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1:37:00
 

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发展等级之“深刻”抢滩攻略

秦  葆  王红心

“深刻”是对作文思想方面的要求。文章写得深刻源于认识的深刻,而认识的深刻则依赖于思考的深入,那么如何使作文写得“深刻”呢?

一、 要使作文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必须注意:

1、掌握把握本质的一些方法。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的功夫,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如:

    事实上,社会对我们这代人最大的质疑,便是反哺的意识,或者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那么,我们是否能再计较自己得到什么的同时,也思考一下自己给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

无论生活发生什么改变,有一句话我永远记得:“能力愈大,责任愈大! ——10年浙江高考《角色转换之间》

    这段文字将“反哺”的内涵进一步扩大,透过“角色转换”这一现象深挖主题,最后上升到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审视与思考,启人心智。

2、把握一些“理论武器”。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哲学观点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如:

与你为邻,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你”该是谁,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错了邻居,等于选错了前进的方向,只会跟着走入歧途,虚度短暂人生。因此,只有选对邻居,选对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才能以此为契机高洁自己的品质,成就自己的事业,完美自己的人生。——10年广东高考《与你为邻》

这段文字将“与你为邻”这一话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强调“邻”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生的影响。

3、文体不同,把握本质的方法不同。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文中一般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议论文首先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其次要有周密的论辩性。再次议论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如: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10年福建高考 《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文章叙述了爷爷发现南音那被人忽略的价值,却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尽兴演奏的故事,结尾这段颇有“逆挽”的效果,画龙点睛,凸显主旨。

二、要使作文做到“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必须注意:

1、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拓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我们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因果论证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如: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10年浙江高考《角色转换之间》

这段文字巧设问答,将议论引向深入,思路清晰,发人深思。

2、要善于“由果溯因”,挖掘出根源。正所谓“观澜而溯源”,当然,因果关系有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这些现象。如:

是的,光明之所以成为光明,之所以光彩夺目,是因为她的背后是阴影。光明和阴影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形。我们追求光明的旅途,其实就是在阴影中求索,阴影的另一端必定是光明。阴影之于光明,是我们不懈追求中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10年山东高考《光影斑驳,生命之歌》

这段文就非常深刻的道出了“光明”和“阴影”之间的因果关系,光明是果,阴影是因,有因才有果,同时二者又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3、运用反推,假设论证。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如:

试想,没有绿色星球,谈何生得伟大?没有绿色食品,谈何活得健康?而没有绿色生活,谈何活出生命的质量?常言道:生不容易,活不容易,生活不容易。为何如此不易?只因绿色难得。

——10年江苏高考《绿色生活》

这段文字通过反面假设没有“绿色”的弊端,从而证明拥有“绿色”的重要。

三、要使作文做到“观点具有启发性”,必须注意:

1、观点要能阐发自己的独特理解。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如: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家,沾上洋字的词或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然而换一个角度,其实也是奢侈品。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强求美洲土著改烧天然气,也不能强迫一个辛苦多年才买上轿车的白领使用清洁的氢能源。这样想,“绿色生活”和我们平头老百姓似乎毫无瓜葛了。——10年江苏高考《绿色生活》

    绝大多数考生都在呼唤或礼赞绿色生活,而这名学生却反弹琵琶,萌发了新意。“绿色,其实也是奢侈品”,此观点可谓是发人之所未发。

2、观点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如果读者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毫无兴趣,那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启发性”的。这就要求所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甚至可以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如:

    近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端午节被韩国申请去了,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成为印尼风俗。中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啊,却被外国文化一步步蚕食。我们过着洋节,就连星巴克都开进了故宫!没有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根基,何来中国人立身之本!幸好传统节日有了法定假日,剩下的我,要靠我们去认识,去完成。“认识你自己。”

如果你是格林,就让童话在你手中发出光彩。——10年山东卷高考《认识你自己》

  幸好传统节日有了法定假日,剩下要靠我们去认识,去完成。

“认识你自己。”如果你是格林,就让童话在你手中发出光彩。 文章最后一部分联系现实热点,反思传统文化现象,体现了当下青年应具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结。

3、观点要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要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如:

实用主义的发展迷惑了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于机件般的冷酷言行,我们忽略了美,遗失了真,摒弃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记那颗徇霞般的初心。——10年福建高考《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

为什么人们忽略了那连邻家孩提都能总结的至真善至美?这段文字一语中的,找准了问题的症结。

4、观点要客观,学会思辨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更加全面、客观、透彻。如:

    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生命、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是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尺度,才能把握人生的钥匙、成功的门环。要知道,百年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10年辽宁卷高考《关于“舍得”》

说到底,文章的本质核心就是“人心”,即人的思想。用心观察、体味、感悟生活,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关注现实,有时代感、前瞻性;不囿于自我生活的小圈子,上升的社会、人生的层面,深刻大气为文;体现深刻的哲理性,发掘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写出力度。以此入文,思想深刻便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