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勘查机制加快科学发展——泥河铁矿项目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49:08
创新勘查机制加快科学发展——泥河铁矿项目案例分析
施申轶  2010-03-16 14:14:13  安徽地质

O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地勘T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快速突破的重要因素。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视察河南、安徽时指出“体制机制层面要着重把握以下四个关系:中央、地方、企业怎样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地勘基金怎样衔接;勘查和开采怎样结合;地质找矿、矿业权设置和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怎样配合”。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的勘查开发实践在此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

1泥河铁矿项目的基本情况

泥河铁矿位于安徽庐枞地区,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带地质找矿统一部署区安徽段五个成矿区之一。

2006年10月,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提出的《庐江盛桥一枞阳横埠铁铜矿勘查》项目,在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中成功立项。2007年5月,施工的第一个验证孔于675m开始见厚大磁铁矿体,单孑L见矿厚度达280m。2007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矿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安徽省庐枞地区矿产勘查合作协议》,明确由安徽省地矿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建新的矿业公司,合作开展泥河铁矿勘查,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随后,中国五矿集团投入l亿多元资金。安徽省地矿局成立了庐枞地区铁矿勘杏指挥部,整合了所属的安徽地凋院、327地质队、326地质队等多家地勘单位的勘探精兵,协调行动,在以泥河为中心,南部、北部和外围约1000km2的工作区,开展了新时期的地质找矿大会战,参加施工的钻机多达19台。
截至目前,泥河全矿区施工钻;fL72个,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79000m。在地表600m以下发现一个资源量1.2×l 0st的大型磁铁矿、一个3000多万吨大型硫铁矿和一个500×104t的中型石膏矿,预计2010年4月底正式提交地质勘探报告,其潜在经济价值约500亿元。

泥河铁矿安徽庐江盛桥一枞阳横埠地区铁铜矿勘查项目被评为2007年地质调查十大进展,泥河铁矿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排名第一位。泥河铁矿勘查实现了从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的同步设计,一次提交勘探报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综合性大型矿床的勘查评价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泥河铁矿的矿山建设设计也同步进行,从矿产的发现到完成勘查评价任务,再到建成投产,其超常规的速度,为世界矿产发现和开采史所罕见,被业界称之为“泥河速度”。泥河铁矿联合勘查产生并即将显现较好的资源效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被业界统称为“泥河效益”。

在资源效益方面,它体现的不仅仅是资源价值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500m以深见矿,坚定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深部找矿的信心。其实践证明,向深部进军,是现阶段我国缓解矿产资源约束、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途径。它拉开了我省在第二空间寻找矿产资源的序幕,对全国的深部找矿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007年9月,全国深部找矿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泥河铁矿的联合勘查,也使得四方之一的中国地调局获得了大调查项目成果、公益性地质资源。

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国内影响。在当时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泥河铁矿采取快速勘查、及早提交、尽快开发的运作思路,有利于加速铁矿勘查开发进程,减少铁矿石进口量,缓解铁矿石不断上涨的压力,使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二是更快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泥河铁矿的快速开发,让省、市、县等地方政府及早地发现了发展的机遇,在加速推进安徽崛起中,努力实现矿业大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就业率,保持税收增长。

在企业效益方面,由于降低了时间成本,国有资产得以快速增值,按管理成本占项目经费的10%15%计算,可直接减少项目管理成本3000~4500万元。以泥河矿权市值5亿元计算,提前三年回收,参照中国市场投资年平均15%的回报率计算,可多获得5亿元的经济效益。

在环境效益方面,大企业在规模开发、集约经营中能有效地承担其发展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泥河铁矿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多方联动、联合勘查开发的新路子,具有示范意义,其做法被业界称之为“泥河模式”。

2泥河铁矿项目的案例分析

泥河铁矿项目是一个创新的典范,从矿政管理到勘查开发都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过程。首先是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开创了矿政管理的新模式。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经“四方”相互协调
和共同努力,达成了共同推进庐枞地区铁矿勘查的协议。四方”协议规定,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成矿业公司,拥有泥河铁矿探矿权,按照统一实施方案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在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的积极支持下,泥河铁矿勘查项目在地质大调查期间。可以依法开展深部钻探验证。国土资源厅还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的《安徽庐江盛桥一枞阳横埠地区铁铜矿勘查》大调奁项目办理了探矿权登记。随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及时批准探矿权的转让变更,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转让变更至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共同组建的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确立了该公司为泥河铁矿勘查权益主体,为向采矿权自然过渡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国有地勘单位由勘查走向联合勘查开发创造了条件。

类似泥河铁矿的项目,从大调查发现矿产地开始,到开发开采,这个过程涉及到矿权转让变更、地质勘探、资金运作等多个方面。在目前我国矿业权市场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单凭市场行为要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找矿突破,并较早进入开采开发是难以想象的。当市场失灵或市场存在缺陷时,政府发挥作用尤为必要。四方协定正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使得各类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实现了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增强了国有资本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矿产资源的控制能力。其次是政府主导,公商衔接,开创了公益性地质工作推动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新机制。在部、省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协议约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公益性地质调查中发现了有价值的成果后,及时退出,以便公益性地质工作向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转化。其前期投入由政府收回,并继续用于庐枞地区地质大调查工作。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及时跟进投入后续勘查资金,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承担地质勘查工作,联合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四方协议,促使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顺利退出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及时跟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无缝对接。泥河铁矿项目实践效果表明,这种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对接模式有着典型的示范意义。首先这种衔接方式有其合理性,中国地调局、安徽省地矿局、中国五矿公司都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无论其公益性勘查投入还是商业性勘查投入都属于国有资金,其资金属性是一致的。其次这种对接模式有利于地质找矿快出成果,有助于矿产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其三是思路创新,精心组织,开创了地质勘查项目运行新机制。在“地质资料再开发,成矿规律再研究,找矿手段综合运用”的勘查新思路指导下,承担项目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庐枞地区前人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对成矿背景、成矿规律进行了再研究、再认识,创造性地将低缓磁异常作为筛选的重点。在勘查过程中,相关的科研工作及时跟进,进一步丰富了火山岩型铁矿的成矿理论;在找矿的方法技术方面,运用了适合寻找深部铁矿的地、物、化、水、工、钻及综合研究多种方法手段。在勘探阶段,安徽省地矿局坚持以局为单元,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局属相关地勘单位深孔钻机19台,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钻探进尺7.5×l 04m,70个钻孔,计戈fJ2009年底提交勘探报告。

泥河铁矿从发现到勘探完毕,用时仅二年半的时间。这个过程中,企业运行机制特有的反应灵敏、决策效率高、资金到位快等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找矿思路创新带来了泥河项目找矿成果的突破,地质勘查运行新机制的建立带来了地勘T作的活力和成效。安徽地矿局在曾经勘查的罗河铁矿,从发现到提交勘查报告周期达十八年之久,泥河铁矿从发现到勘探完毕计划用二年半时间,除了设备和技术进步以外,最重要的是引进了企业机制,对地勘项目按市场机制管理和运作。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机制。泥河铁矿实施了勘查开发的一体化设计和施工,体现了勘查和开发的紧密结合,做到“找矿为开矿着想,开矿给找矿提要求”,使泥河铁矿勘查经济合理,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合作组建的五鑫矿业有限公司是泥河铁矿的勘查、开发的双重主体。完成勘探工作后,即可进行联合开采,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做到探矿权向采矿权的自然过渡。按照快速勘查、快出成果、快见效益的市场规律和企业要求,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做到既尊重地质科学规律和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更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做到不犹豫、不质疑,敢于试验,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一步设计到位,同时设计布置66个钻孔。他们通过首孔验证见矿的综合分析,按首采地段设计要求,从首采区展开面上深部钻探施工。在钻探实施中,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跟踪钻进编录、及时观察分析、及时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响应,及时调整方案,及时补充完善设计。体现了一步设计到位是大胆创新,及时跟踪调整实施方案是尊重科学规律,及时补充完善设计是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泥河铁矿勘查是尊重地质科学与技术规范和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相结合的快速矿产勘查的典型。在尊重地质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加快勘查步伐,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泥河铁矿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探采结合,既实现了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为地勘单位成为市场主体探索了一条途径,也为地勘工作在企业机制下运行做了有效尝试。

四个阶段一步设计,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按统筹兼顾的方法办事。如泥河铁矿设计年产200 x 104t生产规模,早投产一年,其效益数以亿元计,阶段性效益应服从于整体效益。在尊重地质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加快勘查步伐,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明智之举。

3泥河铁矿项目的案例启示

(1)政府引导.多方联动是实现矿产勘查开发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在现阶段我国矿业勘查市场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须发挥其必要的行政作用,在矿业权配置、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方面降低门槛,并向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骨干企业倾斜,调动各方积极性,以达到矿产勘查开发快速发展的目的,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要调整现有政策法规,以制度的形式促进中央、地方和企业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2)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丁作的无缝对接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矿产勘查是一项大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财政出资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前期勘查丁作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地质T作的特殊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不同于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产品。面对特定群体,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丁作的无缝对接,既缩短了公商转换的周期,减少了不确定因素,又能促进勘查开发的中坚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地质找矿突破。

(3)技术与资本的强强联合是探采结合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实现探采结合、勘查开发一体化,探矿是第一步。找矿突破没有技术支撑是无法实现的,同时勘查和开发又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泥河铁矿项目正是基于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汇集了技术,资金,管理的优势,从而取得了超常的速度和效益。

(4)实现地质找矿成果和矿业权收益向资本转化是解决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必须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的经济主体。地勘单位真正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事业向企业的转变过程中,资本金不足问题已成为改革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依靠找矿成果转化及矿业权收益是地勘单位获得资本积累最可能和最有效的方式。从地勘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需要在地质找矿、矿业权设置方面给予国有地勘单位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这是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最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l】王家华.赵腊平.泥河模武[N].中国矿业报,2009,6,4
【2】李伟锋,刘静文.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N】.地质勘查导报。2009,6,13

创新勘查机制加快科学发展——泥河铁矿项目案例分析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推进神华科学发展 [原创]科学方法漫话(8)锐意创新 超凡脱俗——四谈科学创造:案例分析 - 戴世强的个人空... 老龄网 >> 老龄研究 >>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成都市创新模式发展服务经济?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官方网站 广东纪检监察网---科学考评创佳绩——惠州市纪委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湖北省检察院创新体制机制 切实提高检察机关科学发展能力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霍邱县刘寺铁矿普查野外工作验收获优秀等次 清洁发展机制 (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不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微观机制 江苏工程院创新机制促发展 不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微观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涉及上市公司解读——股市明灯——东方财富网博客 宁夏核勘院柬埔寨铁矿勘查开钻 转换发展动力机制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基于几个国家发展经验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科技创新呼唤信息化支撑——我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分析 路甬祥:以科技创新促科学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路甬祥:以科技创新促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