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丁香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8:18:59
——访匈散记
五月的布达佩斯,早晨的空气里弥漫着丁香花和野栗子花的清香,悠闲自在的鸽子在“咕咕”地呼唤它们的伴侣。我们漫步在静静的列宁湾路街头,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穿着整洁的小学生急匆匆地去上学,有的手捧带着露珠的紫丁香。熟悉匈牙利风俗的同志告诉我们:这是孩子们准备送给老师的礼物——在匈牙利,小学生总是把家里开得最早、最好的鲜花,首先奉献给尊敬和亲爱的老师。
这种尊师、爱师的温馨气氛,就像散发在空气里的丁香花香,几乎到处都能感受得到。在离布达佩斯二百多公里的贝奇市,我们在一家饭店吃晚饭的时候,店主从外面捧回来一大篮美丽的丁香和石竹。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们,他儿子明天中学毕业,这些鲜花将作为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的礼物,在毕业典礼上献给老师。不仅如此,毕业班的同学都要穿着漂亮的服装,在校园绕行一圈,向母校告别,家长还要把老师请到家里或餐厅作客。以后,每逢一年一度的“返校日”,毕业生还要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向老师和低年级同学汇报……
事有凑巧,第二天中午,我们在“大象”餐厅进餐,邻桌就是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一家人在宴请教师。两位年轻的女教师,穿着盛装,坐在主宾席上,面前花瓶里插着珍贵的郁金香。在我们把这个场面拍摄下来之后,陪同的匈牙利同志才告诉我们,那位颇有身份的男主人是贝奇市议会的议长莫尔纳尔。
开始,我们以为这种尊师活动,不过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或者出自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个人的情谊。经过进一步的采访,才了解到,这是匈牙利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反映,而且这种地位已经被各种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被全社会公认。比如说,国家规定每年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为“教师节”,这一天,全国报纸都用大量篇幅向教师致敬、致谢,各学校都要举行庆祝活动,给优秀教师发奖。庆祝会上,学生要向老师朗诵自己写的诗,献赠自己画的画,特别有意思的是,那些低年级小学生总是在节前背着老师,用灵巧的小手,制作出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礼物,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往往使老师激动不已。
崇高的社会地位,激发起教师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匈牙利政府提出要把“教”和“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把这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所到之处,都能看到教师正在为实践这一方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贝奇市,我们参观了一所教育中心,它创办于一九七九年,包括三个幼儿园、三个托儿所、三个小学,共有四千二百名学生,六百名教师。这些教师,就像培育优良品种的农艺师那样,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里且不说它设备条件的优越,只说他们为学生设想的周到,确实超过了最细心的父母。一般小学一年级每堂课是四十分钟,教育中心考虑到刚从托儿所升上来的孩子不习惯,改为二十分钟,使他们能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适应的过程。为了减轻由于环境改变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影响,托儿所大班的教师都跟着孩子到一年级,帮助配合一年级教师工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学校开展音乐、舞蹈、绘画、外语等课外活动,如果妈妈在家里不放心,可以到学校来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因此,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眼界开阔,兴趣广泛,知识全面,性格活泼,特别有教养,懂礼貌。
为了让我们具体地感受一下小学教师把“教”与“育”结合起来的现场情景,匈牙利同志应我们的要求,在日程外安排我们在布达佩斯市尤格里·约瑟夫小学旁听了一堂一年级的算术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算术课总是枯燥的。可是我们听的这堂算术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艺术享受。那位穿着洁白外衣,语言优美,仪态优雅的女教师,运用各种颜色,各种形象,充分训练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把“数”的概念输入每个小孩子的头脑里去。孩子们争先恐后,无拘无束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每当孩子答对了一个问题,女教师就用慈母般亲切的语调鼓励他们,“好孩子,你真会动脑子!”“小乖乖,你真聪明!”我们尽管不懂教育,也看得出,她确实是把“教”和“育”融成一体,打成一片了。在这种丁香花一般温馨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不爱自己的老师?怎能不爱自己的学校?
温馨的丁香花,你和你所代表的形象,蕴含的深意,将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王揖、李淑华、范敬宜,《辽宁日报》1984年6月2日 第四版)
类别:人民日报编辑记者博客频道  |  自分类:其他  |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