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物流专业毕业生准备好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8:30:15
随着2007年的到来,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开始投入到一轮又一轮的招聘会中。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呢?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呢?一面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一面是人才缺口大。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去缓解,使这种局面趋于平衡呢?
随着2007年的到来,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开始投入到一轮又一轮的招聘会中。今年,北京地区共有高校毕业生近20万人,其中北京生源8万余人,均创历史新高。可见,2007年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呢?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呢?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京城几个大型招聘会。
在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就读于北方交通大学物流工程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李倩。李倩今年7月份就要毕业了,问起找工作是否顺利时,她向记者大倒苦水:“物流专业工作不好找啊。”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跑了好几处招聘会了,可工作依然没有着落,心里非常着急。虽说是研究生,可就业依然不容易。“我们是北方交通大学物流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班里找到工作的没几个,女生找到工作的就更少了。”她说出了他们班今年就业的实际状况。
可令人奇怪的是,据记者了解,政府人事部门的就业指导专家在权威分析了2007年就业趋势后得出结论,物流专业是2007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抢手专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有报告也显示,物流专业现已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一面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一面是人才缺口大,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学生说:
没有工作经验成为求职拦路虎,毕业生们表示无奈,“谁能给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呢?没有工作机会谈何工作经验啊!”
“物流企业招聘好多都只招男生,性别歧视严重,女生不好找工作呀!”
对于就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李倩表示,许多企业都打出应聘人员要有工作经验,可一般的毕业生都没有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求职的拦路虎。记者在招聘会上确实看到,很多物流企业招聘牌上都表明:招聘人员要有1~3年工作经验或是有工作经验者从优的字样。
物流企业和许多生产制造企业的总裁认为,不是所有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从校门出来就是人才,看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看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因为物流是一个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国际贸易、计算机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所以实战的工作经验尤为重要。以苏宁集团为例,苏宁集团计划三年内在全国设立1000家大型连锁门店,这一庞大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就是需要有一个既熟悉大型物流中心的运营,又能建立仓储配送体系的物流团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实际运输配送经验的毕业生怎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的王增东总经理建议,现在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物流企业应看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企业扩充人才储备,这是双赢之道。
李倩还表示,与男生相比,女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供给女生的岗位寥寥无几。记者也注意到,在招聘会上不少物流企业宣传单上甚至明确标注“仅限男生”。可见,与李倩有类似遭遇的女生还不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南京两地大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八成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性别歧视。
某物流公司招聘人员表示,他们愿意招男性的原因是:“男性在吃苦敏捷思维方面都比女生强一些。而且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要下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不适合女生,这也是为她们着想。”
企业说: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长远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物人才,无论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还是已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实践中继续提高才能满足现代快速发展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
记者从人才招聘会上了解到,物流专业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动辄开出30万年薪的高价公开招聘物流经理,国际化物流经理层已成为职业金领阶层,物流企业依旧找不到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高级物流人才可谓千斤难求。
一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仅仅是为了招聘一名普通主管,他在人才市场泡了近一个月。“前来应聘的人的确很多,形形色色的证书更不少,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合适的不多,真正面试的时候能让人满意的就更少了。”这位经理说。
如果有在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物流上市公司或咨询行业工作过的背景最佳。有实战经验的中、高级人才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有调查公司曾在一些面临毕业的学生中进行过一个小型调查,以“大学毕业让你去快递公司当派送员,你愿意吗?”的问题询问了大概50个人,结果有37个人直接予以否定,其余的人表示那要看什么样的快递公司,要看派送员要干多长时间,如果说一直干,没有其他的机会,自己可能就不会选择。还有的人干脆表示,如果他们能解决户口的话,做派送员没有什么不好。“先进去再走人,你总不能要求人家满足你就业的各种条件,现在就先要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更多的物流企业表示,希望高校毕业生从基层做起,他们会为有潜力的员工提供积极的职业发展规划,经过1~3年的培养后,这些人可以升为中层管理者,而大多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内部提升的。
症结所在:
毕业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能力与需求不匹配。高校教育重视理论、轻视技能;重视课堂、轻视实践……
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任豪祥介绍说,国内目前已有47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10所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近百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方向课程,这其中主要为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博士生教育只占极少的一部分,目前物流专业毕业生大约有5000余人。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无论从物流人才的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物流教学起步晚,物流师资缺乏,缺少高水平的精品教材;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学生方面平时缺少实践环节,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学历教育的周期较长,通常要经过3~5年的过程,目前要靠学历教育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短期还不现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技能型、生产型的人才,但就现在来看物流人才培养与就业严重脱离,职业发展前景渺茫。
针对目前物流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主任王增东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很多学校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还是按老一套来教学:重教学、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这些都使得所培养的物流人才质量大打折扣。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中国物流教育与国外差距很大,不能半工半读、产学结合,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欠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虽有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学生择业观念和心态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仍抱有精英心态,跟不上社会就业方式的变化。许多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接受薪资低的工作,只把眼光盯在管理工作,不屑选择低层工作。
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
专家支招:
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像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暂时没发达地区的好,但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就业向上看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要向左、向右甚至向下看。视野开阔了,选择的空间就会更广,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任豪祥表示:在学历教育的完善上,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使教育教学内容做到实用化、综合化和国际化,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在学科发展上,要注意学科交叉渗透,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或在通才基础上培养具有突出技能的专家型人才。吸收国外最新理论和国内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形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特色。重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自觉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构建一种产、学、研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衔接,社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做到既懂理论知识,又善于实践操作,还能思考研究,从而提高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实用”、“顶用”和“好用”的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和企业等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要提供稳定的资金以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政府、企业、有关机构和组织也应加大对高校软硬件物流设施的投入。除此之外,社会有关单位或部门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学生从事物流工作,开展物流研究,从而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新机制。
人力资源专家郝建表示,毕业生选择工作之前,至少要把握两个基本的出发点,一是你做这个行业、这个职位的前景在哪里;另一个就是你做这个行业、这个职位的“钱”景是什么,从实际生存来看,你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到“钱”景是必要的,但提醒那些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你们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好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是什么,根据行业再考虑你的职业、最后再选择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去而不要一味地重视“钱”景而忽略自己的职业前景。从基层作起,不要只看重工作职位和薪水。
他还建议大学生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入大学时就应该对就业有所准备。对职业生涯设计做预先的考虑,在学习中做更加贴近就业的努力和尝试,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应该说,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新观念。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情注重从基层做起是很重要的。