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2)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44:26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2)

石玉春 在 2007-12-26 上午9:58 发表于 学术研究

《红楼梦笔谈》作者石玉春声明:

《红楼梦笔谈》的著作权不容侵犯,剽窃必究。同时,未经作者本人以书面协议的形式允许,不得转载。    2007.12.26.

************

敦诚诗挽曹雪芹

曹雪芹逝世后,敦诚先后作了三首《挽曹雪芹》诗,悼念曹雪芹。前两首挽诗载于《鹪鹩庵笔麈》,诗中没有纪年,从诗句的含义中知道,这两首挽诗作于埋葬曹雪芹的第二天。第三首挽诗另载于《四松堂集》,标题下注有"甲申",可知该诗作于甲申年。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前两首挽诗的纪年。那么,曹雪芹的卒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目前,红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着一种旧的红学观念,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红学观念,认为敦诚的前两首挽诗是初稿,第三首挽诗是第一首挽诗的改稿。这意味着敦诚的前两首挽诗也作于甲申年。主张"癸未说"的红学研究者们,也就以此来佐证"癸未说"。说敦诚挽诗作于甲申,曹雪芹当葬于甲申,死于癸未除夕。可是,敦诚的挽诗作为"癸未说"的证据是靠不住的。因为,事情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样。应该说,敦诚的前两首挽诗作得非常好,并未见有不当之处,不象是初稿,它是定稿。虽然,第三首挽诗与第一首比较,两诗第三联的诗句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第三首挽诗就是第一首的改稿。诗中描写的情节是不同的,发生的时间也不同,这表明它不是第一首挽诗的改稿。要区别它们,这涉及到这两首挽诗的注释问题。许多学者都注释过敦诚的这三首《挽曹雪芹》诗。但是,他们的注释有两点共同的缺憾:一是回避了一些词汇未注;二是注释中有明显的错误和偏见。使人们对敦诚挽诗的理解陷入误区里,也导致了对曹雪芹卒年问题的误解。因此,本文将其错误的注释作了校注,将未注的和注释不完整的作了补充注释,列于下一个标题专门讨论。还请读者仔细阅读我对这几首挽诗的注释,在此基础上,来甄别第一首和第三首挽诗不是同一首挽诗的初稿和改稿。进而,来确定曹雪芹卒于哪一年。

敦诚的第一和第二首《挽曹雪芹》诗: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垄孤儿泣1,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2,鹿车荷锸葬刘伶3。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4。

开箧犹存冰雪文5,故交零落散如云6。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鄴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勘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说明:文中的数字是注释编号,网络上的word无法复制原文,特此说明。)

现在,解读敦诚的第一首挽诗:

首联的上联:是描写曹雪芹临终前的状况,四十余年的凄苦生活使他的身体越来越瘦弱。

首联的下联:描写曹雪芹死后,为他送葬时的情景,由此可知这两首挽诗作于埋葬曹雪芹的第二天。

第二联的上联:描写曹雪芹遗下的孤儿离愁不解地在父亲的坟旁哭泣。

第二联的下联:写曹雪芹遗下的妻子在坟地放声大哭。全联描写曹雪芹被埋葬后,遗下的孤儿寡母在曹雪芹的坟前哭泣的情景。

第三联的上联:比喻曹雪芹象李贺那样才高命短,他的遗作《红楼梦》凝聚着曹雪芹自己悲惨的一生。

第三联的下联:比喻曹雪芹生前象刘伶那样嗜酒如狂,蔑视封建礼法。死后也象刘伶那样就地埋葬了。

尾联描写敦诚怀着诚挚的心情悼念他。敦诚无奈地感叹:到哪儿能招回他的灵魂,向他表达殷切的爱慕之情呢?

这是第一首挽诗的大意。我们主要区别第一和第三首挽诗,暂略对第二首挽诗的解读。下面来看敦诚的第三首《挽曹雪芹》诗,很多学者都说这首挽诗是第一首挽诗的改稿。现在,我们就来解读这首挽诗,来甄别它不是第一首挽诗的改稿:

四十年华付杳冥7,哀旌一片阿谁铭8?孤儿渺漠魂应逐9,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唯有青山泪10,絮酒生刍上旧坰11。

现在,解读敦诚的第三首挽诗:

首联的上联:诗句中的"付杳冥"意指曹雪芹已经被埋葬了。这是与第一首挽诗非常重要的不同之处。

首联的下联:因为,上联说曹雪芹已经被安葬。所以,下联中的"哀旌一片"自然也就不是描写埋葬曹雪芹的情景了。另外,"哀旌"与"铭旌"是有区别的,铭旌是死者的标识,一个死者只能有一个铭旌,这是铭旌与哀旌的根本的区别。"哀旌一片"说明有很多哀祭死者的旌幡,与曹雪芹有关的活动应该是描写祭祀曹雪芹的场面。从第一和第三两首诗的首联对比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不是一回事。因此,两诗就不能是同一首诗的初稿和改稿。这个情况还将得到了第二联的进一步印证。

第二联:"孤儿渺漠"、"新妇飘零"是描写曹雪芹遗下的孤儿寡母已经流离失所,不知去向。说明在"哀旌一片"的墓地,丧主孤儿寡母不在现场,她们没有去祭祀曹雪芹。此时曹雪芹一家,已经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所以,诗中写曹雪芹"魂应逐","目岂瞑"。这与第一首挽诗的第二联描写埋葬曹雪芹时,孤儿寡母在坟旁哭泣的情景对比,不是同一时间、同一情况下的场面。从第三首挽诗的前两联看,第三首挽诗描写的场景是祭祀曹雪芹的场面。

第三首挽诗的第三联,敦诚照搬了第一首挽诗的第三联。根据律诗的结构章法,四联分别称为起、承、转、合。敦诚照搬前诗第三联是为了转、合最后一联。在第三首挽诗中,需用"鹿车荷锸葬刘伶"句转合"故人唯有青山泪"。如果,敦诚不是象葬刘伶那样就地埋葬曹雪芹。而是把他葬到他想要葬的地方,敦诚也就没有"青山泪"了。所以,敦诚在尾联的下联无奈地说:"絮酒生刍上旧坰"。

尾联写敦诚没有实现曹雪芹的遗愿,带着遗憾和悲伤,带着"絮酒生刍",只能来到曹雪芹的旧墓地祭祀他。尾联中的"青山泪"和"旧坰"都进一步印证这首挽诗的背景是祭祀曹雪芹的。因为,"青山"是李白的迁葬地,"旧坰"是曾经去过的很远的野外,具体是指他曾经去过的曹雪芹的旧墓地。

明白了敦诚的第三首挽诗不是第一首挽诗的改稿,也就不存在前两首挽诗也作于甲申年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求证的问题是敦诚的前两首挽诗到底作于何年?与第三首挽诗相距多久?我们回过头来看敦诚的第二首《挽曹雪芹》诗,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已知,敦诚的第一、二首挽诗都是作于埋葬曹雪芹的第二天,我们还知道第三首挽诗作于甲申年初。只要我们求证出前两首挽诗距第三首挽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曹雪芹的卒年。敦诚的第二首挽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尾联说:"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他时:将来的时候。瘦马:出处不详,经考证,它应是"老马"的意思。西州路:据红学家们注:"谢安之甥羊昙为安所重爱,谢安的病舆曾进过西州门。谢安死后,羊昙走路从不经过那里,以免触动哀思。一次羊昙大醉,不觉走到西州门,发觉后恸哭而返。"敦诚借用此典意指去曹雪芹墓地的路。从这句诗知道,敦诚在作这两首诗的时候,也就是埋葬曹雪芹的第二天,就打算将来有一天,还要骑马踏上这个触动哀思的路,再到曹雪芹的墓地去。那么,是将来的哪一天呢?诗的最后一句告诉了我们将来时的确切时间--"宿草寒烟对落曛"。宿草:隔年的草,犹指墓地的草。"宿草"这个词很关键,它界定的时间概念是一周年,界定的地点是墓地。这联诗可译为:将来有一天,骑马再到曹雪芹的墓地,那里将是隔年的衰草和寒烟映在残阳如血的余辉里。也就是说,曹雪芹逝世一周年时,敦诚再次来到了曹雪芹的墓地。这一次来,应该是祭祀曹雪芹。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敦诚作第一、二首挽诗与作第三首挽诗相隔的时间是一周年。

在前面的《脂批之误》中,我们确定了脂批"壬午除夕"的说法,即曹雪芹死于壬午年的除夕。我们从这个日期往后推算,根据民俗,平民一般为三日而葬。那么,埋葬曹雪芹的日期应该是在癸未年的正月初二。敦诚的前两首《挽曹雪芹》诗也就应该是作于癸未年的正月初三。一周年以后,敦诚"瘦马西州路",再次来到曹雪芹的墓地,祭祀曹雪芹。一周年应该是从曹雪芹死的那天算起。所以,曹雪芹的周年祭日应是癸未年的除夕。也就是在这一天,敦诚去墓地祭祀曹雪芹的。翌日便是甲申年的正月初一。敦诚的第三首《挽曹雪芹》诗也恰作于甲申年首。由此可见,脂砚斋"壬午除夕"的说法与敦诚的《挽曹雪芹》诗透露的情况是完全吻合的,这种吻合近乎天衣无缝。还有一个情况也与此吻合,脂砚斋说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的批语的署年,前文证实为"甲申八日"。距曹雪芹周年祭日仅为八天的时间,这自然让我想到,这是脂砚斋过完甲申年春节后,第一次打开《红楼梦》时所作的第一条批语。以此我们可以猜想,一个最大的可能,癸未除夕祭祀曹雪芹的那天,脂砚斋也去了曹雪芹的墓地祭祀曹雪芹。以至于他的批语如此感伤和语重情长。根据这条脂批判断,曹雪芹逝世时,脂砚斋可能不知道,也没能参加曹雪芹的葬礼。否则,在癸未年初,脂砚斋就会做这样的批语了。这条脂批和敦诚的挽诗有着共同的特点,并非是无题而吟,而是有感而发。脂砚斋在感慨之余,记录下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敦诚的前两首挽诗是有感于安葬曹雪芹而作,第三首挽诗则是有感于祭祀曹雪芹而作。诗中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悲痛场景,挽诗寄托着诗人的哀思,它也真实地印证了一个历史情节--曹雪芹确是卒于壬午除夕。

现在,还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

一、周年祭祀死者,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丧葬礼制。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见于《礼记·丧服小记》:

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服,道也。

期[jī]:一周年。古时规定丧期是节哀的礼制。周礼规定的这种丧葬制度是针对远古时代"丧期无数"的状况而制定的。这项丧礼制度的制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并且规定,周年丧祭之后,死者的亲属解除丧服,也不许再哭死者了。它结束了原始时代"丧期无数"的哀习。

规定丧期的依据则见于《礼记·三年问》: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这段话大致可译为:依据什么把丧期定为一周年?回答说:最亲的人以周年为期限。为什么呢?经过一年,天地循环一周,四季变化一次,在天地之间,随着年季变化的生物没有不更迭重新开始的。丧期比照这个来确定的。

古时周年祭死者的丧祭礼制流传到今天,已成为民间的丧俗。不过现代的丧礼照古时淡化了许多。所以,曹雪芹死后一周年,敦诚到墓地去祭他是很正常的事。并写下了第三首《挽曹雪芹》诗。

二、敦诚的第一和第三首挽诗的第二联的上联后面都有一条完全相同的附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这条注文有两个错误:(一)在第三首挽诗里不应再有这条注文了。因为,它与这首诗的背景不符,与诗意也不对。很显然是抄者误加上去的。(二)在第一首挽诗里,这条注文所注的位置也不对。它应注到首联"晓风昨日拂铭旌"的下面或旁边。用来说明曹雪芹死因的。而不应注到第二联的上联"肠回故垄孤儿泣"句的后面。"肠回"句的意思是说,埋葬曹雪芹的时候,曹雪芹死后遗下的孤儿离愁不解地在坟旁哭泣的情景。与说明曹雪芹死因的这条注文的意思无关。所以,它不应注在"肠回"句的后面。在敦诚挽诗的底稿里,当时排版的格式是竖排版,这条注文的正确位置应该是用小字夹在"晓风昨日拂铭旌"句和"泪迸荒天寡妇声"句的中间,用以注"晓风"句说明曹雪芹的死因。这样,这条注文就在"肠回故垄孤儿泣"句的右下方,也在其下联"泪迸荒天寡妇声"句的右侧和"晓风昨日拂铭旌"句的左侧。抄者没有理解诗意,误认为这联诗中的"孤儿"是先曹雪芹而殇的一子。恰巧注文又在"肠回"句的右下方。以为注文是注"肠回"句的,便抄在其后。又将"泪迸"句另起一行。后来,以讹传讹,以至于我们现在横排版时,沿袭了这个错误,也将这条注文排印在"肠回"句的后面,又将"泪迸"句另起一行。虽然,我现在无法看到敦诚挽诗的底稿和《四松堂集》的写本,但是,我确信这条注文一定是注"晓风昨日拂铭旌"的。

这条注文位置的错误给人们造成两个错觉,导致红学研究两个错误的结论:

1. 因为,在敦诚的第一和第三首挽诗的同一位置上都有这条完全相同的附注。所以,许多红学研究者都误认为这两首挽诗是同一首诗的初稿和改稿。

2. 由于这条附注在第一首挽诗中被抄错了位置,使许多红学研究者误解挽诗中的"孤儿"是注文中的"伊子"。进而,误认为曹雪芹只有一子,先他而殇,曹雪芹死后没有后人了。

纠正这条注文的错误,不仅可以澄清了这两个红学研究中的错误观念。更重要的是解除了人们对敦诚挽诗的种种误解。

现在,我们依据脂批和敦诚的三首《挽曹雪芹》诗,对曹雪芹的卒年问题得出结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合公元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二日。(待续)

《红楼梦笔谈》作者:石玉春    2007.12.26.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2)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1)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3)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笔谈》第五部分:大观园的原型旧址在扬州的宝塔湾(一)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四)史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兼美可卿,一个若隐若见的至美意象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对元春判词的重新考察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葬花吟》与《桃花扇》的关系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高鹗其人二三事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生活原型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二)史氏太君之谜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三)为遮天大王验明正身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桃花扇?赚将》在《红楼梦》中的反映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痴人说梦——关于建立红楼系充分性的几点论证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蒙本、戚本》女批书人的身份鉴别(四)[戚夹、蒙夹]的来源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试分析妙玉的身份和结局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生活原型大揭秘(五)薛宝钗补记原作者爱新觉罗.弘皙历史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六)林黛玉补记原作者爱新觉罗.弘皙历史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红楼梦的字幕是由谁书写的? - 艺苑论坛 崇祯皇帝禅隐夹山寺 明玉和尚演说荣国府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四十年华"与"年未五旬"——重新审视曹雪芹生年 - 红楼艺苑 | 红楼梦 曹雪芹其人其书(上) 周汝昌 - ≡红楼梦资料室≡ - 夜看红楼论坛 最好的红楼梦论坛 -... 曹雪芹其人其书(下) 周汝昌 - ≡红楼梦资料室≡ - 夜看红楼论坛 最好的红楼梦论坛 -... 【红楼梦揭秘】 红楼姻缘一线牵 2(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