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父母身上留下遗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6:20:10

  2010年的中秋,是我母亲八十八岁大寿,我们姊妹都在寻思着为母亲买什么礼物,在此万家团圆之际我想到许许多多的母亲

       在八十年代,我们村死了一位老太太。这位老人一生结过两次婚,跟前夫生下两个孩子,前夫死后,和第二个男人生了七个儿女,老太太临终时说了一句话:“人家都说苹果,到底苹果啥味儿呀?”至今,老人的子女都健在,不知有谁还记得他老娘的这句话。这句话听起来简单,想起来却心酸,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心酸。子女们是否为老娘生前没有吃到苹果而遗憾,还是觉得老娘的嘴有些馋。我无法知道准确的答案,但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间,时时提醒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在父母的身上留下遗憾。

      我的母亲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长在国共的战火中,为了躲避日兵扭伤过脚,因为“老抬”夜里惶惶跳墙摔伤个腿,国民三年大灾荒曾饿昏过,大跃进时抬过筐。解放前妇女没有地位时是裹脚的媳妇,解放后好不容易做了婆婆,儿媳妇的地位又提高了。她一岁半没有了父亲,九岁时没有了母亲,与奶奶相依为命,十六岁时又没有了奶奶,。结婚不到三年,又没有了婆婆。一辈子抚养了六个儿女,这其中的艰辛,其中的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幸运的是,我父亲是个善良的人,知道体贴人的人,二老恩恩爱爱共同走过七十多年的岁月。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母亲,是勤劳的母亲,是 苦命的母亲……

       我们深感母亲一生的不易,一个共同的愿望:让父母晚年幸福。

不知为什么,当我上班第一次领到工资,给母亲买的礼物竟然是一箱苹果,难得是怕留“苹果”遗憾吗?我的母亲爱吃荔枝和桂圆,每年夏天,荔枝一上市,不管有多贵,我都要称上几斤,火速送到母亲的身边,让她老人家尝个鲜,等到有桂圆的时候也亦然。每次到外地,遇到当地的特产,不管好吃不好吃,不管贵还是贱,只要我母亲没有尝过,我都要捎一点,让她老人家见识见识,我这样并不是在标榜自己的孝心,只是不让自己也不给父母留下遗憾。

        母亲是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人,平时很简朴,我们给她买东西,老念叨贵。我常常奉劝母亲:我们虽然是工薪阶层,经济上并不富有,不指望也不可能让二老天天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给你们留下遗憾。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孝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境界听起来很消极,但很实际。供桌上的供品再丰盛,不如生前一滴水,阴宅修得再豪华,不如生前冬天给他多加一条棉被。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却抱着遗像痛苦,难得孝敬也需要亡羊补牢?还是为自己的过失追悔莫及?最近,我经常看上海电视台的《新老娘舅》这个节目,到这里来做客的大多是为了争夺父母的财产而战火不止,有的把父母作为争夺的砝码;有的只顾争夺却把老娘的死活抛掷一边,甚至父母死后烽烟又起……家庭大战消耗的是精力,损伤的是亲情,打赢的是官司,输掉的还是亲情。不孝人自有不孝的理由,经常把父母的罪状罗列一大堆,儿时犯下的错,父母都能原谅,而孩子却不能容忍老人有半点的过错,正常人的交往还讲究“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为什么子女与父母就不能等价交换呢? 

       儿千里母担忧,父母也永远是儿女的挂牵。每当周末,好像有一根绳索在牵着我,总想回家看看;每当我走进村子的时候,总想看见父母坐在门前的石墩儿上的身影;每当我走近父母身边时,总是看见老人那期盼的眼神,父亲总是说:“我知道今天是星期六,你会来的。”每次我坐下来,稍微安稳些,父母就开始把一周来村子里发生的与自己没有任何干系的事讲述一遍。刚开始,我还有点不耐烦,后来,我觉得能听到父母的讲述应该是一种幸福。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再唠叨,我的心里也就没有了这一丝牵挂,那么,我再回这个村子还有什么意义?也许,这个村子,这座房子就会永远在我的眼前消失。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们最大的幸福,八十八岁,一个多么吉利的数字,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年龄,父母能在这样的高寿,迈着蹒跚的步履,在相互的唠叨中关爱着,生活着,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快慰。母亲每天还能做普通的家常饭菜,更令人欣喜的是,母亲今年又长出了一头黑发,他们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是我们子女烧香拜佛也求不来的福分。

        在这令人欣喜的日子里,我愿我的父母,也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长寿。也希望所有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给父母天天一个好心情,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别让自己在百岁后期,回味往事的时候,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