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警钟:三流学生学工科后患无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4:56:13
topyl.com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科技、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这与日本重视工科高等教育密不可分。工科高等教育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日本向来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教育,早在1886年时,位于东京的帝国大学就设立了工学部。在大学内设工学部是在当时连欧美发达国家都还没有尝试的开创性试验。
但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以金融、证券、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经济的发展和从业人员收入迅速提高,日本出现了“逃离工科”的现象,与泡沫经济相关的财经类文科专业报考迅速升温,而对工科报考热情则急剧下降。
日本最优秀的学生不再把工科专业作为首选对象。报考大学工科人数在1986年达到高峰后,突然反转直下,从1986年的18%跌到1989年的12%。到1991年,再进一步下降到8.7%。与此同时,商学院的金融、证券、房产等热门文科专业的报考人数却在同期由谷底连年蹿升,与当年火暴的房市、股市遥相呼应。
日本科学技术厅认为:“学子好逸恶劳,不愿终身浸泡于实验室,埋首尖深的工科领域,并认为工科既不浪漫,又缺乏自我表现空间。”日本舆论界把上述“逃离工科”现象称之为“考生疏远工科”、“年轻一代疏远技术”,于是日本舆论界大声疾呼“向工科回归”。
“考生疏远工科”的结果是,日本高校向制造业输送的工科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一直呈下降之势,这是导致上世纪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几年,一向以优质闻名全球的日本产品在中国和国际市场频出重大质量问题,特别是2006年是日本产品“质量灾难年”。
连被视为全球汽车业新霸主的丰田汽车公司也出现质量问题,丰田汽车召回量出现不寻常的暴增,瑕疵品回收从2004年起连续2年超过180万台,创下了新高,这显示丰田质量管理出现问题,甚至遭到日本政府公开点名,要求改善。
质量不佳引起的危机,让日本企业损失惨重。《朝日新闻》报道:为了回收质量有问题的电池,索尼花了510亿日元,三洋也估计损失了30至40亿日元。这些企业损失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消费者的信赖。据《日经商业周刊》调查,日本七成消费者认为,日本制造产品近年来确有质量低落的情形。连日本媒体也用“日本质量神话崩毁”、“质量灾难”等标题来报道日本质量存在的问题。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性,此文所描述的现象正在当代中国重演。1992年,全国只有40多所高校开设金融专业,到2005年,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增加到500多所,毕业生人数增加了10倍有余。1977年高考刚恢复时,大家都以当工程师为荣。如今已经有了这样的顺口溜:“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
而工科正是国家急需的传统工科专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纺织、轻工、地质、水利等。2007年二三季度,国外媒体借个别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恶意炒作,大肆宣传“中国产品威胁论”或者妖魔化中国产品。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加以批驳,另一方面我们要“苦练内功”,要努力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
身正不怕影斜,要让不怀好意的西方媒体找不到我们的漏洞,想贬低中国产品都找不到话柄。但要做到这点,前提是吸引大批以工程师为代表的优秀技术人才加盟制造业,有了大量优秀技术人才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档次,但中国学生竞相“逃离工科”和“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的严峻现实,有可能使这一愿望落空。top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