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撞船风波的战略视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15:07
国务委员戴秉国深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后,钓鱼岛撞船事件又有了新进展,14名中国渔民13日下午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回到福州。但中国渔船的船长詹其雄仍被日方拘留。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当天表示,“我们因妨碍执行公务罪逮捕了(中方)船长,并根据法院判决对其扣留。我们目前按照日本法律,将这一事件当作刑事案件进行处理。”
他还说,“双方正在根据两国领导人的协议进行讨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冷静处理。我们要求中方尽快恢复会谈,以建立面向未来的关系。”他表示撞船事件与东海油气田谈判是两件事,希望中方尽快安排时间,恢复会谈。
从日本官房长官的对外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戴秉国国务委员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推动事件朝着和平协商解决的方向,取得一定进展:一是根据中方建议,中日两国最高领导层达成了内部协议,即通过谈判“和平”、“妥善”解决钓鱼岛撞船事件,为事件解决确定了方向;二是根据双方达成的内部协议,两国的相关人员正在通过管道就恢复双方高层面的会谈沟通;三是日本向中国做了个姿态,释放中国除了船长以外的14位船员。
就像中国推迟东海油气田谈判具有强烈的姿态性意义一样,日本在戴秉国召见丹羽宇一郎后,决定放回14名中国渔民,也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无疑这一举动,用中国人的视角来看,是给了中国一个“面子”。它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日本政府愿意就撞船风波,与中方展开谈判的意向。
但另一方面,仙谷由人的表态也表明,日本在根据其国内法处理詹其雄的问题上还没松口。从事件发生起,日本在处理这一事件的手法相当娴熟,也富有技巧性,抓住问题要害,同时,抓大放小,在细枝末节上与中方进行妥协,比如给中国政府一个台阶下,释放中国船员,却拒不放回被拘押的船长。
撞船事件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渔船出入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并且撞了日本执法船,因此构成了妨碍公务罪,嗣后对中国船长拘押也是以此为理由,如果中方不接受日本认罪交钱的条件,它就会按照日本国内法对詹其雄进行审判。以此向外界造成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强烈印象。
从事件发展情况看,我们有理由怀疑日本在撞船风波上,进行了“钓鱼”执法,即故意与中方船只在钓鱼岛海域产生纠纷,导致双方撞船,制造抓扣中国船长的理由。
那么日本希望通过钓鱼岛争端得到什么?我们不能把日本的政客都看成唯利是图者,仅仅为了自己的选情拿国家利益开玩笑,这不像一个民主国家的做派,换成朝鲜也许有人信,但对日本也这么看,就有欠公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前自民党政府就没有人这么做?难道自民党政客要比民主党政客来的高尚或者亲华吗?(此前倒是有不少中国人对民主党要人的亲华抱着很大期待的)
笔者认为,这个事件是日本对华战略调整的新迹象。中国刚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实力在晚近三十年也大幅跃升。不管对中国现状持何种观点,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全球性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在亚洲和东亚区域,中国元素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为全球老牌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军政领域是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同盟,日本背靠美国这棵大树,稳坐亚洲和东亚区域头把交椅数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日本虽然只是一个面积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岛国,却一直以某种优越感“俯视”中国的发展,但在中国步步赶超,超过日本跃居全球老二后,诱发了日本的岛国本性以及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警惕中国在亚洲独大,维护日本在二战以后苦心孤诣经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对日本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的外交地位,成为日本的新目标。
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中所图谋的是绝不是眼前利益,而是战略目标,正如同日本近些年来所着力做的:在东盟,与中国争夺影响力;在南亚,与印度联手合作;在朝鲜半岛也想插上一脚。如果说美国是在防范中国内部政局失控和扩张全球影响力的话,那么日本则是力图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领域遏制中国在亚洲形成超强地位——在中国经济无法阻挡的情况下。
钓鱼岛的地缘战略意义不可忽视。中国在黄海、南海都有麻烦,黄海有美韩同盟牵制,南海有南海周边国家及美国势力进行平衡,唯独东海海域是中国通向太平洋的缺口。如果日本在东海配合美国在黄海、南海的行动,扼住中国的喉咙,那么就像折掉中国的双翅一样,紧紧束缚住中国的潜在影响力,使中国名义上濒海、却在实际上成为一个难有作为的内陆国家。
而钓鱼岛好比是日本在东海的一颗绝妙的棋子。日本通过制造撞船风波,达到了目的,就是提醒中国,日本在东海拥有巨大利益,它是日本的势力范围。
日本所担心的无非是中国不确定的未来和谋求地区霸权的努力,中国对日本的意义从中日交往史中就可以明显看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带有“原罪”,虽然很早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政治上却一直地位不高,同时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发展,因此,如果中国军政势力随着经济同步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就会成为地区的“鸡肋”,趋于边缘化,就像在历史上那样,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未来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将会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地区战略,从而加深了日本的恐惧。日本自然会考虑到其战略空间受中国压缩后的状况,而钓鱼岛,是横亘在中日之间的一块跳板,日本借由它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自己在亚洲的地缘目标。(钓鱼岛观察之四)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