The CESEC is the key to PLA telecommunications, with interests ranging from mobile communications to secure telephone lines, computer networks, encryption, microwaves,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dedicated military C 4 I systems. The CESEC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integrating, and operating the PLA’s tele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s. It develops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is closely affiliated with critical General Staff Department research institutes that specialize in C 4 I, microwave, and encryption. More important, the CESEC and its affiliated subsidiaries are also well connected to foreign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ies, providing a window for acquir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security equipment.
解放军C 4 I现代化努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国电子系统工程公司(CESEC),它是总参通信部的一个商业性分支。CESEC是解放军电子通信的关键,其经营范围包括从移动通信到保护电话线路、计算机网络、密码、微波、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军事C4I系统等。CESEC主要负责设计、集成和操作解放军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它研发应用软件,并且与总参谋部专门从事C4I、微波和密码编制的重要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CESEC及其相关的附属机构也与外国电子通信公司有着很好的联系,为获取信息安全设备提供了一个窗口。
情报、监视和侦察(ISR)
Acquisition of modern ISR systems remains a critical aspect of Beijing'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China is developing its ISR capabilities based on domestic components, supplemented by foreig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procurement of complete foreign systems. PLA procurement of new space systems, AEW aircraft, long-range UAVs, and over-the- horizon radar will enhance its ability to detect, monitor, and target naval activit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It appears, from writings on PLA exercises, that that this system currently lacks integration and that a fused, efficient ISR capability will not be achieved for many years.
获取现代ISR系统,这仍然是北京军事现代化的一项关键内容。中国正在立足于国产元件,辅之从国外获取和采购的完整外来系统,发展其ISR能力。解放军采购新型太空系统、AEW飞机、远程UAV和超视距雷达,将提高其探测、监控和瞄准西太平洋上的海军活动的能力。从解放军演习的文章可以看出,现在的系统还未实现有机整合,而且在很多年内将不会获得安全和有效的ISR能力。
Exploitation of space and acquisition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remain high priorities in Beijing’s ISR improvements. China is placing major emphasis on improving space-based reconnaissance and surveillance, including electro-optical, synthetic-aperture radar, and other satellite reconnaissance systems. These systems, when fully deployed,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gional, and potentially hemispheric, continuous surveillance capability. China has begun to embrace new satellite architecture emphasizing common satellite buses. This approach to satellite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use of a standard, versatile satellite bus module,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to accommodate various payloads.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development, China probably will continue to use commercial satellite imagery and may seek to join an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owned constellation. China is cooperating with a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ing Russia, Ukraine, Brazil, the United Kingdom,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to advance its objectives in space.
开发太空和获取相关技术,这在北京提高其ISR能力的努力中仍然具有高度的优先性。中国正在把主要重点放在提高天基侦察和监视系统(包括光电、合成孔径雷达和其他卫星侦察系统方面)。这些系统部署完毕后,有望提供一个地区性,具有半球性潜力的不间断监视能力。中国已经开始接受强调通用卫星舱体的新型卫星建造学。这种建造卫星的方法以使用一个标准、通用的卫星舱体,只是根据装载不同酬载的需要进行小修改。除了自行研发之外,中国可能还将继续使用商业卫星图像,还可能寻求加入一个国际性的财团拥有的卫星网络。中国正在与许多国家(包括俄国、乌克兰、巴西、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合作,以实现其在太空中的目标。
China’s airborne ISR program has placed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UAVs. China’s armed forces have operated the Chang Hong (CH-1) long-range, air- launched autonomous reconnaissance drone since the 1980s. China developed the CH-1 by reverse-engineering US Firebee reconnaissance drones recovere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An upgraded version of the system was displayed at the 2000 Zhuhai air show and is being offered for export. A PRC aviation periodical reported that the CH-1 can carry a TV, daylight still, or infrared camera. It most likely is not equipped with a data link, which would allow remote-controlled operation, nor is it capable of providing real-time payload feedback to the remote operator. China’s armed forces also operate other UAVs, primarily for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or electronic warfare.
中国的空载ISR项目已经强调了UAV的重要性。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武装力量已经在使用长虹(CH—1)远程空射型自主无人侦察机。中国根据在越南战争中获得的美国“火蜂”无人侦察机,通过反求工程研发了CH—1。这种系统的一个升级型号在2000年珠海空展中展出,并对外出口。台湾的一家航空期刊报道说,CH—1能够携带一个电视、昼光静止或者红外摄影机。它很可能没有装备数据链,数据链允许进行远程遥控。中国武装部队也在操作其他UAV,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和电子战。
China also is pursuing naval ISR programs that include the Y-8 AEW aircraft and efforts to procure or produce an AWACS. These platforms eventually will complement China’s other ISR platforms, such as the Tu-154 multirole special mission aircraft equipped for ELINT collection missions and possibly electronic warfare. The PLAAF reportedly also has several aircraft–both fighters and bombers–capable of performing an imagery reconnaissance function. China may have developed passive acoustic sensors for use in coastal waters and also may have at least one underwater acoustic range. This range could be used to track torpedoes during training exercises. Because of China's interest in ASW,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dditional underwater sensors is probable in the next 5-10 years and will expand through 2020. Some of these future systems may be installed as far offshore as the edg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Passive sensors would provide only a few miles of coverage against quiet submarines but could detect merchant shipping and noisy combatants at greater distances.
中国也在实施海军的ISR计划,包括Y—8早期预警飞机,而且设法购买或者制造一架AWACS。这些平台最终将补充中国的其他ISR平台,诸如配置用于ELIINT(电子情报)搜集任务和可能的电子战的TU—154多用途特种任务飞机。据报道,解放军空军也有数种飞机(既有战斗机也有轰炸机)能够执行图像侦察功能。中国可能已经研发了被动音响传感器,用于训练演习期间在近海水域跟踪鱼雷。由于中国对于早期预警系统的兴趣,有可能在下一个五至十年研发并部署更多的水下传感器,并将持续到2020年。这些未来系统的一部分可能被安放到大陆架边缘的远海地区。被动传感器将只能覆盖几英里范围内的安静潜艇,但是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侦测到商船和大噪声的战舰。
Ground-based IS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focused on over-the-horizon radar (OTH) radar. China may have as many as three OTH skywave radar systems to track maritime movements in China’s contiguous seas and most likely to serve as part of an effort to develop the capability to track and target US aircraft carriers. These systems could be used in an early warning capacity. China also may have deployed at least one surface-wave OTH radar.
岸基的ISR研究和发展主要集中于超视距雷达(OTH)。中国可能拥有多至三部超视距天波雷达系统,用以跟踪中国邻近海区的海上活动,最有可能作为发展跟踪和瞄准美国航空母舰的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系统可以运用于建立早期预警能力。中国也可能部署了至少一个地波超视距雷达
电子战
Electronic warfare (EW)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PLA’s combat operations and is viewed as crucial to achieving information dominance in the battlespace. The PLA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conduct both defensive and offensive EW operations. Basic objectives of an electronic attack campaign are to conceal PLA operational preparations, weaken enemy air defense early warning, and paralyze or disrupt enemy integrated air defense systems. Chinese electronic warfare operational concepts emphasize concealing the activities and disposition of PLA forces and misleading the enemy. Electronic attack can deceive or desensitize enemy battle commanders through insertion of spurious radar tracks or blot out entire avenues of approach.
电子战(EW)是解放军战斗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被视为在战场上取得制信息权的关键。解放军据信能够遂行防守和进攻型的电子战行动。一次电子攻击战的基本目标是隐蔽解放军的战前准备,削弱敌人的防空早期预警能力,瘫痪或者中断敌人的综合防空系统。中国的电子战操作概念强调隐蔽解放军的行动和部署,并且误导敌军。电子攻击能够通过伪造的雷达踪迹或者遮盖整个接近路径,从而欺骗或者麻痹敌方战场指挥官。
China’s EW modernization program consists of foreign technology procurement, reverse-engineering, and parallel domest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The Chinese intend to accelerate modernization through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Beijing may bypass phases of equipment development by purchasing commercial-off-the-shelf technology. However, China does not want to become reliant on importing EW systems. Domestic equipment has been manufactured and offered for export, possibly to fun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W research programs reportedly receive high- level visibility and support from Communist Party senior leaders.
中国的电子战现代化项目包括采购外国技术、反求工程和自已的同步研究和发展计划。中国人通过技术上的跨越,旨在加速现代化进程。北京可能通过购买商业性的现成技术,绕过装备发展的某些阶段。然而,中国不想依赖于进口的电子战系统。国产的装备已经制造出来并提供出口,可能赚取资金进一步资助研究和开发。据报道,电子战研究项目得到来自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的注意和支持。
Although the capabilities of most deployed EW equipment are limited by Western standards, new designs displayed at air and trade shows display marked improvement over those shown just a few years ago. Furthermore, PLA communication troops increasingly engage in exercises involving simulated EW attacks against notional targets. Nevertheless, while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obvious, even the latest Chinese EW equipment remains simple by modern standards.
虽然以西方的标准看,中国已部署的多数电子战设备的战斗力是有限的,但是在航空和贸易展中展示的新型设计,与不多几年前的展品相比而言,有了显著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解放军通信部队在演习中越来越多地与假想目标进行模拟电子攻击。然而,由于西方正在取得明显的技术进步,即使是最新的解放军电子战装备与现代标准相比,也仍然是简单的。
Military researchers in the PLA also have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at EW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are vital for victory in future conflicts.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sectors play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s in China's military electronics program. In addition to a rang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s in all three services of the PLA, many civilian research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and factories are involved in projects related to develop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military purposes. The China Electronic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y acts as a window company for the Chinese military electronic industry to promote its products to foreign countries, with some notable successes.
解放军的军事研究人员也已经反复强调,电子战和信息战对于在未来战争中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军用和民用单位在中国军事电子项目中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除了在解放军三军中的大量研究和发展机构外,许多民间研究组织、大学和工厂都参加了研发用于军事目的的电子装备。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起着中国军事电子工业的窗口企业的作用,向外国推销其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文章太长我来总结一下:
报告认为,方向是高新技术, 空军的整体战斗力有了显著增强, 空防系统的范围扩大,导弹系统的能力提高,范围扩展,核力量正在加强,陆军战力用军民结合也获得了提高,海军积极向外线发展,两栖作战力还得不到明显的改进,太空战斗力处在开发阶段,太空实力还有策划,指挥系统整体化构成,情报系统仍为分割状态,信息能力有所欠缺,电子战能力有限.
2004年6月4日星期五
美国商报第1卷第69期
国际统一刊号:ISSN 1548-1255
http://www.abnews.us/cn.htm
美国国防部发表《200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
[本报华盛顿消息] 2000财政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公法汇编》106-65)第1202款规定
,国防部长应提交一
分报告,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这分报告应说明人民解放军目前和
今后可能的军事技术发
展方向,说明今后20年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以及军事组织和作战原则的要旨
和可能的演变”。
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国防部(DoD)观察到中国军事能力在众多领域获得改进。中国
军力的最新发展包括:
1.       政治方面
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重新思考从“盟军作战”(Operation ALLIED FORCE)战役中所借鉴的
仅仅依靠空中力量就足以
在冲突中制胜的理论。
——鉴于盟军地面部队推进速度以及特种部队在“自由伊拉克”战役中的作用,人民解放军
的理论家们重新思考在可
能的台海战事中没有地面部队配合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作用。
——其它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也使人民解放军的思维发生变化,即综合
利用心理战、空中和地面快
速推进,集中打击敌人的指挥系统及其通讯能力和作战意志。
——联合武器系统一体化和兼容性使人民解放军坚定决心加速获得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其武
器机动能力、火力和精
密武器能力。
——联盟方面联合作战的成功使人民解放军决定坚持开发先进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
讯、电脑、情报、侦测
及侦察,即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和增强
兵种协调作战能力。
2.       防务经济
本报告对中国公布的防务预算以及估计防务相关开支做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扩大对防务支出经济背景的评估,增加了准确解释预算细目的内容,说明了预算与领导
层拟定的首要经济目标
之关系、与防务相关的总支出以及国家预算重点目标,在这方面从公布的防务预算框架内分
析了公共支出趋势及缺
乏透明度等问题。
——列举本年度采购支出大幅增长的领域,这些支出项目旨在促进目前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日益高涨的人员费用增大了预算分配的难度,一部分军方企业的出售使可用于人员费用
的资金来源减少。
3.       武器销售
与《向国会呈交的2003年年度报告》相比,另一变化是武器协议成交额增长了7%。重要协议
包括与俄罗斯签署的
两项合同:
——24架苏凯30歼击机,10亿美元
——SA-20地对空导弹系统,5亿美元。
4.       人民解放军的训练与演习
——加强与外国军队的互动与合作可能改善了政治和军事关系,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与上海合
作组织成员国开展反恐
演习。
5.       后勤
本年度致国会报告中的最重要主题是:基于从“自由伊拉克”战役中借鉴的经验,人民解放
军希望继续建立联合后勤
系统。
6.       国防工业和军事现代化
2004年致国会报告比2003年的报告更详细地介绍了国防工业和生产材料及其对军事现代化的
影响。大体上包括:
——自力更生将继续是中国国防工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计划在今后5至10年期间提高武器质
量,达到或接近工业化
国家的水平。即使基于最乐观的估计,我们认为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上也只能获得不同程度
的成功。
——中国国防工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口外国装备、技术及技能,从事合作研究、开发和生
产活动,制订国内研究
计划,扩展设施并实现设施现代化。
——中国庞大而全面的弹道导弹工业基础设施继续侧重以移动性固体推进导弹取代液体推进
导弹,并重视导弹的持
久性、维护及可靠性,同时作为重点项目积极研制用于战区和战略性使命的陆攻巡航导弹
(LACM)。
在具体有关常规武器平台方面,北京:
——继续研制、开发和生产各种系统,包括战术飞机和特种飞机(用于空中加油、空中预警
和资料收集及电子对抗
等使命)以及现代涡扇引擎技术。
——继续制造更具现代化和更具作战能力的战车、潜艇以及两栖舰艇。
——继续生产先进的装甲系统,改进旧模式,开发新一代系统。
7.       太空
北京方面正在全面提高其太空军事能力,包括侦察、导航、通讯、气象、小型卫星技术以
及载人航天技术。2003
年取得的主要突破包括:
——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并使之成功返回地面。
——发射新型地球同步轨道(GEO)军事通讯卫星(COMSAT)。
——将新型胶片图像卫星送入轨道。
——发射低地轨道通讯卫星原型,此为中国研制微型卫星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继续努力研究以不同方法追踪和击败未来敌人的太空系统。
8.       导弹力量
自从递交2003年致国会的报告以来发生的变化如下:
——据估计短程弹道导弹(SRBM)数量由2002年的450枚增至2003年的500枚。
——继续发展常规中程弹道导弹(MRBM),可在不久的将来部署。
——继续发展陆攻巡航导弹(LACM),其陆攻巡航导弹旅可能于2010年之前建成。
——继续改进C3导弹(即指挥、控制及通讯导弹)、精密打击以及屏蔽和蒙蔽能力。
9.       C4ISR系统
自从2003年致国会的报告呈交以来,中国通过发展综合指挥和控制网络、新的指挥结构以及
改进的C4ISR平台等措
施继续加强其联合作战的潜力。
如同往年一样,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人民解放军C4ISR系统的大部分装备比西方同类系统的装
备落后几代,因而鼓励
新一代研究人员、工程师及军官努力适应现代战场之需要。
获得先进的C4ISR技术是中国搜集情报的主要目标之一。
美军2004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时间:2005年07月21日00:55  来源:青年参考报
编者按:这是中华网军事论坛网友“华南老虎”译自美国国防部的《2004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为广大网友比较完整(只有中国军力现代化部分)的献上这份被中国外交部指“刻意夸大中国军力是别有用心的”的报告,刊登此文仅供网友参考。
解放军的战略和战争学说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投资的影响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是发展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主要基于对美国及其盟军自“沙漠风暴”以来列次战争的观察,解放军的现代化计划正在寻求精确打击弹药、现代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精巧级的ISR(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北京关注着它未来的潜在对手,尤其是美国军队,设法获取这些先进装备,这也是推动解放军防御和进攻力量现代化一个重要动力。此外,尽管解放军把这些东西视为重要的力量倍增器,它也将其视为战争的重心,如果被摒弃、落伍或者毁坏,就可能极大地制约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已经通过购买外国武器和自行研发,更新其关键的军事装备。这些努力主要集中于现代飞机、弹道导弹、海军战舰和武器、先进的C4ISR系统以及信息战能力。尽管北京重视这些项目,它的军事力量仍然主要由老旧一代的武器组成,与现代化的敌手相比,其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此外,中国还整合新近获得的武器装备方面面临挑战。
解放军获得武器的策略
空军
中国将继续推进其整个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以在今后的十年中提高其整体作战能力。北京继续获取先进的飞机和武器,以提高空军和海军保卫领空免遭攻击的能力,并且在更加远离中国国土和海洋边界的地方拦截和打击敌军。
中国通过按照许可证生产更多的SU27“侧卫”战斗机,以及直接从俄国购买SU30MKK多用途战斗机,继续对其空对空打击能力进行升级换代。解放军海军可望在2004年底获得SU―30的海上攻击型。中国已经从俄国获得了AA―12“蝰蛇”主动雷达引导空对空导弹,并且继续研发先进的空对空武器。中国已经在2003年首次试飞了其自行研发的FC―1轻型战斗机。一种国产先进战斗机,F―10也在研发之中,将在稍后几年进入现役。此外,北京继续对其国产的F―8II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于中国在1992年接收了其第一架先进飞机,训练、战术和作战概念已经取得了缓慢的进展。在过去的3年里,整合先进战斗机的步伐加快了。空战战术继续得到改进,训练更加先进,虽然仍然落后于西方标准。
由于获取了多用途飞机和武器,中国正在开始在提高海上和陆地攻击能力方面迈出重大步伐。主要的目标是改进传感器和武器,以增强生存能力和空中攻击的致命性,使它们在飞往目标的途中或者在发射制导武器时能够保护自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定制的SU―30战斗机能够支持发射雷达制导的空对面导弹(ASM),例如AS-X-17b/KRYPTON反舰巡航导弹。中国仍然在研发FB―7型飞机,这是一种具有反舰作战能力的全天候、超音速中距战斗轰炸机。对FB―7飞机的改进措施极可能包括一个更好的雷达、夜间攻击航电设备和更多的先进武器。通过研发和获取制导弹药,对地攻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包括SU―30能够携带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电视制导的空对面导弹和炸弹。
中国已经在改进其特种任务飞机,主要目标集中于电子战飞机C4ISR平台和空中加油机。据报道,中国已经研发出几种大型飞机携带的电子干扰装置,并且可能还正在部署几种用于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和无人飞机的独立型或护航型干扰机项目。中国已经自1990年代初开始研发一种先进的空中侦察和控制飞机。1999年,它引进了一架空中早期预警飞机(AEW),即Y―8AEW。2001年,以色列取消了性能更好的费尔康计划,迫使北京购买其他预警机,包括可能从俄国购买A―50“支柱”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WACS)飞机,或者自行研发。中国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改装的B―6“獾”式轰炸机作为空中加油机,发展其空对空加油能力。解放军海军战斗机和加油飞机看来只是在一个不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解放军的装备中有许多用于侦察、监视和电子战的短中程无人飞机(UAV)。一种最终能够超越中国近海水域遂行连续监控任务的无人飞机正在研制之中。
空中防御系统
中国对其防空系统进行现代化的最新努力,来自于北京对西方军队1991年初开始的海湾战争的观察。西方国家部署的精确制导弹药、隐形飞机和机载C4I,使北京警觉到其防空体系的局限性。目前中国防空体系的收获,是指出了这些威胁,并将其防御范围扩大到了大城市和其他高价值目标的点防御之外。据报道,国产HQ―9面对空导弹(SAM)的设计受到上述观察结果的影响,并计划对中国的C4I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所有防务工作都在进行现代化。在过去几年中国综合防空体系的重大进展包括:
·购买先进的俄国面对空导弹,诸如SA―10和SA―20,以抵御发现的巡航导弹威胁,并且扩大对常规飞机的防御范围。
·研发一种反辐射面对空导弹,最有可能是针对AWACS飞机和抵销型干扰平台。
·购买先进的战术面对空导弹,包括向俄国购买SA―15导弹,用于短程点防御和保护地面部队。
·研发舰载LY―60战术面对空导弹系统,以及几种肩扛式面对空系统,如QW―1,QW―2和FN―6,以替换国产的HN-5。
·先于海军型研发HQ―9远程对空导弹的陆基型,用于在远距离上打击高性能飞机、巡航导弹、空对面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解放军海军显示了它长期以来对打击敌方飞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关注。当海军致力于在远离陆基防空体系防护范围的情况下作战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主要由于自卫和防空作战能力,解放军海军水面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未来解放军海军防空体系的改进措施,包括研发可提供区域防空的面对空导弹。这一努力使得中国与俄罗斯继续进行防空雷达和导弹方面的交易。来源于SA―N―7的技术可能有助于研发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系统。在未来的十年,解放军海军可能研发一种大体相当于岸基SA―10/20的海军用导弹,也可从俄国购买这些导弹。尽管中国更愿意进行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研发,但它是否能够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内建造性能相当的导弹,这看来是不确定的。购买更多、更先进的俄国武器可能是必须的。
常规导弹系统
中国拥有一个巨大而且得到良好建设的弹道导弹工业基础设施,并且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大量的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用机动的固体推进剂导弹更换液体推进剂导弹,这反映出它对生存能力、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关注。研发用于区域和战略任务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被置于高度优先的位置,这些武器的空基、岸基和陆基型号极可能在未来的5至10年内进入现役。尽管中国最近生产了几型陆基、海基发射的巡航导弹,但它们多数是短程和用于反舰作战的。
已知的所有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据信都是以南京军区为基地,用于瞄准台湾的。中国有大约500枚短程弹道导弹列入部署。它强调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因此其规模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出现实质性的增长。这些导弹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也在增长之中。解放军继续生产CSS―7,并且正在研发CSS―6的改进型号,后者在前置部署时能够把冲绳岛纳入打击范围,在基地部署时能够打击台湾。未来中国可以选择部署常规弹头中程弹道导弹,从而扩展其常规导弹打击力量的打击范围。
核力量的现代化
一个弹道导弹现代化的计划已经在实施之中,用以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新所有级别的导弹。北京意在通过这项计划,增加能够瞄准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增强其核力量应对东亚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加强其核威慑战略。中国正在用射程更远的CSS―4乙型导弹更换其大约20枚CSS―4甲型洲际弹道导弹。DF―31洲际导弹的研发进展顺利,并将随后在十年内部署。中国也研发了DF―31的两种增程后继型号:一种是固体推进剂、机动型的洲际导弹;另一种是固体推进剂的潜射型弹道导弹,即JL―2型,它将这个十年的末期部署在一种新型弹道导弹潜艇上。第二炮兵继续用固体推进剂、公路机动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补充其正在退出现役的CSS―2型中程弹道导弹。中国目前拥有大约20枚能够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数字可能在2005年增加到30枚,到2010年达到60枚。
地面力量
北京的地面部队现代化,中心任务是继续进展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裁军。裁军工作将在未来的十年中继续进行,可能减少50万名解放军员额。此项重组工作的目标是减少用于支持非战斗部队的开支,使这支军队人数更少,专业性更高,装备更好,训练更强。最近仍在进行中的这轮裁军开始于2003年,极可能削减一大部分后勤部队,并将非战斗人员的功能转移给民间机构,但是仍然相对不涉及正规的步兵部队。此次裁员的一个目标是腾出资金,用于保障核心部队和购买核心装备;然而,解放军地面部队的规模表明,至少到2010年,后续的现代化进程将是深思熟虑的和有限的。在今后的二十年,机械化步兵、空降兵、装甲兵和陆军航空兵将在解放军中占据更大的比重。此外,中国最近集中精力增加预备役和民兵部队,并且探索使用船只和飞机等民用设施支持军事行动的路子。
由于集中力量推进解放军陆军现代化和重组,最近列装的新型装备是有限的,并且除了一些显著的例外,并没有明显地提高中国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即使是在把地面力量合并成不多的几支部队后,陆军仍然过于庞大,以至于阻碍了整个军队结构实现快速的装备现代化。然而,虽然新的装备没有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进行部署,也正在部署到解放军的重要战略区域,特别是东南地区。
解放军陆军的装备现代化,着重于部署更多的先进坦克和更新较老的型号,以及继续推进下一代型号的广泛研发。解放军正在将几种新型或者升级的装甲车辆列入地面部队的装备,包括一种轻型坦克、一种两栖坦克和一种两栖装甲人员运输车。继续生产96式坦克,到2005年可望部署大约1500辆。98式坦克是解放军陆军最现代化的坦克,但可能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在今后二十年仅保持最低限度的装备。中国也在考虑用新的火控系统、发动机、炮塔和爆炸型反应装甲,升级较老式的69式主战坦克,并整合俄国BMP―3炮塔升级版本的技术(包括火控系统),设计下一代步兵战车。据报道,一辆步兵战车的原型车已经在进行测试。
北京也正在致力于火炮的研发无人驾驶飞机(UAV)的研究。前者着重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提高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的质量。一种先进多管火箭发射器和一种自行两栖榴弹炮继续取得进展。解放军陆军对于UAV(主要是地面部队使用的侦察型号)的兴趣,强调了提高侦察和防空能力的需要。在过去几年生产的代表型号中,一些是双重用途的型号,如W―50UAV,它能够部署用于侦察、电波中继、电子干扰任务。另一种开始列装的UAV是ASN―206。据报道,它的主要军事军用途是昼间和夜间侦察、战场监视、目标锁定、炮兵定位和战斗损害评估。
解放军陆军已经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发展特种部队,它是中国地面部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可望在达到战斗目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些战斗目的中,特定目标、军队规模和时间,在许多战争场景中是制胜的关键。特种部队的任务很可能包括遂行侦察和评估战斗损害,锁定或破坏C4I装备、交通枢纽和后勤仓库,夺取或者破坏机场和港口,支持入侵部队,破坏防空设施,以及遂行蒙蔽、欺骗和信息战。
尽管列入装备的直升机不断增加,最近的数量已经大约为150―250架,但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只能对地面或者两栖作战提供最低的支持。中国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许多俄国MI―171V5中型直升机。更多的直升机计划在近期内移交。此外,中国生产Z―10武装直升机也正在取得进展。中国仍然缺乏一种起重直升机和一种专业的攻击直升机。然而,中国是否觉得有必要通过获得起重直升机以填补此项空白,这看来还值得疑问。
除了获取新的装备外,解放军陆军还正在提高其后勤系统中物资管理的直观性和管理水平。此项努力的主要目标,看来是运用电脑化物资管理系统,对几个不同的油料仓库进行升级,以改善燃料管理。物资管理系统正在实现网络化,可以在军区和全国范围内提供直观的总资产情况。在过去的一年,已经有很多文章反映光纤后勤网络的情况。在最近研发的一些系统中,有军用油料储存信息系统平台、战区油料(POL)供应和管理系统,仓库自动化操作系统,自动油料运输系统,POL支持决策系统,弹药储存网络自动化支持管理系统,以及后勤视频系统。其他正在进行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食品和医药项目。
海军
最近几年,解放军海军的海上任务已经从静态的海岸防御演化为“积极离岸防御”。战斗任务的这种变化,要求使用更新的、更现代的战舰和潜艇,以便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在更加远离中国海岸的地方进行作战。为了迎接这种对其新国防战略的挑战,中国已经在积极实施水面战舰、潜艇和两栖舰船建造计划,目前已有几艘舰船处于建造中,并且计划建造更多的舰船。对于解放军海军来说,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最为优先的项目是建造潜艇。北京认为国内产品不能满足防务需要的,已经向俄国和乌克兰等国签订合同,购买武器和装备。
在解放军制定其武器研发计划时,其力量投射能力在采购决策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已经随着武器系统技术的进步一道增长。解放军的战略需要先进的武器平台、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高机动性。中国的技术能力远远滞后于美国及其在东亚的盟友。一个庞大的较为陈旧的苏联时代装备,对解放军海军遂行海上作战构成了重大挑战,并潜在地威胁着它的胜利。解放军海军现代化的区域性关键环节包括反潜战,舰艇防空作战,以及连续的海上作战。海军在国内建造和对外购买精巧级的装备,包括俄国潜艇、驱逐舰和护卫舰,说明了它的关注点。
解放军海军为了提高水面作战能力,从俄国购买了两艘现代级驱逐舰,并且另外订购了两艘。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多用途舰只,能够进行反舰,AAW和ASW作战,并且装备了8枚SS―N―2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48枚SA―N―7面对空导弹和一架KA―27反潜战直升机。中国正在生产一种更大、性能更好的新型驱逐舰。已经有四艘下水,是中国第一种安装了垂直发身导弹(可能是国产的HQ―9面对空导弹)系统的舰只。2003年底,中国在两家船厂建造新型护卫舰,建造速度加快。
中国正在通过购买四艘俄国基洛级攻击潜艇,扩充并且更新其潜艇舰队。与噪音很大的罗米欧级潜艇相比,基洛级是解放军海军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此外,基洛级可能装备尾迹寻的鱼雷,很难被探测到。中国目前在生产两种自行设计的柴电攻击潜艇:明级和宋级。明级以罗米欧级为蓝本,据报道,新近建造的潜艇已经对声呐和导航设备进行了改进。宋级是一种中西技术的混合体,它的几个外观体现了柴电潜艇设计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具有先进外壳的中国的新一代SSN已经下水,有望在2005年进入现役,另一艘同型艇将随后下水。一种设计类似于这种SSN的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将有能够装载新型海上发射弹道导弹的导弹仓。
两栖力量
解放军两栖运送设施不足以把军力投射到中国海岸以外。解放军的多数登陆船只都很小,不能在开阔的洋面作战;较大型的登陆舰则是陈旧的,需要更新。自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建造一批新型设计的登陆舰船;然而,从目前的建造数量看,据信在五年内很可能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的两栖作战。
虽然解放军被认为缺乏对台湾发动常规两栖攻击所需的运输装备,但北京继续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加强训练那些据信可能负担着攻台任务的解放军地面部队。南京和广州军区的这些部队已经接收了新型的两栖装甲车和其他车辆,诸如坦克和APC(装甲人员输送车),这些部队还获得了使用这些装备的正规训练。改进的63A式两栖坦克有一个焊接炮塔和105毫米坦克线膛炮。这些坦克也有一个稳象式火控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简易热成系统。63A式坦克已经部署到中国东南部的解放军和海军陆战队。改进型的WMZ551B轮式两栖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到东南部的部队,据报道将增强这些部队的火力、机动性和可靠性。
解放军军事计划人员认识到,在一场两栖战役的计划和执行中,后勤保障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内容,需要所有部队和民间机构的合作。一次两栖作战需要数量巨大的军用和民用设施。为了确保这样一次作战的胜利,解放军已经确认需要得到全面的、集中的支持。后勤保障要提供足够的运输设备,从移动装备和供给,直到装卸物资的港口,以实施渡海行动,供应战斗所需的充足弹药和油料,以及修理损坏的装备和设施。
太空
对于北京的军事现代化计划以及解放军局部战争学说来说,取得现代ISR系统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这很可能是北京致力于太空计划的一个主要动力。北京正在进行建设的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天基系统包括:
·两个新的名为资源1号和资源2号的遥测卫星,这是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中文名称。资源1号B于2003年10月发射,解像度为19米。两颗资源―2号卫星可能也能收集数字化图像,并且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可以覆盖全球,并能够将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准实时图像下传到中国西部和中部的某个地点。北京也在2003年底试验了一颗新型胶片图像卫星。
·中国可望最终能够部署先进的具有军事用途的图像、侦察和地球资源系统。在今后十年,北京很可能部署雷达和海洋监视卫星,也可能部署一颗改进型胶片型图像侦察卫星。在此期间,中国可能使用商业性的SPOT、LANDSAT、RADARSAT、Ikonos和各种俄国卫星图像系统。
·中国也对电子情报或者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感兴趣。尽管所有这些数字化信息系统可能会能够直接向地面站点传递信息,但是中国可能会开发一点数据中继卫星,以保障覆盖全球。更重要的是,北京已经获得了移动数据接收设备,能够保障将数据更加快速地传送到军队和单位。
·中国正在对小型卫星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且寻求外国的帮助,而且已经发射了许多这类卫星,包括1999年发射的科学研究卫星SJ―5(实践5号),2002年发射的海洋研究卫星海洋(HY)1号。此系列可望至少还会发射两颗,即HY―2和3号。北京将部署的同级别其他卫星,其任务包括地球观测、通信和导航。
·中国也在研发重量小于100公斤的微型卫星,用于遥感和光电网络等任务,以及雷达卫星。中国清华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合资公司正在建造“清华”系统,这是一个由七颗微型卫星组成的网络,装有50米解像度的遥感设备。俄国在2000年6月发射了其中的第一颗卫星。本系列的其他卫星可能有更高的解像度。
太空战进展
中国可望继续改进其卫星跟踪和定位网络。不管怎样,目前北京破坏或瘫痪卫星的唯一办法,可能是将一枚装有核武器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中。然而,这种武器也会有破坏“友方”空间设施的危险。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国可能能够用低能量激光,使近地轨道卫星的传感器“致盲”,虽然还不清楚这种说法是否涉及实际的设备。
2001年1月,一家香港报纸的文章报道说,中国已经研发了一种被称为“寄生星”的反卫星系统,已经进行了地面试验,并将很快开始太空试验。有关方面正在评估这种说法的可靠性。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正在研发和扩散有关微型卫星(10公斤至100公斤质量)和纳米卫星(1至10公斤质量)技术。此外,中国显然正在研究和计划部署反卫星系统。从另外一些媒体的报道以及几家激光研究所的活动来看,北京很可能将继续从事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和雷达的研发。中国目前对激光技术方面的感兴趣程度,说明关于北京最终将研发一种破坏卫星的武器的假想是合乎情理的。
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
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一直都认识到军用C4I系统的现代化的重要性。电子工业部前任部长、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现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图片-新闻-网页)已经强调了“电子学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通信是至关重要的”。在1991年之后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江泽民进一步断言“军事电子学承担着国家安全的任务”,因此“必须被放在首位”。
最后,北京正在继续研发联合作战管理系统,供整个解放军用于战略、战役和战术计划和作战。这个努力的一部分,是升级既有的供军民领导人使用的加强型地下掩体和指挥控制设施的巨大网络。1960和1970年代,由于对可能与前苏联发生战争感到担心,促使北京花费相当大的资源,建设了国家级的指挥所,民防设施和相关的通信设施。这些设施意在确保中国领导层的生存,并提供一个能够控制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的掩体。对这些设施的重新强调,很可能是为了增加领导层在现代战争中生存的机会。
民用和军用通信网络支持了中国全国指挥和控制设施,并且向各个层次的军队和民间领导人提供通信服务。军用通信网络是中国全国军事指挥和数据网络的支柱。解放军国家级的指挥、控制和通信(C3)由多重传输系统承载,包括同轴和光纤电缆、卫星通讯、微波无线电中继和远程高频电波。包括民用和军用在内的中国通信网络,将能够支持一个大范围的军事行动。
总参通信部很可能领导着解放军C4I的现代化。这个单位是解放军通信部队,负责建设、操作和保护军事通信基础设施。原第四分部的主任袁邦根(音)少将在《中国军事科学》1999年的一篇文章中,把网络建设、网络操作和通信安全确定为他所指挥的部队的主要任务。
解放军C4I现代化努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国电子系统工程公司(CESEC),它是总参通信部的一个商业性分支。CESEC是解放军电子通信的关键,其经营范围包括从移动通信到保护电话线路、计算机网络、密码、微波、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军事C4I系统等。CESEC主要负责设计、集成和操作解放军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它研发应用软件,并且与总参谋部专门从事C4I、微波和密码编制的重要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CESEC及其相关的附属机构也与外国电子通信公司有着很好的联系,为获取信息安全设备提供了一个窗口。
情报、监视和侦察(ISR)
获取现代ISR系统,这仍然是北京军事现代化的一项关键内容。中国正在立足于国产元件,辅之从国外获取和采购的完整外来系统,发展其ISR能力。解放军采购新型太空系统、AEW飞机、远程UAV和超视距雷达,将提高其探测、监控和瞄准西太平洋上的海军活动的能力。从解放军演习的文章可以看出,现在的系统还未实现有机整合,而且在很多年内将不会获得安全和有效的ISR能力。
开发太空和获取相关技术,这在北京提高其ISR能力的努力中仍然具有高度的优先性。中国正在把主要重点放在提高天基侦察和监视系统(包括光电、合成孔径雷达和其他卫星侦察系统方面)。这些系统部署完毕后,有望提供一个地区性,具有半球性潜力的不间断监视能力。中国已经开始接受强调通用卫星舱体的新型卫星建造学。这种建造卫星的方法以使用一个标准、通用的卫星舱体,只是根据装载不同酬载的需要进行小修改。除了自行研发之外,中国可能还将继续使用商业卫星图像,还可能寻求加入一个国际性的财团拥有的卫星网络。中国正在与许多国家(包括俄国、乌克兰、巴西、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合作,以实现其在太空中的目标。
中国的空载ISR项目已经强调了UAV的重要性。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武装力量已经在使用长虹(CH―1)远程空射型自主无人侦察机。中国根据在越南战争中获得的美国“火蜂”无人侦察机,通过反求工程研发了CH―1。这种系统的一个升级型号在2000年珠海空展中展出,并对外出口。台湾的一家航空期刊报道说,CH―1能够携带一个电视、昼光静止或者红外摄影机。它很可能没有装备数据链,数据链允许进行远程遥控。中国武装部队也在操作其他UAV,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和电子战。
中国也在实施海军的ISR计划,包括Y―8早期预警飞机,而且设法购买或者制造一架AWACS。这些平台最终将补充中国的其他ISR平台,诸如配置用于ELIINT(电子情报)搜集任务和可能的电子战的TU―154多用途特种任务飞机。据报道,解放军空军也有数种飞机(既有战斗机也有轰炸机)能够执行图像侦察功能。中国可能已经研发了被动音响传感器,用于训练演习期间在近海水域跟踪鱼雷。由于中国对于早期预警系统的兴趣,有可能在下一个五至十年研发并部署更多的水下传感器,并将持续到2020年。这些未来系统的一部分可能被安放到大陆架边缘的远海地区。被动传感器将只能覆盖几英里范围内的安静潜艇,但是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侦测到商船和大噪声的战舰。
岸基的ISR研究和发展主要集中于超视距雷达(OTH)。中国可能拥有多至三部超视距天波雷达系统,用以跟踪中国邻近海区的海上活动,最有可能作为发展跟踪和瞄准美国航空母舰的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系统可以运用于建立早期预警能力。中国也可能部署了至少一个地波超视距雷达。
信息战
中国正在迅速建立信息技术能力。中国政府有效地运用市场准入和规则,迫使主要的外国信息技术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知识共享,以及在最近开放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实验室。许多在这些合资企业中的中国公司,与信息产业部或者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国有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这种趋势,中国正在获得人才和技术基础,用以建立其可信赖的计算机网络战能力。然而,高度熟练的信息技术人员可能会设法避免为政府服务或者与政府单位合作,而宁愿选择私营单位的经济激励(指高工资)。此外,差劲的信息技术管理技能和忽视创新的共同文化,阻碍了先进技术能力和项目的发展。
电子战
电子战(EW)是解放军战斗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被视为在战场上取得制信息权的关键。解放军据信能够遂行防守和进攻型的电子战行动。一次电子攻击战的基本目标是隐蔽解放军的战前准备,削弱敌人的防空早期预警能力,瘫痪或者中断敌人的综合防空系统。中国的电子战操作概念强调隐蔽解放军的行动和部署,并且误导敌军。电子攻击能够通过伪造的雷达踪迹或者遮盖整个接近路径,从而欺骗或者麻痹敌方战场指挥官。
中国的电子战现代化项目包括采购外国技术、反求工程和自已的同步研究和发展计划。中国人通过技术上的跨越,旨在加速现代化进程。北京可能通过购买商业性的现成技术,绕过装备发展的某些阶段。然而,中国不想依赖于进口的电子战系统。国产的装备已经制造出来并提供出口,可能赚取资金进一步资助研究和开发。据报道,电子战研究项目得到来自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的注意和支持。
虽然以西方的标准看,中国已部署的多数电子战设备的战斗力是有限的,但是在航空和贸易展中展示的新型设计,与不多几年前的展品相比而言,有了显著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解放军通信部队在演习中越来越多地与假想目标进行模拟电子攻击。然而,由于西方正在取得明显的技术进步,即使是最新的解放军电子战装备与现代标准相比,也仍然是简单的。
解放军的军事研究人员也已经反复强调,电子战和信息战对于在未来战争中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军用和民用单位在中国军事电子项目中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除了在解放军三军中的大量研究和发展机构外,许多民间研究组织、大学和工厂都参加了研发用于军事目的的电子装备。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起着中国军事电子工业的窗口企业,向外国推销其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译自美国国防部2004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摘自:中华网
美国防部公布《2004财年中国军事实力年度报告》
[《中国台湾网》2004年5月30日报道]    美国防部28日公布《2004财年中国军事实力年度报告》,称大陆去年积极扩张军备,尽管大陆不断表示要和平统一,但这些武力扩张动作都是意在为赢得可能的台海冲突做准备。该报告反映出美国国防部对中国军事变革存有很大的忧虑。
这份报告表示,中国不断有计划提升军力,在导弹、卫星以及地下设施方面,都比以往更加先进,此外,中国一年军事支出高达500亿~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报告认为,中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精密规划和执行的变革",对象涉及各方面,包括武器、战术和训练等,在10年到15年之间就会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1.大陆军力15年内臻一流
根据报告,解放军2003年对台部署短程弹从前一年的450枚增加到500枚,而且每年还以75枚的速度增加,配备改进的制导系统;大陆军方吸取伊拉克战争经验,开始重新思考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使用远程精确打击、独立地面部队作战的价值,整合心理战术,对敌方首脑以空中和闪电式地面作战进行的"斩首攻击"。报告说,陈水扁获得连任加深了北京对台湾可能宣布独立的担忧,因此,五角大楼官员评估,大陆近期的军事准备目标在台湾身上。
2.解放军从伊拉克战争中取经
报告举出大陆扩张的军备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后增建民间和军事地下设施以保护指挥中枢和导弹阵地;增加其军事太空能力,包括两枚新的遥感卫星,先进的测绘系统和电子侦察卫星等,并持续强化其卫星追踪和辨识网络,目前可能拥有利用低能量激光"干扰"低地球轨道卫星的侦察能力。此外,大陆在2003年军购经费增加7%,包括以10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24架"苏-30"战机,5亿美元购进俄制地对空导弹等;大陆持续发展可攻击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估计在2010年前可以成立数个巡航导弹旅。
3.台军联合战力未成气候
报告还认为,在大陆着重强化协同作战能力之际,台军联合作战能力未成形,大陆持续进行导弹打击能力现代化,台湾却仍将重心放在反登陆防御性作战。报告更批评,尽管大陆加紧军事现代化,台湾的防卫预算却不增反减。台湾最需要改善吓阻力量的时候,防卫开支却不断降低。一旦解放军现代化成功,北京将可在远程外对台发动毁灭性攻击,而外军可能因为预警时间不足而无法赴援。
美炮制《中国军力报告》藏玄机
邱永峥
美国防部发布报告 关注中国军队新发展
5月28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向国会提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报告》。报告的委托起草人表示,2003至2004年间,解放军正在积极准备,意在赢得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
自200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几乎每年都公布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洋洋洒洒厚达54页,长达十数万言。
关注解放军新发展
和以往的报告一样,今年公布在美国国防部官方网站上的这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报告》仍然是PDF格式,仍然包括引言、中国军事战略目标与发展趋势、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台湾海峡安全形势及台湾军力的不足、结论等六大部分,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再看内容,特别是谈及中国军事大战略和台湾军力的不足,更是有“老生常谈”之态。
如果要说新内容,那么报告对2003年至2004年“解放军新发展”部分最令人瞩目。
而“解放军新发展”部分尤为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信息化、空军、导弹部队和武器更新换代方面取得的进步。
新老军力报告没有本质差别
除了“解放军新进展”内容详细外,2004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报告》与去年乃至更早些年的报告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
以2003年的报告为例,其核心内容是:“为了支持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目标,中国实施了军队现代化计划,其目的是在对诸如台湾、南中国海、边界防御等潜在的目标动武时有多元化的选择,也使台湾海峡冲突时美国干涉复杂化。为台湾海峡潜在的冲突做准备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和2004年报告无异。
撰写报告者多为“中国通”
中国社科院专家樊吉社对美国国防部的年度军力报告一直有跟踪。他告诉《青年参考》,虽说不能太肯定,但这份报告可能跟美国对台军售有联系,因为美国国会会根据美国五角大楼提交的中国大陆军事情况来决定对台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既然这份最新的报告强调了解放军的导弹能力,那么在客观上有助于美国加强对台军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朱成虎教授就中国军力报告的出炉情况告诉《青年参考》,像这样的年度报告的信息来源多是西方的学术机构,也有来源于情报机构,总之,渠道相当多,是美国国防部委托学术机构搭成一个班子做出来的。过去,美国有过苏联军力报告,但没有针对苏联和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出台同样的报告。
美评估中国军力的用意何在
香港时评专家阮次山指出,1999年,美国2000财政年度国防拨款法案第1202条规定,美国行政当局每年必须就中国军力状况向国会提交报告,其用意是:让国会在编列国防预算时有所参考;使国会在审批对台军售问题时有所依据。2000年,克林顿政府就依此向国会递交了一份22页的报告。2002年7月12日,由美国国防部公布的长达56页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事实上是布什(图片-新闻-网页)政府首次向国会提交此类报告,所以令人瞩目。
军力报告由谁起草
有中国记者采访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该报告的起草人史国力(Adam
Segal)等专家。史国力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份报告,外交关系协会组织了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由前任国防部长布朗和前驻华大使普理赫“领衔”,由45名成员和15位观察员组成。他们当中有前任驻华大使、美中商会、美中关系委员会负责人等,几乎囊括了全部主要的中国问题专家,既有所谓鹰派人士,也有所谓鸽派人士。
华盛顿大学的中国安全问题专家沈大伟教授是独立课题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在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强调,记者应“非常仔细地”读读报告后面的那个名录,因为那几乎是一个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前任驻华大使和主管中国事务官员的“名人录”。沈大伟认为,几乎所有美国主要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都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因此这份报告代表了这批人对中国军力的共同看法。
美国政策存在多元声音
早在2003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出炉之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沈丁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不必把美国国防部的这一报告看作是美国加紧仇华和敌华的心态反映。
美国防部每年必须发表对中国军力的评估报告中,有一些令中国大陆不舒服的地方,比如强调中国军力发展和对台湾的威胁上升,这基本都属于老生常谈。这份报告实际上是国防部一个周期性的例行政策宣示。5月31日,记者致电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官,无人应答。中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使馆闭馆。”她说这是应国会要求,由国防部负责的一份报告。新闻官即使回答,也不会对这个报告有太多评论。之后,记者联系美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也无人接听。
沈丁力说,他听了鲍威尔的话,不以为两国关系就好,听了国防部的报告,也并不以为两国关系就坏。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余茂春则说,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也并不是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人习惯把美国政府看作是铁板一块,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政策,这是不了解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国会说的话往往有不同的调子。不仅中美关系如此,其他双边关系也是这样。”
[2]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RC
美国国防部提交
新华通讯社尹宏毅 翻译
C.战略力量的现代化
中国正在实施一项弹道导弹现代化计划。该计划正在使其力量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在导弹的所有类别当中得到改善。这项现代化计划将不仅通过使能够瞄准美国的弹头数量增加而改进中国的核威慑,而且提高部队的行动能力,以应付东亚的紧急情况。
洲际弹道导弹(ICBM)
中国即将用射程较远的CSS-4 Mod 2洲际弹道导弹取代CSS-4 Mod 1导弹。更新全部大约20枚CSS-4 Mod 1导弹的工作将于本10年过半时完成。此外,中国正在开发三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洲际弹道导弹。DF-31导弹的开发正在取得进展,部署工作将在本10年过半以前开始。中国还正在开发DF-31的两个射程延长了的后续版本: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和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从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这两个DF-31的后续版本的部署将于本10年过半或晚期开始。中国还将把12枚CSS-3洲际弹道导弹保留到本10年结束。
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IRBM和MRBM)
第二炮兵正在继续用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机动CSS-5 MRBM取代使用液体推进剂的CSS-2 IRBM。
从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
中国预计在年底前将在“夏”级SSBN潜艇上部署一种中程SLBM。DF-31后续版本的SSBM将于本10年结束时在一种新的、能力较高的潜艇上部署。
导弹部署的变化趋势
中国目前拥有大约20枚能够瞄准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一数量到2005年将增加到30枚左右,到2010年可能会达到60枚。
对美国的导弹防御力量部署很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中国的弹道导弹现代化是在它评估到美国将部署一支导弹防御力量之前开始的,但中国很可能会采取措施来提高其挫败这个防御系统的能力,以维护其战略威慑。这些措施很可能将包括为其洲际弹道导弹提供的、经过改进的一揽子突破计划、增加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也许还有开发为一种洲际弹道导弹提供的多弹头系统,很有可能是供CSS-4使用的。
D.谍报、监视和侦察(ISR)
中国正在增强其战斗空间意识,以应付台湾海峡的一场冲突。获取现代谍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仍然是北京的军事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中国正在本国开发基础上开发其ISR能力,辅之以获取外国技术和购买完整的外国系统。其对新的太空系统、空中预警飞机、远程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和超地平线雷达的采购将使其在西太平洋上侦察、监视和瞄准海军活动的能力增强。
基于太空的ISR的开发
利用太空和获取相关的技术仍然是北京的重中之重。中国目前十分重视改进基于太空的侦察和监视,包括电子光学、合成口径雷达,以及其它卫星侦察系统。这些系统在充分部署后,预计将提供地区性的,可能还是本半球的、持续的监视能力。中国已经开始全面接受以共用卫星航天器为基础的新的卫星结构。这一卫星构造方面的做法以使用标准的多用途卫星航天器舱为基础,加以次要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有效载荷。除了本国开发之外,中国大概将继续使用商业卫星图像,并可能会寻求加入一个国际财团所拥有的星座。中国正在与一些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巴西、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合作,以推进其在太空中的目标。
机载ISR的开发
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中国军队从8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长虹”(CH-1)远程、从空中发射的独立侦察无人驾驶飞机。中国是通过逆向设计在越南战争期间回收的美国“火蜂”无人驾驶侦察机而开发出CH-1的。该系统的一个升级版本在2000年珠海航空展上展示,并为出口而提供。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期刊报道说,CH-1能够携带一部日光静止、电视或红外线摄像机。它很可能并没有配备一个数据链接,而有了这种链接,会使遥控作战成为可能;它也不能为远距离操纵者提供实时有效载荷反馈。中国军队还使用另外一些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主要用于战场侦察或电子战。
有人驾驶飞机。除了Y-8 AEW和为购买和生产一种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所做出的努力之外,中国还拥有另外几种飞机,这些能够执行ISR任务的飞机譬如图-154多用途特殊使命飞机,它是为了执行电子情报搜集任务,可能还有实施电子战而装备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据报道还拥有几种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有——这些飞机能够发挥一种图像侦察功能。
基于地面的ISR开发
超地平线雷达(OTHR)。中国可能拥有多达三种超地平线天波雷达系统,中国希望用它们来瞄准航空母舰。这些系统可以用在一种预警能力之中。中国还可能已经部署了起码一种表面波超地平线雷达。
基于海洋的ISR开发
中国可能已经开发了用于沿海水域的被动式音响传感器。中国还可能拥有起码一个水下音响波段。这个波段可以用于在训练演习期间追踪鱼雷。由于中国对反潜战(ASW)感兴趣,所以额外的水下传感器大概将在今后5年到10年里开发和部署,这项工作将在2020年以前扩展。这些未来的系统当中的一些可能将安装在离岸到达大陆架边缘之遥的地方。被动式传感器将仅仅提供对付无声潜艇的几英里覆盖面积,但可能将能够侦察到较远距离上的商船和有噪音的作战舰只。
E.作战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
战区水平上的武器管理
目前,人民解放军在战区水平上是使用人工来行使联合作战和武器管理职能的。战区水平上的指挥官决定哪些武器将完成这项任务,然后把这些决定传达给下属的武器控制人员。这些武器控制人员提供反馈,从而使战区水平上的指挥官能够决定今后的行动方针。中国正在开发一个作战管理系统。使用它的将是人民解放军全军,用于战略、战役和战术计划与行动。
中国对一个共用的联合C4ISR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开发是认识到了精确的传感器的重要性。中国的目标还有改进其传感器的特性,从全天候能力、小型化、人工智能、生存能力以及与其它传感器的整合方面着手。
在今后10年里,中国预计将拥有几个起作用的、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类型的平台。可能会存在技术能力,以便于这些飞机利用指挥和控制机载资源的能力,显示一幅协调一致的空中画面。由于空中加油能力的增强,所以这种空中能力可能会延伸到南中国海及其以外地方。在这段间隔时间里,据报道,中国已经从俄罗斯租赁了几架A-50飞机,第一架的交付使用预计将在今年内。中国可能正在与白俄罗斯公司阿加特进行谈判,以生产能够进行联合作战管理的C4I软件和装备。对有关阿加特公司的“全景”C2系统的宣传小册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它能够进行联合作战管理。虽然一项采购尚未得到证实,但是如果获得“全景”C2系统,将是一条途径,使中国能够在开发一个联合C4ISR结构方面取得进展。
通信网络
中国拥有一个分布广泛的网络,由加固的地下隐蔽所和指挥与控制设施组成,供其军事和文职领导层两者使用。60年代和70年代对可能与前苏联之间爆发战争的担忧,促使北京耗用相当多的资源建筑全国水平上的指挥所、民用防御设施以及相关的通信系统。这些设施旨在确保中国领导层的生存和提供一个庇护所,使领导集团能够在其中对国家的军队保持控制。
中国的国家指挥和控制(C2)设施得到民用和军用通信网络两方面的支持。军用通信网络与民用电信网络是相分离的。它支持着军事和文职领导层的所有级别。军事通信网络为中国的国家军事指挥和数据网络提供了骨干支持。人民解放军全国水平的C3在多重传递系统上传输,这些系统包括同轴和光导纤维电缆、卫星通信、微波无线电中继和远程高频率无线电。中国的通信网络,不论是民用还是军用的,都会有能力支持范围广泛的军事行动。
F.信息作战
中国把信息行动/信息战(IO/IW)看作一种用于传统行动范围以外的战略武器。对IO/IW在任何与一个技术上占优势的敌手之间的未来冲突中所可能具有的非对称用途,中国尤其敏感。
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都出版了几本书,部分地或者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这些著述显示出人民解放军对IO的所有方面了解的不断深入。除了开发战时用途,以便发挥自己强有力的信息控制和察觉管理能力,中国还正在寻求IO/IW的开发,作为其总的军事现代化的部分内容。如果把信息战——譬如电脑黑客活动——与非正规的特殊行动和游击战相结合,会使中国得以在敌人自己的行动系统内部发动毁灭性攻击,同时避免一场大的正面对抗。
在最近的几次演习中,人民解放军增加了IO/IW成分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努力的重点放在提高人民解放军在防御性措施方面,特别是防范电脑病毒的威胁的能力上。这一担忧看来正在推动人民解放军内部和军队支持的学术界中的抗病毒和网络安全研究与开发。促进这一研究的是信息技术的双重用途性质和中国技术基础的增长。网络防御工作的增加很可能会增强中国对病毒的传播和行为的认识,从而不仅为电脑网络防御(CND),而且还可能为通过开发毒性很大的软件发动电脑网络袭击(CAN),创造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础。
作为改善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技能基础的一项努力,人民解放军一直在通过其后备役军官挑选计划招募专门人才。这项计划涉及赞助学生,特别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学生上大学,或者主动在其毕业后为其偿还贷款,以换取其做出到军队服役的承诺。该计划是为了帮助向中国提供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军官队伍,这支队伍所将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提高人民解放军设计、领悟和实施一场全面的IO/IW战役的能力。
中国拥有突破保护不力的美国电脑系统的能力,并具有动用CNA袭击具体的美国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的潜力。这一对付入口的战略的核心是瞄准行动重心,包括C4I中心和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空军基地及航空母舰战斗群。
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黑客活动的作用
在近期里,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黑客活动很可能将是在紧张局势或危机出现时发生。中国的黑客活动很可能将涉及大范围地用同情中国的主题材料毁坏网页。虽然难以摸清中国政府的参与程度,但是有关发挥中国在因特网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在“网络战”中应用“人民战争”原理的官方言论表明,政府将在未来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黑客活动中起更强的作用。
G.电子战
中国的电子战(EW)努力的重点放在技术和设计的开发上。这一开发主要通过与西方公司合作,通过逆向设计努力和通过购买外国系统。中国的EW装备库存包括一系列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技术,只有一小撮精选的部队获得最新式的零部件。中国较新的设计式样在航空和贸易展览上展出。这些设计显示出与比较旧的系统相比的重大改进。
中国正在采购最先进的技术,以改善其拦截、寻找方位和进行干扰的能力。除了提供范围广泛的图像侦察和监视以及电子情报(ELINT)搜集之外,北京的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计划大概还产生用于改进无线电和雷达干扰设备的平台。此外,能够对现有的地面站加以改造,以干扰卫星通信。人民解放军还正在制订一项电子对抗措施(ECM)理论,并在ECM环境下进行了井然有序的训练。
H.反太空力量的开发
在公开场合,中国反对太空的军事化,并寻求阻止或减缓反卫星(ASAT)系统和基于太空的导弹防御力量的开发。然而在私下,中国领导人大概把ASAT,笼统而言是进攻性反太空系统,以及基于太空的导弹防御力量,看作不可避免的事情。除了被动式的反太空措施,譬如拒止和迷惑外,据说中国还即将获得各种外国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开发一种主动的ASAT能力。
中国大概透彻地了解美国和外国的太空活动,这部分地是根据对有关美国太空系统和太空行动的公开来源的信息的获取。北京可能已经获得了可以用于开发用来追踪卫星和为其摄像的激光雷达的技术援助,并可能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在地球低轨道上追踪卫星的先进雷达。它还可能正在开发可以用来袭击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干扰设备。此外,中国还可能已经具备在具体情况下破坏很容易用激光破坏的卫星上的光学传感器的能力。北京可能已经获得高能激光设备和技术援助,这些设备与援助大概可以用于开发基于地面的ASAT武器。鉴于中国目前对激光技术的浓厚兴趣,北京大概能够在今后开发一种能摧毁卫星的武器。虽然中国有关激光ASAT的具体计划尚未得到辨别,但是报纸上的文章表明,中国对开发这种能力感兴趣,北京可能正在搞适用的技术。例如,一家香港报纸2001年1月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中国已经开发和试验了一个叫做“寄生性微型卫星”的ASAT系统。对这一断言正在进行评估。尽管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开发和扩散小型卫星(质量为10到100公斤)和超小型卫星(质量为1到10公斤)技术。
I。航天发射能力
从1998年以来,中国和美国已经签订了三项关于发射服务的政府间协议。几个美国卫星制造公司已经签订了有关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涉及总共30枚左右卫星的合同。
北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模式舱结构系列/级别的重型运载航天发射运载工具(SLV)。据报道,它将使用对生态来说洁净的推进剂。中国的目标是获得到2007年向地球低轨道发射25吨重量和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14吨重量的能力。北京还已经开始开发一种新的小型、使用固体推进剂的SLV。
中国继续在其载人航天计划方面取得进展。第一次无人试验性发射发生于1999年11月。第二次无人试验飞行发生在2001年1月。一些人担心,起码第二次飞行任务的回收部分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北京一直没有公布回收舱的任何照片(在1999年11月的飞行任务中的回收后不久,它就公布了所使用的回收舱的照片)。虽然这项计划的最强烈的直接动机之一看来是政治上的声望,但是中国的载人航天努力几乎肯定会为在2010年到2020年时间范围内改进军事航天系统做出贡献。
中国可能会在2003年或2004年以前发射其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它还拥有发射自己的太空站,可能还有一架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长期计划。
J.“新概念”武器系统
中国正在实施研究与开发计划,以便把所谓的“新概念”武器系统引进到人民解放军的武库之中。这一类别中的主要武器系统包括激光和无线电频率武器。
激光武器
中国正在实施一项大规模的激光武器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国人已经公开表示,他们的科学家在激光技术方面“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能够开发激光武器。据报道,中国正在把其激光武器开发的重点放在对抗人员、反击精确制导弹药防空和ASAT作用上面。
中国对激光武器技术的研究已经带来了几个系统的开发和部署。1995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 一个军火贸易公司——在马尼拉和阿布扎比的防务展览上展出了ZM-87激光武器。从那时以来,中国的著述显示出了开发额外的激光系统的不断努力。第二个系统在1999年的50周年军事游行上亮相,当时中国人在其90-II型坦克上展示了一种大概是基于激光的反坦克导弹对抗措施。额外的中国地面作战系统包括激光指针、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目标指示器。这些装置经常在防务展览上推销。今后,预计中国可能会继续开发和部署军用武器和非武器激光系统。中国利用国产能力和外国援助相结合,到2020年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军用激光生产和出口国。
无线电频率武器
据报道,中国已经把重点放在开发无线电频率武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员们已经公开表示,人民解放军将需要在21世纪中挫败敌人电子设备的无线电频率武器。虽然人民解放军目前很可能并不拥有一种无线电频率武器,但是据信,它拥有一项开发大功率无线电频率技术的计划。这些技术可能会为一些类型的无线电频率武器奠定基础。除了本国研究之外,中国还正在与外国科学家密切合作,并正在寻求获得与大功率无线电频率的生成相关的外国技术。中国科学家已经就开发使用炸药推进的、可以用在导弹弹头或飞机炸弹中的无线电频率武器技术的努力,发表了论述,并正在研究无线电频率脉冲对电子设备的效应和无线电频率能量穿越大气层的传播问题。
在今后10内,中国可能将能够开发和部署防空无线电频率武器。这些武器旨在通过用制导、测高仪、火力控制、通信、导航等重要子系统瞄准电子装备来挫败导弹或飞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讨论了把大功率无线电频率技术用于防空的问题,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已经开始实施一项为这一任务生产一种无线电频率武器的计划。尽管如此,中国可能会考虑与俄罗斯合作,以支持对一种大功率微波系统(HPM)——称为Ranets-E——的研究与开发。该系统将瞄准精确制导武器所携带的电子设备。如果俄罗斯人在开发该系统方面获得成功,中国又购买了它,则人民解放军可能会在2020年以前就拥有一定数量的这些系统。中国据说正在研究使用炸药推进的无线电频率武器;然而,关于无线电频率弹头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军事上的用途,有种种问题。即使中国能够采用一种炸药推进装置产生巨大的无线电频率能量,它是否有可能研制出一种将会在大大超过同样大小的常规弹头造成爆炸或破片杀伤的射程上,抵消电子设备作用的无线电频率弹头,现在还不清楚。中国在2010年结束前不大可能会拥有有效的无线电频率弹头,即使这种武器被证明是可行的。
最后,中国可能会考虑具有ASAT能力的无线电频率武器。ASAT飞行任务无疑是造成最大压力的无线电频率武器应用之一。一个基于地面的系统要向太空发射无线电频率能量束,在超大功率水平上运行的HPM来源,以及具有很大增益的大型传输天线就是必要的。对一件通过一枚直接升空导弹投掷、或者作为一个轨道系统部署的无线电频率武器来说,对系统的大小和体积有严重的制约因素,还有与同样必须接近目标的其它ASAT系统之间的竞争力问题。即使中国人投入资源实施一项重大的ASAT RF开发计划,起码在15年里,他们很可能也无法部署这样一种武器。
隐形技术
据报道,中国于80年代开始做出范围广泛的全国努力,以认识和开发隐形(LO)技术。本国研制的努力在成熟程度和认识方面很可能已经取得进展,以使对外国能力的分析得以进行,使重复过去的研究成果的尝试成为可能。据说中国科学家对LO技术具有出色的理论认识,但看来缺乏经过几十年的应用研究而获得的实践经验。中国看来已经开始实施若干项计划,以便把基本的识别特征缩小技术应用在其战斗机计划中,据报道,中国正在开发将会吸收LO技术的新的战斗机。
K.技术的获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发、获取和接触将会使军事能力增强的先进技术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用传统的军事活动参与者、商业实体和参加基础科学研究的个人。先进武器系统的生产不仅要求转让或开发技术,而且要求转让或开发相关的知识,包括培训、教育、技能和制造技术等。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一项重视通过其国防工业基础来生产军民两用产品的政策,从而使其武器设施现代化。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中国通过获取重要的外国双重用途技术和知识来实现长期的自给自足的抱负。一旦获得这种技术,附属于国防的研究所和工厂就可能会把它们应用于商用和/或军用成品的设计和生产。此外,国防工业基础对商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还能够产生收入和外汇,以资助获取先进技术。从1979年以来,几千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实体已经在美国建立。这些实体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大概是合法的,但一个未确定数目的业务所瞄准的可能是双重用途商品和受到控制的、限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售的技术。
最近,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威刊物建议更多地利用海外华人科学家转让外国技术。这些刊物赞成建立这种海外科学家的数据库,交给他们的任务是从事北京所感兴趣的研究,通过利用中介和第三国来保守秘密。所建议的是通过中介进行招募,以避免由于目标国家的政策和敏感而受牵连。一份刊物建议利用私营部门的中介组织和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来进行招募。这些刊物还建议建立一个“海外华人专家数据中心”,由科技部运营,资料由多方面来源提供,按照地区、国家和专业来组织。这些数据将通过国家所支持的私有服务组织,在设在中国和目标国家的因特网网站上搜集,搜集人员将是私营部门的驻外办事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的科技秘书。
利用学术交流作为培训科学家和发展科学家之间联系的一种媒介,中国看来正在全世界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科技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可能会有助于基础研究,而且可能还将为商用和军用技术的开发做出贡献。所牵扯到的人员和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往往使中国的大学、政府研究所和工商企业之间的研究、资助与合作的三角关系难解难分。
技术信息的搜集
1991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中心(CDSTIC)——当时的国防科学技术与工业委员会的信息分支机构——出版了一个科学技术集合手册,书名为《获取国防科学技术情报的来源与方法》。该手册说,中国的国防科技需要有80%是通过来自公开的和灰色来源(购买/订阅)的材料而满足的。这个手册提供了有关国防技术的外国公开来源的详细信息,并称,在中国经营的单个情报组织大约有4000个(到1991年为止)。这些组织当中的许多都与附属于中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国有企业、研究所和学院有联系。
技术信息的搜集大概继续由现在归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的CDSTIC精心策划。总装备部据报道监督着一个由隶属于中国的核、航空、电子、军械、造船和航天等工业的工厂、研究所和学院组成的复杂网络。这些机构当中的每一个都拥有一家进出口公司,以便为进口技术和知识提供便利。
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
国防科学技术与工业。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亦称国防科学技术与工业——是一个组织周密的和重叠的结构,包括工厂、研究所和学院,它们附属于代表核、航空、电子、军械、造船和航天等工业的组织。
在1998年的改革以前,5家总公司和一个部代表着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
——电子工业部
——中国国家核工业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
——中国国家造船总公司
——中国航空航天总公司
1998年,这5家公司当中的每一个都分割为两家相互竞争的公司,涉及造船、航空、核、军械和导弹/航空航天等领域。电子工业部与邮政和电信部合并为信息技术与电信产业部。中国国防工业基础目前的组织包括:
——信息技术与电信产业部
——中国国家造船总公司
——中国国家造船工业总公司
——中国第一航空工业总公司
——中国第二航空工业总公司
——中国国家核工业总公司
——中国国家工程建筑总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与工业总公司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总公司
这些公司当中的每一家和信息产业部都拥有附属进出口公司。这些子公司对为盈利目的而进口技术和出口商用与军用产品提供便利。所有这些进出口公司都起码在美国拥有一个分支办事处。
这些进出口公司是:
——中国核能工业公司
——中国空间技术进出口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中国国家电子进出口公司
——中国造船贸易公司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
中国科学院。直接附属于国务院的中国科学院是自然和应用科学领域中进行综合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研究在基础科学领域进行,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地质学,以及比较新的科学领域,譬如系统工程、遥感、计算机、自动化、机器人、半导体和激光。中国科学院的分支机构的附属研究所设在上海、南京、合肥、广州、武汉、长春、沈阳、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和新疆——这些城市还与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有着牢固的联系。因此,这些组织经常在应用研究方面与军方密切合作,产品为了军事用途而获得赞助或开发。
L.军事预算趋势
2002年3月,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宣布,中国2002年即将增加军费17.6%,即30亿美元,从而使公开报道的总额提高到200亿美元。这些公开披露的数字并不包括用于武器研究和购买外国武器,譬如去年中国购进的两艘俄罗斯建造的驱逐舰。实际的军事开支,包括数额巨大的、但难以估算的预算外拨款部分,总额可能会达到650亿美元,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防务开支国家和亚洲防务开支最多的国家。
额外的两位数字的国防预算增长不大可能,起码在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05年)期间是如此。这些增加将用来抵消被强制处理掉的人民解放军商业企业的亏损,为不断增加的兵员开支提供担保,以及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提供经费。北京的《2000年国防白皮书》及其以前的版本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的正式预算,但却是按照没有明确界定的资源类别划分的,而且不分军种或任务。这些白皮书的发表可能是中国为了向西方摆出增强军事透明度的姿态,同时实际上对很多事情继续守口如瓶,而做出的一项尝试。
虽然项列举现代化作为增加预算的一个理由,但是绝大部分国防现代化开支都是在人民解放军的预算以外发生的。进口的武器系统,经费来自国务院给的单独的硬通货拨款,并不动用人民解放军预算。人民解放军虽然为中国的国产装备付款——这种装备占现代化努力的一半左右——但是它仅仅支付制造每一个系统的成本增量,而且不支付巨额的研发或起始成本当中的任何部分。这种成本记入生产这些装备的国有工业的预算,包括用于外国技术和援助的巨额硬通货成本。
人民解放军从许多预算外来源获得经费。这些来源包括用于采购的特别拨款——这种拨款起码部分地来源于出售武器的利润、部队服务的出售(例如建筑)和产品(例如农产品)等人民解放军传统的自给自足活动、在被强制处理后剩下的人民解放军企业的收益——这些企业仍然生产民用服务和产品,以及与防务相关的政府其它部门拨款(例如国家科学技术预算和省级地方一级上的代理机构)。此外,中国的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相关的技术和常规武器的扩散,可能会帮助补贴某些军队现代化计划。要追查这些来源,会使辨别和评估国防预算趋势的过程复杂化。
对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里的国防开支进行预测很成问题,尤其鉴于甚至总的国防开支也没有充分地定义或报告。然而,预报的经济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未来的国防开支的极限。利用这个方法估算,年度国防开支就实际数字而言,在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可能会翻三番到四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